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部无畏的处女作,用“丑陋“的身体赢了柏林金熊

2018-02-25 深焦 深焦DeepFocus
















深焦DeepFocus

特别报道

 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

金熊奖

《不要碰我》

阿迪娜·平蒂列

罗马尼亚

评委会

大奖

《面目》

玛高扎塔·施莫夫兹卡

波兰

阿尔弗雷德·鲍尔奖

《女继承者》

马塞洛·马蒂内斯

巴拉圭

最佳

导演

《犬之岛》

韦斯·安德森

美国

最佳

女演员

Ana Brun

《女继承者》

巴拉圭

最佳

男演员

Anthony Bajon

《祈祷》

法国

最佳

编剧奖

阿隆索·帕拉西奥斯

/ Manuel Alcalá

《博物馆》

墨西哥

最佳艺术

贡献奖

(服装和美术设计)

Elena Okopnaya

《多甫拉托夫》

俄罗斯

最佳

纪录片奖

《瓦尔德海姆》

Ruth Beckermann

德国

最佳纪录片

特别提及

《萨满之前》

路易斯·博洛涅西

巴西

最佳

处女作奖

《不要碰我》

阿迪娜·平蒂列

罗马尼亚

最佳处女作特别提及

《大象席地而坐》

胡波

中国

最佳短片

金熊奖

《Men Behind the Wall》

Ines Moldavsky

以色列

短片

评审团奖

《Imfura》

Samuel Ishimwe

卢旺达/瑞士

奥迪

短片奖

《Solar Walk》

Réka Bucsi

丹麦


不要碰我

Nu mă atinge-mă

导演:阿迪娜·平蒂列

编剧:阿迪娜·平蒂列

主演:Laura Benson / 托马斯·勒马尔奎斯 / Hermann Mueller / Georgi Naldzhiev

类型: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罗马尼亚 / 德国 / 法国 / 保加利亚

语言:英语

片长:125分钟



文|车小爷

编|bastard



⇪⇪

柏林时间2月21号凌晨时分,看完罗马尼亚导演阿迪娜·平蒂列的处女作《不要碰我》( touch me not ),从消防通道走下来的时候,看到同场的评审团成员坂本龙一和友人热烈地讨论着这部电影。豆瓣上的中国记者们几乎无一例外地给《不要碰我》打出了四星以上的高分,而隔天的银幕场刊上,《不要碰我》得分1.5(满分4分),位列主竞赛倒数。接着就是爆冷的柏林最高奖——一部处女作拿到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我不得不承认,萎靡的柏林主竞赛单元这么多片子里,《不要碰我》甚至不会进入金熊奖预测的前三名。自然不是因为它太差,而是谁都不会想到这样一部题材和形式的片子,可以拿到向来以政治正确为风向的柏林电影节首奖。


截止到2月23号的场刊评分


和一同入围最佳处女作的《大象席地而坐》一样,某种程度上,《不要碰我》也是一部挑观众的影片。影片中大部分场景底色苍白,出镜者们素面朝天,衣着简单,”性冷淡“美学加之几乎放弃叙事的记录形式,它绝不是一部”观众友好“的片子,离场和睡过去的人群比例不低。但当人们真正沉浸于滚烫的核心之中,热泪盈眶者也不在少数。


《大象席地而坐》获得论坛单元费比西奖


《不要碰我》给我带来的感受是交织的错综的,一方面,讲述现代人类亲密关系和自我探索的题材本就老套,它冷峻的外表下藏着一点笨拙和自作聪明,不加节制,虽然步调缓慢,却掩饰不住掏心掏肺的急切,这样一热一冷的对比让世故者不禁发笑。


而另一方面,正是这不曾考虑过姿态和后果的热诚让我感到羞愧和震动,我们羞于面对自我,刻意省略亲密关系中爱与诚的蛛丝马迹,任何发自肺腑的告白都使我们不适,然后尴尬地转过头去。《不要碰我》中的群体亲密治疗中,凝视对方的双眼过后,克里斯蒂安对托马斯说:“我觉得你心里有一层伪装,像是一张毯子。”这张毯子针脚绵密,将心事掩得天衣无缝。


