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绣春刀II:修罗战场》:是流水线商业片,还是后武侠典范? │深焦圆桌谈

2017-08-03 深焦编辑部 深焦DeepFocus



文 | 深焦编辑部

编 | 尼侬叁


 前 言


我跟大多数人一样认识路阳是从《绣春刀》开始的,2014年他带着《绣春刀》横空出世以小博大获得台湾金马奖的5项提名,并最终拿下最佳造型设计奖。三年后《绣春刀II:修罗战场》一路提档,又非常迫不及待的等待观众检验。


故事线上《绣春刀II:修罗战场》是第一部的前传,但两个故事时间上相差不过几个月,讲的还是锦衣卫沈炼在明末乱世中的一番纠结与挣扎,此次“武侠”委身庙堂尔虞我诈也是江湖,没了草莽的不思后果多了些人立于世的隐忍苟活。


相比于第一部,第二部剧作结构更为复杂,不再是简单的正与恶的二元对抗,而是利益交织下你死我活的生存困境是,亦敌亦友相互背叛的重重阴谋。开篇陆文昭和沈炼在萨尔浒之战死里逃生后扬言说要换个活法,然而现实中明朝已经毁到根上,小人物百般挣扎依旧沦为棋子。毕竟乱世之中,修罗场上,只有现实蚍蜉撼树只存在梦里。


这次的圆桌邀请了四位嘉宾,有潜心钻研武侠的小王子,新锐独到的大V,还有奋斗电影节一线的深焦er,也有相当资深的影视从业者并以他们的视角从《绣春刀II:修罗战场》电影文本入手,一同讨论武侠片中的人物塑造与价值范式。



主持人

Ona:略跑偏的新手主持人,文化管理硕士在读。


嘉宾介绍

Yue: 一个待业中的影迷。


西帕克:影评人,蓝光收藏爱好者。


武侠小王子:非著名影评人、业余诗人,武侠文化深度爱好者,微信公众号武侠小王子创始人。


楚翘:戏剧与影视学硕士在读的混混。



Ona:


各位好,首先非常感谢大家来参加这次深焦圆桌谈,我是主持人Ona;


这次我们探讨的影片是7·19上映的《绣春刀II:修罗战场》,目前来看豆瓣评分7.7还算喜人,网上风评也算可以,批评的观点主要集中在剧情的合理性和演员身上。《绣春刀》构造了一个正义摇摆不定的江湖和市面上部分架空历史、强调炫技和混乱视觉效果的大IP电影来讲可谓是佳作了,相比较个人偏爱第一部,尤其男性角色塑造全面立体打破了传统武侠的王者光环,但是女性形象的塑造就略显干瘪了。


北斋(杨幂饰)


尤其第二部导演将“北斋”作为沈炼转变的重心,与第一部相比较,女主的重要程度大大提高,但始终如此空洞。导演致力于塑造一个天真无辜,亟待被男性拯救的女性角色为哪般。而且两部中女主的性格描写非常少都是通过“袒露心扉”的自白完成。所以我们从人物塑造入手讲一下绣春刀中的女性形象吧!


《绣春刀II:修罗战场》的剧情抽丝剥茧有一定“解谜”属性,那么《绣春刀II:修罗战场》中有哪些细节,让各位印象深刻或者细思极恐的?



楚翘:


我可能是比较特立独行的更喜欢《绣春刀》第二部的人,当然这个喜好的价值评判与影片本身的高下没有直接的关系,仅从观看快感上来说我认为第一部中的靳一川略显呆板,丁修戾气重却欠丰满,女角们的设计则不用说了——孤立、平面、固化的男性视角刻板印象的典型角色形态。由此来回应主持人的第一个问题,我认为导演并没有很强的意识要专门塑造这类女性角色,像妙彤(刘诗诗)、北斋(杨幂)这类弱女子的形象本就是父权体系中的常态女性角色,这类角色承担的功能在主线叙事中也许不是必要的,比如妙彤对于沈炼来说是需要保护的弱者以及锦衣卫为升百户千户而奋斗的目标的象征,而北斋在功能上比妙彤多了一丢丢,但依然是弱者的被动地位。


