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7年中国手机设计监测报告重磅出炉(全文)

编辑部 手机设计大赛 2019-06-30

2017手机市场马太效应加剧,T型格局凸显,手机设计可圈可点。



作为致力于中国手机设计与应用开发创新的行业顶级活动,2017中国手机创新周暨第五届中国手机设计与应用创新大赛全面跟踪2017年以来发布的手机机型。大赛组委会特别成立中国手机设计监测项目组,跟踪、对比、评价2017年业界发布的旗舰机型,从多个维度监测中国手机设计。


2017年的中国手机市场,呈现强者更强的马太效应态势,头部效应不断放大。随着资源的快速集中,由原来的“倒三角”演变为“T”型格局,即头部品牌继续扩张产品线,高中低价位全线洗牌,腰部品牌空间大幅压缩、规模受限,小品牌与消费者形成断层,渠道难以渗透,市场活力大幅减弱。在此情形下,可以预见,2018年的手机市场洗牌会比以往更惨烈。



《2017年中国手机设计监测报告》,特别甄选出2017年手机领域的10款代表作品作为中国手机设计监测样本,对这10款手机在外观、屏幕、CPU+GPU、操作系统、通信能力、拍照影像、RAM+ROM、音效、生物识别、电池10个维度进行测评、比对。并通过具体测评,给出2017年中国手机设计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趋势,并为2017年中国手机设计做出最优参数配置模型。


此次被列为监测对象的这10款机型,都是活跃在中国手机市场的主流厂商的旗舰机型,我们以“设计”元素为考量基准,在不考虑品牌溢价的大原则下,甄选出的10款旗舰机型,代表了当下中国手机设计最高水准和真实水平。这10款手机分别是:小米MIX2、iPhone X、三星Note 8、vivo X20、努比亚Z17s、华为Mate 10 Pro、OPPO R11s、荣耀V10、一加5T、中兴天机M。


中国手机设计分项评测


通信产业报编辑部、第六届中国手机设计与应用创新大赛手机设计监测分析项目组,结合目前手机业界技术配置分类、市场主流标准和专业模型,为手机设计确定了监测模型。项目组手机设计监测共设10大项监测类别解剖手机,这10大项分别是外观、屏幕、CPU和GPU、操作系统、通信能力、拍照/摄像、储存、音效、生物识别、电池。在每一大项下,又分别设若干子监测点,从更细致维度小颗粒监测这10款手机设计。这些具体监测点如下。外观类:尺寸、材质、屏占比、边框处理、配色;屏幕类:屏幕尺寸、屏幕类型、分辨率、屏幕材质、像素密度;CPU类:处理器型号、制程工艺、核数和架构、频率;GPU类:图形处理器型号;操作系统类:安卓版本、Ai;通信能力类:模数、频数、CA、天线设计;拍照摄像类:摄像头、防抖、CMOS、像素值、光圈;储存类:RAM、ROM;音效类:外放音质、耳放音质;生物识别类;电池类:容量、快充、电池安全以上总计34项监测点。通过这些具体监测点,我们将结合每一款机型具体配置,在各项中进行比对,给出最终结论并预测趋势。


外观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2017年,全面屏的概念兴起,更是手机行业一次难得的群体性“整容”良机。同时也奠定了2017年手机外观设计的整体基调,我们选择手机尺寸、材质、屏占比、配色、边框处理五大维度,来定论本次监测的十款手机的外观设计。


手机尺寸


一味地追求大尺寸却忽略美感的做法在2017年并没有得到延续,手机厂商在开发全面屏手机的同时,愈发注意握持感和操作感的统一性,反而得到消费者的认同.这从全面屏手机iPhone X、OPPO R11s、vivo x20的销售火爆便可见一斑,用户普遍接受大屏幕所带来的冲击力观感和视野,大尺寸手机依旧盛行,高度和宽度处于稳定的极限值,从样本的10款机型来看,高于150mm的手机占比为80%,印证了主流市场的接受情况。值得一提的是,10款样机中的中兴天机M采用了可折叠的双屏设计,在一众全面屏中鹤立鸡群,不过如此大胆的意见还需要交给用户去检验。



手机的纤薄化一直是用户追求的美好愿景,在经过理性硬件的洗礼后,厂商和消费者已经找到厚度的平衡点,ODM企业在保证质量的大前提下,维持7-8mm的手机厚度并坚持实用性,是产业链的共识。


材质


目前主流手机厂商多采用两种材料打造新机:金属和玻璃。两种材质的利弊经过多年的反复印证已无需赘述。虽然iPhone逐渐开始回归玻璃机身,并未带领国内厂商跟风,也印证了国产手机对于苹果公司的态度已经从“跟随”转变为“引领”,金属材质仍是众多旗舰机的首选材质,占比达60%。


