伍尔夫 | 怎样读书才好?
首先,我想要强调一下,这个题目是个问句。而这个问题,即便我答得上,怕也只是对我自己合适,并不适合你们。关于读书,能给别人的建议,最多只有一点,那就是,不要去听别人怎么讲,只管顺着自己的天性,动动脑筋,得出自己的结论就好。
要是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达成共识,那我也就可以放下心里的顾虑,跟你们说一说我的一些看法和建议了。因为,若是有了主见,便不会让这些观点束缚你们的手脚,而这一点,正是读者所能拥有的最难能可贵的品质。本来,读书的事,就不用去定什么规矩。
滑铁卢之战有个确凿无疑的日期,这一点毋庸置疑,可要说《哈姆雷特》比《李尔王》更胜一筹,恐怕没人可以下个定论。这种问题,必须每个人亲自来拿主意。
《时时刻刻》剧照,还原了伍尔夫在书房思考、写作的场景
要是把什么权威之士请进我们的图书馆,不管他穿着打扮是如何衣冠楚楚,听凭他们对我们指手画脚、大谈特谈该怎样读书、该读什么书、哪本书好哪本书坏,要是这样的话,自由的精神,怕是要毁于一旦了,而这,恰是这些神圣之地的生机所在。在任何其他地方,我们或许都要受到法律和习俗的约束,唯有在这里,我们丝毫不需要。
但若要得到自由,请原谅我的陈词滥调,我们当然先要约束自己。一定不要挥霍我们的力气,为了浇一株玫瑰,把半间屋子都洒上水,这样做,既无知,又浪费。我们要加以训练,好能恰如其分、有的放矢。这或许,就是进了图书馆,我们先要面对的诸多困难之一。
什么是“有的放矢”呢?这样的说法似乎只是徒增困惑而已。书架上,林林总总,放着各式各样的书,有诗歌、小说、历史传记,也有辞典和名录;有各种语言写成的书,也有形形色色的人写的书,男人也好,女人也好,不管他们脾气秉性、种族年龄如何不同,全都簇拥在书架上。而外面传来刺耳的驴叫,水井旁,打水的女人在闲言碎语,马驹在田间飞驰。我们要从哪儿开始才好?怎样才能在这片纷扰的混乱中理出头绪,才能从读书中得到最大的快乐呢?
说来似乎简单,既然书有不同——有小说、传记、诗歌的分别——我们就该把书分门别类,从每门每类中挑出他理所应读的书就好了。
可读者对书抱有的期望,跟书所能给予读者的相比,往往是大相径庭。我们最常干的,就是三心二意、不明就里地翻开一本书,读小说希望它真实,读诗希望它虚幻,读传记又要满纸美言,读历史必要迎合我们的成见。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英国著名女作家,在小说创作和文学评论两方面都有卓越的贡献。世界三大意识流作家之一,女权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她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创造性至今仍然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们读书的时候,只有摒弃这些先入之见,才能有一个值得称道的开端。不要对着作者指手画脚,而要站在他的立场之上,成为他的同道和共谋。要是从一开始你就往后退,心存芥蒂或是满腹苛责,那你就是在妨碍自己从所读之书中获得更大的价值。而若是你可以尽可能地敞开心扉,那么,一打开书,循着字里行间委婉曲折的小道和难以察觉的蛛丝马迹,便可以走到一个与众不同的人面前。
沉浸于此,习惯于此,不用多久,你就能找得到那些作者给予你的,或是试图给予你的,更为确定的东西。比方说,一部三十二章的小说——要是我们先考虑如何读小说的话——是在试图建造某种有章可循、形式完整,有如高楼大厦一样的东西。然而和砖瓦相比,文字更难捉摸;阅读和观赏比起来,也更漫长而复杂;或许,想要对小说家都在做些什么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最快的方法不是去读小说,而是自己写一写,亲身体验一下驾驭文字的艰难万险。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某件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譬如,街角那儿,有两个人在聊天,而你,是如何从他们身边走过的。有一棵树,在摇曳;灯光,在闪烁;那两个人的交谈,听上去很好笑,却又让人觉得悲伤。这样一幅画面,整个构思,似乎全被包含在那一刻之中。
《时时刻刻》剧照
但如果,你也来试一试,把这一幕付之于笔端,你就会发现,这一刻变成了千千万万支离破碎、互相矛盾的印象了。有些印象需要我们去淡化,另一些则需要强调,就这样写着写着,说不定,原先体会到的那种情绪就已经荡然无存了。
