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走进理工 | 带你探索物质科学类专业




嗨!各位新朋友!本篇推送将带领大家了解理工学院物质科学类专业,如果你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化学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感兴趣,并且想要进一步了解更多理工学院以上专业的概况和师资,那么一定不要错过这篇文章!




01

专业概况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学术成绩优异且有实践能力的材料相关领域的人才。本专业将为学生提供严谨且完整的现代材料科学的基本训练,使学生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核心知识体系,理解材料学科认识世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正确认识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一学科的重要性和潜在的发展能力,使学生具有宽厚而扎实的知识基础、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并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专业特色

广东省重点建设学科之一,配备与国际接轨的课程及教材、功能齐全的先进科研平台;

师资力量雄厚,导师制、院士任教;

升学就业方向广泛多样

  • 赴国际一流大学或机构进行研究生学习或研究,深造方向包括先进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化学、电子材料与器件、环境等;


  • 或进入化工、石化、冶金、电子、材料、能源、环保、商检、医药、公安、外贸、国防等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学校等从事科学研究、科技开发、教育和管理工作。







化学专业


化学与社会多方面的需求有关,能满足人们衣、食、住、行和增进健康、治疗疾病的需要,是现代社会中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本专业旨在为学生提供组织严谨且完整的现代化学基本训练。课程设计重视学生的实验技能训练,化学必修科目均将配上相关的实验科目。完成本课程的学生将在理论和应用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具备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及相关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业特色

院士领衔的师资团队,聚集了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等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严谨且完整的现代化学课程体系,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训练相结合;

科研平台国际化,研究资源充裕,保障所有学生参与科研的机会

深造专业选择面广,深造方向包括化学、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化妆品、香水等)、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食品科学、环境科学等;

就业领域宽泛,可进入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环保、食品安全等相关领域从事科技研发、经营管理。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本专业为跨学科专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在新能源科学方向新能源工程方向进行深造。


新能源科学以数学、物理、化学与材料科学的经典课程为立足点,引入光电子学、催化化学、能量储存与转化等现代前沿领域的最新进展,重点讲述新兴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通过理论课程和实验实践的有机结合,抓住“双碳”目标的历史机遇,新能源科学专业将培养具有扎实自然科学知识、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能够在光伏材料、储能、电动汽车、显示技术等未来各个新能源的相关领域发挥才能。 


新能源工程侧重于探索“智慧能源系统”这一新兴能源发展新形态,除电力系统、电机学、电力电子、新能源材料等课程外,还将学习集成电路、信号系统、高级统计学、人工智能等课程,将新能源学习与数据计算技术结合,让学生能够平衡智慧能源系统所需的能源与信息技术方面的训练,并适应目前就业市场对能源方向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毕业生将具备结合新能源与信息科学等跨学科技能,在光伏、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储能、工业互联网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专业特色

新能源行业潜力巨大,与国家战略方向紧密结合

跨学科专业,结合市场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

丰富的工业界和学术界资源:本专业与大型能源央企(如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大型金融机构(如招商银行、华夏银行)、领军互联网企业(如阿里云、华为数字能源)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同时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建立了联合研究中心, 为本专业同学提供国际学术交流的机会,以及在工业界、学术界顶尖机构实习的机会,接触行业技术前沿。






02

师资简介


向上滑动阅读

唐本忠教授

校长学勤讲座教授,日本京都大学博士


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研究领域:材料科学、高分子化学、生物医学诊疗等;唐教授是聚集诱导发光原创性科学概念的提出者和该领域研究的引领者


朱世平教授

副校长(外事及学生事务),校长讲座教授,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博士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联合会会士、加拿大化学联合会会士


研究领域:高分子化工;聚合反应工程;溶液法茂金属烯烃聚合,高端聚合物产品开发;可控自由基聚合;聚合过程建模及工业过程数字化;智能高分子材料;材料表面改性;高效絮凝、吸附、萃取


帅志刚教授

校长学勤讲座教授,复旦大学博士


副院长(科研)、比利时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量子分子科学院院士


研究领域:理论计算化学、理论凝聚态物理、计算材料


黄乃正教授

校长学勤讲座教授,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博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香港科学院院士


研究领域:天然及非天然分子合成


唐叔贤教授

校长学勤讲座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博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研究领域:材料表面科学与技术


裴有康教授

校长讲座教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麦克奈特杰出教授


研究领域:气溶胶科学与技术,纳米颗粒工程技术,以及它们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邹志刚教授

校长学勤讲座教授,日本东京大学博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研究领域:材料学


黄建伟教授

协理副校长(拓展事务),校长讲座教授,美国西北大学


国际电气及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研究领域:群体智能;网络优化和经济学


宮島大吾教授

教授,日本东京大学博士


研究领域:材料科学与超分子化学


梁永波教授

教授,西澳大利亚大学博士


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研究领域: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机理研究;反应性研究;催化性研究