此外,小米力推的陶瓷外观手机以其温润如玉的手感、惊艳的视觉体验引发了消费者的关注和赞扬。整体来看,陶瓷材料有望成为超越金属、玻璃成为下一代手机机身的主流材质。随着陶瓷在指纹识别、无线充电等手机功能领域的逐渐普及,陶瓷材料具有无信号屏蔽、硬度高、观感强及接近金属材料优异散热性等特点将成为手机企业进军5G时代的关键选择。


屏占比



2017下半年,随着终端技术的升级和产业链供货能力的提升,以超高屏占比为主要特征的全面屏手机得以爆发,作为手机行业当前最火热的关键词,让一大批手机厂商找到了手机工业设计的创新方向。



在异形全面屏iPhone X和非异形全面屏小米MIX2的抛砖引玉下,OPPO R11s、努比亚Z17s等成为先行者。毫无疑问,为了追求更好的视觉效果和用户体验,全面屏手机已经成为当下各大厂商竞争的焦点,也奠定了近几年手机设计语言的基调。在所监测的10款主流手机中,只有中兴天机M采用折叠手机设计吸引眼球,其他9款手机均采用屏占比超过79%的全面屏设计,也直观地证明了市场的大环境。


边框处理



除了超高的屏占比,极致的边框处理也成为了手机厂商追求全面屏手机的有效手段,在监测的10款样机中,vivo X20和努比亚Z17S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努比亚在无边框领域的推动与贡献已无需多言,凭借aRC和FiT技术,Z17S的超窄边框效果卓群。反观其他厂商虽然在收紧边框的工作上打磨良久,但显然未达预期效果,仍有众多改进空间。



配色



自从金属材质成为智能手机机身的标配后,智能手机外观颜色也普遍表现为黑白银三色,其他亮丽的色彩相当少见。不过在2017年,智能手机厂商们悄然开启了一场“色彩大战”,智能手机厂商们都开始强调机身配色,并且都打出了定制版的噱头。




从全年的配色理念来看,草绿色和黑色依然是主打配色,根据最新的颜色时尚讯息,紫色将成为新一年的流行色。可以预料,2018年围绕着色彩这个点,手机厂商们将会绞尽脑汁玩出新的花样取悦消费者。


屏幕


屏幕作为手机形态中最贴近消费者的部件,其重要性显而易见,我们选择屏幕尺寸、分辨率、屏幕材质和像素密度四个维度,对2017年主流手机的“面子工程”进行定论。


屏幕尺寸



过去,大多数智能手机都配置纵横比为16∶9的显示屏,大屏幕电视和电影都采用这样的纵横比,因此,对于在较小的屏幕上播放电影来说,智能手机采用相同的纵横比是合乎情理的。但是,在2017年,诸多手机开始配置纵横比为18∶9的显示屏,只因想跟上全面屏的步伐。


在屏幕尺寸方面,5.5英寸及以上的屏幕在屏幕视野和便携性两个方面实现了兼顾,无疑成为用户的首选,逐渐成为行业的绝对主流,行业确实在向更大的屏幕迈进,主流手机屏幕都在5英寸以上,5英寸以下的机型占比已经趋于个位数。而随着全面屏的普及,6英寸屏的数量也有所提升。


分辨率



在肉眼极限被无限开拓的时代,手机的分辨率依然有其价值所在,在2017上半年的监测报告中,仅有两款旗舰机型采用了2K屏,下降趋势较为明显,而在下半年,随着全面屏时代的纷至沓来,手机分辨率迎来了质的飞跃,伴随2560×1440、2160×1080等高分辨率的普及,屏幕的像素密度提高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本次监测的10款手机样本中,只有中兴天机M没有采用2K屏,足见产业变迁。



随着产业链上下游的进步,目前的2K屏幕的高耗能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产能的进步使得厂商在尝试2K屏的环节中尝到了甜头,毕竟能为消费者带来更佳的显示效果,在全面屏狂欢依旧的2018年,2K屏幕将历史性地发展成为主流。


屏幕材质



2017年采用OLED屏幕的iPhone X的发布,让OLED显示技术全面走进人们的视野,从2017年手机市场来看,如今高端智能手机普遍采用OLED屏幕,vivo、华为、小米等品牌都相继推出了OLED手机,在本次监测的10款样机中,有6款采用了OLED屏幕,宣告这项面板技术终于实现了大规模商用。



