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刊:科学大数据国家发展战略丨《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年第8期发布

2018年第8期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9-07-03

点击上方“中国科学院院刊”可订阅哦!


科学大数据是科技领域又一次技术变革,掌握了大数据核心技术就掌握了信息“制权”。科学大数据是科学研究的新型驱动力,系统进行科学大数据研究,是提高各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竞争力的一个重大使命。


《中国科学院院刊》策划了“科学大数据国家发展战略”专刊,并由本刊副主编郭华东院士指导推进,中国科学院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处统筹协调,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黎建辉研究员担任特约编辑


2018年第8期  专刊

科学大数据国家发展战略


序 

白春礼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总论

科学大数据——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基石

郭华东

郭华东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芬兰科学与人文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遥感信息科学、雷达对地观测、数字地球等领域研究。现任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主席、“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技术促进机制10人组”成员、国际环境遥感委员会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主任、“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主席、国家大数据专家委员会顾问、《国际数字地球学报》和《地球大数据》主编等职。现为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负责人。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政策与机制

国内外科学数据管理与开放共享的最新进展

张丽丽 温亮明 石蕾 郑晓欢 黎建辉

张丽丽  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CODATA)数据政策委员会成员,《中国科学数据》编辑部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 科学数据管理(数据管理、数据开放),信息经济学。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对地观测大数据开放共享:挑战与思考

何国金 王桂周 龙腾飞 彭燕 江威 尹然宇 焦伟利 

张兆明

何国金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副主任,卫星数据深加工部主任。主要从事卫星遥感数据智能处理和信息挖掘、卫星数据深加工、对地观测数据共享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从原材料到资产——数据资产化的挑战和思考

吴超

吴超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正高级工程师,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面向智慧城市和医疗的数据分析建模方法。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技术与方法

科学大数据管理技术与系统

黎建辉 李跃鹏 王华进 陈明奇

黎建辉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CODATA)执委,大数据应用服务技术北京市工程实验室主任。长期致力于推动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与应用服务,负责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云服务体系构建、云服务平台研发以及数据密集型科研应用创新工作。当前主要从事大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大数据管理技术、大数据计算与分析技术等方面研究工作。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资源环境数据生成的大数据方法 

吴炳方 张鑫 曾红伟 张淼 田富有

吴炳方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数字农业室主任,研究员,博士。国家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入学者。研究领域包括全球农情遥感监测与粮食安全分析、水资源遥感与耗水管理、生态遥感、全球变化大数据,探索遥感应用方法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遥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农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对地观测组织(GEO/GEOSS)全球农业监测计划(GEOGLAM)执委会联合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覆被地图集》(1 : 100万)主编。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科学大数据智能分析软件的现状与趋势

 钟华 刘杰 王伟

钟华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副所长,软件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分布式系统、软件工程、云计算、大数据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国际知名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 70 余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 次、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 次、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1 次、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 次。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学科与领域

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

郭华东

郭华东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芬兰科学与人文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遥感信息科学、雷达对地观测、数字地球等领域研究。现任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主席、“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技术促进机制10人组”成员、国际环境遥感委员会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主任、“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主席、国家大数据专家委员会顾问、《国际数字地球学报》和《地球大数据》主编等职。现为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负责人。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大数据时代:地质学的挑战与机遇

翟明国 杨树锋 陈宁华 陈汉林

翟明国  构造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7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获学士学位,1981 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获硕士学位,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获博士学位,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地质学博士。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中心主任,《高校地质学报》和Frontier of Earth Science杂志副主编、浙江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石油学会副理事长。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花岗岩成因机制、华南大地构造演化、中国西部造山带与盆地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大数据背景下的生态系统观测与研究

于贵瑞 何洪林 周玉科

于贵瑞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综合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生态学会长期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AsiaFLUX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主持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10余项。发表SCI论文111多篇,出版专著10余部。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励。主要从事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理论和方法、生态系统碳水循环及其管理、植物生理生态、土壤-植被- 大气系统水分运动等领域研究。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中国生物多样性大数据平台建设