《不要碰我》剧照


影片继续到后半部分时,托马斯终于领悟,他明知却对其无所作为的这层屏障,从来都不是用来抵抗什么外来的伤害,而是出于害怕暴露内心的自我保护本能,死死拦住他内心的任何情绪不许外露。和影片中的人物们一样,《不要碰我》作为一部电影本身,和片中在惨白的灯光下一丝不挂的肉体一样,毫不顾忌地暴露在观者面前,它所选择的题材、叙事形式和内容,因过于靠近人类存在的危险内核,也许在进入观者内心之前,就会为包裹在外层峦叠嶂的防火墙所消弭。但不论如何,它成功地进入了一些人的内心,引发了撼动每一块肌肉每一条神经的特大地震。


导演阿迪娜·平蒂列在首映现场


《不要碰我》的第一个镜头,在女主角罗拉雇用的男妓的身体上从脚到头游走,体毛,阴茎,肌肉,近到皮肤细密的纹理和白色的绒毛都一览无遗。你会发现整部影片中经常出现这样细致的观看,我们似乎从来没有这么认真地看过一个人的脸,更不消说用手去感受和记忆对方的样子,那些伸展的皱纹,发青的嘴唇,下垂的乳房,令人不齿的日常,我们下意识地选择了不去看。罗拉作为观众视角的引领者,作为被摄像机后的导演和银幕前观众观察的对象,她在跟随影片主要角色的生活轨迹时将他们带给了观众,也将自己带给了她观察的人们。


演员Irmena Chichikova在首映现场


几乎所有评论都会提到《不要碰我》是如何模糊了真实与虚构的界限,这是一部有剧本的纪录片,也是一部记录式的剧情片。导演阿迪娜·平蒂列也和摄像机一起出镜,甚至在飘着白色窗帘的落地窗前和主角一起谈论自己的梦境。尾随着托马斯的罗拉向托马斯提出了常人不能理解的要求:“请看看我。”随即脱掉了全部衣服,然后痛苦地哭泣。此时我们和托马斯一同感受她的身体,肉体的触碰不带任何狭义的情欲色彩,而是升华成一个现代人类和另一个现代人类之间脆弱的联结,它在此时闪耀着希望的光芒,让人忘记它一瞬即逝的残酷属性。而观看着这一切的我们,又何尝不在被电影观看,被自己渴望与他人亲密,更渴望直面自己的忸怩破碎的灵魂观看?


演员Christian Bayerlein在发布会现场


影片中频繁出现的一个跨性别者妓女汉娜充当了类似于导师的角色,在勃拉姆斯E小调第一号大提琴奏鸣曲的流动中,缓缓地向罗拉(也是向观众)解释了罗拉,乃至于大多数现代人都无法面对的身体议题。汉娜在影片中的存在,简直是一个令人雀跃,令人忍不住要起立鼓掌的精神偶像。她平静且自豪地凝视自己后天获得的女性身体(甚至给自己的两个乳房起了名字)。先天严重残疾的克里斯蒂安甚至无法自己伸手挠头,在常人看来只是一个痛苦的畸形人,他却先人们一步接纳了自己和人际间的亲密关系。他可以自然地说出“我觉得总的来说,我是一个有魅力的男人”,他和女伴之间的关系如托马斯看到的那样,充满平衡的美感,他们成为了彼此的支柱(“rock”)。


主创在Photo Call


托马斯跟随心爱的女人来到一个BDSM俱乐部,在那里人的感官,对自身和他人的认知被无限放大。向他人交出身体的控制权,是他们获得自由的第一步,因为禁锢自己的从来不是旁人,永远是凌乱纠结的自己。裸露、捆绑、鞭打、口交,这些通常充满色情意味的行为,此时冲破了标签的局限,成为解放自我的利器,过后的眼泪则是终于得见天日的内心湿濡的失禁。


