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头条社交产品终于亮相,「多闪」能「闪」起来吗?

王雅文 新榜 2019-04-18


终于出来了,头条的社交产品。


这个发布会非常混搭,开场是抖音神曲伴随机械舞,中间出道了一枚25岁的产品经理,最后四位中年大叔围坐一起,讨论“年轻人的社交方式”。Anyway,形式不重要,不如来看看,这个传说要狙击微信的产品,到底长啥样。



没毛病的「多闪」


昨晚就有人开始扒「多闪」。


大家得到的全部信息是:安卓版9月14日上线,背后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张一鸣,产品介绍和抖音差不多。关于字节跳动社交产品的传言太多,很多人就是听听罢了。然而今天过后,我们发现以上再加点细节,就是发布会的全部内容。


多闪App的logo是相机+消息,90后产品负责人徐璐冉上来,花了大量时间介绍当代人的“社交压力”。比如“想发一条状态思前想后放弃了”、“我们总是错过关心人的动态”等等。又是“天下苦微信久矣”的声音,我已经预感到这是一款类Snap产品了。



果不其然,一句话概括,这是一个发/看视频的App。具体来说,有以下功能点:


1.可以发布视频照片,72小时消失


2.没有公开评论和点赞,多了个私聊表情:我有点想你


4.可以看到视频访客,并跟Ta即时聊天


5.可以发红包和斗图


6.陌生人有沟通限制,有视频广场


目的是减少社交压力,增强亲密关系,大概通过几个方式:一story阅后即焚,二强调私聊场景,三存在公开消费内容。我们逐一来说。


第一,「多闪」很像微信视频动态的升级版。首先表面上看,编辑功能更多,美颜滤镜贴纸什么的全上了;其次「多闪」可以单发照片,这一点很重要——张小龙刚说过,照片是压力最小的社交表达,不应该只作为朋友圈的形态存在;最后,阅后即焚从24小时改为72小时,增大部分社交压力,换取内容丰富程度,对一个新产品来说没毛病。



第二,没有公开评论和点赞,原因是头条认为这是“社交货币”,是社交压力的元凶。可没有任何反馈何谈社交,于是「多闪」又加了「访客记录」和「即时通讯」功能。背后有两个前提,一是从内容到社交可行,二是斗图、表情等社交方式,越简单越好。


不妨设想一个场景,你发了一条关于猫的随拍,同事看到了,私聊你这是谁家的猫,什么品种,怎么养,中间同事为感谢你发了个红包,聊到最后你们以“哈哈哈”的表情包结束对话。这是个很有可能发生、非常高频次,且年轻化的社交场景。上述两个前提,都成立。


第三,「多闪」是从抖音私信发展来的,同样对陌生人沟通有限制。不仅如此,考虑到很多人可能没朋友,「多闪」还有个视频广场的功能,名叫「世界」。你可以左右滑动,看到平台上所有人发布的随拍。既然是内容消费,其中的算法推荐也必不可少。这是头条系的强项,这个板块抖音和多闪,会有很多联动。


每个逻辑,单独拿出来说都成立。但连在一起看,就不那么美好了。



关于「多闪」的迷思


既然看起来无可挑剔,「多闪」为何并没有获得一致好评?因为这个产品的定位让人困惑:


它到底是社交产品,还是社区产品?如果是社交,它想连接熟人、半熟人,还是陌生人?如果是社区,它的连接点是什么,或者说作为工具的刚需在哪里?以及,社交和社区的界限在哪,二者有可能融合吗?



2018年年末,关于头条社交产品有两条消息: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提交「抖音朋友」的商标申请;今日头条收购英文域名“flipchat.cn”,「飞聊」出现在字节跳动的天眼查企业业务类目中。


很多人,将它们分别对标为「微信朋友圈」和「微信即时通讯」。


直到本次发布会前,字节跳动都一直使用「社交产品」这个词。可见内部定位非常准确,只是头条理解的社交,和大众理解的,可能有些许不同。我们先明确定义:剔除通讯录工具,以人为核心的产品,就是社交。微信是工具,陌陌是社交,微博是社区。


我们来看看「多闪」关注什么人。这个产品想增进亲密关系,很明显是熟人社交。熟人从哪来?我今天刚下载「多闪」,好友不足10个。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和现场其它人互扫二维码,目的是尝鲜;二是把邀请链接,转发到微信、微博等平台上,等好友来加。这两个来源,只有微信渠道,存在所谓的“熟人”。