众所周知,韩国企业在OLED产业链一直处于强话语权地位,随着需求的不断激升,中国厂商接连攻城拔寨表现抢眼,在三星占据绝对垄断地位的OLED市场撕开一道口子。2017年,TCL旗下的华星光电宣布投资350亿元,在武汉建设一条月产能达到4.5万张柔性显示面板生产线;京东方在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正式投入生产,作为国内首条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该生产线已经正式量产出货。除此之外,维信诺、天马、和辉光电、华星光电、信利、柔宇等企业都在进行新产线的投资建设,实现我国在新型显示产业领域的“弯道超车”。


可以说,OLED已经对曾经的LCD构成强大的挑战,预计在手机厂商更加注意“面子工程”的2018年,OLED将依旧成为屏幕材质的首选。


像素密度



无论手机配置多高,或者有多少功能,至少就现阶段而言,屏幕依旧是用户与手机交互最方便、最有效、最直接的平台,也是信息显示的窗口。那么,窗口的配置表现如何,会直接影响到用户的观感和操作体验,在屏幕众多考量数据中,除了尺寸、屏占比之外,还有一项非常重要——像素密度。遥想当年,iPhone 4之所以再一次改变世界,除了各方面功能之外,很大程度便是源自于那块屏幕超高的像素密度,以及所带来的高清视觉体验,让一众Android手机苦苦追赶了很久。



如今,随着屏幕技术不断发展,当初视网膜级别的326ppi早已落伍,现在400ppi成为了一个新的门槛,在本次监测的10款样机中,全部机型均高于400ppi。其中,三星Note 8面板屏幕像素密度为521像素、iPhone X则为458像素,虽然屏幕质量并不能完全用像素密度衡量,但无疑在OLED产业链话语权最重的三星所提供的屏幕绝对是行业的领先者。


CPU&GPU


CPU是智能手机的“大脑”,一枚出色的处理器将大大提升手机性能的优劣,正因如此,我们选择处理器型号、制程工艺、核数和架构四大维度,对主流手机的性能加以总结。


处理器型号



手机增量市场的挤压无疑压制着众多产业链上下游的厂商,芯片市场红海一片,苹果自家的A系列芯片自成一派,国产手机市场高通、联发科与海思三强鼎力的局面依旧。



其中高通盘踞高端市场已久,其旗舰芯片骁龙835以明星般的姿态席卷手机圈,在本次监测的10款手机中,就有小米MIX2、三星Note 8、努比亚Z17s、一加5T四款机型成为其代表作,堪称性能怪兽,而高通2017年在中端市场的布局也可圈可点,全面挤压联发科,中端芯片骁龙660成为“OV兄弟”的心头好,爆款机型vivo X20与OPPO R11s的持续走货印证着其地位,而10款中竟无一款搭载联发科的芯片,其市场地位已然岌岌可危;海思依然稳扎稳打为自家的华为和荣耀提供旗舰芯片,主打AI已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制程工艺



目前,智能手机芯片的推进方向之一被集中到了制程工艺上。10nm制程技术作为当下最新芯片采用的主流技术,被认为是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芯片最大的卖点。上半年高通骁龙835是10nm的代表作,下半年联发科X30与海思麒麟970成为10nm市场的搅局者。无可否认,手机芯片市场已踏入10nm时代。未来随着摩尔定律失效说逐渐被印证成为伪命题,可以预见,更细致的制程工艺正在路上,目前,大厂们正研究新的FD-SOI(全耗尽绝缘体硅)工艺、硅光子技术、3D堆叠技术等,斥资寻求技术突破,为日后7nm甚至5nm工艺领先布局。


核数和架构



芯片史的演进与进化一直在于核心数的刷新和进化,从单核到八核,单纯将核心数作为核心参数的想法,已经被证明是非常片面的。业界逐渐达成共识,堆积下的“核战”已无实际意义,切合用户需求才是根本,寻求平衡已是厂商突破的方向。2017年的骁龙835则回到八核,架构方面也不再采用ARM的标准架构,埋头自主研发Kryo架构;麒麟970同样采用八核架构,升级至Cortex-A73内核,均搭配4个Cortex A53;而苹果的A11处理器采用六核架构,由2个性能核和4个效能核组成,以上大小核心组成的big.LITTLE架构,以更低的功耗提供最好的工作性能和最快的处理任务速度,是目前芯片厂商最青睐的架构方案。


GPU



手机GPU领域的竞争一直激烈。高通占据技术和专利优势,而助攻其霸占手机GPU领域的还是AMD。尽管GPU业务发展时间较短,高通的手机GPU处理器Adreno是安卓手机中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在本次监测的10款样机中,有70%的手机搭载了Adreno的GPU。



