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时常观察你的呼吸,专注于呼吸会为你带来无限的喜悦」| 读《佛陀传》

同修日课 师者苑
2024-08-23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全世界佛学爱好者的必读书和入门书。
一行禅师沉稳迷人地讲述了佛陀80岁的完整一生,佛法的起源与奥妙,就这样在您面前徐徐展开。
自从1991年在美国第一次出版以来,二十多年的时间,本书已成为全世界佛学爱好者的必读书和入门书。
一行禅师沉稳迷人地讲述了佛 陀释迦牟尼从出生、成长、出家、修行、得道、弘法,直至灭寂的完整一生。
世人似乎是从本书中第一次发现,佛陀从来不是神,而是一个人。他没有任何神通,和我们一样会困惑和痛苦,他也有家人,有妻子和儿子,只是他离开了他们,独自走上了修行成佛,拯救众生的道路。
书中的佛陀不仅伟大、慈悲,而且真实可爱;你看到的正是2500年前的佛陀本人,看到他和大家一起坐在地上吃饭,他吃饭的威仪令人着迷,他吃完饭,和别人一样自己收拾好餐具,放好,一举一动间,散发着佛法的灵性光芒。
娓娓道来的佛陀生平故事,融汇着佛法的精深奥妙;无论你有没有佛学根基,阅读本书,都是一次充满喜乐和感动,受益匪浅的修行。
本书原名《故道白云》,为了使更多读者能够了解这部伟大的著作,我们在再版时使用了更加简单和直白的名字:《佛陀传》。


经典摘句:

向大地学习吧。不论我们把清香的花朵、香水或鲜乳汁撒在地上,又或将秽臭的粪便、尿、血、黏液、涎沫等丢弃在地上,大地都一概领受,无牵无惧。因此,当遐想冒起的时候,不要被它所缠缚或奴役。
向水学习吧。当我们用水清洗污垢,水一点也不会悲伤或觉羞辱。
向火学习吧,火会毫不分别地烧毁一切。它并不会介意烧的东西是否洁净。
向空气学习吧,空气运载着所有的气味,不论它是香是臭。

修习慈爱以降伏嗔怒。慈爱是无条件地给人欢乐的心量。
修习悲心以降伏残忍。悲心是不求回报地替人脱苦的能耐。
修习欢喜心以降伏怨恨。这是替人家的成功和幸福而高兴产生的喜悦。
修习能舍心以降伏偏执。舍心是对一切事物平等开怀的看待。

这是,因为那是。那是,因为这是。自我和其他没有分别。不要排斥一样而又去追求另一样。

慈、悲、喜、舍都是深奥美妙的心境。称它们为四无量心。如你修习它们,你一定会成为他人清新的生命力和快乐的源泉。定思无常以能破除我执的妄见。静思色身的生、住、异、灭,以把自己从欲念中解脱出来。

时常观察你的呼吸,专注于呼吸会为你带来无限的喜悦。吸的时候,你要察觉到你在吸入气息。呼的时候,你要察觉到你在呼出气息。在这些练习呼吸的时候,集中你的心念在你的气息上。这样,胡思乱想便会终止,而使你的心投入专注之中。当你察觉你的呼吸,你便会专注。在专注中,你便不会散乱。
就在一呼一吸之间,你便证得醒觉。这种醒觉,就是潜藏在每一个众生之内的佛性。吸入的气息短,你便要知道自己在吸入短短气息。呼出气息长,你便要知道自己在呼出长的气息。你要全面地察觉每一口气息。专注地观息可以帮助你得定。有了禅定,你便可以洞察你身体、感受、心和心物的真性。这又称为净身法。

接受生命就是接受无常无我。痛苦的根源正是来自有常和有分别个体的妄见。体悟到这个道理,就能明白一切皆无生无死,无起无灭,无一无多,无内无外,无大无小,无垢无净。有常有我的观念都是思巧上产生的虚假分别。只要洞悉一切事物的空性,所有精神上的障碍物都可以超越,因而从痛苦的巨轮里解脱出来。

