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21年全日制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涉外律师) 研究生培养项目招生简章

问津学术 2021-09-18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关于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的决策部署,按照教育部、司法部的相关要求,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承担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涉外律师)研究生培养任务,旨在培养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跨学科领域、善于破解实践难题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型法治人才,为建设一支法学功底扎实、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法律规则,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涉外法律人才队伍奠定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拟与法律实务部门联合培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涉外律师)方向学生。2021年,拟招收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涉外律师方向,专业代码为:035101。招生计划40人,录取阶段将根据生源情况适度调整。

一、项目介绍

(一)培养目标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涉外律师)是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的专项培养项目,旨在为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和大型企事业单位法务部门培养一批跨文化、跨学科、跨法域,懂政治、懂经济、懂外语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型法治人才,为建设一支法学功底扎实、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法律规则,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涉外律师人才队伍奠定基础。

  (二)培养平台

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拥有包括法学在内的9个A+学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含所有二级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二级学科4个。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将与新闻学院、商学院、外国语学院等开展合作,建立健全“法律+外语+N”涉外律师方向课程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搭建未来法治研究院、国际商事争端预防和解决研究院等校内育人平台,与最高检等成立智慧检务创新研究院,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成立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与最高法等共建48个法学实践教育基地,搭建协同育人校外平台。2020年获科技部、教育部批准设立“未来法治创新引智基地”,是全国唯一法律科技领域国家外专局引智基地项目,引入日内瓦大学、慕尼黑大学等国际知名专家10人,进一步建设跨文化、跨学科、跨法域的人才培养平台。

(三)培养基础

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摆在突出位置,积极探索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积累了丰富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经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依托校内教研平台(国际商事争端预防和解决研究院、人权研究与教育中心等教研机构)、实务平台(中国贸促会、贸仲委等涉外法律实务部门)、国际型人才培养平台(包括涉外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50多个学生交流项目、国际模拟法庭竞赛、国家留基委支持的 “中欧欧洲法”项目等国际交换平台,联合国总部、欧洲人权法院、海外律所等海外实习平台),打造涉外法治课程体系,开展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专门设立国际商事争端预防和解决、商业与人权、亚太法律精英人才、国际型比较法律人才等4个涉外法治硕士项目,精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全球观念的卓越法律人才。此外,2012年起以律师服务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律师学院,设立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律师方向,为涉外律师方向人才培养提供宝贵经验。

(四)师资队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结构良好的教师队伍,其中既有一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资深法学家,更有一大批在全国法律界和相关学科有影响的中青年法学家。目前90%的教师有长期海外留学或进修经历,30%的教师先后在最高检、最高法以及地方各级司法机关挂职,10%的教师在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等仲裁机构担任仲裁员;先后聘请210余名优秀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担任校外实务导师,同时引入海外不同国家一流名校学者、高等法院法官、大律师、联合国秘书长候选人等外国专家组成的高水平外籍教师团队,参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本项目实施“双导师制”,校内外导师联合参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包括课程体系建设、论文指导、实习就业指导等。

(五)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将采取与法律实务部门联合培养模式,在课程建设、论文指导、实习就业等方面共同开展涉外律师方向人才培养。同时,通过院校合作,特别是与已有合作的国际知名高校(合作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哈佛大学、牛津大学、悉尼大学、慕尼黑大学以及日内瓦大学等海外知名法学院校)联合打造具有人大法学特色的涉外法治课程体系。

该项目课程体系拟以《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涉外律师)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详见附件1)为指导,同时结合中国人民大学人才培养特色和资源优势,在强化国内法基础课程学习的同时,以国际法课程、外国法课程、地区法律研究相关课程及实习类课程为中心,回应涉外法治实践中出现的多维度和多层面的问题,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国内法律专业知识,熟悉国际法律规则和世界主要国家的法律制度和基本诉讼程序,具备良好的外语基础和独立承担涉外法律事务的能力,致力于培养一批真正满足国家发展需要的涉外法治人才。

在授课方式上,本项目将着力建设一批全英文或中英双语授课课程,并通过单独授课、双师同堂等方式邀请实务部门专家参与课程建设。主要涵盖以下几类课程:

1.国际法系列课程,突出双语教学特色,邀请国际组织、涉外法律实务专家参与教学,突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国际性导向。

2.国内法基础课程,拟增设民法与民事诉讼法原理与实务、刑法与刑事诉讼法原理与实务、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原理与实务等国内法课程,加强学生的国内法知识储备。

