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理想高于天:湘江战役中的一街一战一将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引言
2021年4月25日上午,正在广西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向湘江战役红军烈士敬献花篮,并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他指出,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靠的是理想信念。为什么中国革命能成功?奥秘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在最困难的时候坚持下去,这样才能不断取得奇迹般的胜利。
湘江战役是长征途中最惨烈、最悲壮,关系到我党我军前途命运、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重大战役。正如彭德怀当年在作战命令中所说:“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失败者。”
离开中央苏区的中央红军,经过一个月的奋战,突破了国民党设置的三道封锁线。蒋介石调集湘、粤、桂军和中央军共30余万兵力,在湘南到桂北的湘江段构筑了第四道封锁线,企图将红军“围歼”于湘江东岸。他亲自督战南昌行营,并亲笔给“追剿”军总司令何键写信,说“党国命运在此一役,望全力追剿”。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湘江战役在广西北部全州、兴安和灌阳三县展开。中央红军与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浴血奋战,最终突破了国民党重兵设防的第四道封锁线,向云、贵、川挺进,为长征和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打开了前进的通途。但是这场战役的胜利是付出巨大代价才换来的。这一战,中央红军折损3万多人,加上突破前三道封锁线的损失,由最初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红军指战员的鲜血将碧绿的湘江变成了“赤水河”,来不及打捞的尸体都沉入了江底。当地老百姓为此发誓: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一街,红军美名留界首
界首老街位于湘江战役主战场之一的兴安县东北,红军就是从这里渡湘江。当年红军在这里借用街上各铺面的门板架设浮桥,在街上演出文明戏宣传革命道理,并杀猪分猪肉给贫苦群众。这里至今流传着当年红军过界首的故事。
按照当地老百姓的说法,红军在界首规矩好。红军战士买东西,老百姓不收票子,他们就用毫子、铜钱、光洋付钱。红军来时还帮人挑水、扫地,不乱进人家屋。
老街有个庙叫三官堂,红军的指挥所就驻扎在那里。红军在三官堂门前的湘江准备搭一座桥以渡河。由于木板不够,红军就到各家各户借,借到后全部编号,架桥完成红军走后,请人全部按号放回去,损坏了的照价赔偿。红军还在三官堂对面的关帝庙戏台上演出文明戏,内容多是打土豪分田地的事情,观众虽然只有几十人,但大家看得津津有味。中间休息,红军领导便将白天从镇上没收来的资本家的布匹商品和附近十几家地主豪绅家的粮食和猪肉分给大家,每人一份。红军的事迹感染了界首的群众,大家无不赞扬,很多人也加入红军走上了长征的道路。
一战,壮烈写就光华铺
在界首镇城东,有一个叫光华铺的小村庄,是由桂林、兴安北上界首的咽喉之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光华铺距界首镇只有7公里,而界首是湘江主要渡口。光华铺是湘江之战三个主战场之一(另两个是灌阳新圩和全州脚山铺)。当年彭德怀在三官堂亲自指挥这场关系重大、异常严酷的阻击战,三天三夜没合过眼。
1934年11月29日,红三军团四师在光华铺一带阻击桂军并与桂军展开激战,掩护军委纵队、九军团渡过湘江。军团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亲率四师前卫团第十团坚守此地。接受任务后,十团团长沈述清立即率先头营第三营到前面勘察地形,当时未发现敌人。黄昏时来到一座小庙附近,欲构筑工事,不料发现敌人已迂回身后直插渡口与团主力接触,战斗异常激烈。团长沈述清率一、二营与敌反复冲杀,将阵地巩固,抢回了渡口。但沈述清不幸被流弹击中,光荣牺牲。30日,师部派参谋长杜宗美代理团长,杜宗美刚到达又被敌人炮弹击中牺牲,防务交五师。桂军在空军的配合下发起更猛烈的反复进攻。战斗持续到第二天,六师十八团接防,接应第八军团渡江,后六师十八团与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拼尽最后气力掩护主力红军渡过湘江,但他们在敌人8个师围攻下,弹尽粮绝,大部壮烈牺牲。
光华铺一战是壮烈的湘江战役的一个缩影,两任团长接连牺牲,付出了鲜血和生命。如今,当年光华铺阻击战的发生地,已被茂密的松树和灌木环绕,“长征湘江之战光华铺阻击战红军烈士之墓” 在苍松的簇拥中庄严肃穆。墓碑周围还分别镌刻着“在血战湘江中牺牲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湘江战役烈士永垂不朽”等由杨成武、张宗逊、张震、张爱萍、王平、陈靖将军题写的六块墓碑,更使这里显得不同寻常。
一将,陈树湘自断伤肠
当年红军到达湘江一带,敌人企图在湘江以东地区,彻底消灭红军,红军处在敌人袋形阵地之中,危在旦夕。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担负起掩护主力红军抢渡湘江的任务。师长陈树湘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人,镇定自若地指挥将士沉着应战。经过几天几夜的艰苦战斗,打退敌人的一次又一次冲锋,终于掩护中央机关、中革军委和主力红军于12月1日渡过湘江。红三十四师受到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高度赞扬。但他们为此付出了重大的牺牲,全师原有的6000多人锐减到不足千人。
翌日,陈树湘率部翻过海拔1900多米的宝盖山,试图在湘江边的凤凰咀徒涉渡江,不料又遭桂军阻击,部队伤亡惨重,仅余七八百人,又被敌人冲散,陈树湘悲痛至极。在这危急情况下,他命令参谋长带领师部机关和部队300余人向东折回全州、灌阳之间暂避,他则带着部队迂回转战,沿途遭敌人猛烈攻击,孤军奋战在湘江东岸的几个小山包上。几日后,陈树湘腹部中弹,他用皮带压住伤口,继续战斗。由于寡不敌众被敌人抓住,陈树湘失血过多而昏迷。
当他醒来时只听到有的敌人说:“看,他的肠子都露出来了,怕是活不长了。”此时,一个声音在陈树湘的脑海里翻腾:决不能当俘虏!在敌人将他押往道县保安团司令部途中,他乘敌不备,伸出双手摸到了湿热的肠子,咬紧牙关,双手用尽力气,将肠子掏了出来自断伤肠……陈树湘永远闭上了年轻而坚韧的眼睛,留给敌人的是无限的惊叹与恐惧。陈树湘牺牲后,敌人又残忍地割下他的头颅装在一个竹篾笼里送到长沙湖南省政府所谓的“剿匪司令部”,后来悬挂在长沙市小吴门外中山路口的石灯柱上。
陈树湘和他的红三十四师大部壮烈牺牲在湘江之畔,英勇悲壮的红三十四师和师长陈树湘至今被兴安人民称颂,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往期推荐
《光荣之城》新书首发!深入上海的红色血脉,回望党在上海的奋斗足迹
编辑 / 刘捷
制作 /刘捷
转载请注明来自“党史镜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