每个人的处境,都是他的肉体,精神和社会状况的结晶。要去施爱,首先就要去了解明了。要得到清楚明白的了解,我们就必须在生活中留心关注,在当下的每一刻去直接体验生命,以能洞察自身内外正发生的一切。锻炼念念留心体察,可以使我们看到一切事物的核心而使其无所遁形。这就是念力的宝库。

正道:正确的工作,正确的精勤,正确的念头和正确的定力

一个人一旦被某些学说教条绊着,便失去了全部自由。如果一个人偏执着自己所信的才是唯一的真理,他便会认为所有其他的都是邪见。纷争与冲突全部都由狭窄的眼光和见解产生。它们可以无止境地扩大,浪费宝贵的时间甚或导致战争。对见解的执着是精神之道上的最大障碍。被狭见捆绑着的人是无法把真理之门打开的。

唯一不会褪灭和产生苦恼的美,就是慈悲和已得解脱的心。慈悲就是无条件、无希求的爱心。已得解脱的心是不受环境和外来因素影响的。慈悲和已解脱的心才是最真的美。那美中的平和喜悦就是真正的平和喜悦。比丘们,精进地修行吧,那你们便会证得真美。

我们把信念的种子播在至诚的心田上。我们的犁是细心专注,而我们的水牛就是精进的修行。我们的收成则是爱心和了解。没有信念、了解和爱心,生命里便只有痛苦。

一般有三个对我性的见解。第一,是色身就是我,又或受、想、行、识都是我。这就是认为'蕴是我’的信念,也是第一个错误的见解。但当我们说:‘蕴非我’的时候,又堕入了第二个错误的见解,因为这便是相信我与蕴实乃独立存在,而蕴只不过是我所拥有之物。这第二个错误见解,称为‘蕴异于我’。第三个错误见解,就是相信蕴中有我,我中有蕴。这便是所谓‘蕴我互存其间’。

如果生死轮转无始无终,我们又如何跳出轮转呢?生和死也都只是无明所生的意念。超越了生与死和始与终的念头,便是超越了这个了无止境的轮转

比丘们,深入细看这碗,你们便可以见到整个宇宙。这碗里蕴含着整个宇宙。只有一样东西是这碗里所空缺的。那就是个别独立的自性。
个别独立的自性是什么?它是全不依靠其他元素而可以独立存在的个体。没有一法是不依靠其他法而存在的,没有一法具备独立的自体。这就是“空”的义理,就是指无自性。同样五蕴互依互存,因此五蕴皆空。波浪起伏,海水依然。虽然波浪升起后又成为过去,但如果它们明白它们是水,他们便可超越生死的概念。那时,他们便不再担忧,惧怕或因生死而苦恼。

无愿无求的意思,是不去追求任何的事物。为什么?一般人通常会尽量逃避一法,而有趣追逐另一法。许多人都想逃离贫困,追逐富贵。修道者则会抗拒生死,以能获得解脱。但既然一切法都是相互存在着,相互而通,那我们又何能舍此逐彼?生死之内有涅槃,涅槃之内有生死,生死与涅槃不是个别的实体。如果你们排斥生死以追求涅槃,你们便没有掌握到万法相互依互缘之性体了,你们便还未有掌握到一切法的“无相"与”空性“观想无愿无求,才能彻底消除所有的追逐和逃避。

他体悟到身心一如,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着宇宙的一切智慧。

我们失去此刻,就是失去了生命

佛陀说:“生命只可在目前的一刻找到,但我们很少会真心投入此刻。相反,我们喜欢追逐过去或憧憬未来。我们常以为自己就是自己,而其实我们一直以来都甚少与自己真正接触。我们的心只忙于追逐昨天的回忆和明天的梦想。唯一去与生命重新接触的方法,就是回到目前这一刻。只有当你重回这一刻,你才会觉醒过来。而就只有在这时,你才可以找回真我。

他知道宗教的探索并不只限于研读圣典,而是要兼顾禅坐静思的修习,才能达到心智的解脱和释放。

他静坐着,细心地欣赏和倍养那份初踏入森林便已察觉到的自由解放感觉。空并不再是指甚麽都没有的空间,也不是一般的所谓意识。所剩下来,就只有‘能思’和‘所想的’。因此,解脱之道就是要超越全部思想,能所两亡。他全没犹豫地以禅定来滋养身心。就这样,一种自在和安稳的感觉油然而生。他完全没有刻意远离或逃避感受和思想。他只是留意着每个感觉和念头的生起而予以细心的观察。

