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挚恋》:一段无法想象的离奇“三角恋”
火 山 挚 恋
Fire of Love
导演: 萨拉·多萨
编剧: 沙恩·鲍里斯 / 艾琳·卡斯帕 / 乔瑟琳·查普特 / 萨拉·多萨
主演: 米兰达·裘丽 / 卡提亚·克拉夫特 / 莫里斯·克拉夫特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加拿大 / 美国
语言: 法语 / 英语
上映日期: 2022-01-20(圣丹斯电影节)
片长: 98分钟
讲述一对火山学家夫妻的《火山挚恋》,是你今夏不得不看的纪录电影
导演莎拉·多萨阐释为何本片既是三方爱恋,又是生命指南
原文地址:
https://www.vox.com/23206005/fire-love-review-interview-volcano-krafft
原作者:
Alissa Wilkinson
译 者:徐佳玮
忽然为人兮,何足控抟?
《火山挚恋》今日在艺联专线上映。本片提名了今年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豆瓣评分高达9.1。
鲜少有人能够直视活火山的心脏,感受熔岩散发的热风拂过脸庞,在凝视地球根源时体验那一份难以遏制的激烈心跳。但在整个上世纪70年代与80年代,卡迪娅·克拉夫特与莫里斯·克拉夫特这一对火山学家夫妻却一直做着这样的事。他们并未私藏这份体验。他们将自己的所见用录像细致入微地记录了下来,创作出了比多数人曾见过的更令人身临其境的影像。
在火山边缘,他们不仅找到了对火山的爱,更找到了一份对人类的爱。这便是《火山挚恋》的主题。莎拉·多萨在制作这部聚焦克拉夫特夫妇的纪录片新作时,看遍了他们留下的上百小时的录像以及他们曾亮相过的新闻录像和教育节目。多萨和她的团队在这些影像中所寻觅到的故事远远不止关乎科学。
1991年,这对夫妻在一次火山爆发中殒命——气质独特的电影人兼艺术家米兰达·裘丽在影片开头便将此事告诉了我们。尽管我们已知悲剧即将降临,《火山挚恋》依旧如此奇妙、出其不意,始终令我们觉得自己正在跟随着克拉夫特夫妇探索世界,并且逐渐理解是什么驱使他们不断走向火山。我迫不及待想和多萨谈谈这部电影了。
(原文注:为确保表意清晰,以下对话已经过编辑与些许凝练)
《火山挚恋》剧照
Q:你是从何时意识到本片讲述的其实是卡迪娅、莫里斯和火山们之间的爱情故事(或者是某种“三角恋爱”)的呢?
莎拉·多萨: 从一开始我们就为这个“三角恋爱”的想法激动不已了,但一旦我们深入里层,事情就变得棘手了。我们意识到必须分别阐明卡迪娅与她的复杂个性、莫里斯与他的复杂个性,以及火山们与它们各自的复杂特性。而这要求我们必须将其中涉及的科学原理表达得清晰易懂。我们必须思索:科普内容应当占电影的多少比例?人物细节占多少?旁白与动画呢?《火山挚恋》很大程度上是一部拼贴电影,因而我们必须努力寻求各个元素之间的平衡,避免过量。
一旦我们置入过多的科普内容,画外音就会变得超负荷。于是我们必须好好进行一番削减。
Q: 这部电影脱胎于大量有趣的影像素材。你看了多少素材?你是如何处理大量素材并从中找到故事的呢?
莎拉·多萨: 首先,我们非常想将这部电影呈现为他们的爱情故事。正因为聚焦于此,我们得以缩小材料处理的范围。那些素材足足有250个小时!其中有180小时到200小时都是莫里斯用16mm摄影机拍下的镜头,并且早已被扫描且漂亮地转录过了。此外还有50个小时的电视素材,包括他们亮相过的综艺节目、电视杂志、探险节目等等。
于此同时,即便“爱情故事”这一想法提供了某种叙事框架,然而一旦我们真正置身于影像素材中时,许多问题都会将原先的叙事打破。起初我们的确撰写了一版相当细致详尽的大纲,但接着素材便总是会用一种相当令人欣喜的方式来挑战先前的规划,而这一开始还是多少有点令我们灰心丧气。同时,素材中某种与法国新浪潮相似的特质也给予了我们指引。
《火山挚恋》剧照
Q: 法国新浪潮!
莎拉·多萨:克拉夫特夫妇的影像中总是会出现新浪潮美学的印记。比方说莫里斯的摄影便是如此,他经常狡黠地突然推拉镜头。他们经常用第一人称写书,这让我们想起特吕弗电影的叙事方式,像是在不乏幽默地口若悬河(bombasticity)一般——这个词用得恰当吗?
受他们指引,我们也想呈现这样的风格。许多法国新浪潮电影都采取了联想蒙太奇的剪辑方式,所以我们的剪辑师Erin Casper和 Jocelyn Chaput也选择这样做。此外,在60年代末以及70年代,存在主义、存在焦虑也是忧心忡忡的法国知识分子们所核心关注的议题。这些都为我们处理素材提供了帮助。
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让影像素材自己说话。我们想尽最大可能去聆听卡迪娅与莫里斯,然而素材还是太有限了。于是我们又面临新的问题:我们如何用旁白去给他们的故事加上标点?我们怎样才能既保证克拉夫特夫妇依旧是自己故事的叙述者,又能四处将动画元素缝合其间?
