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基因编辑」刷屏:上万篇文章热议人类命运 | 新榜观察

颜椿颖 新榜 2019-04-18

如果你还不知道“全球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进行到哪一步,可以先查看「新京报-我们视频」整理的时间线长图(11月26日-27日)

「基因编辑」事件时间线 by 新京报-我们视频


昨日,事件当事人、南科大副教授贺建奎现身香港,出席“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在直播平台Vimeo,观看人数从1000人(11:30分会场开始)增至增至10500人(13:40贺建奎演讲结束),还有10万人在B站观看。(全程记录可阅读「果壳」的发布的资料整理和专家答疑《贺建奎的“基因编辑婴儿”是一项突破吗?不,可能是倒退》)


Q&A环节

记者:如果是你的孩子,你还会这样做吗?

贺建奎:如果我的孩子面临同样情况,我会第一个尝试!



从11月26日早晨事件由美联社香港独家报道后,各大媒体、科研机构、自媒体等都在持续关注事件进展。微博5次全量推送,近期微信指数仅次于D&G事件,根据新榜日常连续监测的69万公众号,截至11月28日结束,过去三天,共有7551个公号参与话题传播,生产了11077篇推文。其中,原创文章1899篇,至少111篇文章阅读量达到10w+


图片来源:微博程序员


左:微信指数 右:微信公号趋势


这是一个绝对的热点,在关乎人类未来的大事上,所有人都带着紧张,小心翼翼地关注着。和此前的社会热点稍显不同的是,“基因编辑”的讨论门槛高,话题小众,所以整体来看,关注者多而参与者少


这次热点推文内容中,既有科普、一手快讯、调查纪实,也有虚构小说、电影推介,以及资料整合。限于各自角色和擅长领域不同,科普自媒体向大众解释事件原委和个中利害,专业媒体跟踪事件进展,尽力还原事件真相,二者责任不同,互为补充。


意外的是,这一次,专业媒体的声音没有淹没在流量泡沫中,而自媒体机构和个人,爆发了特有的能量。


「基因编辑」事件热文(截止时间:11月28日中午12:00)



「基因编辑」热文账号类型统计(截止时间:11月28日中午12:00)



科普与专业探讨:打开专业之门


“全球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消息首先引起科研专业媒体的注意。《科学美国人》独家授权中文版「环球科学ScientificAmerican」在12:46——几乎是第一时间推出文章《中国科学家宣称: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诞生!能天然抵抗艾滋病》,摘录美联社的英文报道重点,包括简单实验介绍和学者看法,后来被多个自媒体引用。


然而, 著名的遗传学家, 哈佛大学的乔治·丘奇则认为,艾滋病是 "一个重大的、不断增长的公共卫生威胁,"丘奇在谈到编辑艾滋病毒的基因这一目标时说,"我认为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However, one famed geneticist, Harvard University’s George Church, defended attempting gene editing for HIV, which he called “a major and growing public health threat.” “I think this is justifiable,” Church said of that goal.)


果壳作者@ent-evo 也在13:00左右更新13条解读,是非专业大众了解此事的第一来源,目前转发已超过6万。


「果壳」重新梳理编辑要点后,在16:00左右发布推文,两篇文章均达到10w+,《意味着什么》一文登上当日原创榜第26位。(详情点击《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如果真的诞生,意味着什么?| 热点》《“艾滋病免疫婴儿”诞生:基因编辑技术,为何成为争议的漩涡?丨热点》)


「果壳」微博一直密切关注基因编辑峰会

     

另一则传播极广的内容来自「得到」专栏作者、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撰写的《为什么基因编辑婴儿在今天不可原谅?》,解释了科学层面上贺建奎的实验如何突破伦理底线,以及最坏风险不可控,他也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担忧。


在我看来,强大的基因编辑技术进入人类世界,帮助我们战胜病痛,甚至是让自己更健康,可能都是无法阻挡的历史潮流。


但是,这项技术的边界到底在哪里?这项技术打开的到底是潘多拉的魔盒,还是阿拉丁的神灯?


这是“基因编辑”事件中,在社交媒体上获得广泛传播的学者声音,为大众提供了另一层专业解读,帮助大家在阅读后续报道时,贮备一定的学科知识。


此外,发声的专业学者还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教授颜宁,她发布多条微博表达看法,也在评论区耐心解答网友提问。这些声音是此次事件中不可或缺的必要补充。


颜宁的微博和评论回复


正如「刺猬公社」在《撕裂“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新媒体发声大放光彩,传统媒体哑语了?》一文中所说所言:读者获取信息的来源,分散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每一个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表达者,都可以通过平台运营,吸引粉丝,影响到一部分固定人群。


在技术之外,人类对基因编辑技术可能有更多伦理方面的焦虑,比如道德困境和人性缺失。「好奇心日报」翻译和转载两篇文章(《人类可以通过一种技术修改物种特性,这会导向怎样的道德困境?》《弗朗西斯·福山:用基因技术改造人类的最大危机,就是它让人类失去人性》)探讨“关于基因编辑,我们到底在担心什么”。



延伸阅读:

央视新闻:基因编辑原来是这么回事,一张图看懂了

丁香园:追问「世界首例艾滋病免疫基因编辑婴儿」

硅星人:对婴儿进行基因编辑,触到了哪些伦理底线?