“瞿夷,”悉达多喜欢这样叫耶输陀罗,“或许你也应该习禅。它能使你心境平和,又能令你持续工作更长的时间。”

他微笑着,抬头望向一片倚在蔚蓝天空的毕波罗树叶,它那摇拽着的尾巴就像在呼唤着他似的。深深的望着树叶,他很清楚见到太阳和星星存在其中——没有太阳,没有光和暖,树叶是无法生存的。这是这样,因为那是那样。
他又见到泥土、时间、空间和心识一全都同时存藏在树叶里面。其实在那一刻,整个宇宙都存于那片树叶之内。那树叶的实相简直就是一个奥妙的奇迹。见到所有现象的互依性,悉达多了悟到了一切世法皆空—一切事物都根本没有个别独立的体性。他明白到互依性和无我这两个原理,就是开启解脱之门的锁匙。

亿万的波浪不停地在海面起伏,大海本身是不落生死的。只要波浪明白它们其实是海水,它们便可同样超越生死,不再惧怕,而获到内心的平静和安稳,这个证悟令乔答摩自己也超越了生死的罗网。他笑了。他的微笑就像深夜里绽开的花朵,发散着一环荣光。没有了解就没可能有爱。

其实苦痛并不是宇宙的真性,苦痛只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对生命的错误见解所产生的效果。

佛陀说:“感受有三种——好的,不好的和两样都不是的。三样的根都来自身心的领会。感受一如其他物质和精神现象般有生有灭。我教的方法是要深切体悟自己感受到来源和性质,不论它是好受的、不好受的或者两样都不是的。当你见到感受到来源,你便会了解它的性质。你会发觉感受不是恒常的,而你便逐渐不会再被它的起灭所扰动。几乎所有的感受都是来自对实相的错误见解。将不正确的见解铲除、痛苦便自然终止。错误的见解使人把不恒常的当作恒常。无明就是所有痛苦的本源。我们修行察觉之道以摆脱无明。一个人要彻底看清事物才能洞察他的真性。一个人是不能靠念经供奉来破除无明的。

比丘们,一切法的真性,是超越美丽和丑陋的。美与丑都只是我们心中创造的概念。它们与五蕴是难分难解的。一个艺术家的眼中,什么都可以被认为是美丽,什么也都可以被视为丑陋。一条河、一片云、一片叶、一朵花、一线阳光或一个金黄色的下午,全都具备不同的美。我们身边的金竹也非常美丽。但也许没有任何美丽会比女人的美更容易使一个男人动心。如果他是被美色迷倒的话,他便会失去道业。

除了生、老、病、死之苦,很多其他的痛苦都是自创的。由于无明与妄见,人所说所做的都往往会给自己和他们带来痛苦。嗔罣、愤怒、多疑、嫉妒和气恼都会产生痛苦。这全部是由于缺乏觉察。
你们自创的苦恼就像一间火宅,把你们困在内里,不能自拔。向神祷告是帮不了你们重获自由的。你们必须看清楚你们的内心和处境,以能拔除所有的妄见,因妄见才是痛苦的根源找到了痛苦的根源才能明白痛苦是什么。一旦明白了痛苦是什么,你才可以不为它缠缚。
有人对你发怒,你当然也可以对他发怒。但这只会增加痛苦。如果你是行觉察之道,你便不会以发怒作反应。你会把心平定下来,去寻求那人对你发怒的原因。经深切的察思,你一定可以找到那人恼怒的因由。假如你所发现的,是与你自己的错误行为有关,你一定会愿意承担令他恼怒的责任。如果你发觉自己没错,你便应该尝试找出他对你误会的原因。这样,你才可以帮助他去明白你真正的本怀,而避免再令大家增加痛苦。
所有的痛苦都可以因深切的了解而排除。在觉察之道上,我们以细观呼吸来保持专注。我们以守持净戒来建立定力和达到了悟。戒律是导致平和快乐的生活原则。持戒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集中,因而使我们在生活上可做到更加察觉和专注。
专念能栽培出我们照亮自心和处境真性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我们才会真正了解一切事物。”有了理解,我们才可以去爱。当我们了解一切,所有痛苦也就可以消解。真正解脱之道其实就是了解之道。了解就是慧。这种了解只可以从深入洞察一切事物的真性而得。戒、定、慧就是导致解脱之道