ARM是高通最大的竞争对手。ARM的手机图形处理器Mali属于高端GPU,华为的海思麒麟、联发科x系列、三星Exynos都是Mali的客户。ARM Mali继承了ARM低功耗的特性,能够为嵌入式图形IP和视频IP方面提供优化解决方案。Mali在可穿戴和嵌入式等多个领域也有不俗表现。华为和荣耀的旗舰手机Mate 10 Pro和V10正是搭载了Mali手机图形处理器。


苹果的A11仿生芯片则整合了苹果自主设计的三核心GPU图形处理单元,针对机器学习技术、新颖的沉浸式3D游戏和AR增强现实体验进行了优化。虽然看起来是刚刚起步,但已经在AR方面发挥重大作用,未来必然会往更重大的方向上前进。


拍照能力


拍照是很多手机用户最喜爱的功能之一,在本次监测中,我们特别选择了10款在拍照方面有着很强实力的手机产品,从摄像头、CMOS、光圈、像素、防抖五个维度勾勒出2017年手机拍照能力的最高水准。



摄像头



在手机摄像头方面,后置双摄和前置单摄成为绝大部分手机的标配,但是也有例外者。比如小米MIX 2就选择前后置单摄像头配置,而努比亚Z17s则十分罕见地选择了前后双摄像头设计,显然后者是希望在自拍能力上与其他旗舰机型形成差异化。


CMOS



在CMOS的选择上,此次监测的10款机型中有9款搭载的是索尼IMX系列CMOS,再一次凸显了索尼在此领域的统治地位。不过与往年稍有不同的是,厂商在选择CMOS的问题上,不在追求最新型号配件,而是在现有配件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优化,以提升拍照能力。


光圈



在光圈的选择上,尤其是后置摄像头的光圈,f/1.7和f/1.8为主流配置,但也有追求极致大光圈,比如华为Mate 10 Pro就选择了f/1.6光圈,这是当前主流旗舰机型中光圈最大的机型之一。至于前置摄像头,更多机型选择的是f/2.0,不过三星Note 8却选择了与后置摄像头同样大小的光圈,这同样比较罕见。


像素



在像素值方面,很多厂商不再追求单一摄像头像素值的提升,本次监测的10款机型中,1200万像素和1600万像素成为主流,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机型选择在现有摄像头像素值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感光单元的方式来提升照片的品质,因此很多厂商选择将往常应用于数码相机的“全像素双核对焦”技术引入到手机产品上。在本次监测的10款机型中,有包括iPhone X、三星Note 8、vivo X20、努比亚Z17s在内的四款机型使用了该技术。


防抖



不过遗憾的是,双摄产品至今已更新多代,但是并非所有高端旗舰机型都搭载OIS光学防抖组件。在此次监测的10款机型中,iPhone X、三星Note 8支持双OIS,华为Mate 10 Pro的双后置摄像头中仅主摄像头支持光学防抖,而小米MIX 2是单后置摄像头配置,支持的是四轴光学防抖。


在手机拍照能力的整体提升上,各个厂商都有自己的解决方案,比如华为Mate 10 Pro采用的是徕卡SUMMILUX-H双摄像头和AI人工智能技术,荣耀V10、努比亚Z17s等机型也将AI融入到手机拍照之中,特别是人像摄影,显然2018年,人工智能将在手机拍照方面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2018年,手机拍照将在软件方面得到更大的进步,而硬件方面更新换代的速度将有所减缓。软件方面,AI人工智能在手机拍照上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国内厂商对镜头的调教和软件优化也会进一步增强。在硬件方面,双后置摄像头和单前置摄像头的设计仍占主流,但不排除有激进的厂商推出四摄解决方案机型;光圈会以f/1.8为主流,像素值将不超过1600万像素;随着双防抖解决方案的成熟,会有更多机型支持双OIS。不过鉴于索尼在数字影像上的统治力,2018年中高端机型的CMOS将继续由索尼IMX系列所垄断。


通信能力


通信能力是手机的基础能力,本次我们从模数、频数、天线设计和是否支持载波聚合等几个方面来监测10款代表机型,绘出中国手机通信能力画像。



模数



在国内三大运营商的推动下,全网通手机已经成为市场主流,我们监测的10款机型全部支持6模全网通(CDMA和EVDO算一模),这意味着过去只支持一家运营商网络的定制版机型已经成为历史。


帧数



尽管都是全网通手机,但是根据产品定位和目标受众的不同,很多手机产品所支持的频段数量是不一样的。在我们此次监测的10款代表机型中,小米MIX 2支持的频段最多,为43频;荣耀V10支持的频段最少,仅为19频。支持频段数量的多寡,将影响手机产品支持全球运营商多寡和异地漫游的能力,支持的频段越多,意味着可以入网运营商和全球漫游地点越多。