接受自己/他人的身体/精神,人类的终极困境也不过如此。性(sexuality)产生于语言之前,在性之前,我们都只是一个孤立的、蠕动的、无处为家的可笑的大脑,直到身体被接纳,这种能量像电流一样从指尖流动到心脏,解除我们自己对自己的捆绑,自由(freedom from myself)才有了微弱的可能。对一个人诚挚的渴望是通往自我的正确路线,“告诉我你有多爱我,我才会懂得如何去爱”。


导演阿迪娜·平蒂列


冰冷的色调,缓慢的节奏,漫长的对话,干涩的记录叙事,还有那些“丑陋”的肉体——《不要碰我》是一部如此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电影,却少有任何其他事物曾经如此接近人类破碎空洞的内心。“不要碰我”是矛盾的宣告,是往复疲惫的爱欲,是人类对爱与诚懦弱却顽固的向往。直到现在我依然觉得结尾女主角放肆的一舞未免过火,它是影片众多缺点中的一个,却又透露出这部电影热烈无惧的本质。亲密关系与自我探索,哪一个挑出来都是古老的庞大的难以讲好的议题,我们看过无数戏剧性轰轰烈烈的情节剧最后泯灭在毫无头绪的结尾,而《不要碰我》仅仅用125分钟便振聋发聩,它提出了远不算成熟的解决办法,如蚍蜉撼树般无力,却又展现出精卫填海般的无畏,在人类寂寞的宿命里,点亮了一支希冀的香烟。

金熊奖

最佳影片



不要碰我

Nu mă atinge-mă

导演: 阿迪娜·平蒂列

编剧: 阿迪娜·平蒂列
主演: Laura Benson / 托马斯·勒马尔奎斯 / Hermann Mueller / Georgi Naldzhiev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罗马尼亚 / 德国 / 法国 / 保加利亚
语言: 英语
片长: 125分钟



胤祥

4/5

★★★


片名正解是“Touch me & don't touch me”,这部片子有个非常诡异的结构,加上导演自己又跳进来(自我曝露兼自我治疗),并且时常暴露电影机器,彻底把纪录跟虚构的界限打破了;对身体、欲望、亲密关系的探讨都很深入,对跨性、成骨不全者、S/M者的讲法…很诚恳。泰迪熊、天主教感觉都有戏。



车小爷

4/5

★★★★


讨论自我认同和亲密关系的题材不算新,放弃叙事也让影片失去可看性,观察与被观察,跟踪与被跟踪,抚摸与被抚摸,每一个被记录者都以动作发出者和接受者双重身份前进,内外双向艰难探索。以一种笨拙、自作聪明却意外不令人讨厌的形式讨论这个经常被讨论却很少挖掘到足够深度的话题,最终效果很好。虚构和非虚构边缘模糊,有些细节有戏剧性的取巧嫌疑,最后女主角跳舞一段未免有点过。但最终,可以称之为(虽然笨拙但是)真诚并有效的表达。



栗色雪

3.5/5

★★★☆


三星半。欧洲风格的《性爱短巴》,不论外在身体形态如何,都有探索性边缘的权利。镜头对残疾躯体的审视本身就具有高度的伦理自觉性。态度坦诚,裸露大胆。对亲密关系的讨论也带有晚期资本主义的极端冷静和坦然自若,灵与肉完全可以分开看待。



翘楚

3/5

★★★


从身体概念出发,让人思考关于感知自身与感知他人的意味。建立身体联系,可以通过性、生命繁殖与纯粹触碰,第三者似乎是电影中讨论的模式。在这个层面中,面临的问题是究竟身体等不等同与自我;自我与身体之间是奴役还是被奴役;意识、情感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健全身体与缺陷的差别等等。