但痛苦只不过是生命的一方面。生命的另一面是美妙的一面。我们一旦看到这一面,幸福、平和与喜悦便唾手可得。当我们的心摆脱了缠缚,我们便可以直接与生命的神奇美好接触。
真正掌握到无常、无我和缘起法的真谛,我们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心怀是何等的奇妙了。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身体、紫竹的枝叶、金黄的菊花、清澈的泉水和皎洁的月亮,都是如何的美妙神奇。
因为我们一直被困在自己的痛苦之中,我们便失去了对生命美好一面的感觉。当我们破了无明,那无限平和、喜悦、解放以至涅槃的境界便会显现。涅槃就是去除贪、嗔、痴。它是平和、喜悦和自由的出现。找点时间去细望一缕清泉或一线晨光。你可经验到平和、喜悦和自由吗?如果你仍是被困于忧恼哀伤的牢狱之中,你便没可能经验到宇宙的奥妙美好,包括你自己的呼吸和身心。我所发现的消除忧悲苦恼之道,是需要去深深体会这些痛苦的真性。我曾与很多其他的人分享此道,而他们也都可以替自己成功地找到此道。

生、老、病、死都在每人的生命里必然发生。我们必须每天都在生、老、病、死上思维反省,以使自己不会在欲海里迷失。反之,我们要创造充满平和、喜悦和自足的生命。一个证道的人会用平等心对待生、老、病。所有法的真义就是无生无灭、无成无坏、无增无减。


你应该像照镜子一般对待你自己的行为、思想和言语。

要降伏欲念,必须修习观想死尸。深深洞视身体腐烂的九个阶段,从气息停止至白骨化为尘土。要降伏嗔怒,必须修习观察慈悲。慈悲可以使我们明了自己内心嗔怒的起因,以及那些导致我们嗔怒的人。要降伏贪欲,必须修习观想无常。这样的观想可以烧亮生死以至万象的真相。要降伏散乱,必须修习观想气息的呼吸。

我们不要执著成功或失败,我们对待幸与不幸都应本着平等之心。

教理只是形容真理的工具。不要当它就是真理。指着月亮的手指不是月亮。手指只是用来指出月亮的方位。如果你把手指当做月亮的话,你便永远不知道月亮是什么。
教理就像一艘乘载你渡河到对岸的木筏。我们需要木筏,但木筏并不就是对岸。一个聪明的人到了对岸之后,是不会扛着木筏到处跑的。比丘们,我的言教就像那木筏,是帮助乘载你们往超越生死的彼岸的。好好用那木筏乘载你们到达彼岸,但不要执著它是你的,而不肯放下。不要被困于法理之中。你们一定要懂得把它舍放。

住于安寂, 见法归源, 无瞋无戾, 和悦充斥。圆持专念;得真自在。出离欲念, 乃大欢喜。

你们如果每天给别人一点点的礼物,也可以令他们很高兴的。这些礼物未必要买回来的。把田里摘的一朵花送给你们的父母亲,也会令他们非常高兴。一句感谢的话或一点爱心,也是很珍贵的礼物。一个慈祥的目光或表示关怀的举动,也可以替别人带来快乐。每天都给你们的家人和朋友一点礼物吧。

只有那些互相爱护的人才一起共处,敌对的人是应该分开的。

信众们,一般人很容易堕入四种陷阱。第一种是对感官之欲的执取不舍。第二种是对狭见的执着。第三种是对正法的怀疑。第四种是有’我‘之妄见。觉悟之道帮助我们不堕入这些陷阱。

一个醒觉的人可以看到生命和宇宙的体性。因此,一个醒觉的人是不会被虚幻,恐惧,嗔怒和欲望所缠绕。一个醒觉的人是个自由的人,心里充满和平和喜悦,爱和谅解。我们每个人都有佛性。我们都可以成为佛陀。
佛性就是觉醒和超越所有愚痴无明的本能。如果我们都修习察觉之道,我们的佛性会一天比一天明亮。总有一天,我们也可以得到自由,平和与喜悦。我们必须在自己的心内寻找我们的佛性。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此是因彼是,此生因彼生,此非因彼非,此灭因彼灭。