妙彤(刘诗诗)

北斋(杨幂饰)


我记得第二部中导演给了北斋的眼睛以特写,或者是沈炼英雄救美的反抗强奸场景,都还是将北斋置于一种被看的女性形象,她背后的意义是令人不安的,她也许会唤起他人的性幻想,而这一系列性幻想甚至可以理解为情节的驱动力之一。


作为女生来谈这个问题,我并不想揪着“女权”这个已经被过度消费的话题不放,而是大多数类型化、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影视作品,女性都是以回归家庭为结局的。反观《神奇女侠》,黛安娜并不是以“回归家庭”为结局,并且第一部中反派已经挂掉了,女神还要在DC的后续系列中继续发光发热。但这类反固化的角色在目前的大多数男性观众心中,正因为性别特征的不同,加之女性拒绝被动,要求逃离掌控的话,其实是会引起一定的阉割焦虑的。


关于自白,我的理解是,导演没有极其重视女性角色的内心书写,也许是不擅长,甚至男性的心理描写也不见得很完善;采取回忆独白的形式表现女角们童年对锦衣卫的噩梦记忆,只是在情节上让故事不突兀而已。

 

裴纶(雷佳音饰)


要说细思极恐的细节,我只觉得妙玄(北斋)跑回桥上当拖油瓶的细节处理手法真是细思极恐、惨不忍睹,名字的一字之差也许只是巧合吧。我也认为崇祯皇帝身上其实更有“细思极恐”的细节一说。总之,第二部在观影感受上比较愉快,我相信一定归功于陆文昭的“一反再反”与裴纶的“古灵精怪”,我以为路阳电影中的男性角色更值得挖掘。




西帕克:


我也认为当下武侠电影对于女性角色的开发确实很不够。徐浩峰的电影也很有物化女性的感觉。而到了路阳的《绣春刀》系列,则完全是男性拯救落难少女的套路,前后两部几乎都是男主为了拯救少女,而将自己代入政治阴谋的套路。



杨幂饰演的北斋个人觉得是片子中略微突兀的存在。首先,北斋这个名字完全取自同名的日本浮世绘画家,完全没有必要。对于稍微对画家有所了解的观众,则完全是个干扰。杨幂的表演风格其实是过于现代和卡通化的,并不太符合电影故事发生的时代,让这部总体偏写实范的作品,在观感上并不统一。这个角色像是为了给电影加入感情线而强行让杨幂来演的,她也并没有演出一个反叛朝廷的画家所应该有的艺术家气质。


另一个问题,作为续集,路阳其实并没有塑造好沈炼这个角色的完整性。本片故事发生在第一集之前,但却丝毫没有王千源等上集主角的戏份,非常之不合理,毕竟上一集让大家感觉三位主角至少是十年兄弟了。此外,沈炼这个角色,两集间并没有太大的发展,按理说经历了第二集的事件后,他在第一集中应该更加成熟、沧桑。但在第一集中,则完全没有表现,也让续集略显牵强。


沈炼(张震饰)


如果想真正发展成一个经典系列,这些细节都应该有更多打磨。


当然,《绣春刀II:修罗战场》作为一部独立的电影,确实完成了好好讲一个故事的任务。这是一部不功不过,用心制作,达到了行业应有标准的电影。


也许,在这个行业里,其他的电影实在是太差了,才显得本片更好吧。




Yue:


1. 作为前传,《绣春刀II:修罗战场》说的是崇祯登基之际“局外人”沈炼的遭遇。讨论两片中女性角色的位置之前,先说串起两部的沈炼。就像有些影评所说的,沈炼的确是一个较为丰满的人物;但换个角度想,前后两部除了在历史事件上有联系之外并无太大联系,如果把张震换成锦衣卫沈锻,其实在叙事上不会有任何问题。(当然,路导有种拍明朝《星球大战》的气魄。)那说到杨幂饰演的北斋,在“袒露心扉”时她说起以前不愿做瘦马,跳河后被朱由检救起——北斋和上一部刘诗诗饰演的周妙彤在某种程度上是一样的,都是武侠故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等待拯救的落难女子形象。不过,这样说不等于把这个系列贬为直男视角的作品: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沈炼和北斋之间有那么一种羁绊,但是否是爱情呢?沈炼有必要纠正裴纶叫北斋嫂子么(可能我多虑了)?若是所有事情皆有爱情而起,那就显得太幼稚了。


丁白缨(辛芷蕾饰)


相比之下,丁白缨因为人物背景的留白而有种酷酷的神秘感。为了圆上一部的故事沈炼可以不死,那北斋呢?无谓的煽情片段可以说是败笔,比如雨中扔书和隔桥喊话的片段,都与影片的气质不符。与其简单地把沈炼从走狗到逆党的转变归因于爱情,倒不如说他只是将至乱世的牺牲品。片中最讽刺的一幕莫过于“明公”的第一次出场,窗外的亮光掩盖了他的脸,好像象征着光明、正义、希望,可《绣春刀II:修罗战场》中他的上位也预示着明朝的落幕,如沈炼一样,他在他的“修罗场”里其实也无力回天。


魏忠贤(金士杰饰)


2. 印象最深刻大概是一句英语字幕,如果没记错的话,原台词说的是不能让阉党胡作非为,而字幕提到了freedom of speech(待求证),更不用提东林党、文字狱、太子等的隐喻重量。 影片最大的“谜”当然是将来的崇祯帝,多疑滥杀的性格在登基伊始就已显现出来,沈炼、陆文昭连环杀似乎是毛文龙、袁崇焕之死的预兆,而北斋的瘦马身份则让人想起陈圆圆。 《绣春刀II:修罗战场》对于历史的反思与再现略显简单,亦正亦邪的人物(比如崇祯、沈炼、陆文昭)过多时造成了一种真实的假象,朝廷更像是洗白了的黑社会(一位好友向我指出了《绣春刀》与《窃听风云》的相似之处),其实人人都恶,只不过有些人有着“高尚”的目标。



相比铲除魏忠贤等的内忧,崇祯帝的外患在影片开头便交代清楚:在萨尔浒战役中,由努尔哈赤率领的金军大败明军,从军事角度而言是明清改朝换代的转折点之一。选择以这一场战役开头作为沈炼与陆文昭相遇的契机,想必路导有所指。很多观众已经指出了妙玄(即北斋真名)与周妙彤,以及丁修和丁白缨之间的关系等等,(结尾彩蛋来说)可能是有关系的,却并没有精妙到值得大开脑洞的地步,何不就点到为止。路导在采访中有提到过若有第三部,还是希望以沈炼为主角——个人觉得这只会是一个越陷越深的泥潭,为说故事而说故事而变得无趣(难不成沈炼活到了清朝)。以上是我的胡言乱语。




武侠小王子:


1.其实很多时候剧组对杨幂,刘诗诗这类角色的塑造是有点力不从心的;反而到了到男人之间的情谊驾轻就熟。如何完成男人之间的戏到男女之间的戏的完好切换始终是这个系列的一个弱项。



2.电影其实用很多美丽的外壳和美好的灵魂塑造女主角,也看出了很多对于女性角色的野心。想让她们成为花瓶,但又不甘让她们成为花瓶。在力图让她们成为秀外慧中的女性之后,反而与观众、与故事节奏脱了节。我觉得对于女性的处理反倒不如学学张彻,直接一路配角到底。