评委会大奖



面目 Twarz

导演: 玛高扎塔·施莫夫兹卡
编剧: 玛高扎塔·施莫夫兹卡 / Michal Englert
主演: 阿格涅什卡·波德夏德利克 / 马太乌兹·科西基维奇 / Małgorzata Gorol / Roman Gancarczyk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波兰
语言: 波兰语
片长: 91分钟



栗色雪

4/5

★★★★


反而是本届最喜欢的主竞赛影片之一。修基督像意外毁容的男主在日常生活中的举步维艰。基调是带着苦涩的幽默,不故作高深也不顾影自怜。切入视角很小,不过具体而令人感同身受,关于移民、宗教、亲情和自我的价值。讽刺小镇人民的不善和世俗,方更突出男主在重金属乐中恣意摇摆的潇洒。



胤祥

3.5/5

★★★☆


虽说很好笑,但是论质量实在不及导演之前作品。虽说摄影用了个浅焦甚至移轴效果模拟男主一只眼半失明的状态,问题是事故没发生就这样了这是啥意思?开局太慢,后面花了太多的笔墨去嘲讽波兰的天主教文化以至于把主题弄散了,而且事儿写得也很无聊…新意大概就是乡野风光配重金属吧…



阿尔弗雷德·鲍尔奖



女继承者

Las herederas

导演: 马塞洛·马蒂内斯
编剧: 马塞洛·马蒂内斯
主演: 安娜·布龙 / Margarita Irún / Ana Ivanova
类型: 剧情 / 同性
制片国家/地区: 巴拉圭
语言: 西班牙语
片长: 95分钟



胤祥

4.5/5

★★★★☆


9分片,感觉至少影后起,泰迪熊热门,金熊也不为过啊(何况又是柏林基金资助的)!巴拉圭老年女同题材简直牛逼得飞起!就算不占女同,老年人的苦闷和欲望也写得纤毫入微,何况还有监狱戏。第一人称沉浸式的视听处理,摄影精道,绝对是今年一部力作。



Lycidas

4.5/5

★★★★☆


如同一道幽暗沉郁的目光,跨越巴拉圭由来已久的身份困惑与阶级分化,凝视一位中年女性的生活轨迹——她对生活的犹疑与试探,对自身欲望与情感的体认。爱情的遗憾与自由的渴求皆极尽细腻地呈现在把控精准的冷调镜头之下。



栗色雪

3/5

★★★


一对中年拉拉,一主外一主内,一个清高的艺术家,一个烟火气的助手。一个意外,后者进了监狱,这对共生的关系则需要面对最紧张的考验。羞于拒绝别人的艺术家学着独立,进入世俗的生活。助手出狱,两者的关系却再也回不去从前。对拉美中老女女性酷儿群体生活化的细腻刻画是最动人之处。



最佳导演奖



犬之岛 Isle of Dogs

导演: 韦斯·安德森
编剧: 韦斯·安德森 / 罗曼·科波拉 / 詹森·舒瓦兹曼 / 野村训市
主演: 爱德华·诺顿 / 布莱恩·科兰斯顿 / 斯嘉丽·约翰逊 / 蒂尔达·斯文顿 / 比尔·默瑞 等
类型: 喜剧 / 动画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片长: 101分钟



圆首的秘书

5/5

★★★★★


韦斯·安德森这回用翻译搭建起人与狗交流的可能性,而且为他强迫症般的镜头运动找到了一个非常合适的文化载体,安德森的名字不仅仅再只是一个美学风格,而是深入文化的骨髓之中。剧情是布达佩斯大饭店版狐狸爸爸:野性、忠诚、寻觅、血缘和拯救…这部电影绝不缺泪点,更不缺解读空间。



Lycidas

4.5/5

★★★★☆


韦斯初为人父的温柔目光,如同樱花瓣轻触水面,绵密地缠绕着整个故事,甚至沿途中刺痛内心的细微伤感到结局都漫溢成甜腻。英雄主义的浪漫与完满,不变的家庭与人际关系失落/再造主题与更明显的政治指涉,愈发精致考究的各个制作环节,无论期待哪个方面都不会失望。