马克平 朱敏 纪力强 马俊才 郭庆华 欧阳志云 朱丽

马克平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亚洲区会员委员会主席,亚太区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AP-BON)执委会成员,国家林草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住建部世界自然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生物多样性》主编。近年来,积极推动生物多样性信息学在中国的发展,特别是生物标本数字化及其共享平台的建设、全国生物物种编目;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建设(Sino BON, CForBio)和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研究平台(BEF-China)建立。发表研究论文340多篇,其中SCI刊物论文160多篇。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国际微生物大数据平台的应用与启示

刘柳 马俊才

刘柳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与大数据中心情报信息分析员,理学硕士。主要从事战略情报与学科情报研究。参与了多项来自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以及其他国家科研管理部门的项目和课题。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生物医学大数据发展的新挑战与趋势

张国庆 李亦学 王泽峰 赵国屏

张国庆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生物信息学数据库与知识库。长期致力于精准医学、大型人群队列、个性化药物研发、微生物组与合成生物学等领域的组学数据、文献数据和临床数据的整合与挖掘。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生命与健康大数据现状和展望

鲍一明 薛勇彪

鲍一明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生命与健康大数据中心(BIGD)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物数据库、病毒基因组注释和病毒进化与分类的研究。于1987年获得北京大学生物化学专业学士学位, 1994年于英国John Innes中心(通过East Anglia大学)获遗传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生物工程学会计算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专委会委员。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前沿物理大科学装置数据策略的一些思考

陈刚

陈刚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2 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1994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并获得博士学位。20 世纪 90 年代,参与欧洲核子中心(CERN)的 L3 大型高能物理实验和阿尔法磁谱仪 AMS 项目,以及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的 BES 实验。2003 年起,主持建设用于高能物理实验的高性能计算平台;期间与欧洲核子中心合作,参与建设高能物理网格,为 LHC 等大型高能物理实验提供计算支撑。2005 年任国际高能物理计算协调委员会委员。2006 年起,参与 FP6/FP7 框架关于网格及云计算合作项目建设,担任中方协调人以及项目管理委员会主席。2017 年牵头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面向高能物理领域科学发现的高性能应用软件系统研制”。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SKA大数据的科学应用和挑战

安涛 武向平 洪晓瑜 叶叔华 毛羽丰 郭绍光 劳保强

安涛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国际天文学会射电专业组委会委员,中国天文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天文台SKA团队课题组长。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射电天文,天体物理,天文技术与方法。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空间科学大数据的机遇与挑战

邹自明 胡晓彦 熊森林

邹自明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科学卫星工程地面支撑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世界数据系统(WDS)中国空间科学学科中心主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科技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空间环境信息及模式系统集成,空间科学卫星数据处理,空间信息的组织、检索和互操作,日地空间信息表示与可视分析等研究。发表论文 30 余篇,合著专著 1 部。曾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两项、中国科学院载人航天工程重要贡献奖,被授予“中国科学院参加载人航天工程优秀工作者”荣誉称号。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海洋大数据科学发展现状与展望 

钱程程 陈戈

钱程程   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工程师,中国海洋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博士,海洋科学博士后,曾赴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联合培养1年。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大数据应用与海洋遥感应用。曾主持或参与过青岛市博士后研究基金项目、中国海洋大学博士创新研究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专项等10余项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发表论文14篇,其中SCI论文12篇.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封二 封三

一周科学看点回顾

2018-08-27

2018-08-20

2018-08-13

2018-08-06

2018-07-23

2018-06-25

2018-06-11

2018-06-04

2018-05-28

2018-05-21

2018-05-14

2018-05-07

2018-04-30

2018-04-23

2018-04-16

2018-04-09

2018-04-02

2018-03-26

2018-03-19

2018-03-12

2018-03-06

2018-02-26

2018-02-19

2018-02-12

2018-02-06





责任编辑:张帆


▼ 点击查看相关文章

专题:科学普及问题政策研究丨2018年第7期

专刊:“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亚能源地缘配置与国家安全丨2018年第6期

专刊: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丨2018年第5期

专刊:纪念“科学的春天”40周年丨2018年第4期

专题:知识产权转化与运营丨2018年第3期

专题:土壤与可持续发展丨2018年第2期

专题: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理论、指标与实践丨2018年第1期

《中国科学院院刊》入选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