载波聚合



载波聚合直接影响手机的上网速度。随着三大运营商在全国各地商用4G+网络,支持载波聚合的手机也越来越多。在本次监测的10款机型中,有9款机型支持载波聚合,甚至一加5T还支持下行三载波聚合,使手机上网速度进一步提升。


天线



天线设计决定着手机信号质量,而当前主流手机内置天线数量2-5个不等,而从我们此次监测的10款机型来看,多天线设计为标配,且多数机型支持MIMO技术,其中华为Mate 10 Pro和小米MIX 2还支持4×4 MIMO和四天线设计,使其手机接收信号能力得到加强。遗憾的是,荣耀V10虽然也是双天线设计,但是并不支持MIMO技术,通信能力受到较大限制。


从发展趋势来看,全网通已经成为主流。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厂商“出海”,支持30频及以上频段的机型也会增加,并从高端旗舰机向中端机型下探。


此外,4G+载波聚合、多频段WiFi的运用,以及用户对手机上网速度的新要求,能够提升手机信号和数据传输速率的四天线和4×4MIMO的设计将可能成为未来高端旗舰机型的标配,其他中端机型可能更多采用双天线和2×2MIMO的设计。


音效


听音乐、看视频是当下很多手机用户主要的娱乐方式,不过随着高通移动平台原生音频解决方案越来越成熟,加之用户对手机音质的要求没有此前预测的那么高,导致2017年很多厂商放弃了独立HiFi芯片音乐解决方案,从而使得主打HiFi音质的手机品牌和机型锐减。


耳放



在此次监测的10款机型中,搭载独立HiFi芯片的机型只有一款,即vivo X20。小米MIX 2、三星Note 8、一加5T和努比亚Z17s均采用的是高通835平台内置的WCD系列芯片作为其音频解决方案,而iPhone X和华为Mate 10 Pro是否内置独立音乐芯片,尚不明确。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搭载独立HiFi芯片,还是采用高通移动平台的音频解决方案,仅对改善耳放音质有效,决定外放音质的解决方案另有其他。


外放



在外放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几乎所有手机的扬声器均置于手机底部,且为单扬声器配置。事实上,这样的配置较为实际,毕竟在手机内部空间越来越小、手机电池电量有限的当下,很难搭配更高级的功放芯片和扬声器,保证高质量的音质输出。因此,此次监测的10款机型中,只有iPhone X、努比亚Z17s等极少数机型内置了独立功放芯片,以保证较高质量的外放音质。


生物识别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手机终端支付、无现金出门成了生活的常态。因此,手机安全也越来越被厂商和用户所重视,各种生物安全技术不断地被应用在手机终端上。以指纹识别为例,本次样本中的10款机型90%都应用到了指纹识别技术,这也标志着指纹识别已成为目前手机保障用户安全的标准配置。



不过,随着全面屏成为手机发展的主流趋势,指纹识别模块就需要让位到手机背面或者侧面,给用户体验带来了很多不便。以三星为代表的厂商开始另辟蹊径,采用安全性能较高的虹膜识别代替或者配合指纹解锁。不过,虹膜识别首先需要录入虹膜信息,建立一个虹膜数据库,当仪器扫描人眼时,如果虹膜数据匹配,则顺利解锁。鉴于技术成本以及用户体验,也只有三星在旗舰手机上有所应用。


从2017年手机样本来看,除了指纹识别,面部识别技术也开始应用在一部分手机上,占比高达60%。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因为iPhone X的推出,苹果跨越式地在自己首款全面屏手机上采用Face ID面部识别技术,彻底抛弃了指纹解锁。进而,安卓阵营也看到了面部识别的安全性、易用性以及可拓展性,开始在旗舰手机上引入面部识别功能。但是,相比苹果较为成熟的Face ID,部分安卓手机的面部识别功能,噱头意味更为明显,实用价值有待继续进行研发。


鉴于数据样本分析,2018年手机安全识别仍将以成熟的指纹识别为主,但是会将重心更多的向面部识别倾斜,类似iPhone X上Face ID的识别技术会更多地出现在安卓手机阵营里。另外,相比面部识别技术,屏下指纹解锁在全面屏成为主流的手机市场或许会绽放光彩,成为可以同面部识别比肩的最佳解锁方案之一。


存储


手机的存储部分由RAM(Read Only Memory)和ROM(Read Only Memory)组成,存储的容量和规格也关系到一款手机的使用体验,也是本报告中的重要考察维度,数据样本选自2017年的10款旗舰手机。