深科技:基因编辑婴儿“风暴眼”:CRISPR双雄在港同台发声,全球顶尖科学家正在拯救共识丨独家现场(含CRISPR发现者Doudna教授《A Crack in Creation》音频课<限免>)

神经现实:基因编辑如何改变我们

理想国imaginist:我们为什么担忧“基因编辑”?

界面:如果我们可以“订制”后代:怎样的健康算健康?怎样的平等是平等?

网易公开课:基因编辑发明者Jennifer Doudna 2015年的Ted演讲(http://t.cn/RUm8P63)

微博:@nyouyou(颜宁教授)



快讯:新媒体速度


贺建奎昨日12:50现身基因编辑峰会,除公开项目数据,也回答了现场媒体和学者提问。在此期间,包括B站、新京报、新浪科技、澎湃新闻等国内网站或媒体都发布了直播链接,但先后下架。


        

图片来源:微博


演讲结束后数小时,多家媒体先后发布推文,翻译提炼要点。从标题上看,各家重点不同,其中「赛先生」是第一家发布全程演讲和答疑的账号。


新京报:贺建奎现身发言:露露娜娜已健康出生,结果是不小心公布的

新浪科技:“狂人”贺建奎回应一切:露露娜娜已出生,对项目很骄傲

赛先生:贺建奎终于出场:遭炮轰仍不悔改 | 附全程文字和PPT

冰点周刊:婴儿承担了风险,贺教授哪儿来的自信

央视新闻:贺建奎现身基因编辑峰会,称学校完全不知情 未回应法律与伦理问题

解螺旋:贺建奎现身基因峰会:如果是我孩子,我会第一个这么干

第一财经:贺建奎现身基因编辑峰会:称学校完全不知情,未回应法律与伦理问题

虎嗅APP:贺建奎做了一个没有歉意的“道歉”

DeepTech深科技:道歉?自豪?贺建奎在港公开发言1个多小时,学术界面临质疑与包容的终极抉择

……


此次事件跟进中,一些传统媒体大放异彩,第一时间为公众提供事件最新进展、涉事各方的回复,多篇文章获得10w+。


在情绪和观点横飞的新媒体时代,他们依然用独家报道和优质内容,实现了流量和口碑的平衡。


事件发生当天,新华网晚间推文《“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刷屏,官方回应来了!》,公布深圳卫计委、南方科技大学的公告和声明:深圳卫计委和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的答复,称已启动调查。


「新京报」在此次事件中联系到多个事件当事方,如深圳市卫计委,获得一手信息,并在27日将碎片化事件进展整理成文《刷屏的基因编辑婴儿,最新进展都在这儿了》,做成时间线长图,便于朋友圈传播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假新闻传播。


澎湃新闻在官方网站开设“首例基因编辑婴儿罗生门”专题,下设“事件疑云”、“伦理争议”、“利益相关方”三个版块,为读者提供了更全面的解读视角。




专访/调查/纪实:揭开这团“基因编辑”的疑云


在整个“基因编辑”事件中,还有更多被忽视的细节,比如贺建奎其人、涉事的志愿者招募平台,而更多声音亟待发出,比如基因编辑技术发明人、艾滋病研究者等。


「界面」先后发布《谁是基因编辑婴儿制造者贺建奎?》《复盘贺建奎的人生轨迹:是谁给了他勇气》,起底贺建奎的求学和科研经历,比如发表论文多为基因测序相关。在科学家之外,贺建奎还是基因商人,“所做的产品便是他博文中多次提到的第三代测序仪。”至此,贺建奎的形象才逐渐立体起来。


比如,「南方周末」联系到基因编辑峰会筹委会主席,对方表示,,“我不知道是谁、在什么时间邀请贺建奎参加会议的,也不知道他的说法是否真实,明天他将公布他的研究数据,我们到时看。”


“基因编辑婴儿”追踪》一文还联系到深圳罗湖医院,这里是贺建奎申请的“重大遗传疾病基因治疗的安全性评估”项目选定的医院,而他担任董事长的瀚海基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没人懂基因编辑。文章最终达到10w+,关于贺建奎和他的野心梦正在一点一点被揭开。


