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选当前,用这部电影审判特朗普
六十年前的理想主义
作者 hzcneo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o
“
知道为什么人们不喜欢自由派么?因为他们总是输。要是他们真的有那么聪明,又怎么会他妈的一次都没赢过。
”
——《新闻编辑室》
在距离新一次的美国总统大选还有大半个月的时候,那个喋喋不休的艾伦·索金(Aaron Sorkin)回来了。索金选在这个时间点重出江湖当然不是巧合,而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战术打击,为的是表达自己鲜明的态度和立场。作为可能是好莱坞最具说教性质的导演和编剧,过去的四年发生的一切让他有太多的话想说。于是他把自己的不满和愤怒全都宣泄在了这部《芝加哥七君子审判》(The Trial of the Chicago 7)之中,试图用一个六十年前的故事重新唤起在当下已经逐渐丧失的某些共识。
就像索金之前的所有作品一样,《芝加哥七君子审判》有着一个真实的历史蓝本。这一次,他把我们带回来风起云涌的六十年代。1968年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七名男子发动了反战游行。一年之后他们因涉嫌煽动暴乱而被捕,并受到了刚上台的尼克松政府操控的不公正审判。电影全部的内容全部聚焦在了这场漫长的庭审之中,在那里没有公平和正义可言,更多的杀鸡儆猴的表演,要的就是惩罚“不守规矩”的激进左翼分子。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The Trial of the Chicago 7)
一切都熟悉的索金味道,长篇大论的快速对话,激烈主观的政治表达。在他的故事里,人物总是带着理想主义的光辉,固执地坚信自己的原则,毫不妥协地想要说服对方。不同的是,这一次理想主义不再是灵丹妙药。在权力的高压下,说服的过程变成了充斥谩骂的闹剧,被一次次莫名其妙的人身攻击打断,在一个个藐视法庭的指责下显得苍白无力。站在被告席后的七君子没有太多为自己辩护的机会,只能用讽刺的玩笑表示抗议,因为预谋已久的审判过程至始至终就不是一场公平的对话。
毫无疑问,索金带着怜悯和同情看待这七位受害者的。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份和背景,玩世不恭的嬉皮士,坚定反战的宗教人士,西装革履的校园精英,相同的理念促使走到了一起,用尽全力向高压保守的旧体制挥拳出击,然后发现自己双手生疼,而对方纹丝不动。这是理想主义的陷落,让人动容,更多的是无奈。
艾伦·索金(Aaron Sorkin)
在某种程度上,《芝加哥七君子审判》描述的陷落就是整个六十年代的缩影。就在法庭的窗外,整个嬉皮士和反战运动正当高峰。二战后婴儿潮出生的一代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想要去改变世界。他们在伍德斯托克(Woodstock)彻夜狂欢;在纽约和旧金山的街头高呼着“Make love,Not war”的口号;在布拉格用渺小的石块砸向入侵的苏联坦克;在巴黎用泥沙筑起堡垒,并写下那句著名的“在行道石下,是沙滩”(Under the paving-stones,the beach)。他们说自己是自由派,想要让世界变得更好,然后他们失败了。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在它最辉煌的时候忽然偃旗息鼓,风消云散。保守派拿回来话语权,开始蓄谋已久的清算。这是自由派最接近于改变世界的一次,然后他们输了。
对于后世来说,六十年代永远是一个精神世界的宝库,值得反复重新挖掘。正如莫里斯·迪克斯坦(Morris Dickstein)在那本著名的关于六十年代评论《伊甸园之门》( Gates of Eden)中写道的那样:“乌托邦的幻想可能破灭,却永远无法被忘却”。它曾经是燃烧得如此旺盛,以至于死后的灰烬依然足够温暖人心。它有着太多影响后世的遗产,自此自由派在好莱坞和大学成为主流;民权和女权的思想开始深入人心;不道德的越战结束了,反思从来没有停止。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六十年代的理想主义,今天的世界又会是什么样子。
伍德斯托克(Woodstock)音乐节,1969
