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迦诺电影节公布获奖名单,《椒麻堂会》获评委会大奖!
前 言
8月14日,第74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公布了获奖名单。由印度尼西亚导演艾德温执导的影片《复仇后酬劳入账》获得金豹奖,邱炯炯导演执导的影片《椒麻堂会》获得评委会大奖。
《椒麻堂会》是邱炯炯的第一部剧情长片,故事取材自其祖父,一个川剧小丑的一生。上一辈的演员一个接一个故去,演员的死导致了舞台的没落,生活史的中断催促着川剧的消亡。
《椒麻堂会》延展了《痴》的制作法,以手工的方式在影棚里重构了这段漫长的生活史。天空、山丘、战场、小城…错落的景片和手工制作的夸张道具在虚实相间中复现出一个“小人国”。人们在塑料布做成的江河上颠簸,骑着茅草编出鬃毛的瘦马,嚼着棉花做的云朵,在漫天水雾和烟火中迷失。邱炯炯试图通过影片,又一次繁密浩荡地激活着失传的“有趣”。
本届洛迦诺电影节获奖名单
国际竞赛单元
复仇后酬劳入账
艾德温
印度尼西亚
椒麻堂会
邱炯炯
中国香港/法国
最佳导演
阿贝尔·费拉拉
《零和一》
美国
最佳女演员
Anastasiya Krasovskaya
Greda
俄罗斯
Valero Escolar / Mohamed Mellali
《六连班》
西班牙
野兽之灵
Lorenz Merz
瑞士
当代电影人单元
金豹奖兄弟手足
Francesco Montagner
捷克/意大利
短片竞赛单元
最佳国际短片
霓虹幻想
Leonardo Martinelli
巴西
以下为深焦DeepFocus 记者为部分影片撰写的评论。
作者:Yinanaa
哥本哈根大学电影美学硕士。鲁汶大学哲学硕士在读。
小索朗热
Petite Solange
《小索朗热》剧照
法国女导演阿克塞尔·罗贝尔的私人之作,以少女视角聚焦导演本人成长过程中曾经历的(1980年代)离婚潮这一社会现象。13岁的小姑娘索朗热突然面临父母的离婚危机。当哥哥选择远走他乡逃避,她独自尝试理解和接受现实。“大人的世界和小孩不同”,她的世界在短暂的时间中迅速破裂,然后缓慢重建。
小索朗热的视角新奇而细腻。从小索朗热的视角里,我们看到给女儿念书的慈祥父亲也会烦躁愠怒,身为舞台明星的美丽母亲会痛哭失声,但我们永远无法得知她的父母为何感情破裂以致离婚——成人世界在孩子眼里是个巨大、荒谬的谜。在那个谜以外,小索朗热的世界里是新涂的指甲,长长的法棍,好看男孩弹奏的旋律,和为逃避而说出的一个个谎言。
《小索朗热》剧照
影片最特别之处在于,在两次冲突即将爆发时(小索朗热读课文时哭泣和得知父母隐瞒要卖房一事后走进海水)都选择回避。影片并未正面刻画这些冲突,而是陡然一转,直接跳到下一节。在其他情感爆发时刻(如小索朗热看到父亲的新恋人穿着父亲的毛衣时流泪发怒)也未使用特写,仅给出远远的一窥。这种处理既是对小演员的保护,也保留克制和温情。
影片结尾,从精神康复机构回家的小索朗热回到即将被卖掉的家里,摄像机才第一次正面刻画了她的愤怒。然而愤怒陡然转为和解,在吹灭14岁的生日蜡烛前,习惯用沉默来面对世界的小索朗热终于表达了自己的悲伤和理解。这个有些突然的结尾,或许需要结合导演的采访来理解。在采访中,导演阿克塞尔·罗贝尔表示,她热爱情节剧感动人心的力量,后者让人重新发现自身敏感的灵魂(sensitive souls)。“我想一层层剥开成人(adult)的外壳,暴露出那些脆弱、无助和童稚……拍一部既温柔又残酷,既坚韧又有活力的电影,以此深入那些被遗忘的创伤……”
朱朱的故事
Juju Stories
《朱朱的故事 》海报
三幕的当代尼日利亚“都市奇谭”:“爱情魔药”(Love Potion)一章中,怀着作家梦的Mercy恋慕已婚男子,利用“爱情魔药”Juju让后者和她坠入爱河。但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差异远胜“魔药“之力,两人终于分道扬镳;“山药” (Yam)一章中,洗车小哥困于经济压力,欲以“山药”让怀孕的女友流产。不料吃下山药后,小哥开始“撞鬼”,精神崩溃,流落街头;“女巫受害者”(Suffer the Witch)一章中,年轻女性Joy和Chinwe的友谊中夹杂着占有欲。当Chinwe将要开始恋情时,嫉妒的Joy开始化身“女巫”阻挠……
导演显然颇有野心。粗略地看,三个故事辐射了尼日利亚中产、小资、学生和平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状态。第二章中,洗车小哥幻听到的声音反复问道,“我是谁”,“我在哪”,正是精神危机的直接表达。而第二章结尾,前景中汽车一辆辆驶过,尘土飞扬,而背景中昔日的洗车小哥已衣衫褴褛,形容潦倒。导演的现实关怀不言自明。
