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周科学看点2018-03-19丨中国科学院院刊

科学看点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9-06-30

点击上方“中国科学院院刊”可订阅哦!


◎ 两会中科院之声 ◎ 基金委改由科技部管理 ◎ “鸿鹄”来了!◎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成立 ◎ 我国首次解析人脑“中央处理器” ◎ 我国首次解读指挥人类胚胎基因表达的“编程语言”


两会中科院之声

( 中国科学院 )


☉ 韩恩厚代表将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纳入国家战略

☉ 曹晓风委员:促进基因编辑作物育种成果转化

☉ 匡光力委员:支持中西部高校能力建设

☉ 周卫健代表:积极实施黄土高原治理“26字建议”

☉ 高福委员:防控传染病基础研究需持续发力

☉ 丁仲礼代表:“高端学术人才断层”是个伪命题

☉ 丁奎岭委员:科研机构更应以事业留人

☉ 樊杰委员:建规立制建设美丽家园

☉ 高杰委员:中国不应缺席高能物理与核物理重要国际组织

☉ 闵庆文委员:别让更多农业文化遗产被“抢注”

☉ 王贻芳代表:扶贫要精准 科研管理也要精准

☉ 李灿委员:建议设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两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 刘中民、朱日祥委员:科研成果要去水分重成效

☉ 陈广浩代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法律需进一步完善

☉ 张柏春委员:创建国家科学技术博物馆

☉ 徐旭东委员:加大濒危动物保护力度

☉ 吕春祥代表:研究新型材料 加快科技应用

☉ 王容川代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应以国家投入为主



 基金委改由科学技术部管理

( 中国政府网 )


我国科学基金制是怎么来的?


1981年,中国科学院第四届学部委员大会期间,89名学部委员联名向中央、国务院提出了设立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的建议。并很快得到批准。


1982年,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设立,面向全国,国家每年拨专款3000万元,主要资助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的基础性工作。


1986年,在邓小平同志的关怀下,国务院于1986年2月14日批准成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潘振基. 我国科学基金制的初步实践. 中国科学院院刊, 1986, (3): 240-244.



“鸿鹄”来了!

中科院A类先导专项“临近空间科学实验系统”启动

( 中国科学院 )


“鸿鹄专项”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鸿鹄专项”是由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亲自定名,将深度刻画临近空间天气、电磁环境与辐射环境,探查临近空间生物多样性,揭示临近空间关键环境要素的生物效应,引领国际临近空间科学研究,提升临近空间开发利用能力。


世界各国对临近空间在科学、军事和经济领域的价值高度重视。加强对临近空间的探测和认知,抢占临近空间战略制高点,培育新兴的高技术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焦点。鸿鹄专项瞄准重大原始创新,强化基础研究,是面向国家空天领域重大战略需求、向临近空间进军的切实举措。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成立

( 科技部 )

( 人民网 )


国创中心落户北京,主攻电驱动等7领域


“国创中心”首批联合共建单位共计21家,包括北汽、吉利、比亚迪、百度、奇虎、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研发项目覆盖了电驱动、燃料电池、智能网联、动力电池、插电混、电控、轻量化7大技术重点领域。


首批受聘科学家包括:

  • 朱棣文——美国前能源部部长、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物理学教授

  • Werner Hufenbach——“欧洲轻量化之父”、德累斯顿工业大学院士

  • 崔屹——美国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美国材料学会会士

  • Macro Venturini——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高级会员、中国“国家外专千人”首批电驱动领域专家

  • Steve Eglash——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执行主任

  • Jimmy Chen——斯坦福大学教授

  • Boris von Bormann——梅赛德斯奔驰能源美国公司首席执行官

  • 欧阳明高——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 孙逢春——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 张进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 陈竞凯——自动驾驶首席架构师

  • 等国内外知名学者



中国科学家首次解析人脑“中央处理器”

领先美国脑计划

( 中国科学院 )

( 澎湃新闻 )


人脑前额叶皮层人类大脑高级功能的关键组成部分,堪称人脑的“中央处理器”。从功能上来说,前额叶皮层负责人脑的高级智力活动,是人类思想的重要物质基础。


虽然都说大脑有各种各样的功能,但大脑里面究竟有多少个细胞我们都不清楚,基本的细胞组成都不了解,所以也就很难去理解脑的高级认知功能是怎么来的。


这项研究绘制出人脑前额叶胚胎发育过程的单细胞转录组图谱,并对其中关键的细胞类型进行了系统功能研究,为绘制完整的人脑细胞图谱奠定重要基础。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晓群课题组、北京大学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汤富酬课题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课题组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张军课题组合作完成,2018年3月14日发表于Nature



中国科学家首次解读了指挥人类胚胎基因表达的“编程语言”

揭开人类胚胎发育激活机制

( 中国科学院 )


一个受精卵如何发育成一个人,是生命科学最大的难题之一。“人受精之后大约有两天的时间非常特殊,这段时期的细胞和人类其他时期所有细胞都有巨大差异,这段时间的胚胎几乎没有基因表达。如何让人的基因开始表达,哪些基因会先表达、哪些基因后表达,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难点。”


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所长薛勇彪:“可以提早到受精卵阶段,就能发现胚胎可能出现的畸形,这对预防出生缺陷,保障人口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研究员刘江团队与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陈子江团队、广州医科大学刘见桥团队合作,相关论文于3月9日发表Cell


看点回顾

一周科学看点2018-03-12丨中国科学院院刊

一周科学看点2018-03-06丨中国科学院院刊

一周科学看点2018-02-26丨中国科学院院刊

一周科学看点2018-02-19丨中国科学院院刊

一周科学看点2018-02-12丨中国科学院院刊

一周科学看点2018-02-06丨中国科学院院刊

责任编辑:张帆


▼ 点击查看相关文章

西南联大的“三剑客”:黄昆、杨振宁、张守廉

《中国科学院院刊》入选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

郝柏林院士:对基础研究的一些认识 | 缅怀

张杰:以高水平国际化推进国际一流科研机构的建设

专题:土壤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年第2期发布

白春礼:2018《中国科学院院刊》卷首语

专题: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理论、指标与实践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年第1期发布

为了时刻关注你的健康,穿戴式人体传感器都在研究什么?

钟彩虹:为猕猴桃产业洒下彩虹



长按二维码  关注“中国科学院院刊” 微信号CASbulleti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