微信很快封杀了「多闪」邀请链接。最后,我的很多好友,是从PM云集的即刻上加来的。那么问题来了,即刻上很多人我根本不认识,哪来的熟人社交?同样的情况之后也会发生。因为头条官方透露,之后抖音会和「多闪」打通。把一个公开社区的流量,往社交产品里导,还说后者是熟人社交,有点迷。


抛开上述这个问题,用户使用「多闪」的原动力是什么?降低社交压力,增加亲密关系,和微信视频动态一样。如果它想做的,就是张小龙强调的“当下的反应”,那这样的内容,有多少观赏性?换言之,工具「多闪」有必要做广场吗?广场上没人点赞、评论,只有访客记录,就足以让用户产生对话?——这时候,访客可不是你的同事,大概率是陌生人。


很矛盾。不是说社交和社区矛盾,能把社交和内容消费平衡的产品也有,比如微信和快手。微信有通讯录奠基,做什么都不会差。快手挖掘下沉人口,很多人可能根本没有打字阅读的习惯。它们都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刚需,并且在其中一头,获得巨大的流量。


「多闪」的切入点是什么?年轻人?关于年轻人社交本身,还有非常多迷思。



中国社交领域,到了终局么?


2018年社交新贵非常多。每当一款新产品出来,就有人质疑:整天让我们社交,年轻人根本不需要社交。看似是句调侃,其实说明,很多场景、需求,都是产品经理假想出来的。年轻人当然有社交需求,但并没有哪个产品,真正激发了这种需求。




或许,年轻人的社交问题,根本不是一款App可以解决的。张小龙说:“人的社交需求并没有发生改变,我们在线上的社交只是线下的社交的一个映射而已。”现实生活中,同样存在“社交恐惧症”,他们到了线上就会交朋友了吗?


任何产品的终点都是高效率地解决问题。那么,视频社交高效率吗?每个想颠覆朋友圈的产品,最后都难免变成“强加人设”的朋友圈。因为现实生活中,你面对熟悉的同事,也会戴面具。真正的“亲密关系”,只需要微信视频通话,再用什么视频动态,反而是降低效率了。


这或许也回答了那个问题:类Snap产品,腾讯内部赛马做了那么多,为啥没有跑起来?腾讯没做起来,字节跳动就能做起来吗?


可能,大家都还在找方向而已。


1月15是个好日子,除了张一鸣的字节跳动,罗永浩的快如科技,以及王欣的云歌人工智能,也同时发布了与社交相关的新品。不知是对人性的洞察,还是对产品的不自信,后两款产品都多少带有网赚色彩。


罗永浩的「聊天宝」,其实是「子弹短信」的升级版本。邀请用户、读新闻、聊天、购物,都有红包可拿。高效率办公软件,摇身一变成了网赚神器。如果说早期的语音通话,还让人感慨老罗的理想,现在的大杂烩,只让人觉得吃相难看。



拼多多、趣头条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五环外人群确实有需求。网赚模式背后的隐含条件是,还有许多人用不上9.9元的卫生纸,还有很多小贩上不了淘宝,还有很多中老年人从不阅读。反观即时通讯领域,微信月活已经10.82亿,全中国还有几人没用过?


相较之下,王欣就想得清楚多了。他前两天就发博表示,“我们不再需要一款像微信一样的长连接的聊天沟通产品”,他的产品一定是“短连接”的,能够“降低社交压力”。


于是「马桶MT」来了。这款匿名社交App,上线不到24小时,链接就被微信封杀。短连接、匿名,都没问题,可「马桶MT」还要读取通讯录。1小时关闭的群聊很常见,可它还加上了红包功能,试图用现金激励用户在线。


马桶MT


我在「马桶MT」里只看到两类人:一是无所事事的产品经理,二是卖片约炮的寂寞男女。社交压力降低了,人性弱点也被无限放大。果不其然,今天中午「马桶MT」就被传下架了。不过,王欣后来回应了马桶MT质疑称,并未在iOS上架,也不存在被下架。


颠覆微信的,促进你我社交的,可能不是上述三款产品。但,中国社交领域,显然还没有到终局。一句废话,最有想象力的产品,永远是下一个。


内容使用新榜编辑器发布。新榜编辑器,多平台一键分发、海量在线图片搜索、大数据帮你了解“什么值得写”、丰富的样式中心,是能让你早点下班的编辑器。

奇葩吐槽

微信之夜

GQ实验室

新榜大奖

年度报告

张泉灵演讲

微信年报

新榜大会

公号2018

侵权公告

竖屏为王

思想跨年

百大人物

罗振宇演讲

娃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