朱军教授

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博士


研究领域:物理有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芳香性;氮气活化


周艳教授

教授,瑞典皇家工学院博士


校长学者、英国皇家物理学会会士


研究领域:自旋电子学;凝聚态物理;磁性存储材料和器件


彭小水教授

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士


校长青年学者


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天然产物全合成研究;基于药用天然产物的药物化学研究;绿色催化合成方法学研究、天然产物导向的合成方法学研究


王明锋教授

副教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


校长学者


研究领域: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材料;有机光电子学;纳米医学;生物工程


肖博文教授

执行副院长,副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


校长学者


研究领域:理论物理,高能核物理理论


张建辉教授

副教授,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博士


研究领域:理论物理;高能物理/核物理


朱熹教授

副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


校长青年学者


研究领域: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为主导的新型材料科学,包括医药小分子,电池材料和类脑计算光电芯片


张昭宇教授

副教授,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


校长青年学者


研究领域:半导体激光器;纳米光子学;有机发光器件;钙钛矿光电器件;薄膜太阳能电池


赵俊华教授

新能源工程方向负责人,副教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博士


校长青年学者


研究领域:电力系统分析与计算;智能电网;能源经济;低碳转型;人工智能


张祺教授

助理院长(外事),助理教授,浙江大学博士


校长青年学者


研究领域:智能高分子、聚合反应工程、胶体与界面科学


陈仲欣教授

助理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


研究领域:多相催化;纳米材料;能源转化


陈添锴教授

助理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


研究领域:纳米化学;纳米材料;无机化学


管君教授

助理教授,美国西北大学博士


研究领域:纳米光子学;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等离激元激光器


纪冬旭教授

助理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


研究领域:低品位热能利用;地热能;温差发电;人工智能在能源中的应用


柯志海教授

化学专业负责人,助理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士


校长青年学者


研究领域:有机化学;合成方法学;有机小分子催化;绿色化学


李怀光教授

助理教授,德国鲁尔波鸿大学博士


研究领域:生物催化剂;燃料电池;二氧化碳吸附


雷顺波教授

助理教授,香港大学博士


研究领域:电力与能源系统;灵活智联高能效建筑;基础设施弹性;优化;机器/强化学习


丘子杰教授

新能源科学方向负责人,助理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博士


校长青年学者


研究领域:有机功能材料;高分子化学;有机化学


唐晓莹教授

助理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士


研究领域:算法设计;智能网络;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王璐教授

助理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


校长青年学者


研究领域:光热催化与电催化


吴辰晔教授

助理教授,清华大学博士


校长青年学者


研究领域:智能能源系统


解碧野教授

助理教授,香港大学博士


研究领域:凝聚态拓扑理论,人工经典波系统,光、声拓扑材料


颜骏教授

助理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博士


研究领域:有机电子学、物理建模、器件物理、光伏、可再生能源


俞江帆教授

助理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士


校长青年学者


研究领域:微/纳米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生物医学


张健全教授

助理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博士


研究领域:功能材料;有机半导体材料;有机光电器件;太阳能转化


张明建教授

助理教授,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博士


研究领域:能量转换与存储,锂/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构效关系,原位表征技术


卓晓璐教授

助理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士


研究领域:表面等离激元、纳米光子学、生物纳米技术


赵征教授

助理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博士


校长青年学者


研究领域:聚集诱导发光,刺激响应材料,生物医学成像


郑庆彬教授

助理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博士


校长青年学者


研究领域:纳米碳材料、透明导电薄膜、多功能柔性传感器、材料表面与界面、纳米复合材料、分子模拟


朱贺教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负责人,助理教授,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博士


研究领域:金属有机框架材料,高分子,多孔材料


梁高琪教授

研究助理教授,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博士


研究领域:智能电网信息物理安全、电力市场、碳市场


明小庆教授

研究助理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士


研究领域:智能高分子材料;柔性离子导体;高分子粘合剂


涂文广教授

研究助理教授,南京大学博士


研究领域:低维光电半导体材料表界面结构调控 、太阳能驱动下的小分子转换


凌晗教授

助理院长(学生事务),助理教授(教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


研究领域:电致变色的材料与器件,以及其在智能窗、柔性显示器等方面的应用



*更新至2023年8月1日


点击以下链接了解更多理工学院师资力量:

https://sse.cuhk.edu.cn/teacher-search




理工学院助你与最好的自己相遇,

期待与你在理工学院相见!



点击视频了解更多理工学院



【END】



点击以下链接,进入理工时刻:


学术介绍会 | 满足你对理工学院的好奇心


走进理工 | 带你探索物理学专业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 你的基础课是这些院士在讲


师说 | 赵俊华教授:打破藩篱,探寻不一样的天地


师说 | 丘子杰教授:从兴趣出发,探索专业方向


师说 | Daigo Miyajima教授:跳出舒适区,寻求新发展


师说 | 唐晓莹教授:科研,是持续的探索与挑战


喜讯 | 理工学院本科毕业生吴东泽获2023中国牛津奖学金


喜讯 | 理工学院钱辉环教授团队本科生参加IEEE RCAR 2023并获得最佳学生论文Finalist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SSE理工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