腾讯新闻旗下新闻品牌「谷雨实验室」发布《贺建奎的抢戏基因 | 谷雨》记录了第二届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在11月27日这一天的情景:谁也没有想到,一个疯狂的科学家“不小心”泄露了实验数据,把参会的近500名人类基因组编辑权威人士打得措手不及。


此刻,戴维·巴尔的摩被记者们簇拥着。他表情严肃,头有点秃,茂密的络腮胡为他的沉思增添了庄严。这位昔日的诺贝尔奖得主硕果累累,在DNA研究、病毒的致病机理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但现在,众人围绕他,只是为了向他打听另一个人。

……

下午6点,第一天议程结束。香港落雨,人群散去。过不了多久,他们又会重聚。所有人都在等着他的出场。


除此外,企业新媒体「天眼查」在事件当天公布了涉事医院的企业资本信息,今日再次公布贺建奎名下企业资本情况。新媒体时代,每个个体都有能力拨开“基因编辑”事件的迷雾。



延伸阅读:

财经杂志:追踪基因编辑婴儿:设计者贺建奎和三家关联方

知识分子:据传被查封实验室的贺建奎,疯狂实验如何收场?

果壳:20位著名科学家评贺建奎:用孩子的健康和希望换取廉价噱头,简直卑鄙!

界面:20多国立法禁止基因编辑,中国尚无专门立法规范

南方周末:“基因编辑婴儿”何来?艾滋病互助平台独家回应志愿者招募细节



资料整理:情绪和流量收割机


尽管“基因编辑”话题小众,讨论门槛较高,对于无法抵达现场和触达核心当事人的自媒体人而言,在“整理”和“翻译”媒体报道基础上,输出和传递所谓的“观点和情绪”成为获取流量的常规操作。


曾写出《崔永元》和《锦鲤大王》爆文的「今夜九零后」26日晚发文《当代希特勒:用基因编辑婴儿的生命,为自己的诺奖献祭!》,整合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京报、界面、知乎等多家媒体和论坛的信息和观点,将贺建奎比作希特勒,称:


他还表示,这对已经出生的双胞胎宝宝,其中一个修改了两个等位基因,而另一位只有一个被修改。

有一点生物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就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对照试验

前者是实验组,后者是对照组。

由于变量的存在,实验对象会随着时间推移,出现不同的变化。

对应到宝宝身上,这就是两条鲜活的生命。

在贺建奎眼里,活人就是他的小白鼠。除了这对宝宝,他还至少编辑了6对夫妇的胚胎。


事实上,关于“等位基因修改”,作者表述有误,目前资料也不能表明“对照试验”的臆测。通过谷歌查找关键词,发现中外主流媒体和科研刊物均未使用类似表述(仅出现在知乎某答案)截止发稿前,「今夜九零后」这篇文章的阅读已达10w+,点赞数达6k+,在当日新榜原创榜中排名第23。



另外,「酷玩实验室」转载自「乌鸦校尉」的《122名科学家联合谴责!!!“直接进行人体实验,只能用疯狂形容!”》、好机友发布的《疯了!偷偷改造人类基因,免疫艾滋,但全世界都在骂》,均整合了目前已有的国内外媒体报道和网友言论,分别达到10w+。不过,这些文章都存在对“媒体报道”来源标注不明等问题。


在批评者看来,一些自媒体并不具备专业素养,完全没必要强行蹭热点,煽动情绪或输出观点。


事实上,在这场舆论漩涡中,即便不具备专业科普机构和专业媒体的能力,自媒体追热点的角度和姿势,依然可以和自己擅长的领域结合。


比如,「毒sir」发文《从没想过科幻片才敢拍的剧情,在我们这上演》呈现了一部有一部电影里曾经出现的争执与恶果,「冰点周刊」推出《在那“美丽新世界” 人类有五个品种》,重新探讨那个2503年的世界突然可能变成现实,人类是怎样的无措;「惊人院」在《基因实验后的女婴:我该死吗?》中虚构了四年后的场景:“进化的终点,没有人类的位置。”…


今天下午,贺建奎会出席基因编辑大会,可以想见,关于生物科学、伦理、人类未来的种种讨论还将持续。


潘多拉的魔盒已经打开,人类历史或许就此改写。诚如澎湃新闻所言,问题太多了,答案太少了。毕竟我们只是愚蠢的人类啊。


幸好,还有那些心存敬畏的专业的声音不曾被淹没,陪伴着普通人见证历史的发生。



以上内容使用新榜编辑器发布。新榜编辑器,多平台一键分发、海量在线图片搜索、大数据帮你了解“什么值得写”、丰富的样式中心,是能让你早点下班的编辑器。

迷藏卓玛

丁香抖音号

D&G刷屏

资本寒冬

蔡跃栋归来

访长安剑

新榜数洞

严打转世号

专访花总

双11战报

自媒体封号

今日头条

焦点访谈

农村自媒体

最新月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