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新之路:中国科学院科技支撑“一带一路”建设五周年丨《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年增刊2发布

2018年增刊2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9-07-03

点击上方“中国科学院院刊”可订阅哦!


《中国科学院院刊》“创新之路——中国科学院科技支撑‘一带一路’建设五周年”专刊,将系统梳理和展现中国科学院以科技支撑“一带一路”建设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展现创新驱动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凝聚国际、国内社会携手共建“创新之路”的共识。在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和创新之路建设的进程中,中国科学院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科技部、商务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2018 年 11 月,“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将在北京召开,由此将翻开“一带一路”科技合作的崭新一页,也必将有力推动“一带一路”成为科技驱动的“创新之路”。面向未来,中国科学院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担当,为“一带一路”倡议添砖加瓦,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保驾护航!


2018年增刊2

序言

白春礼院士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综述

中国科学院率先布局“一带一路”创新之路建设举措

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一带一路”建设成效——绿色发展

构建“一带一路”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张锁江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山地未来与绿色丝路

许建初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一带一路”建设成效——生物安全

加强鼠害防控国际合作  推动“一带一路”农业可持续发展

张知彬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中非彩虹计划”传染病防控

唐 宏  安瑞璋(Fernando Arenzana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防患于未然,打造中巴经济走廊生物安全纽带

危宏平 张 晗 王延轶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一带一路”建设成效——工程保障

北京—莫斯科高铁工程走廊寒区工程问题与防治对策研究

马 巍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华南植物园与拉丁美洲的十年生物多样性国际合作

余 艳 葛学军 任 海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一带一路”建设成效——防灾减灾

“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

崔 鹏  邹 强  陈 曦  王东晓  胡 胜  蒋长胜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对策

姚檀栋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一带一路”建设成效——能力建设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科技创新型人才教育与培养

——以中国科学院大学为例

谢 勇 胡梦琳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一带一路”建设成效——决策支撑

“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一期)进展

郭华东  刘 洁  陈 方  梁 栋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规划建设成效与未来合作方向

方创琳  李春阳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一带一路”建设成效——特色资源

中-乌全球葱园:“丝绸之路”的绿色明珠

朱卫东  孙卫邦  邓 涛  孙 航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一带一路”建设成效——转移转化

“一带一路”上的水安全

——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水与环境卓越中心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方面的探索

杨 敏 王东升 魏源送 刘锐平 张 昱 肖 峰 刘 娟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李婉君 肖 宇 蔡 睿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一带一路”科学家专访

蒋华良:新药研究促进“一带一路”沿线人民健康水平提升

蒋华良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药物科学基础研究和新药发现,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60余篇,合编专著24本,译著2本。申请专利160项,获授权70余项(其中国际专利16项),实现成果转让4项。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国家青年科学家奖、国家青年科技奖、上海市牡丹自然科学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精英等多种奖项。目前担任 J. Med. Chem.副主编和其他5种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崔鹏:“一带一路”建设路上的护路员

崔 鹏 自然地理学与水土保持学家。 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研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四川杰出创新人才奖、世界水土保持协会(WASWC)“杰出研究者奖”、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奖项和荣誉。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王赤:中国的空间天气研究走向世界

王 赤 1967年2月出生,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 1998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200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200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12年成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2016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要研究领域是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气,在太阳风大尺度结构和太阳风与地球磁层相互作用等国际科技前沿领域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现任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二期)负责人,兼任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雷加强:中国技术走进非洲“绿色长城”

雷加强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泛非绿色长城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风沙环境及防沙治沙研究。 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理系自然地理学专业; 1988年获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理学硕士学位; 2004年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副会长、新疆地理学会理事长、国家荒漠-绿洲生态建设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名誉主任。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朱健强:十年追光梦 一朝耀乾坤

朱健强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激光驱动器的总体光学设计、结构设计、相关检测技术和测控技术等。 2001年7月—2009年9月,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曾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奖项。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王青锋:用植物搭建起中非合作的“绿色桥梁”

王青锋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副主任、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水生植物系统进化、濒危植物保护生物学、植物繁殖生态学、非洲植物多样性与进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现任湖北省暨武汉市植物学会副理事长、《植物科学学
报》主编。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乔格侠:侠客行,从蒙古高原到帕米尔

乔格侠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动物博物馆馆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蚜虫类系统分类、生物地理、 DNA条形码、分子系统发育与进化、蚜虫与植物和蚜虫与内共生菌演化关系、蚜虫长期监测与综合防控等领域的研究。现任中国昆虫标本出口专家审定组组长,中国昆虫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生物标本馆工委会主任等职;兼任Zoological Systematics主编,以及《中国动物志》等刊物编委。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中国FDS凤麟核能团队:发展先进核能科技 让人类生活更美好

郁 杰 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主要从事核能科学与工程、机电一体化、超电磁体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国家和省部级各类奖励 10 余项。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马耀明: 守护“第三极”支撑“一带一路”建设

马耀明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所长,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站长。日本国立冈山大学大气物理专业博士学位,荷兰 Wageningen 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大气边界层观测及卫星遥感应用研究。发表 SCI 论文 150 余篇, EI 论文 70 余篇,出版英文专著 1 部。获气象科学和技术杰出青年奖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王心源:空间考古——连接历史与未来

王心源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副主任,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遗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世界遗产工作组第一联合主席。主要研究领域为空间考古、数字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董锁成:建设绿色“一带一路”

董锁成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首席教授,国家二级研究员,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首席科学家,“一带一路”国际科学家联盟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魏源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科技合作

魏源送

魏源送  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污染控制实验室副主任, CAS-TWAS 水与环境卓越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河流生态治理与修复、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国家“水专项”项目“北运河上游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综合示范(2017ZX07102)”首席科学家。已发表学术论文 200 余篇(其中 SCI 论文 90 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 20 项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1 项。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高波:温度再低一点,精度再高一点

高 波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法国国家计量院计量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低温温度计量研究。现为国际温度咨询委员会接触测温分会特邀专家,“973”项目负责人及首席科学家。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施一:消除传染病隐患,保障“一带一路”公共卫生

施 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医学院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重点实验室第一党支部书记。主要从事病原感染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免疫细胞受体与配体相互作用机制以及抗病毒药物研发。以第
一或通讯作者在Cell, Science等杂志发表论文近20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和中国科学院卓越青年科学家项目获得者。曾获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荣誉奖励。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科学共同体是通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桥梁

袁江洋

袁江洋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主任、教授;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研究方向包括西方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文化和历史研究。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封二 封三


总监制:杨柳春

责任编辑:张帆

助理编辑、校对:PAN

排版:东坡



▼ 点击查看相关文章

专题:环境微塑料污染与管控策略丨2018年第10期

专题:分子模块设计育种丨2018年第9期

专刊:科学大数据国家发展战略丨2018年第8期

专刊:科学大数据国家发展战略丨2018年第8期

专题:科学普及问题政策研究丨2018年第7期

专刊:“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亚能源地缘配置与国家安全丨2018年第6期

专刊: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丨2018年第5期

专刊:纪念“科学的春天”40周年丨2018年第4期

专题:知识产权转化与运营丨2018年第3期

专题:土壤与可持续发展丨2018年第2期

专题: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理论、指标与实践丨2018年第1期

《中国科学院院刊》入选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



长按二维码  关注“中国科学院院刊” 微信号CASbulleti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