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回应建设“云中大学”,将举办首届世界慕课大会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3045号建议的答复
教高建议〔2020〕194号
您提出的“关于依靠智能信息技术重塑高等教育新形态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迅猛发展,不仅深刻改变了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态,同时也影响到教育的理念、文化和生态。一直以来,教育部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聚焦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构建与国家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形成新时代的教育新形态、新模式、新业态。
一、关于变革教育教学理念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聚焦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强化以能力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
一是推进学习革命,转变教学理念。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有针对性地做好教师工作若干事项的通知》,指导各地组建技术服务团队,在学情诊断、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教学管理、学业评价等方面对高校教师开展线上教学能力培训,提升教师“互联网+教育”的组织实施能力与水平,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推动在线教学从“新鲜感”向“新常态”转变,从“单声道”向“双声道”转变,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
二是利用智能技术,优化资源供给。近年来,教育部积极运用智能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有效供给。201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提出采取“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方式,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建设一批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截至2020年,教育部先后遴选认定了129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401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二、关于加强高校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教育信息化从研究到应用的系统部署、纵深推进,形成研究一代、示范一代、应用一代、普及一代的创新引领、压茬推进的可持续发展态势,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走在世界前列,真正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
一是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同时,为加快推动物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提升教育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教育部积极开展“数字校园规范建设行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在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全面改善学校网络和接入条件。
二是持续完善政策经费保障。近年来,我国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的作用,为推进教育信息化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空间。一方面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力度,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信息惠民、宽带中国、数字经济、新一代人工智能等工作统筹推进。另一方面,积极鼓励企业投入资金,提供优质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实现多元投入、协同推进。教育部等十一部门于2019年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完善政府购买优质在线教育资源与服务的相关制度,拓展金融支持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三、关于建设“云中大学”
近年来,得益于在线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幅提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催生的新型教育模式正在深刻改变传统教育形态。一直以来,教育部动员各方力量开发在线教育资源,为各级各类学校和全体学习者提供海量、适切的学习资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教室、校园不再是唯一提供正规教育的场所,平时作为“锦上添花”的在线教学平台、智慧教学工具发挥了“雪中送炭”的作用。为大力发展智能化、交互式在线教育模式,增强在线教育体验感,教育部将继续积极支持高校线上教学建设,建设和发挥“云中大学”的作用,探索构建线上线下和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是培育优质在线教育资源,积极探索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建设一批高质量在线教育课程,优化结构,统筹利用现有资源。教育部2019年印发的《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1年,在高校培育建设基础上,建设万门左右国家级、万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将线上一流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作为建设重点,推进优质线上资源和教学手段与本校实际相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
二是积极推进智能学习体系建设。为适应5G网络技术发展,服务全时域、全空域、全受众的智能学习新要求,教育部以增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的效率和效果为重点,加强大容量智能教学资源建设,加快建设在线智能教室、智能实验室、虚拟工厂(医院)等智能学习空间,积极探索基于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智能学习效果记录、转移、交换、认证等有效方式,形成泛在化、智能化学习体系。
三是推动中国在线教育走向世界。在世界疫情仍然严峻的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本着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精神,经过反复比较和专家评审,推出了“爱课程”和“学堂在线”两个中国在线教学国际平台。这两个国际平台汇聚了中国最好的大学、最好的老师和最好的课程,在疫情期间向全世界所有大学和大学生免费开放,与世界共享中国的经验和成果。
四、关于探索高等教育治理新机制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被各高校广泛使用,有效的促进了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的变革,给高等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一直以来,教育部不断探索高等教育治理的新机制,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支撑体系,助力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改革发展。
一是坚持多元治理协同推进。采取“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方式,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资源,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多元治理新机制。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鼓励职业院校、普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密切合作,深入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围绕在线教育打造资源共享、开放共建的创新联合体。
二是推动实现高等教育精细化管理。2018年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基于数据的资源调配机制、学校评价机制、管理服务机制等,推进管理业务重组、流程再造,从而实现过程化评估和精细化管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保障教育评价的公平性、增强教育评价的科学性、提升教育评价的有效性,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政府大力推动下,高校和课程平台机构共同努力,利用大数据分析监督教与学行为,保证教学质量,促进了高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升,正在实现从经验式粗放管理到精准管理的跨越。
五、下一步工作
一是举办首届世界慕课大会。充分利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组织高校在线教学的经验,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慕课建设方案。促进更多高校课程在国际著名课程平台和更多国家平台上线。组建世界慕课联盟。发布《慕课发展北京宣言》。把学习革命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生产力,建立“互联网+教学”“智能+教学”新形态,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提高教学效率,激发教与学的活力。
二是统筹实施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完成首批“双万计划”一流课程认定工作,发布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名单。继续大力推动在线开放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的应用,建设线上“金课”,促进优质课程资源更加广泛共享,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引领和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改革与课堂革命。
三是通过国家级培训项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继续支持各地开展包括高校教师在内的教师线上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提升教师“互联网+教育”的组织实施能力与水平,并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四是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完善偏远贫困地区学校网络覆盖,推进教育信息化系列工作。加快5G和千兆光纤网络建设,重点面向有需求的学校等场景推进“双千兆”覆盖和应用示范。继续推进学校联网攻坚行动,结合电信普遍服务试点等工作,推动基础电信企业积极配合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加快推进偏远贫困地区学校网络覆盖,为学校开展信息化教学提供支持。深入推动企业上云用云。推动云服务商、软件厂商与学校、培训机构等加强对接,研发满足用户需求的云服务和解决方案,丰富产品服务供给。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0年9月21日
中国政法大学2019年修订版司法文明方向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021年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临床考核网上报名指南
中国人民大学关于学位授权点自主审核结果的公示,新增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
陆军军事交通学院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2020版)
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2020版)
建筑学、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2020版)
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2020版)
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202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