运存



RAM通常指DRAM,即通常所指的运行内存,一般来讲RAM越大,手机可同时运行的应用程序越多,手机运行速度越流畅。从2017年新机样本(高配版本)数据看,采用6GB运存的机型占比60%,采用8GB运存的占比明显增多,而苹果得益于系统优化较好,对于运存的选择同安卓手机有着明显的差别。



至于RAM(运存)规格上,LPDDR4X毫无疑问是2017年旗舰手机的主流选择,相比LPDDR4能够带来高达40%的功耗节省。我们选择作为数据样本的2017年10款手机也都是采用了LPDDR4X规格的运存。由此也能看到,随着CPU的升级换代,省电节能效果更好的LPDDR4X规格运存将会逐渐成为2018年中高端手机的主流选择。


闪存



ROM一般指Flash memory,即闪存,是指手机用以存储APP、视频、图片、游戏等资源的空间,闪存越大,所能存储的资源越多,手机实用性、娱乐性也就越强。从2017年新机样本(高配版本)数据看,采用128GB闪存的机型占比高达70%。可见,随着我们对智能手机依赖度越来越高,手机拥有大存储空间变得越发重要。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硬件过剩的现象,虽然高配版本中闪存达到128GB甚至256GB,但是64GB作为最合适的规格,在10款机型中都有可供选择版本。



目前市面上闪存多为eMMC规格与UFS2.1规格,eMMC和UFS是两种不同标准的闪存,eMMC读写速度相对UFS来讲较弱,虽然对于日常使用而言差别并不明显,但是拷贝大文件时会有影响。从2017年新机样本(高配版本)数据看,由于多为高端旗舰以及偏重硬件性能的手机,因此采用UFS 2.1规格闪存的占比80%。不过vivo和OPPO的两款产品采用了升级版的eMMC 5.1规格,对于vivo和OPPO而言,采用eMMC规格闪存除了成本控制,或许还因为产量较足,可以大量出货。


从以上分析可以做出推测,在2018年6GB+128GB的存储组合将会成为旗舰手机主流选择,LPDDR4X+UFS 2.1已经成为高端手机标配,随着UFS 2.1产能的不断提升,这一高规格的闪存也势必向中端手机渗透。


电池


监测的2017年10款旗舰手机在电池容量上并没有较大突破,由于电池安全方面的考量,有些品牌在电池容量提供上甚至更为保守,快充技术已经成为智能手机标配。


电池容量



厂商们也非常清楚用户希望使用电池容量更大的手机,但在锂电池技术没有突破的现状下,电池容量越大也意味着电池体积与重量的增加以及安全性的降低。



因此,2017年推出的手机在电池容量上相对较为保守,监测的2017年10款机型,容量最高为华为Mate 10 Pro的4000mAh,最低的则为iPhone X的2716mAh,其平均电池容量为3319.6mAh,不仅低于2016年底市场3704mAh的平均值,甚至也略低于2015年3500mAh的平均值。


快充



在监测的10款机型中,可以发现快充技术已成为标配。其中,除华为、OPPO、荣耀、一加四家拥有独家快充技术的厂商外,使用高通芯片的手机都采用了Quick Charge 3.0快充技术。值得注意的是,苹果虽然表示iPhone X也支持快充,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充电速度相对偏慢。


快充虽然已经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但是快充标准却五花八门,很多用户换个充电头甚至数据线就无法支持快充功能,极大地降低了用户体验。因此,统一标准将成为未来快充技术发展趋势。


2017年1月底,USB-IF组织推出旨在一统快速充电技术规范的USB PD 3.0,成功收编高通QC 4.0,并与我国工信部泰尔实验室达成共识,预计将与国标实现统一。同时,Google在Android 7.0规范中强调:快充技术必须支持USB PD。这也意味着,未来不同品牌的快充充电器和数据线都将实现通用,甚至所有充电宝也都会支持USB PD快充标准。因此,未来两年快充技术标准或将逐渐告别群雄割据时代,进入统一发展期。


电池安全



苹果电池爆裂事件又一次敲响了电池安全的警钟,三星Note 8更是吸取之前的教训,在手机出厂前进行高达八项的电池安全检查。


在监测的10款手机样本中,普遍使用了与自身快充标准匹配的电池安全方案。其中,使用高通芯片的多采用基于Quick Charge的电池安全通用方案;华为、OPPO、vivo是根据自身产品特质研发了独有的电池安全技术,三星则是提升了电池的检测标准。


虽然各大手机厂商都在尽力避免手机电池安全问题,但是由于液态电解质受到强烈冲击接触到空气或水后,极易爆炸,锂电池这一天生缺陷使其无法杜绝事故风险。因此,新材料取代锂电池成为业界共识。


