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丨感谢这些默默奉献,为战疫日夜奋战的重医科研人!
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要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任务,综合多学科力量,统一领导、协同推进,在坚持科学性、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加快研发进度,尽快攻克疫情防控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5月29日,在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向他们及全国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希望全国科技工作者弘扬优良传统,坚定创新自信,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勇于攀登科技高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
重庆医科大学第一时间动员部署
科研处及相关院系、实验室迅速行动
全校科技工作者积极响应
投身于科技攻关工作中
为抗疫大局贡献智慧和力量
今天是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让我们一同回顾
重医的科技工作者们
迎难而上、勇攀高峰
为疫情防控大局做出积极贡献的那些点滴
攻关战疫科研项目: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01
1月15日,重庆医科大学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率先行动,成立由实验室执行主任黄爱龙教授领导的科研攻关团队,承担重庆市抗新型冠状病毒重点应急攻关“2019-nCoV免疫诊断试剂盒”研究项目,联合博奥赛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重庆派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展攻关。
经科技人员夜以继日,奋力攻坚,成功开发出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试剂盒。于3月1日通过国家药品监管局审批获准上市,正式投入临床应用。3月9日,7个新冠抗体检测试剂获得欧盟CE认证,正式获得进入欧盟市场资质。
(点击图片,了解重医科技工作者在40个昼夜坚持奋战、成功研发试剂盒的故事)
02
3月底,重庆医科大学免疫研究中心金艾顺教授团队成功搭建抗体快速筛选技术平台并获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全人源单克隆抗体。这一突破为后续进一步筛选新冠病毒中和性抗体提供了关键核心技术平台。
5月初,金艾顺教授团队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应急项目攻关中,在特异性T淋巴细胞研究方面又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后续进一步新冠肺炎疫苗研发和T细胞免疫治疗奠定了基础。
(点击图片,了解该研发项目的详细介绍)
发表疫情研究论文:与全球同行共享智慧成果
01
2月7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医学中心史源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漆洪波教授等人联名在《Lancet Child & Adolesc Health》上发表了题为《A contingency plan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outbreak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s》的述评文章,提出了国际上首个防控新生儿新冠肺炎感染的应对方案,为国内外机构制定相应的围产期新冠肺炎管理规范提供了依据。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02
2月15日,重医附一院孔令泉教授团队在医学领域顶级期刊《Lancet》(柳叶刀)上发表了题为“Full spectrum of 2019-nCoV disease severity still being depicted”的Letter文章,质疑此前《柳叶刀》发表的一篇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有较高ICU入住率和死亡率(mortality rate)的论文结论,其发表有助于缓解国际社会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恐惧与恐慌。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03
2月27日,重医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史源教授团队在《柳叶刀·传染病》发表重磅述评,率先在国际顶级杂志提出应用恢复期血浆可能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具有治疗作用,为拯救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提供了新的方法。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04
3月底,重医附一院产科团队在国际妇产科领域顶级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BJOG,英国妇产科杂志,IF:5.193)上发表题名“Safe Delivery for COVID-19 Infected Pregnancies”(妊娠合并新冠感染的安全分娩)的文章,从妊娠合并新冠感染孕妇的分娩时机、剖宫产指征、分娩室准备以及防护措施、麻醉方式的选择和新生儿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漆洪波教授为本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童超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05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应急科普、专家答疑:助力疫情科学防控
01
为指导各级各类学校疫情防控,教育部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编写了系列防控指南,并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邓世雄教授,附属第二医院张大志教授参加《高等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一书编写。邓世雄教授担任该书副主编。
02
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和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的邀请,重医附一院精神科主任况利教授和胡华教授在分别在2月11日和15日开展了名为《疫情居家期间如何改善与情绪障碍儿童青少年的亲子关系》《如何“用心”提升“新冠风雨中”青少年儿童的生命能量?》的直播讲座,近10万人在线观看直播或回看。
03
我校各附属医院王导新、郭述良、黄文祥、史源、漆洪波、陈虹、张绪清、罗征秀、王辉武等多位专家做客由重庆科教频道与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制作的特别节目《防控疫情,专家解答》,为广大公众普及健康医学知识、解读疫情治疗情况、提供正确有效的防控建议。
(滑动图片,查看相关专家信息)
04
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顾问组副组长、重医附一院感染科主任黄文祥撰写了《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你所需要知道的》《新型乙型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新型乙型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之合理使用口罩》3篇科普文章,宣传解读疫情相关知识,同时也通过在线讲座解读了非武汉地区新型冠状病毒呼吸道感染防治要点。
05
3月,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师生心系疫情防控,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在院长邱景富教授带领下,学院赵勇教授、程淑群教授、李迎丽教授、刘琴教授、肖宵副教授和姚莉华副教授以及多名研究生,针对社会面临的疫情后重点关注问题,编写了《新冠肺炎疫情后复工复学防护手册》,帮助大家提高防护意识,了解科学的预防方法,该手册电子版在亚马逊平台上线。
06
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赵勇教授,充分发挥健康行为学研究与科普优势,在科普抗疫和科学决策建议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他倡导的《家庭分餐制倡议》得到了政府部门、学会、协会、杂志及公益组织等转发、报道。
许多奋战在科研战线的重医人
在这场疫情大考中
默默奉献、攻坚克难
为我校科技战疫事业
提供了强大技术和智慧支撑
展现了重医人勤奋进取、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在与新冠肺炎的斗争中,科研攻关工作必须与疫情赛跑,科技成果越早应用于一线,就可以更大程度上减少人传人,对疫情的防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让研发团队集中精力在实验室进行科研攻关,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学校科研处等部门主动承担处理临床实验和推广应用有关工作,相关项目负责人奔赴万州疫区定点医院病房、歌乐山公共卫生救治中心、附属永川医院等地二十余次,收集、转运标本和材料,协调助推临床实验的迅速顺利完成。
重医科研人在疫情防控一线展开工作
为深入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唐晓君教授、张勇副教授,重医附二院呼吸内科护士刘夏茂、李金晶组成科研团队主动请缨奔赴万州,开展新冠肺炎相关的科学研究。
团队到达万州后,马上开始与时间赛跑,分秒必争收集临床数据,攻坚克难,打通各个环节,克服重重障碍,确保能拿到最真实最及时的一线资料,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及保障。
科研团队在万州开展科研工作
他们的战场在封闭的实验室、堆满试管的操作台相比起很多人,他们谦逊、朴实、低调他们日复一日,把青春岁月交付给探寻科研大道的漫漫长征春风化雨,滋润着祖国蓬勃发展的智慧沃土
他们中的许多人,默默无言,埋首耕耘但他们的心血成果却熠熠生辉他们是真正激荡起时代血脉的人今天,向全国所有科技工作者致敬!
来源:党委宣传部综合
编辑:蔡雨齐 黄泳琪 涂念 郭玲
排版:涂念
往期热点
扶贫路上的重医人:巾帼不让须眉,奉节县兴隆镇小寨村有位“女医生”
重医李启富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发表高血压研究成果
科技日报报道:重医团队在新冠病毒T细胞免疫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黄爱龙教授团队在《Nature Medicine》发表论文深入揭示COVID-19患者抗体应答特征
点一下 在看 致敬科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