3.对于北斋其实在细分来说比上一部刘诗诗要多了很多;期间也与张震上演了很多对手戏的;我觉得杨幂这个角色还算是比较有始有终的,但是从一开始的布局者变成了后来的潜逃者,转变得太过突然了,迅速的由强转弱,且她也没有任何可以反抗的余地,这就有点比较尴尬了。



主要也是因为第一她不会武功,没有反抗的力量。第二她的想法全被看穿了,没有反抗的计谋。在信王面前只是一个为爱有期望的小姑娘。


4.其实这部电影的关键不在于人物,而在于布局。这个布局往大的说,就是明末黑暗的政治现状;要了解这个大轮廓,得看很多史料和史评之类的东西,如果要深挖这块儿会十分有意思。第二就电影布局来说,其实更像是影像版的《英雄志》,真人版的《秦时明月》,跟秦时明月像有点多。但是故事很多也借鉴了香港警匪片中的元素,我本人觉得有点像《寒战》和《喋血双雄》的合体。


信王朱由检(刘端端饰)


5.要说细思恐极的地方,就算是朱由检反复无常的表情和让人害怕的眼神了,当然照电影中的说法,朱由检更是朱由校落水和驾崩的元凶。其实魏忠贤大奸大恶摆在眼前好弄明白,最恐怖的是皇宫内看不见的罪恶。



Ona:


看完各位的回复,感觉又获得了些观察的新角度。我跟Yue仿佛有同一个朋友,看完之后说像《窃听风云》跟《火锅英雄》!

 

三位嘉宾不约而同的说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武侠小王子也提到了导演张彻,Yue和西帕克同学提到了武侠电影这个电影类型,楚翘说武侠片中女性角色的常态化缺失。我也觉得如果对女性人物草草描写却又担此重任,不如一直配角来的旗帜鲜明。既然大家都说道了武侠片,那我们干脆来聊一下“武侠片”。



在我概念里近年来武侠电影发展的并不顺畅,数量上虽有回暖之势,但内容上浮光掠影,让人称赞的没有几部。大部分缺少人文支撑,停留在视觉样式的刺激,特技的卖弄上,总觉得别扭。对于武侠电影,武只是是手段,侠才是灵魂,好的武侠电影是将惩恶扬善融合于命运无常和世事沧桑的,不仅仅是心系庙堂恪守忠君爱国之道的。《绣春刀》第一部的主要人物本质上是忠君爱国的,由此才引发的善恶分明,惩恶扬善。


1.反派形象比如说魏忠贤,在之前很多电影中都是一个外形阴柔,行为荒诞且武功高强的形象,而绣春刀将他塑造成一个钓鱼也心怀社稷,行为直男且不精通武功的官员形象。



虽是再一次被脸谱化,但打破了以往对魏忠贤“太监”形象的认知,这种加工各位怎么看?历史上他的形象究竟如何呢?


2.兵器在武侠电影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用刀耍剑的人设也不相同,大家可以就《绣春刀》谈一下兵器和角色的关系吗?


锦衣卫殷澄(杨轶饰)


3.回归到电影本身来讲《绣春刀II:修罗战场》最为前传,直观上第一部与第二部各位更喜欢哪个?为什么?如果《绣春刀II:修罗战场》脱离这个系列不做为续集,单独作为一部电影,大家觉得品质如何,打几分?




西帕克:


武侠片其实就像是好莱坞的西部片,在娱乐方式匮乏的时代很被需要,但当观众已经厌倦了这些套路后,便进入退潮了。现在的武侠片基本上已经是个后类型片时代,每个人都想在已有类型的基础上做出点不同来。


卧虎藏龙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2000)


像李安的《卧虎藏龙》这样,后武侠时代的作品,就有些反武侠的意思,大侠也会死亡,再让位给年轻一代,是一部欲望大于侠义的电影。


尽量去回归现实,也是当代武侠片的一个趋势,《绣春刀》系列便在试图这么做。把传统武侠中很看重的侠义情结弱化,更偏向于当代人爱看的政治斗争主题。本质上试图做一个古装版的《纸牌屋》或《权力的游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和目的,这和强调大义的传统武侠(比如龙门客栈)可以说是很不同了。