《火山挚恋》剧照
Q: 旁白是本片最为有趣的部分之一。不仅仅是因为米兰达·裘丽配了旁白,更是因为它是如此印象主义,独居诗意。旁白对画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莎拉·多萨: 我们希望旁白是迅捷的,而不要像是在宣告什么东西;我们希望提出问题,而不想要发表定论,不想要制造任何总体观点。我们想让旁白与卡迪娅和莫里斯的好奇心保持一致,与“他们永远在探寻答案”这一事实保持一致。他们是如此地热爱火山、被未知牵引,尽管他们始终知晓自己永远无法全然理解火山之谜。
我们希望旁白能够呈现出相似的好奇特质,并且突破素材所设定的边界。我们给旁白配音者提供了一份完整的背景故事,但我们不想让观众知道这个故事。
我们写下背景故事,然后自问:“要让旁白陈述这个故事吗?”旁白者像是亲身经历了一场地质勘测:她寻找他们的人生线索、尝试挖掘卡迪娅与莫里斯那些宏丽探险所留下的遗迹、将之组织合理,尽管她知道他们的故事中有太多空白。正如科学家们总会说的那样:“这是我们已知的,那是我们未知的,不过很多地方是出自我们的臆测和假设”。我们想坦白我们所不知道的部分。更为传统的陈述式纪录片配音,以及叙事电影的声音,会更多地基于事实,而非基于问题。
我们希望旁白者能够有一种我们称之为“不动声色的好奇(deadpan curiosity)”的语调,而我们想不出谁还能比米兰达·裘丽更适合了在米兰达的很多作品里,她都是热忱的人性观察者。她是那种能够在瞬间将视野从眼前之物跳脱到广袤宇宙的艺术家。
对于旁白文本本身,我们也做了很多思索。我们想尽可能地保持简洁,尽管这非常困难,因为我们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了,此外也因为我们必须去补全素材的限制所带来的叙事空缺。然而,我们想为卡迪娅与莫里斯保留空间。
《火山挚恋》剧照
Q: 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卡迪娅和莫里斯觉得他们与火山的关系帮助他们更爱人类了,这有点出乎意料。
莎拉·多萨: 在早期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卡迪娅与莫里斯曾一度对人性感到幻灭,我们对此很感兴趣,也非常受其启发。卡迪娅出生于二战中,而莫里斯出生于1946年,恰逢战争结束。童年时期,他们居住于法德边界,具体而言是一片曾被占领的法国地区,因而他们深受战争遗迹的影响。接着,越南战争开始了。电视上充斥着怪诞的画面,而他们也开始反抗这种对力量的滥用。他们认为人类明明拥有创造的能力,却选择了摧毁。然而,在他们的青年时期,他们将火山视为一种难以置信的创造力,而这种创造力孕育了地球。
也是在青年时期,某种迷恋之心驱使着他们远离他们口中“人类那种荒诞、虚无、暴虐的力量”,转而走向自然世界中更为真挚的力量,引领他们穿越火山。
我们一点一点地探寻他们的经历,知晓这种爱的历程是如何在他们的人生中深化与流变,这个过程对于我们而言尤为绚烂,尤为惊喜。在与火山相处的过程中,他们也慢慢学会了如何爱人类。无论是火山学家,还是那些世世代代栖息于火山附近的居民,克拉夫特夫妇总是能和这些与火山紧密关联的人们结为好友。他们是如此深爱火山的力量,以至于他们将所有知晓与火山的相处之道的人都视作是同道中人。
从某种角度而言,这让他们得以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过回到法国对他们而言依旧很不好受,特别是他们曾经目睹过那样的破坏……但他们意识到,他们可以应用自己的特殊技能去与人交流,在人类与火山之间搭建一座桥梁。
我甚至觉得他们曾听到过火山的耳语——“嘿,人类,到这里来,来理解我的力量,并且拯救你们自己吧。”莫里斯有一个堂吉诃德式的梦想,“我梦想火山不再屠害生灵”,他如是说。这根本无法实现的事情却是他真挚的愿望,我很喜欢这一点。他们也的确辛勤工作,希望借此实现这一目标,希望让火山成为他们年轻时所深爱的创造性力量。
《火山挚恋》剧照
Q: 我想对多数人而言,火山都是相当具备破坏性的。我曾经造访过火山边缘,尽管并不是活火山,但是无论你在何时站在它们附近,你都会心想:“如果火山爆发了,该怎么办?”我们在小学时便学过圣海伦斯火山爆发的事。我们造访庞贝或其他火山地区时总会发现显而易见的破坏痕迹。制作这部电影是否改变了你个人对火山的看法呢?