目前,产业界有多个方向,一种是石墨烯电池,但其成本太高而无法短期商用。另一种则是使用固态电解质而非液态电解质的固态电池,据悉,目前韩国两大电池生产商三星SDI和LG Chem正加速研发这一新型电池。


展望未来,在锂电池技术被取代前,升级优化与快充技术匹配的电池安全解决方案仍会是厂商首选,而随着快充标准的统一,相信安全标准也会在未来一两年内出炉。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机使用的快慢与舒适度。如今的手机厂商在产品设计环节已经把UI列为重要的优化部分,我们选择安卓版本和AI两个维度,对手机操作系列加以总结。


安卓版本



安卓系统的升级情况一直不容乐观,距离成为Android系统用户量最多的版本,Android 8 Oreo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根据Google官方公布的最新版本分布饼图,Oreo的占比仅为0.7%,主要占据主流的依然是Android 6.0 MarshMallow以及Nougat系统。


不过相比过去,安卓的更新情况已经走向成熟,目前最受欢迎的Android版本就是Marshmallow系统,于2015年10月份发布,在过去两年多时间,依然是目前使用量最多的版本,占比达到了28.6%。其次是Nougat系统,7.0和7.1的版本占比分别为21.1%和5.2%。


AI



从2016年底开始,智能手机市场已经燃起了AI人工智能热,安卓智能手机厂商发布新手机或者新系统UI时都突出强调人工智能。


2017年上半年三星在UI创新方面推出了Bixby人工智能助手,下半年苹果推出了搭载A11 Bionic仿生芯片的三款全新iPhone,还有华为推出了麒麟970 AI芯片,无疑将人工智能从软件层面延伸到了硬件层面。


而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所看到的AI人工智能手机都是经过营销包装之后的,当下的人工智能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市面上的手机没有一种AI采用的是系统层级的通用算法,也就是说当下的AI相比之前的计算机编程并没有革命性的变化。虽然AI是未来手机发展的方向,但目前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中国手机设计基本特征与趋势


项目组基于10款代表机型的10大项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出中国手机设计的主要特征和未来趋势。最终结果是项目组在经过机型调查分析和专家问卷的基础上,做出的对未来手机设计趋势的基本判断。

外观:全面屏旗帜高扬 玻璃陶瓷风起


在“颜值”成为手机厂商主打因素的2017年,从追求屏占比、摒弃边框约束的初心,到全面屏成为主流,手机尺寸也随着全面屏的爆发而显著变大,外观设计趋势已经在向玻璃与金属交融的机身靠拢,手机的配色也会像服装一样在新的一年里顺应新的潮流,从而推动国产手机外观设计打破“千机一面”僵局;全金属一体化机身不再备受青睐,玻璃、陶瓷等材质的创新将推动手机外观设计开启新篇章。


屏幕:2K成主流 OLED是首选


随着上游技术逐渐成熟,全面屏手机大屏化方向不会改变并将步入2.0阶段,除了保留传统布局的全面屏方案之外,更具视觉冲击力的100%全面屏将成为市场追逐的主要趋势,2K屏幕已经成为市场主流并加速渗透;随着产能的逐渐释放,在折叠屏幕和屏下指纹逐渐迎来爆发的关键节点,OLED屏幕将取代LCD屏幕成为厂商首选,揭开全面屏2.0时代的庆典。


处理器:CPU市场三分天下 GPU混战依旧


10nm制程工艺的手机处理器在2017年依然“打天下”,上半年良品率出现注水的情况被骁龙835和麒麟970的强势出货所粉碎,目前只有联发科X30因技术偏差成为掉队者。在性能越来越被手机厂商强调的现状下,高通、联发科和海思三分天下的态势只会愈演愈烈,随着高通陷入博通收购、联发科搭苹果开发基带等重大事件的演进,芯片领域军备竞赛将吹响集结号;在产能过剩的时代,内核的多寡已无实际意义,big.LITTLE依然是厂商的青睐方案;GPU方面,随着苹果自研GPU的出世,与高通、ARM形成多强混战的局面依旧没有改写。


拍照:硬件创新放缓 AI算法深入


2018年,手机拍照将在软件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而硬件方面更新换代的速度将有所减缓。软件方面,AI人工智能在手机拍照上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国内厂商对物理镜头的调教和软件优化也会进一步增强。在硬件方面,双后置摄像头和单前置摄像头的设计仍占主流,但不排除有激进的厂商推出四摄解决方案机型;光圈会以f/1.8为主流,像素值将不超过1600万像素;随着双防抖解决方案的成熟,会有更多机型支持双OIS。不过鉴于索尼在数字影像上的统治力,2018年中高端机型的CMOS将继续由索尼IMX系列所垄断。