1961年出生的艾伦·索金身上就有着那种强烈的理想主义,你总能从他的作品之中找到六十年代的影子。《白宫风云》(The West Wing)里年迈睿智的自由派民主党总统杰德·巴特勒(Jed Bartlet)的原型是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这位在90年代创造了经济奇迹的总统年轻时就参与过六十年代的反战游行。《新闻编辑室》(The Newsroom)里温和派共和党人威尔·麦卡沃伊(Will McAvoy)则是五六十年代叱咤风云CBS的当家主持人爱德华·R·莫罗(Edward R. Murrow)在今天世界的重生。别忘了《史蒂芬·乔布斯》(Steve Jobs),这个偏执得近乎于疯狂的天才在改变世界之前曾被嬉皮士运动改变过自己。无论是左派还是右派,这些人物身上总是出现相同的特质,执着、聪明,侃侃而谈,并抱着创造一个更好世界(Make a better world)的决心。
六十年代已经远去,在今时今日重现讲述芝加哥七君子的故事却不是简单抒发怀旧之情。稍稍观察外面的世界就能发现六十年代发生的故事正在重新发生,那些理想主义的敌人正在借尸还魂。这一次他们有了新的武器,新的帮手,想要的依然是那个古老的目标,把世界控制在自己手中。
《新闻编辑室》(The Newsroom)
我们正在经历另一个六十年代么,毫无疑问是的。2016年的总统大选可以看作是1968年大选的翻版。希拉里·克林顿输给了唐纳德·特朗普,前者是个自由派,同样在六十年代参与过学生运动;后者和查德·尼克松一样是个古板的保守保守主义者,满嘴呼唤着传统价值的回归,实则却是在阻碍进步的思潮。
在《芝加哥七君子审判》中,无时无刻地在暗示着当下的政治环境。躲在背后急于献媚的司法部部长像极了特朗普政府中那些没有职业道德的高级幕僚。被隔绝起来的陪审团就是现在媒体精确操控下如同盲人般大众的翻版。坐在法官的位置上,一次一次气急败坏地说出藐视法庭的霍夫曼法官简直和遇到对自己不利的消息就喊出假新闻的特朗普总统如出一辙。或许这不是暗示,只是历史又换了一批演员,重新上演相同的节目。
索金毫不避讳自己对特朗普总统的厌恶。早在2016年的大选刚刚结束之际,他就以写给女儿的公开信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担忧和期望:“昨晚获胜的不仅是唐纳德·特朗普,也是他的支持者,是白人之上主义者,性别歧视者,种族主义者和丑角。他们希望看到像我们这样的人(犹太人,“沿海精英”,受过教育,社会进步,好莱坞……)哭泣,哭泣并谈论搬到加拿大。我不会把国家留给他们,不会。”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The Trial of the Chicago 7)
于是乎在过去的四年之中,六十年代理想主义的反抗也重现了。从新总统刚上任的时白宫前的十万人聚会,到今年为“弗洛伊德事件”而展开的全美大游行,每一次行动都在对抗那个期望只手遮天的政府。六十年前人们把口号写在衣服,举在胸口高声呼喊;今天口号变成了社交网络的标签,通过转发和分享传递到每一个角落。在《芝加哥七君子审判》于NETFLIX上线前的一天,索金的另一个项目也在HBO MAX上线。他召集了当年《白宫风云》的所有主演,以舞台剧的形式重新演绎了第三季第十四集《哈兹菲尔德的降落》(Hartsfield's Landing),号召观众们为大选投票。相同的诉求期望带来不同的结果,一个比六十年前和四年前都更好的结果。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的结尾有着一个小小的反转。原本的控方的律师在被告阅读越战阵亡将士名单时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转变。他站了起来,同站在审判席上的被告一样哀悼死亡的将士,法庭里的敌对和冲突就这样消失了。这就是艾伦·索金的世界,坚信着崇高的理想主义,相信世界和每个人都会在努力下都会变得更好。这种理想来自于六十年前,并将永远持续下去。
-FIN-
编辑:电 车
豆瓣 @Lution
深 焦 往 期 内 容
《金刚川》惨不忍睹把人当肉,中国电影在搞大跃进吗?
戈达尔没人见过的电视剧,同样应该名留历史!
60年前的金棕榈,比现在放肆疯狂太多!
九十六年苦难中国史,成就一位传奇女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