云隐

4/5

★★★★


安德森这家伙又做到了创作和工业的至高结合。这一个故事的场景换到了日本。从电影院出来之后,很多外籍观众见到亚洲人的脸就俩问题:你是日本人么?你对这个片子的看法是什么?眼花缭乱的美术设计,动物和人的毛发细节,一切都显示着好莱坞电影工业技术和剧组运作融合的至高点。 作为一个亚洲人只想说,这一个美国导演对于文化碰撞结合的处理是合格的。快节奏的面瘫台词,进展迅速的故事,仿佛研究透了人类笑行为的包袱…这个鬼才导演娴熟地让观众们一边看一边笑一边嘴里嘟囔着牛逼。在此立一个不怕打脸的flag:哪怕格里菲斯拍片的那些方法构造了现代剧情片的基础,但好莱坞电影早晚大概会死于最后一分钟营救。但很多所谓好莱坞成功影片扔出来的pitch每一次都很牛X,但解释不清的时候,处理的方式就是“打一架算了”,之后安一个任性的结局。目前来说,电影是个需要赚钱的产业,观众掏钱看电影是真真的王道。《犬之岛》好看,真的好看。



栗色雪

4/5

★★★★


又一部迷人的韦斯·安德森动画片,狗年第一天在柏林开幕也颇为应景。猫狗之争倒是次要,对日本文化的某种范特西颇为迷人。影片建立的几对概念:猫/狗、小孩/大人、城市/垃圾场、政治/真相、翻译/真实、模型/实体、日本/他人眼中的日本等等,不是绝佳但依然看到泪目。



胤祥

4/5

★★★★


片尾字幕肯定是3D的,怀疑是强行放了个2D版,而且影像拖尾很严重。比较抽风的少年冒险故事,特别日本范,深得浮世绘画风精髓。典型的zootopia式的身份政治话语(虽说是猫狗大战),结构有新意,字幕卡小标题都提气,人写得不如动物好,结尾直接崩了。不过很讨喜。



Arthur

2/5

★★


柏林第一次用动画片开幕加上路边贴满的寻狗启示宣传真是吊足了大家的胃口,齐聚红毯的配音们也是让媒体和影迷们集体爆炸。编剧充满了早已在《狐狸爸爸》中就展现出来的风趣幽默,充满垃圾的犬岛和反乌托邦式日本政府视觉效果也极佳。前半段辛辣讽刺地描绘了一个选举被操控的日本,嘲讽和批判了西方民主的缺陷和控制群众的政客作为。在现代社会猫咪疯狂走红网络背景下讨论猫狗爱好者的争端也有十分贴近时局的影射。其中流浪狗的设定更是探讨了人类对于自然,以及社会建立的最初意义。结果后半段流浪狗直接被驯化,问题剖析完了开始特别好莱坞式地划分阵营来来来我们打一架解决问题...一部中规中矩的好莱坞资本主义自我批判杰作,本身也不指望在思想层面有多少进步。


出来之后有两个记者问我们是不是日本人对片子有什么看法,于是我把片子骂了两遍并且表示没有任何触及到日本文化内核的东西。不过第一她们应该不care,第二再怎么看不起这部电影在柏林影节的政治符号辐射下,它也能成为爆款吧。



最佳女演员



女继承者

Las herederas

导演: 马塞洛·马蒂内斯
编剧: 马塞洛·马蒂内斯
主演: 安娜·布龙 / Margarita Irún / Ana Ivanova
类型: 剧情 / 同性
制片国家/地区: 巴拉圭
语言: 西班牙语
片长: 95分钟


(短评见上)



最佳男演员



祈祷 La prière

导演: 塞德里克·康
编剧: 塞德里克·康 / Fanny Burdino / Samuel Doux / Aude Walker
主演: 安东尼·巴永 / 戴米恩·查潘 / 亚历克斯·布伦德穆尔 / 汉娜·许古拉 / 路易丝·格林贝格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比利时
语言: 法语
片长: 107分钟



