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版)兰秀娟|高铁网络促进了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吗?
❖ 自2022年5月18日起,《经济与管理研究》正式启用中国知网的“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投稿请前往:
https://jjyg.cbpt.cnki.net/
高铁网络促进了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吗?
兰秀娟► 刊期:《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年第6期
► 作者简介:兰秀娟,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内容提要
本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相对度数中心度测度2008—2018年9个城市群高铁网络联系强度,借助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高铁网络对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铁网络促进了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且高铁网络对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随着城市群高铁网络联系强度的不断增加,高铁网络对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越大;高铁网络对城市群中心、发达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大于对外围、欠发达城市的影响;高铁网络对东部地区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机制分析发现,高铁网络可以通过促进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空间功能分工来提升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关键词
高铁;高铁网络;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空间溢出效应;区域经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一、问题提出
自1964年日本开通第一条高速铁路以来,世界高速铁路网络一直处于持续增长的过程中。继日本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掀起高铁建设高潮,对高速铁路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如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韩国和中国等。高速铁路被决策者视为缓解道路和机场拥堵、刺激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解决方案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奇迹背后的一个重要推力,其中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建设尤为引人瞩目。从2008年开通第一条正式意义上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高铁开始,短短十几年间,中国高铁得到迅猛发展,中国从高铁落后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大规模高速铁路网的国家。截至2019年底,中国高铁通车里程达到3.5万公里,位居全球第一,高铁网对5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覆盖率已扩大到86%,预计2025年高铁总运营里程将达3.8万公里,将覆盖更多地级以上的城市。
2013年以来,中央要求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明确指出,未来将以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等城市群推动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这7个城市群约占全国14%的土地面积,以及50%以上的人口数量,贡献了全国三分之二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城市群正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从世界城市圈发展经验来看,世界排名前40的城市群为全球创造了85%的科技创新成果和66%的经济总量,城市群都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城市群通过引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资源高效配置、技术变革扩散,在增强区域经济活力、提升区域经济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群以其独特的优势迅速发展,已逐渐成为取代单个城市的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带动了更大范围的区域经济发展。那么高铁网络的迅速扩张是否提高了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高铁网络对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否存在异质性影响?高铁网络可以通过何种机制实现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厘清这些问题,有助于推动中国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高铁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高铁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目前关于高铁发展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铁发展的经济效应。相关研究发现,高铁对促进城市GDP增长、就业、创新、生产效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产生了积极影响。高铁通过促进时间和空间的压缩,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且服务运行时间越长,正向影响越大。伯纳德等(Bernard et al., 2015)研究发现,在日本新干线延长线上,高速铁路的开通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的利润,从而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林(Lin, 2017)研究发现,高速铁路通过降低失业率、增加相关地区就业人数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李建明等(2020)研究发现,高速铁路开通总体上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也有学者发现高铁接入对城市的创新绩效产生了显著和积极的影响。二是高铁发展的环境效应。大部分的学者研究都发现高铁对环境的改善具有积极影响。李建明和罗能生(2020)发现,高铁开通可以显著降低城市雾霾污染水平。三是高铁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关于高铁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目前存在较大的分歧,部分学者发现高铁扩大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陈和海恩斯(Chen & Haynes, 2017)研究发现自高铁发展以来,区域经济差距已经缩小,高铁促进了中国区域经济的融合。卞元超等(2018)发现高铁开通能够拉大区域经济差距,产生极化效应。陈丰龙等(2018)研究发现高铁发展总体上有利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高等人(Gao et al., 2020)发现高铁连接阻碍了当地经济,特别是外围地区。但也有学者发现高铁发展缩小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四是高铁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李彦等(2020)研究了高铁服务对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认为增强高铁服务供给可以缩小城市群内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梳理已有的文献发现,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高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对高铁网络与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关注较少。本文的边际贡献可能为:第一,目前学术界已对高铁的经济、社会、环境效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鲜有学者以城市群为视角,深入研究高铁网络对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第二,目前学术界对于高铁发展相关的研究较多的是使用虚拟变量研究高铁开通前后对经济效应产生的影响。虚拟变量只能衡量一个城市高铁开通和不开通,无法衡量城市之间高铁网络联系关系,忽视了高铁发展的网络特征。而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相对度数中心度对城市群高铁网络联系强度进行了测度。由于高铁网络对经济、环境等影响常伴有空间溢出效应,因此,本文利用空间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第三,本文从城市群空间视角出发,从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空间结构优化的角度,分析高铁网络对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
三、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以城市群为视角,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的相对度数中心度测度2008—2018年9个城市群高铁网络联系强度;基于熵权TOPSIS法测度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借助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分析高铁网络对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高铁网络对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异质性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高铁网络对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高铁网络提高了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高铁网络对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正的空间溢出效应。第二,高铁网络对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异质性影响。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城市群高铁网络联系强度的不断增强,高铁网络对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越大;高铁网络对城市群中心、发达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大于对外围城市、欠发达城市的影响;高铁网络对东部地区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中部地区,对西部地区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最小。第三,高铁网络对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高铁网络可以通过促进城市群培育更多的区域次中心城市、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来提升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高铁网络还可以通过促进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向中心城市集聚、制造业向外围城市集聚,优化城市群的空间功能分工来提升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针对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进一步优化高铁网络发展布局。研究结果显示,高铁网络的发展对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据此,应进一步优化高铁网络布局,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城市群高铁网络建设,特别是西部地区城市群高铁网络建设。充分发挥高铁在资源配置中的扩散效应、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强化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积极引导东部地区高技能人才、优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统筹布局城市群城际铁路线路和站点,完善城际铁路网络规划,有序推进城市群城际铁路建设。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和区际交通骨干网络,强化城市群之间的交通联系,加快城市群交通一体化规划建设。第二,关注外围、欠发达高铁城市的发展。虽然高铁网络对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总体呈正向影响,但高铁网络对城市群外围城市、欠发达城市的影响小于对中心城市、发达城市的影响,长此以往,将会对城市群外围城市、欠发达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于城市群外围城市、欠发达城市,在嵌入高铁网络区位优势的情况下,要重塑自身发展战略定位,充分发挥高铁网络的空间溢出效应,强化高铁沿线城市产业分工协作,形成与中心城市及周边地区优势互补的经济格局,避免受到中心城市以及周边发达城市虹吸效应的影响。进一步改善欠发达地区城市的对外交通,加快欠发达地区城市高铁网络连接,发挥高速铁路网对城镇化格局的支撑和引导作用。第三,充分发挥高铁网络对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与功能分工的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高铁网络通过促进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以及空间结构优化助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据此,借助高铁网络的不断完善,避免马太效应,推动多中心、郊区化发展,东、中、西部地区的城市群要加强城市群内部多中心城市培育。发挥高铁网络在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的积极作用,对集聚过度的中心城市,实施必要的功能疏解,引导中心城市劳动密集型、中低端制造业向外围城市转移,推动生产要素在城市群内部合理的配置和流动,增强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的联动效益,促进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建设,进而推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全文刊发在《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年第6期106—128页。)长按识别二维码阅读原文
往期回顾《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年第1期
《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年第2期
《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年第3期
《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年第4期
《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年第5期
《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年第6期
经济与管理研究
微信号 : REM_JJYGLYJ
投稿网址:https://jjyg.cbpt.cnki.net/
版权所有,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FMS管理科学高质量期刊
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
RCCSE核心期刊
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