我已清楚看见生命的无常,又知道如果要得到真正的快乐,是不能让自己迷失于欲乐之中的。幸福是从简朴自由的生活而得。

不要追逐过去。不要迷失于未来。过去的不在。未来的未来。彻视生命的当下此时此处, 行此道者安稳自主。我们必须今天精进。明天已太迟。死亡随时将至。哪有商讨之宜?智者称赞那些 日与夜 专注生活的人 为“更殊胜之独处者” 。

大海虽无边,回头却是岸。

恶念才是最严重的罪行。

如果你修行觉悟之道,将来就是要面对最难受的痛苦,你也会一笑置之,你会懂得如何为现在和未来创造和平和喜悦。

由于能深切了解,一个行者便可以替自己和他人防止痛苦加深。当不安的肉体或精神感受生起时,智者并不会担忧、埋怨、饮泣、搥胸、扯发、折磨自己的身心或晕倒,他会平静地观察他的感受,而很清楚知道这只是一种感受。他知道他并不是那感受本身,而且更不受制于这种感受。这样痛苦便不能缠缚他。当他有痛苦时,他知道那痛苦感觉的存在。但他没有失去平和镇定,没有担忧,没有畏惧,更没有怨言。因此,他的痛苦便只是肉体上的,而不是扩散和扼杀他的整体。

向东方叩拜可以观想对父母的感恩;向南方叩拜可观想对师长的感恩;向西方时可以观想对妻儿的爱护;向北方时可以观想对朋友的关怀;向下方时可以观想对同事们的感谢;向上方时他可以观想对所以圣贤的景仰。

真正的快乐可以在此生实现,尤其当你们奉行以下几点:第一,与贤德的善者结交以及避免堕落;第二,在对修行有帮助的环境中生活以建立良好的品格;第三,培养机会让自己多学习正法戒律以及你自己的行业;第四,腾出时间关心父母妻儿;第五,与别人分享时间资源和快乐;第六,尽量找机会培养美德,不要嗜酒和赌博;第七,学习谦逊,感恩和简朴的生活;第八,找机会亲近比丘以研习大道;第九,一生的生活都以四圣谛为基本;第十,学习禅修以能消解苦恼忧虑。

不公平的谴责,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你们不用觉得羞耻。只有当你们不继续精进修行、过清净的生活时,你们才应该真的感到羞愧。这次对我们的错误指控,散播之后便会止息。明天出外乞食时,如果还被问及此事,你们只需做简单的回答:“无论谁是凶手,他必定会受到应得的果报。”

那是不对的,阿难陀。每次遇到困难,我们都不应该气馁,我们应该在苦难中把问题解决。阿难陀,如果我们实践平等心,我们便不应被羞辱毁谤所困扰。毁谤羞辱我们的人,是伤害不了我们的,到头来只会伤害他们自己。当一个人向天上吐涎,上天不会为之气结,涎沫也只会跌落在吐涎的人的脸上。

“如来”时常都提醒你有关一切法的无常性。有生,便有死;有起,便有灭;有聚,便有散。怎可能会有生而无死?有起而无灭?有聚而无散?

开悟之道就是爱与宽容之道。

爱心和谅解可以减轻众生的痛苦。无论大多数人怎样看,真理始终是真理。所以我现在告诉你们,能站起来维护正义真理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肉体并不单是一个器具。它是精神的寺宇、到彼岸的木筏。

身和心组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实体。身体的平静和舒适与自心的安住是息息相关的。虐待自己的身体就是虐待自己的心智。万法都是互依而存及了无自性的真谛。

无常与无我就是生命的必需条件。没有无常和无我,任何事物都没法生长和发展。一切皆无生无死,无起无灭,无一无多,无内无外,无大无小,无垢无净。有常有我的观念都是思想上所产生的虚假分别。只要洞悉一切事物的空性,所有精神上的障碍都可以超越,因而从痛苦的巨轮中解脱出来。