魏忠贤的处理,可能算还原了历史吧。毕竟此前的版本也是徐克经过艺术加工创造的。



看到有人评论说,那个太监的武器类似流星锤的,像是握着他失去的蛋蛋,反正挺有趣的。此外,这部里面其他人的兵器的选择还是有些平时的,不像徐浩峰电影里那么多道道。


个人觉得第二部和第一部水平相当吧,我都打了六分。



武侠小王子:


1.我觉得直男与否不曾作为性格判断的标准,或者说性取向不能作为判断人物性格的重要标准;尤其是电影中的人物,要的就是这种反差感人设,才可以增强戏剧感。


2.大太监会武功历来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从金庸的前朝太监开始,太监在多部影视剧中被赋予了实力超群的武艺。比如《龙门客栈》的曹少钦,《锦衣卫》里的王敬,还有《新流星蝴蝶剑》和《杀人者唐斩》中的魏忠贤。他们武功阴柔,内力更是不得了,再配上七尺长剑更是所向披靡。可是《锦衣卫》更多的是按照历史的部分来的吧,如果魏忠贤本来就权势熏天,要是在武功再天下无敌的话,锦衣卫就没活路了,你说是不?哈哈哈哈......


《龙门客栈》中的曹少钦


3.其实兵器也与人的性格和武术技巧有关吧。裴伦势大力沉,棒比起刀更得心应手,太监阴柔用的是一刚一柔的流星锤,丁白缨名门风范用戚家刀和倭刀秘术;而丁泰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狼牙棒最适合不过。


丁泰(吴晓亮饰)


4.如果《绣春刀》作为单独电影的话,气质有点警匪片,总体质量还算不错,我个人觉得打斗还可以更飘逸一点,动作上可以再赏心悦目一点。当然说警匪片,也有一定的原因。你看警匪大片取名《无间道》,这个取名《修罗战场》就有那么点意思了吧。


5.其实绣春刀离武侠电影还有点远,或者说不是典型的武侠片,大部分都在说皇宫内的事儿,江湖则很少涉及。在《绣春刀II:修罗战场》当中可以适当来一两个游侠,不要给人一种天下高手尽被朝廷网罗的感觉。




楚翘:


1.我一直觉得金士杰老师饰演的魏忠贤是“绣春刀”系列的惊喜,金老师的把控相当内敛,颇具震慑力。关于主持人所说的脸谱化我没太理解,不好意思关于魏忠贤的影视形象不太了解,就去查了一下,似乎徐克担任编剧的《新龙门客栈》中武功高强的曹少钦算是在魏忠贤的基础上再创造的,不过他的腿一直是我童年的心理阴影。私以为手握重权的宦官角色再搭配以高深武功绝学的话,沈炼还是赶紧打包回家吧。


《新龙门客栈》中的曹少钦


我觉得陆阳导演邀请金老师来演魏忠贤、张译来演陆文昭都是很明智的选择。其实回想起钓鱼那场戏,倒有一个细思极恐的细节。既然陆文昭一心要翻牌,那何必把公公赏的鱼吃得干干净净,难道仅仅是践行“光盘行动”吗。我一直把“绣春刀”系列当作合格的商业片来看,因此在人物上的处理暴露些许神秘感是好的,毕竟宦官从性别的心理认同、社会(主要是现代社会)认同都是特殊的,我们很难以自己的经验来设身处地地构想这类角色,因此在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影视上的加工我觉得没有什么值得非议的,看各位导演们的喜好吧。