莎拉·多萨: 噢,的确如此。小时候我非常惧怕火山。我很小的时候读过一本儿童读物,讲的是一个墨西哥农民在犁地,突然间,地裂开了,火山喷发得到处都是。我心想:“天啊,这随时都可能发生!太可怕了!”十几岁的时候,我们全家去哥斯达黎加度假,在那里我看到了阿雷纳火山喷发。不过很显然,我一直躲在车座下面。
我的上一部电影《先知与未见者》(The Seer and the Unseen)全程都是在冰岛拍摄的,那里有一片火山奇景。在那里,我仿佛同时见到了创造力与毁灭力,这令我大受震撼。你可以在此看到由岩浆形成的波浪,以及曾经炽热的熔岩堕入海洋,而后凝固成的岩石。这些永恒的时刻是如此美丽,我无法自制地迷恋于此,尽管眼前的熔岩早已凝固,不再是炽热流动的浆流。
卡迪娅与莫里斯用强烈的爱拍摄着火山,这种镜头后的爱是能够直观被感受到的。我也完全被此吸引了。我并不认为我能够到达他们那种程度,但是我如今确实为火山着迷,并且在火山的启发之下,我开始认识我们星球的真实面貌。
的确如此。尽管我们看了许多影像,但我依旧对火山所具备的超现实力量感到不解。它像魔法,像一个谜。它也让我明白我们的星球具备怎样的感知,又如何相互关联。我为这种力量所触动。我时常觉得火山是地球上的叛变者(renegades)。
《火山挚恋》剧照
Q: 本片的情节线索中有没有哪一条是你不得不删去,但你又觉得它其实可以极大丰富本片的?
莎拉·多萨: 有的,我觉得我们遗漏了很多,有很多人物细节我都希望可以重新安置进去。比方说,卡迪娅少年时期发生过一个很棒的故事。当时,他们村里正在举行狂欢节。有一个狂欢节项目叫做“死亡之墙”,指的是一个高速旋转的圆筒,里面有一辆试图水平骑行的摩托车。卡迪娅当时14、15岁,她跳上摩托车并且成功地完成了骑行,所有人都很惊讶这个小姑娘居然能够完成这项挑战。那是在50年代的法国,她没有告诉她母亲这件事,但她母亲后来还是在杂货铺知道了,因为有人对她说:“你知道你女儿干了什么吗?”这件事表现了她从少年时期就拥有的巨大勇气。
关于卡迪娅与莫里斯生活的细节很多,但其中有一个细节尤为特殊:卡迪娅在视听影像中的亮相不如莫里斯那样多。部分原因是她不像莫里斯那样喜欢出现在镜头前,但也因为那个时代的性别歧视,人们总是明里暗里只把莫里斯视为专家。
我们对此玩味思索了很久。基于我们对卡迪娅的了解,我们最终认为她不一定想要出现在这部电影里,因而我们便把那个小故事删去了。但我希望当我们谈及被影像资料所遗漏的细节时,这样的事情能够被讲述出来——这不仅仅因为它们在时间流逝中被遗忘了,或者它们没有能够被记录下来,也更因为这些被镜头凝视、捕捉下来的档案往事曾身处的复杂社会政治环境值得我们重提。
《火山挚恋》剧照
Q: 除了火山,这部电影还教给了你什么?
莎拉·多萨: 一些存在主义式的问题,譬如说对时间的思索。我认识到我们当下正身处于对时间的霸权之中。从铁路与商船那里起源的标准时间(standard time)之所以被创造,是为了让殖民进程更为高效。相当暴力的事物引领着我们对时间的主流认知。知晓这一点于我而言意义颇深,但同时它也令人迷茫、令人着迷,特别是当我想到标准时间与地理时间之间的关系、由自然韵律所传达的时间观,以及自然世界的韵律失常时更是如此。这个话题真的很有意思,我想在接下来的电影项目中对之加以探索。
对卡迪娅与莫里斯而言,不同的时间丈量尺度与时间观念令他们知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他们知道人生如白马过隙,也知道他们随时都可能死去,于是他们应当如何生活?很明显,他们选择将生命花费在火山边缘。
在当下的疫情时代,我丧失了许多东西,也遭遇了巨大的恐惧与不确定性,而克拉夫特夫妇却时常作为穿越未知的向导与我相逢。在我心中,他们是能够穿越未知海域的专业航海者,而我将永远紧紧跟随他们。我总是会想:“卡迪娅会怎么做?莫里斯又会怎么做?”我不确定我是否会像他们那样行事,但即便只是像这样自问,我也觉得我触及到了如何才能过好生活的智慧与真谛。
编辑: Betsy
电影迷
-FIN-
深 焦 往 期 内 容
希区柯克为何依然无人超越?
第76届洛迦诺获奖名单,杨国瑞《好久不见》获当代影人最佳影片
为许光汉的屁股加半星,这会是今年最佳华语片吗?
禁欲系老白男电影大师,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整活大赏
与女导演一起聊《芭比》,这首先是一部爆米花电影 | 填空题
《野蛮人入侵》真的是亚洲《芭比》吗?
银河映像新话事人就位,用全新世界观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