这时候,再把这几页思绪不清、杂乱无章的稿纸丢在一旁,去读一读笛福、简·奥斯汀、哈代,读一读那些伟大的小说家,他们的作品。这样一来,对他们的伟大之处,想必你一定更有体会了。也才能明白,这不单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笛福也好,简·奥斯汀也好,托马斯·哈代也好,还让我们活在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
读《鲁滨孙漂流记》,我们就是在一条坦途上跋涉。一桩桩的事情接踵而至;这些事儿和它们先后发生的顺序就是一切。可对笛福来说如此至关紧要的户外生活和探险历程,到了简·奥斯汀那里就一文不名了。取而代之的,是客厅和人们的闲言碎语,以及从这些闲言碎语中,像镜子一般折射出来的人物性格。
《傲慢与偏见》剧照
等我们习惯了这客厅和其间的镜像,再转向哈代时,便又会觉得峰回路转了。成片的沼泽环绕四周,群星在我们头上闪烁。这儿,展现给我们的,是人性的另一面——独处时最易浮现的黑暗,而非陪伴时的光明之面。与我们相关的,不再是人类,而是自然和命运。
不过,尽管这些世界千差万别,每一个却都和谐一致。因为它们的造世主,都莫不小心谨慎,在自己独特的视角下,恪守其规。或许他们也会让我们殚精竭虑,但他们从不像二三流的作家那样,经常在一本书里,混淆两种现实,让我们无所适从。
这样看来,读完一个大作家的作品,再去读另一个——从简·奥斯汀到哈代,从皮科克到特罗洛普,从司各特到梅瑞德斯——这就好像让人连根拔起,被丢来抛去,从这儿给扔到了那儿。读小说,是一门艰难而复杂的艺术。要想从小说家,尤其是那些了不起的小说家那里,领悟到他们所给予的一切,那就一定要有非常敏锐的感觉,和非常大胆的想象力。
但是,只消看上一眼书架上那些五花八门的书,便可以知道,没有几位作家,可以称得上“了不起”,更没有几本书,称得上艺术。
比方说,和小说、诗歌肩并肩放在一起的这些传记或自传,无非是些名人传记,写的都是死去已久、被人遗忘了的人。不过,就因为它们算不上“艺术”,我们就不去读了吗?还是说,我们应该读一读,只是,需要我们换一种方式,带着不同的目的去读?
譬如,为了满足我们不能自已的好奇心。就像有时,夜幕降临后,我们从一幢大房子前经过,看到家家户户点亮了灯火,又还未放下窗帘,一层一层都在上演着人生戏剧的方方面面,我们会情不自禁停下脚步。
这时,我们对这些人的生活,便会满腹好奇——仆人们在传闲话,绅士们在吃晚餐,女孩子为了聚会在梳妆打扮,窗边的老妇人打着毛衣。这些人是谁,他们都做什么,姓甚名谁,工作地位怎样,都有些什么想法,又有些什么样的经历?
传记和回忆录就是在回答这些问题,就这样点亮了万家灯火,向我们展示人们的日常生活,他们的辛苦劳作,成功失败,饮食爱恨,直至他们死去。有时,在我们的注目下,这幢房子渐渐消失了,铁栅栏也消失了,我们来到了海上;我们去打猎,远航,战斗;我们站在了野蛮人和战士们之中;我们参加了伟大的战役。或者,要是我们高兴留在英格兰,留在伦敦,场景同样改变了,街道变窄了,房子变小了,窗子成了小格子,屋里挤得很,还散发着一股臭气。
……
我有时会这样想,等到最后的审判来临的那天,所有伟大的征服者、大律师和政治家们都将获得上帝的奖赏——王冠、名誉和不朽的丰碑上镌刻的名字。可看到我们夹着书走来,万能的上帝一定会转过头去,不无几分嫉妒地跟彼得说:“你看,这些人不需要我的奖赏。我们这儿也没有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就爱读书。”
小雅的每期赠书
你读过伍尔夫吗?
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将抽取一位读者,下期送出以下这本书。
上期开奖:恭喜 可爱多 获得《雪是谁说的谎》一本。
《在书里,在床上:伍尔夫读书随笔》
弗吉尼亚·伍尔夫 著
吴晓雷 译
雅众文化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本书收录了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以及《普通读者》《普通读者续编》《船长临终时》《花岗岩与彩虹》中的多篇著名文学评论和读书随笔。在其中,伍尔夫深度评点托马斯·哈代、简·奥斯丁、蒙田等知名作家,举重若轻而又笔锋犀利地探讨了怎样读书、文学和女性的关系、如何评价当代文学等问题。
内在美书单 中奖公布
请 ice starry MissNING
三位幸运读者
联系我们,
领取《火:鲁米抒情诗》一本
主理人: 方雨辰
执行编辑: 柠檬
进书友群请加小雅微信号:yazhongxiaoya
点击【阅读原文】看到更多好书
欢迎转发分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