通信能力:30频以上成主流 4×4MIMO成标配


从发展趋势来看,全网通已经成为主流。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厂商“出海”,支持30频及以上频段的机型也会增加,并从高端旗舰机向中端机型下探。此外,4G+载波聚合、多频段WiFi的运用,以及用户对手机上网速度的新要求,能够提升手机信号和数据传输速率的四天线和4×4MIMO的设计将可能成为未来高端旗舰机型的标配,其他中端机型可能更多采用双天线和4×4MIMO的设计。


音效:设计权重降低 HiFi渐行渐远


从2017年主力机型的配置来看,厂商的选择越来越理智和高效,像vivo等在HiFi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厂商,会继续在中高端机型中搭载独立HiFi新片,打磨和优化HiFi解决方案;而那些不擅长此道的厂商可能会直接采用高通移动平台原生音频解决方案,辅以杜比、U音等音效方案,来提升手机音质,不像曾经一窝蜂地热炒HiFi手机概念,这一趋势将继续保持到2018年甚至更远。


生物识别:屏下指纹受宠 面部识别异军突起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手机终端支付、无现金出门成了生活的常态,手机安全也越来越被厂商和用户所重视。指纹识别技术已成为智能手机标配,另外,以虹膜识别、屏下指纹为代表的新兴生物识别技术逐渐融入智能手机。不过,随着苹果iPhone X的Face ID推出,以优异的用户体验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也因此掀起了手机市场对于面部识别的热潮。预计在2018年,指纹识别仍将是智能手机标配,但是面部识别或将逐渐取代指纹识别的主流地位。


存储:大容量存储成趋势 高规格是主流


手机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主要信息获取工具,手机逐渐升级为资料转存设备,大储存空间手机产品日益受到欢迎,6GB+128GB的组合成为2017年旗舰手机主流配置,预计在2018年,6GB+128GB的组合仍将是主流,但是8GB+256GB的存储组合或将更多地出现在旗舰手机的配置选择当中。值得注意的是,手机厂商在采用运存和闪存规格上越来越高,LPDDR4X内存和UFS 2.1闪存已经成为高端手机的标准配置,并且随着产能升级,会逐渐向中低端手机渗透。


电池:安全大于容量 快充标准统一


随着锂电池技术进入瓶颈期,在不增加电池体积与重量前提下,厂商开始将更多精力放在优化快充技术上,未来两年快充技术标准或将进入统一发展期。另外,近两年电池安全事件频发,手机厂商不仅在手机电池容量的选择上更趋保守,对于电池安全会更加重视,这体现在电池安全方案的不断完善以及电池出厂检测标准的不断提高。


操作系统:人工智能主导UI进化


安卓系统在不断更新升级的过程中,虽然普及率有了进一步飞跃,但安卓8.0奥利奥的份额仍旧惨淡。除了苹果,剩余9款产品都已经基于安卓7.1作为开发平台,并逐步致力于解决流畅性等痛点;手机系统融入人工智能理念已经不再新鲜,通过人工智能优化操作步骤,手机主动思考、交互,成为新的方向。未来,语音识别、环境感应、机器学习等,是手机厂商抓住AI风口的机会和挑战。


中国手机设计最优配置


横向比对10款产品之后,不难发现在手机设计上,主流厂商对产品的认知,以及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带有一定的共性。我们总结出这些信息,大致描绘出中国手机设计最具竞争力的产品形态,得出中国手机设计的主要特征和未来趋势。基于此,项目组给出代表当下中国手机设计主流及最高水准的最优参数配置模型。


《2017中国手机设计监测报告》项目组



推荐阅读

头条 | 谁在“投机取巧”,谁又精雕细琢 :《2017上半年中国手机设计监测报告》重磅出炉(附全文•上)

必读 | 拨开宣传迷雾 数据展现英雄:《2017上半年中国手机设计监测报告》重磅出炉(附全文•下)

重磅丨谁在“投机取巧”,谁又精雕细琢 :《2016中国手机设计监测报告》重磅出炉(附全文•上)

重磅丨谁在“投机取巧”,谁又精雕细琢 :《2016中国手机设计监测报告》重磅出炉(附全文•下)

重磅丨《2016上半年中国手机设计监测报告》重磅出炉(附全文•上)

重磅丨《2016上半年中国手机设计监测报告》重磅出炉(附全文•下)

文 /《通信产业报》(网)编辑部
编辑 / 周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