3.推广外国法系列课程,拟采取英语教学并邀请实务专家授课,丰富学生对主要外国法律的理解及适用。

4.适应区域化及全球化的并行发展,拟推进地区法律课程,邀请相关国家或地区的专业人士讲授。

5.拟开展实习类课程,密切与合作单位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中的合作,突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实践性要求。

6.辅助性的合开课程以及语言类课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拟与新闻学院、商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外国语学院等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以及实务部门开展合作,突出特色课程,开设国际新闻、国际贸易、国际政治、法律翻译等跨学科课程。

(培养方案将于学生入学后发放,课程设置及具体要求以实际公布的为准)

(六)国际交流

为学生提供哈佛大学、悉尼大学等50余所世界知名法学院学生交换机会以及牛津大学、乔治城大学等双硕士学位培养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国际模拟法庭比赛”“海外杰出法学家课程”等多个国际交流项目,锻炼法庭辩论等法律实务技能。

(七)实习实践和学位论文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与最高法等共建48个法学实践教育基地,同时依托联合培养单位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优先推荐学生赴国际组织、海外知名律所等实习。通过校外导师开设讲座、实务单位和高校共同研究课题等拓展联合培养方式。

学位论文强化应用导向,着眼涉外实际问题,中英文双语写作。联合培养单位深度参与论文指导工作。

(八)奖助办法

学校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三助岗位等制度,建立多元奖助体系,支持硕士研究生完成学业,提高硕士研究生待遇水平。考生可访问我校研究生院网站(http://grs.ruc.edu.cn)查阅学业奖学金介绍和“三助”(助研、助岗、助教)管理实施细则。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为全日制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其中学业奖学金能基本覆盖涉外律师项目学生)。

(九)学费标准、学习方式、学习年限、培养校区和住宿情况

学费标准:20000元/生•学年

全日制学习,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培养地点在北京中关村校区,学校可安排住宿。

 

二、报名和招考方式

(一)报名条件

仅限第一志愿报考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全日制法律(非法学)专业且初试成绩达到思想政治理论60,外语65,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90,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90,总分373以上的考生报考。加分政策的考生,我校根据教育部最新文件审核考生资格后,符合资格的考生方可最终享受国家规定的相应政策。

本项目旨在培养一批“法律+外语+N”跨学科复合型法治人才,涉外法律课程主要以全英文或者中英双语课程为主,鼓励本科为英语专业(主辅修)或外贸专业等以英语为基础的专业以及具有较强英语水平的考生积极申报。

(二)报名方式和确定复试名单

报考法律(非法学)专业涉外律师项目的考生,须于3月24日下午14:00前进行网上报名(报名链接:https://www.wjx.cn/vj/YHhD5iy.aspx,考生不得重复填报,如多次填报,以第一次填报信息为准),并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21年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涉外律师)研究生培养项目申请表》(详见附件2,本人手写签字)和英语成绩证明材料(全国英语六级、雅思、托福、小语种成绩证明等)扫描成一个pdf文件发送到指定邮箱huichuan512@163.com,邮件标题及项目申请表(含英语成绩证明材料)pdf文件命名规则为:涉外律师申请+考生编号+姓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将对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按照初试总成绩从高到低择优筛选,确定涉外律师方向复试名单。

(三)复试安排

本项目复试考生须与法律(非法学)专业一志愿进入复试的其他考生一同参加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组织的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中的所有科目考试。同时另须参加本项目单独组织的英语面试加试(含口语和听力,复试语种为英语),英语加试着重考察学生的英语能力、未来从事涉外法律服务行业的相关潜力等。

复试要求详见复试办法,将于近日公布,请密切关注法学院官网。

(四)录取原则

本项目复试考生加权总成绩计算时外语面试(含口语和听力)成绩以涉外律师方向英语面试成绩计入,普通方向外语面试成绩不计入。本项目复试考生各项复试成绩均合格的,根据加权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序排列,择优录取。如果本项目考生加权总成绩同分情况下,初试外语成绩和涉外律师英语面试成绩总和较高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如果本项目复试考生复试合格并达到涉外律师方向录取标准,将优先被拟录取为涉外律师方向,不再与普通一志愿进入复试其他考生一起进行加权总成绩排名,也无法再被录取为法律(非法学)专业普通方向。被列入涉外律师方向拟录取名单的考生不得再申请退出本项目,否则视为放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21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拟录取资格。请考生在报名阶段谨慎作出选择。