无明是贪欲、愤怒、傲慢、疑惑、嫉妒和恐惧的根源。当我们学会把心静定下来以看清楚事物的真相,我们便可以对一切达到全面的了解,因而将苦恼接受,化为爱心。乔答摩现在体悟到,了解和爱心原是一体。没有了解就没可能有爱心。每个人的处境,都是他的肉体、精神和社会状况的结晶。了解明了就是解脱之匙。要得到清楚明白的了解,我们就必需生活得留心关注,在当下的每一刻去直接体验生命,以能洞察自身内外正在发生的一切。锻炼念念留心体察,可以使我们看到一切事物的核心而使其无所遁形。

如果你不曾发现你心中无限的美,你是不能在艺术上登峰造极的。

不要生活在舒适的温床里,因为财富只会成为你与人民间的壕沟。过些纯朴而健康的生活,把时间服务人群,会比花在无聊的享受上更有意义。

我们的爱,是应该给我们所有爱的人带来和平和幸福的。如果我们的爱存有占有的私的心,我们便没可能给他们平和快乐。相反的,我们只会令他们感觉被困。这种爱不外是一种牢狱。当我们所爱的人再无法觉得快乐时,他们便会想办法释放自己,以能重狱自由。他们不会接受牢狱的爱。这种爱亦会因而逐渐变为愤恨。假使你想你所爱的人快乐,你一定要学习去了解他们的苦恼与期望。当你了解他们,你便可以帮助他们舒解苦恼和达成愿望。这才是真爱。
如果你单是要他们跟随你的意愿而忽略了他们的需要,这便决不是真爱。这只是占有和支配别人的欲望,以及试图满足自己需要的错误途径。慈悲是了解的果实。修习觉察之道就是要体证生命的实相。这实相就是无常。一切都没有永恒和个别的自体。一切总有一天会成为过去。当一个看清事物的无常之性,他的视线便会变得平静和谐。无常的存在不会为他的身心带来困扰。

一个人越是多牵挂,便越是多痛苦。

一个快乐的人会珍惜现刻正发的每一奇境,一阵凉风、清晨的天空、一朵金黄的鲜花、一棵紫竹树、一个小孩的微笑。一个快乐的人懂得欣赏这一切,而却毫没有被它们系缚着。明白了一切法的无常无我,一个快乐的人是不会被这些享受吞噬的。因此,这个快乐的人便可活得自在,无忧无惧。他明白一朵鲜花早晚会凋谢,因此它凋谢时,他不会伤心。一个快乐的人了解万法生死之必。他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因为他对死亡全不担忧或惧怕。
佛陀告诉他们,有些人相信要在未来得到快乐,首先要在目前受苦。他们在身心上作出牺牲和承受痛苦,以为这样才会获得日后的快乐。但生命是当下的存在。他们这样的牺牲,是在浪费生命。另一些人认为要得到平和、喜悦和解脱,一定要先折磨自己。他们修习异常的苦行,把自己的身心刻意摧残。佛陀说,这类修行只会令人现在在与未来都产生痛苦。又有一些人认为既然生命短促,转眼即逝,他们便应完全不顾未来,而尽情去满足他们目前的欲念需求。佛陀说,这样执于欲乐,只会替现在和未来都带来痛苦。 

实相并不是文字言语或意念知识所能表达得到的。只有禅定所生的智慧,才可以使我们确认到实相的真髓。阿耨楼陀,一个从未尝过芒果的人,你是没法可以用言语来表达芒果的真正味儿,让他知道是怎样的。我们只有从亲自的体验,才可以掌握到真象。

当狮王在山林中死去时,百兽都不敢侵食其肉。唯独是它自体内的蛆虫,才会把它全尸毁灭。

佛陀就像一棵巨大菩提树的种子。种子已破开来,让坚定的根抓牢泥土。也许当人们看到大树时,他们都再见不到种子,但种子仍在那里。它没有灭亡。它已变了大树。

虽然我离开了,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但我对你的爱仍会始终一样,不会变更。瞿夷,我是不会停止去爱你的。有了这份共识,你便一定经得起我们的分离。