2.主持人这个问题抛给我确实有点烫,我近年来读到关于武侠电影醍醐灌顶的解读便是来自徐浩峰老师的《刀与星辰》,按照书中看《卧虎藏龙》的角度是青冥宝剑及剑法都走写实路线,我反而觉得绣春刀中人-武器这一对关系是按照角色功能匹配的,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沈炼的绣春刀、公公的流星锤以及丁师妹的倭刀。简言之,即什么人佩什么武器,像玉娇龙驾驭青冥宝剑这种惊喜反失去了,还是回到了武侠小说中的传统认知。



3.我个人更喜欢第二部,首先第一个原因是来自于第一部中除了沈炼和卢剑星的人设都有些“作”,比如靳一川与丁修这一段关系我觉得基味浓浓的很有趣,也有人将这一对师兄理解为童年父爱母爱的失衡导致的施虐与找虐。


其次是我觉得第一部中节奏把握的非常好,自始自终把三位主角至于险境中,不给观众一刻的喘息时间。这也许是一把双刃剑,毕竟进院线的片子不能节奏太慢。


其三是第三部中,裴纶这个角色增添了很多亮点,他从深不可测到卖萌高能,与张震搭配在一起是绝好的CP。


其四,第二部在女性角色上,确实比第一部中说话都费劲的妙彤,清新乖巧被宰爹的医馆小妹好一些,尽管北斋跑回来说自己的名字是妙玄还是值得商榷。单独作为电影也许会成立吧,但我觉得拍前传其实给了饰演崇祯皇帝的刘端端以很好的机会,我会更期待他的表现。至于打分,我还是算了吧,我还是把这个系列当作商业片来看,三星不能更多了。


道士下山 (2015)


近年的武侠电影基本上不是叶问这种大IP,就和徐浩峰有那么些关系。徐浩峰导演或是编剧的电影是有历史厚度的(包括《道士下山》),从“武”和“侠”两个层面看《一代宗师》可能算是近年最出色的。我同意西帕克把武侠片比作西部片,西部牛仔给人的印象总是独来独往(比如《原野奇侠》),放到东亚的语境下,日本浪人和中国侠客的确有相似之处。当然,武侠不止于此:金庸、温瑞安等不乏置于政治大环境之下的作品,比如金的明清(《碧血剑》《鹿鼎记》等)、温的北宋(《四大名捕》等),所以西门吹雪是侠,戚少商也是侠——忠君爱国也可以是侠客之道的一部分(比如四大名捕、沈炼),不管在哪里,有所为有所不为即是侠。


魏忠贤(金士杰)与信王(刘端端)


《绣春刀》系列的历史真实感应该是路导希望突出的一点,观众也很喜欢戏说历史的作品。会武功的太监是有,但是很大程度上是小说和电影的艺术创造,比如《鹿鼎记》中的海大富、《新龙门客栈》中的曹少钦,等等。魏忠贤历史上不会武功,他在《绣春刀》中的政客形象没有问题;在他这个政治地位,他是不需要动手的(对应的崇祯也不需要),用打手、刺客就可以了。


流星锤


兵器的确很重要,别忘了这个系列就是用兵器来命名的。上面已经提到了郑掌班所用流星锤可能的隐喻,就像温瑞安《说英雄谁是英雄》米苍穹的朝天一棍一样。《绣春刀》中的兵器多样性是电影的一大亮点,长短兵器,围攻单打,甚是精彩。武器代表的是身份,是重量,是生活方式。不过,借古龙的话,兵器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沈炼最后拿了郑的流星锤把他打成重伤。


两部差不多,第一部的三兄弟的情感在第二部让给了政治的阴影,独立来看都算是较好的作品(3/5星这样)。网越铺越大,就看路导能不能收回来了。



Ona:


感觉四位嘉宾对武器和历史人物的塑造有了非常一致的共识!尤其西部片和武侠片的类比获得了认同,顺着这个类比我们继续,武侠电影和西部电影都是高度类型化的电影,虽说《绣春刀》不是严格意义的武侠片,但是武侠元素还是还原的比较好的,但是网上很多观众批评绣春刀是因为剧情缺乏合理性,他们认为剧情的合理通顺是评价电影是否优秀的基础,那么想请问嘉宾就《绣春刀》这部商业片而言剧情的合理性有那么重要?