《朱朱的故事 》剧照
这阶级的反差中,贯穿始终的竟是共同体的缺席和个体的孤独状态。于是,超现实因素既推动冲突升级,又隐约指向传统和神话的死而不僵——在共同体缺席的当代社会,都市生活似乎还不能承载人们的精神,“怪力乱神”之传统也成为某种寄托——在第三章中,男生们为纪念Ikenna而举行的仪式,颇有哀而不伤的古意。
但本片的视听实在用力过猛。第二章里为突出动荡感而反复使用手持摄影,第三章里为渲染悬疑气氛而特写诡异表情,都显得故弄玄虚。何况追逐戏的配乐还是被各种电影用了一万遍的维瓦尔第的《四季》!令人一秒出戏……于是,尽管影片不断制造一种虚实交错的效果,以幻想和现实反复重叠对比。但在不厌其烦的对比中,本片又落入俗套,成了一个都市奇情故事和非洲奇观元素的不协调的糅杂体。
巨人
I Giganti
《巨人》海报
这部意大利电影让人昏昏欲睡,如坐针毡。而在坚持80分钟后,则有一种被灌了一瓶一群“老男孩”聚集在一处偏远的宅邸。主人Stefani一一迎接了他昔日的朋友。显然,他们应该曾经共谋什么大事,现在却个个死气沉沉——满脸写着四个大字:生无可恋。
影片简短的介绍里提到了几个元素:“很多记忆,子弹,和深渊中的爱情故事。”事实上,影片确实贫瘠如此。老男孩们磕了药,放起音乐,不时插入一点闪回,一个画外音反复诉说着“人们说一套,做一套。但我不是我的所言,也非我的所行。我不知道我的感受……”
《巨人》剧照
这显然是一个关于失败和绝望的故事。导演或许想要白描生存这件事的恐怖状态。但粗劣的意识流尝试只给影片带来了巨大的催眠效果。无前因也无后果是流行的叙事手法,也符合当代人的典型状态。但影片文本的匮乏则是致命的——演员们尽力表达着“失败”、“绝望”、“空虚”等状态,却仅仅能在概念层面将后者传送过来。这就像他们在戏台上举着一个提词器演戏。在某个瞬间,我甚至对他们一次次举枪却又没有打出子弹的色厉内荏感到厌倦。如此厌倦了80分钟,以至于最终枪声砰砰响起,老男孩们横尸当场时,我也只觉得离奇。
于是,当影片中唯一的年轻角色,那个第一次尝试毒品的男孩,讲出那个点题的“巨人”故事时,所谓巨人的无畏和勇力(“他撕碎横亘于他眼前的一切障碍”),也成为了一面遥远而缥缈的旗帜。
Zahori
《Zahori》海报
一对讲意大利语的环保主义者夫妻带着一双儿女在荒无人烟的南美干草原(steppe)过着原始的生活。当现代人一秒也离不开手机时,他们还依靠收音机和广播获取外界的信息。电影的内容并不复杂:他们的女儿,13岁的Mora梦想成为一名牛仔,性别却成了最大障碍。她的朋友,一位年老的马普切人(Mapuche,南美印第安人中人数最多的族群,居住在智利和阿根廷两国境内),正在寻找自己丢失的白马,Zahori。遭遇学业失意和父母矛盾双重打击的Mora走进茫茫的干草原要告知老人白马的去向。然而老人却已临终,喃喃念叨着自己唯一深爱过的女子……
Zahori有意向“慢电影”(slow cinema)靠拢。人物没有太多行动。在影片中多个场景里,如Mora躺在树下听收音机,老人窸窸窣窣地烤火等,银幕时间与自然时间同步流逝。观众却不会感到疲惫,因为耳边是南美干草原上的扑扑簌簌的风声。
《Zahori》海报
生存,唯有生存。影片呈现了一种独特的生存状态:自由而绝对孤独。而电影亦刻画了萦绕其间的矛盾:不远万里而来的传教士操着刚学的西语孜孜不倦地传教,竟成为这一家与“社会”唯一的联系。在这遗世独立中,Mora和弟弟也需要做饭和打扫,而两个孩子显然有更多好奇和想法。而这些复杂的题目都凝结于动人的视听:沉默的人,苍凉的意大利俚曲,传教士的红发在风中微微飘扬,白马用嘴摩擦地面的呼噜声,和缓缓行走时清楚的脚步声。老人的视角嫉妒模糊而淹没在柔和的光晕中,那是在人生尽头依依回望的视角;少女的视角则总是精准地捕捉到生动的、有活力的局部,那是新生的、正在蜕变中的视角。他们交织成关于生存的视角。
片名Zahori来自片中老人的那匹白马。像《白鹿原》中那头白鹿般,它既可以是某种精神的寄托,也可以是某种未来的昭示。西部片的结尾,英雄往往要独自骑马走向落日。而在《Zahori》的结尾,告别了老人的少女Mora一边剪掉自己的长发,一边剪断白马的缰绳。她尝试多次,终于爬上马背,缓缓走向草原深处。死亡正是来自宇宙的启示。这个史诗般的镜头,应该选入年度最佳之列。
编辑: Apertus
电影系学生一枚
-FIN-
深 焦 往 期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