生命无常,疾病和死亡是随时都可能发生的。被贪婪愤怒憎恨情欲嫉妒和骄傲的煎熬而引起的火焰,在我心中持续燃烧。只有当我寻的大道才能令众生得到解脱。

留心吃橘子的意思,就是要吃他是真正的与橘子接触与沟通,你的心沒有思念著昨天或者明天,只是全神贯注地投入这一刻,这是那橘子才真正存在。生活得练练流行关注,就是要活在当下,身心都投进此时此刻处。
我所找到的道路,就是要把每一个小时都活在专注觉察之中,心念永远只投入目前这一刻。与此相反的做法,就是活得大意糊涂。如果是这样活着,我们其实不知道自己是活着的。我们没有全面去经验生命,因为我们的身和心都没有投入此时此处。一个留心专注生活的人,永远知道自己在想甚麽、说甚麽和做甚麽。这样的人可以防止自己的思想、说话和行为令到自己或别人受到伤害。有了解才可以有爱。而有了爱,就可以有接受和包容。

世上有四种真理,他们是:痛苦的存在,痛苦的起因,痛苦的破灭和导致痛苦得以消失消灭之道。又称为四圣谛
第一圣谛是痛苦的存在。生老病死是痛苦,悲伤愤怒嫉妒担忧忧愁和恐惧都是痛苦。和亲爱的人生里是痛苦。我憎恨的人在一起是痛苦。对五蕴的执着和欲望都是痛苦。
第二圣谛是痛苦的根源。由于无明,我们看不见生命的真相,因为往往被困在欲望晨露嫉妒伤心忧愁和恐惧之火焰中。
第三圣谛是痛苦的破灭。自然界生命的真理就可以带来每一种痛苦的歇止,继而产生平和与喜悦。
第四圣谛是导致痛苦破灭之道,即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八正道就是生活在觉察中之道,用心专注是他的及时。修习念念专注会使我们培养出定力,有了定力,我们才可以达到了悟,跟会使我们从每一点滴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我要教的方法,是要深切体悟自己感受的来源和性质,不论他是好受的,不好受的或两样都不是。当你见到感受的来源,你便会了解他的性质。你会发觉感受不是恒常的,而你便逐渐不会再被他的起灭所扰动。几乎所有的感受都是来自于对实相的错误见解。将不正确的见解铲除,痛苦便自然终止。一个人要彻底看清事物才能洞悉他的真性。一个人是不可能靠念经和供奉而铲除无明的。

佛陀平和地开始说,“兄弟们,每个人都应该避免走两条极端的路径。奇异是吧自己沉醉于感官物欲的享受之中;其二则是以异行和苦行来把身体的需要剥削。这两种极端行为都必然导致失败。我所找到的是不偏不倚的中道。它能带领我们达至了悟、解脱和自在。它就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的八正道。我就是依这八正道而得证了悟、解脱和自在的。

比丘们,这世界有无数的哲理,学说和理论,很多人在这些论说上无止境的辩论。以我所查得的数字,就有六十二派主要的论说,他们包含了这世上数以千计的哲学和宗教理论。从解脱觉悟之道的角度来看,这六十二派的论说都含藏百般妄见,造成很多障碍。

指出这些学说的错误之后,佛陀说道:“一个称职的渔夫,会将渔网放下水里来捕取海中的鱼虾。当他见到这些鱼虾竭力想跳出网外的时候,他回对它们说:无论你们跳的多高,你们始终都在网内。渔夫说的对。千万的理论学说都落在这六十二派学说之网内。比丘们,不要堕入这个梵网之中。这样做会浪费你们很多的时间,更可能是你们失去修行正道的机会,不要落于空谈猜度的网内。

乔达摩的真绪,一如万法的真绪,都不可以用意念的知识或分别心的类别来衡量和捉摸得到的。视每一样的法,都要以它与其他法的相互因缘为本。要领会乔达摩,必要从所有平常当作是非乔达摩的事物着眼,才可以看到乔达摩的真貌。


推荐阅读:
1、同修经典50本觉悟书单
2、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3、关于时间旅行的终极奥秘和恢弘构想
4、只有真理,永不破蔽
5、永远征服自己,而非征服命运
6、把饱受折磨的人生痛苦化为醉人的美丽
7、人生就是永无止境的奋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师者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