丁修(周一围饰)


对于彩蛋中丁修出现让我特别期待第三部更多有关”情与义“的展现,希望在未来的大银幕上看到一个远隔庙堂有值得思考的人格的侠义英雄~


最后!非常感谢大家对我肤浅的问题,这么认真的配合!鞠躬~



武侠小王子:


剧情合理性这个还是和人有关系的,如果把人当成随时都能做出合理判断的机器的话,这个倒无妨。人因为是有七情六欲的,不能在任何时刻都可以做出最正确的决断,所以这个是可以理解的。


陆文昭(张译饰)


就电影的逻辑来说,我还是觉得整体较为顺畅。除了陆文昭心机boy最后耿直得太快之外,其他无伤大雅,毕竟讲好故事也是以后国产电影的着力点。那个彩蛋也是十分有意思感觉为第三部埋下了伏笔,其实也是为了与第一部进行更好的承接。一直觉得他们团队的着力点在历史政治各种宫廷方便,如果要团队离开皇宫政治再来说江湖,除非对班底进行更新,比如我。



Yue:


第二部的结尾已被很多观众吐槽了,比如为什么沈北裴三人不能过了桥之后再将其斩断,桥边恶斗的反转在观众已经知道崇祯同意弄死陆文昭之时略显做作。影片以这场打戏结尾,呼应开头以及片名,但刻意的壮烈(比如慢镜头和特写)在我看来是一种无可奈何,却也道出了一番荒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整体来说,这一部的剧情是说得通的,路导对于剧情推进之节奏的拿捏算是优秀的;北斋的内心独白其实是可以省略的,因为她并没透露她主子是谁,而只是对于她的身世更加了解而已。有些人提出那次把北斋扔下去之后沈炼不去救就神作了说的就是这个,她是死是活,沈炼已经身不由己,北斋在之后的剧情也几乎没有太大贡献。不管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片,剧情合理不合理都很重要,不过更重要的是一个平衡,后半部被诟病的拖沓就是说得太满(比如沈炼没死又怎么样,正确的留白参考《一代宗师》)



西帕克:


第三部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情义当然是个很好的主题,我倒是更期待沈炼的结局。最后的结局确实挺值得吐槽,纯粹是强行高潮戏,找一个理由壮烈打一架而已。而且我觉得,这部电影的动作设计也没太多特点,就是纯粹的快速剪辑和简单打斗。


之前重看了成龙和袁和平的《醉拳》修复版,觉得这才是真正有创意的动作设计。反观《绣春刀》这样的电影,在动作设计上非常流水线,没有太多有创意的场景配合。把最后打斗设计在一片空地上,也没有利用好吊桥的空间,可以说是有些不思进取了。



另外作为一部前传,由于有第一集的限制,结尾也不能写得过于绝对,沈炼最后中刀不死,也是有些主角光环了。如果有第三部的话,我还是希望能开发后传,这也剧本上也更自由一点。



楚翘:


私以为商业电影或是非商业电影多少都可能有剧情上的不合理之处,若是剧情上存在巨大漏洞或争议也许并不能影响网络观众的对电影的评价,回复此邮件之时我已经看到西帕克和Yue都认同剧情上有漏洞,我反而想知道主持人自己的立场。网络上的评价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有些评论将“三观有问题”的标签打在商业电影《夏洛特烦恼》或者非商业电影《黑暗中的舞者》身上,我列举这两个部电影为代表是自己也比较认同它们在剧情上存在值得讨论之处。


《夏洛特烦恼》没有解释清楚的问题是:把当下社会很火的歌偷到这首歌还没诞生的时代,就成夏洛创作的歌?这首剽窃来的歌还让他赚地盆满钵满;而鄙人以为《黑》剧情漏洞是拉斯•冯•提尔为了压抑而让比约克饰演的角色充满行为逻辑上的问题,比如不断推让、无数错误的选择,等等。