Lycidas

3.5/5

★★★☆


几乎各方面都预料之中,但整体执行极其稳健扎实,看似宗教救赎的题材,内核却几乎是反盲目宗教崇拜的。男主角依然保留了自我意志,周围群体的态度也是尊重大过说教。不仅宗教,任何迷恋或许都可作一时避风港,但改变的契机始终还是独立思考与选择带来的。 最后真诚希望这个戒毒所男子歌唱团体可以出道。



胤祥

2/5

★★


就是一个洗脑洗脑再洗脑的过程,没有任何惊喜,跟「人与神」差了不是一星半点,快拍成宗教戒毒所宣传片了……天主教评审团奖要是不给这部我就服。



Arthur

0.75/5

☆☆


看了《年轻的孤寂》后依然能理解为什么法国会拍出这种片。当代法国年轻人对生命不安,又不愿意好好研究民族伟大的思考传统,在酒精、大麻和滥交放纵,突然感到被这些东西拖得疲惫(美名曰:觉醒)却把激情又寄托在精神自慰的宗教上。性爱镜头毫无意义,法国反思社会的电影是不是都要 58 53275 58 31336 0 0 18413 0 0:00:02 0:00:01 0:00:01 18411一炮以示尊重传统?可是没人反思一下这么做在中世纪就进宗教裁判所了吗...唯一值得思考的是男孩在山上和队友走失后一个人在山上找到了某种平静,似乎可以思考是否激情的寻找在于个人对自我心灵的探索,而不在于集体狂热式地仪式性行为。最后男主回去找女主似乎是在给隐修院不是愤世嫉俗,为了和依然被下体所支配的人民拉近距离,那男主之前经历那么多痛苦究竟有什么意义?0.5星给阿尔卑斯山摄影,0.25星给片子和法国现实的贴合性。其实在各个疯过浪过的年轻男女中间,参加个基督教隐修院还挺火的...



最佳编剧奖



图书馆 

Las herederas

导演: 阿隆索·帕拉西奥斯
编剧: 阿隆索·帕拉西奥斯 / 曼努埃尔·阿尔卡拉
主演: 盖尔·加西亚·贝纳尔 / 雷昂那多·奥提兹格尔斯 / 阿尔佛莱德·卡斯特罗 等
制片国家/地区: 墨西哥
语言: 西班牙语
片长: 128分钟



胤祥

3/5

★★★


制作不错的喜剧片,调性把握得还好,剪辑比较有特色,男二呆萌比较讨喜,对文物的各种搞笑用途也算有趣,但是真的……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啊。



栗色雪

3/5

★★★


优点缺点都很明显,以偷窃博物馆为事件,提喻法般地反映墨西哥人民对古文明与历史文化的身份认同和态度。然而节奏实在拖沓,无用的段落和对话不少,整体看起来焦点不清晰,也削弱了本应具有的力度和深度。贝纳尔的演技还是位影片增色不少。



车小爷

3/5

★★★


剪辑好,很多细节都花了心思,但都是小聪明。觉得过于拖沓,故事内部脱节,表达模糊,类型模糊,于是全片显得有气无力。



最佳艺术贡献奖

(服装和美术设计)



多甫拉托夫

Довлатов

导演: 小阿列克谢·日耳曼
编剧: 小阿列克谢·日耳曼 / Katya Dovlatova
主演: Elena Okopnaya / 米兰·马里奇 / Artur Beschastny 等
类型: 剧情 / 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俄罗斯 / 乌克兰 / 塞尔维亚
语言: 俄语
片长: 126分钟



Lycidas

4/5

★★★★


一如既往烙印着小阿列克谢·日耳曼强烈的个人风格,低对比雾气缭绕的画面中,摄影机跟随着主人公局外人般四处游荡的脚步,呈现出前苏联七十年代文学艺术圈群像,相比于《电子云层下》冷调布景内远距离观望的强烈剧场感,本片镜头色调更暖更接近被摄者,因而形成了更为私密的氛围。唯一遗憾的是视听语言已经达成的主旨表述非要角色再直白说一遍,多少有点画蛇添足。