如果本项目复试考生复试不合格或者未达到涉外律师方向录取标准,未被列入涉外律师方向拟录取名单的考生仍回到普通方向与普通一志愿进入复试其他考生一起进行加权总成绩排名。计算加权总成绩时外语面试(含口语和听力)成绩以普通方向外语面试成绩计入,涉外律师方向英语面试成绩不计入。普通方向复试考生各项复试成绩均合格的,根据加权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序排列,择优录取。

具体复试成绩计算方法和录取原则详见复试办法,将于近日公布,请密切关注法学院官网。

 

三、报考法律专业(非法学)专业学位(涉外律师)研究生培养项目的学生,其他要求参照《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21年全日制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http://www.law.ruc.edu.cn/home/t/?id=56636)。

 

四、联系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站:http://pgs.ruc.edu.cn

中国人民大学研招办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崇德东楼四层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邮政编码:100872)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咨询电话:010-62515340

中国人民大学查号台:010-6251130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咨询电话:010-62511339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明德法学楼617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办公室(邮政编码:100872)

未尽事宜,由法学院招生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和学院的有关要求确定。

本简章如与教育部文件有出入,以教育部最新文件为准。

欢迎考生报考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硕士(涉外律师)研究生培养项目!

 

附件1:关于实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涉外律师)研究生培养项目的通知(含指导性培养方案).pdf

附件2: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21年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涉外律师)研究生培养项目申请表.doc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2021年3月20日

山西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公告,含法学

山东大学学院2021年硕士生复试具体方案及复试工作安排:调整招生计划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公告(一),含法律(非法学)

西安工程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公告,含法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关于2021年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分数线的通知

安徽工业大学2021年拟接收硕士研究生调剂公告,含法学

江苏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拟调剂专业信息汇总,含法学

全国13所院校关于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政策汇总

西南政法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发布
第十一批推荐使用外语词规范中文译名发布
2021年上海政法学院国际仲裁研讨会邀请函
北京大学法学院2021年法律硕士(非法学)研究生全国联考复试通知及细则,含名单
《人权研究》2021年第1期要目
2020年CLSCI期刊法律史学研究回顾与展望:近10年发文量较稳定
《知识产权》2021年第2期要目
《北方法学》2021年第2期要目

北京外国语大学2021年硕博连读拟录取结果,6人

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外语初试考生须知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年博士研究生资格审核通过名单,247人(附考核办法)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符合2021年硕博连读研究生名单的公示

南京大学文学院2021年博士生入学考试的通知:线下考试

厦门大学中文系2021年博士研究生复试考核名单公示

她28岁就任副教授,“最美女教授”年纪轻轻已是博导、院长

世界上最长的博士论文,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宁波诺丁汉大学2700万奖学金招博士生啦!

上海戏剧学院2021年博士研究生报考资格审核通告

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外语笔试软硬件说明

天津外国语大学关于报考2021年博士研究生的考生邮寄材料和缴费的通知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21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第二批次网上报名通知

中南大学关于2021年“少数民族骨干”、“对口支援”和“援疆师资”专项计划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通知

北京交通大学2021年公开招考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告知书

关于重新遴选省政府法律顾问单位的公告

教育部最新提醒!这种留学学历不予认证…

天津商业大学法学院2021年研究生招生调剂政策预通知

教育部请进——请听听广大考生的真实心声!

北京大学法学院2021年法律硕士(法学)研究生全国联考复试通知及细则

北京大学法学院2021年法学硕士研究生全国统考复试通知及细则,含名单

武汉大学关于调整2021年招收博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的公告

学硕不能调剂到专硕了?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对比!
温州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公告,含法学
浙江工商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分专业招生计划、复试分数线和调剂信息公告
南京审计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公告,含法学
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工作方案
内蒙古工业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公告(一),含法学
渤海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工作办法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21年法学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370分
正式发布!18个新职业上线,学法学的大有作为!
作为本公众号收入来源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们需要您的支持
如果你想助力本公众号发展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微信登录即可助力我们
昆明理工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公告,含法学
渤海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公告,含法学
上海海事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办法,含法学
云南财经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预计调剂专业汇总表,含法学
云南大学关于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工作的说明,含法学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含法学

上海海事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注意事项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21年法律硕士(法学、非法学)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及调剂信息

《国际法与比较法论丛》(第25-26辑)目录

江苏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2021年年会论文征文

《西部法律评论》2021夏季刊征稿启事

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2020-2021年年会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选题参考(附稿约)

2021年法学考研交流群
2021年非法学考研交流群
凡有发广告者立即请出群组,永远不得进入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