再回到《绣春刀》上来,二位都谈到了断桥戏的问题,北斋和沈炼之间实在太拖沓纠结了,跑过来跑过去加这么多戏是在凑时长吗?可以说完全打破了第一部中的密集节奏感。但我认为并不妨碍网友们喜欢《绣春刀》,也许也有网友就想看这类纠结戏的张力,疑惑是选择性遗忘这些漏洞呢。



还有想说的是,我比较认同的关于剧情上的电影理念还是“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苛求剧情上的合理也许会造成电影在实现自身价值时的被禁锢,毕竟走近院线看《绣春刀》的观众第一要义也许是看刀剑打斗(对我来说是看张震),故事若做到《绣春刀》第一部在节奏上的酣畅淋漓,观众也许会质疑“丁修杀医生”这一剧情存在的问题,但也许并不影响观众消费商业电影的视觉快感、消费明星形象,等等。结论就是,见仁见智吧。



尾声

再次感谢各位嘉宾的积极配合与不吝赐教,抱拳。




武侠片可以说是“历史悠久,战绩辉煌”。武侠片中的英雄是创作想象的结果,这种“英雄想象”是华语电影的集体行为,从理想化的完美人格过渡到拥有血性与踌躇的凡人,不论张彻、胡金铨 ,徐克还是徐浩峰都是武侠世界的践行者。


无论何时武侠电影都向人们昭示着一个以暴制暴,替天行道的世界。武侠电影的发展自然有吸收接纳也有摒弃和改变,《绣春刀》的人物形象虽然脱离了完全正面的偏平形象,但为了将英雄落地,还是刻意安排些小毛病加在角色身上,处理的还是不够自然。人物始终陷在报仇雪恨的漩涡里未能突破伦理的框架,非要通过善恶有报、替天行道的情节设置来满足观众的心理。




最后对于“剧情合理的重要性”这一讨论非常精彩!我主张认为好的人物叙事要胜于情节的建构, 若为了将人物塑造的更为立体生动可以适当的加入些非逻辑的情节,是可以接受的。三人不过断桥这段强行高潮勉强接受,是因为考虑到沈炼有着先天拯救欲望的性格,他的兵器是绣春刀,裴仑是用的乌金棍,主观上可以断桥的只有沈炼。


考虑到之前剧情沈炼在竹林跟丁白缨有过交手,胜负不定,裴仑有伤,北斋不提,所以他非常有可能想凭一己之力退却追兵,所以他也对裴仑说:“替我守住这个断桥”自此我认为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北斋又跑回来送死,这里我跟嘉宾一样无话可说。


这样的片段直接删去也未成不可。既然将北斋放到了促成人物转变的关键位置,又缺少笔墨,自然留下一堆悬而未决的谜团与疑惑。所以如果是商业片性质我会宽容一点,更照顾全面的观感、制作的水平。丰富的视觉样式与曲折爱情观满足了观众的审美喜好。若是文艺气质浓郁的电影单方面为了剧情高潮失了逻辑就有些顾此失彼了。



近年来,华语武侠电影发展并不乐观,作品情节老套,主题重复,不知所言,更不乏荒诞不经之作。加上当下导演创作的自由空间局促,综合环境不乐观才应该更迫切的加固人文内核,不放过一丝审美与格调,深深俯首精工,方得利刃。


【延伸阅读】深焦圆桌谈系列:

《独自在夜晚海边》:每一个女人都能提升他的道德

这次阿萨亚斯在鬼片和文艺片之间给自己挖了个大坑 

错乱的一代 错乱的电影

为什么《托尼·厄德曼》不好笑?

《生吃》:食人一定就是错的吗?

《大护法》:你们太会玩还是我们想多了?


-FIN-


欢迎为深焦口碑榜投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