翘楚

4/5

★★★★


小阿列克谢·日耳曼从1971年的苏联切入,以著名作家多甫拉托夫的经历作为蓝本,勾勒出文人和艺术家的梦幻、致命的世界:这拨“文艺复兴”人士就像是站在洞穴门口的梦想者,他们将自己所见的真实诉诸表达,然而拥有话语权的阶级选择无视。很喜欢小阿列克谢催眠般的视听语言(流畅运镜、油画质感般的构图、层次丰富的构图与精致的调度;更不用说带有时代烙印的爵士与民谣),与迷人的气候现象(云、雾、风)一道勾勒出一个文人的“悲惨世界”。多甫拉托夫时常驻足于门框外,似乎象征了无法融入的桀骜与距离感,他认为写作并不是为了出版,降临、挣扎、离开这个世界,即是文人与艺术家固有的存在主义幻想。



圆首的秘书

4/5

★★★★


没想到《电子云层下》之后竟然拍了一部传记片,看上去比较中规中矩,其实还是有小阿列克谢日耳曼独特的风格印记在里面。从编剧到调度全部归于无形,几乎没有什么废笔。唯一的问题是全片过于平淡(虽说多甫拉托夫一生确实不得志)。“偷车比说谎更诚实”。



胤祥

4/5

★★★★


比同类题材去年上影节俩奖的《哈尔姆斯》还要好一点,也比小格耳曼前作好(虽说长镜头拖沓的毛病依旧),多甫拉托夫在1971年的郁闷一周,列宁格勒文艺圈的趴体用长镜头真是调度精湛,摄影依然很棒。男主选得有点太喜感,出戏。今天的中国文艺圈看到这个片子大概会分分钟觉得膝盖中箭吧。



栗色雪

3/5

★★★★


对七十年代苏俄政治高压的社会景观呈现十分迷人:白芒、肃静、工业建筑。浅焦镜头让人物站在莫名空旷的画框之中。浮光掠影地记录文人插科打诨的日常琐碎,自以为英雄气的个体反抗多是徒劳。不过问题就是太过琐碎,缺乏某种凝聚的轴心,耗尽了观众的震撼感。


-FIN-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深焦柏林电影节系列报道:


DAY 0 

柏林电影节才是春节档最强片单!

柏林电影节影迷观影指南

史上头一遭,韦斯·安德森用动画揭幕柏林!


DAY 1

狗年第一天,韦斯·安德森挑起了一场猫狗大战

洪常秀拍了一部66分钟的桌边唠嗑,又双叒进柏林了


DAY 2

女孩永远开心

讲述女同故事的巴拉圭处女作是今年柏林第一个惊喜

于佩尔新片领衔,柏林主竞赛日常扑


DAY 3

纳粹覆灭70年之后,再次逃离欧罗巴

阿彼察邦之后,泰国电影的八零后一代

《女继承人》,逃离现状的契机

柏林第三天,我已经看到金熊银熊的影子了!


DAY 4

在列宁格勒的最后六天,写下去还是活下去?

这个朋克老太太竟引来了柏林报道组今年最大分歧……


DAY 5

胡波和他的大象

金基德的社会寓言,最新的柏林爆款来了


DAY 6

混剪!实验!在柏林“绿雾”中寻找电影的延展性


DAY 7

今年我们又能看到一部真挚动人的儿童题材电影

她是茜茜公主,也是一个不幸的普通女人

仅用一部iPhone,索德伯格就能在影院吓尿你!


DAY 8

如此大尺度又有内涵,金基德的野心之作诞生

深焦小分队经历情绪大起大落,完全都是电影惹的祸!

没想到冯小刚和张震也去了柏林


DAY 9

直接电影未死!想田和弘和他的纪录片拍摄法则



高逼格迷影手账,火热预售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