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龙华英烈画传|罗亦农:觉醒于江海之会,为暗夜中国“燃灯探路”

鲍晓琼 潘晨 徐贞 党史镜报 2022-10-14

LUO YINONG


罗亦农(1902—1928),湖南湘潭人。原名善扬,参加革命后曾用过“一农”“林子谷”等名字。1921年在莫斯科留学期间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上海区委书记、中共江西省委书记、中共湖北省委书记、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等职。1927年当选为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1928年4月,因叛徒出卖,在上海被捕牺牲。


BOOK


一|湘潭入沪求新知

FIRST CHAPTER

1919年下半年,只有17岁的罗亦农历经艰辛,风餐露宿,终于从偏僻的乡村来到了中国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一一上海。向往已久的上海啊!鳞次栉比的高楼和花园洋房,灯红酒绿的街道和靡靡歌声,无不让罗亦农惊奇、惊叹。但是很快,他看到了上海的另一面。趾高气扬的洋人对着的是卑躬屈膝的中国人,花园洋房的另一边是低矮破烂、拥挤不堪的棚户,灯红酒绿的背面是食不果腹、路有冻死骨。罗亦农心中积蓄着困惑和愤怒。



罗亦农旧照

罗亦农在法租界马斯南路吴兴里的一家小报馆找到了当校对工的工作。报馆的工作是辛苦的,但这里书籍杂志很多,学习条件很好。当时的上海,人文荟萃,各种思潮林立。罗亦农的眼前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在工作之余广泛涉猎各种书刊,对《新青年》等尤其喜爱。1920年初,陈独秀避难来到上海,罗亦农成为众多拜访陈独秀的青年之一。





外国语学校旧址

在陈独秀的影响下,罗亦农等旅沪青年学生成为外国语学社的学员。他们半天上课,半天自修,深入工厂工人之中进行宣传,参与专门供工人阅读的《劳动界》的编印工作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罗亦农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首批团员之一,并在不久之后,踏上赴苏俄学习的征程。



罗亦农(前排左一)与俞秀松(后排中)、袁笃实(前排左二)、谢文锦(后排右一)等人合影



二|追求真理在苏俄

SECOND CHAPTER

1921年春,罗亦农和同伴们,怀着追求真理的迫切心情,从上海乘邮轮,转道日本长崎,抵达海参崴(现名符拉迪沃斯托克),再乘火车经伯力到莫斯科。

罗亦农等人算是十分幸运,旅途虽然漫长而劳累,但数月的奔波,他们终于顺利来到向往已久的红色之都。在7月的阳光下,曾经在书本中、课堂上读到听到的世界,已经展现在他们面前。


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旧址

罗亦农和同伴们被分配到刚成立不久的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以下简称“东大”)学习,1921年10月,东大正式开学,名誉校长是斯大林。罗亦农有着格外坚定的意志,他知道自己远离家乡父母要追寻的绝不是物质上的东西,跟自己立志投身的革命事业相比,这点苦只是刚刚开始、微不足道的。况且,他相信艰苦只是暂时的,苏俄的制度最终追求的幸福才是永恒的。

1921年冬天,东大中国班成立了中共组织,罗亦农即由团员转为党员,大家“推罗觉(即罗亦农)为主席”。罗亦农曾多次在支部会议上强调来俄的目的:“不是为学士、硕士的头衔,以备归国后为晋身之阶的,为的是来学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以及训练自己成为踏实死干、以革命为职业的共产主义者。”


罗亦农(右二)与同学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时的合影

在莫斯科三年多的学习,让罗亦农掌握了基本的革命理论,他注重理论,更强调研究工作要注重实际,特别要注重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对具体事实的分析。他坚定了要永远为无产阶级的利益而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


羊城岁月显才干

THIRD CHAPTER

1925年1月,陈独秀写信给中共旅莫支部,“急需得力同志能负责指导独当一面者”回国工作。于是,罗亦农回到阔别近4年的祖国,将所学投入到革命事业之中。在上海经过短暂的整顿和准备之后,罗亦农即接受中共中央派遣,前往广州参加全国第二次劳动大会的筹备工作。





全国第二次劳动大会

为了扩大宣传和影响,罗亦农在大会召开前后接连写了多篇报道和文章,他日夜奋战,找人谈话了解情况,搜集各种资料,仅传单一项就有30余种之多。在全国第二次劳动大会胜利召开后,罗亦农继续留在广州,参与平定广州城内爆发的军阀叛乱以及省港大罢工的实际工作。回国后短短一两个月的经历,已经让他感受到了祖国革命的洪流。于是,他忍不住向中共旅莫支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莫支部汇报这一时期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他在给陈乔年、刘伯坚、袁庆云、李求实的一封信中说:


我在广州,因为与上海交通断绝的关系,不能多告诉你们中国中部和北方的情形。至于南方——广东,革命的空气异常浓厚,我们已在工农群众中公开本校(指中国共产党组织),现在我们缺乏的是作工作的人才。在目前客观的情况看来,就是回来百个同志来广州工作也不够。

1925年金秋十月,罗亦农离开广州,参加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四届中央执委会第二次扩大会议,会后留在北京,参与主持北京区委党校的具体工作。


武装起义建大功

FOURTH CHAPTER

1925年寒冬的上海,群众性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转入低潮,党的组织遭到严重摧残,上海的上空笼罩着白色恐怖的阴云。结束了北方区委党校工作的罗亦农简单收拾行装来到上海,毅然挑起中共上海区委书记的重担。面对困难,罗亦农决定从加强党的建设和骨干的培养入手,积极发动群众,恢复工会组织,积聚革命力量,重拾斗争信心。在罗亦农和上海区委正确的方针政策的领导下,上海工人运动很快复苏和发展起来。工人阶级队伍经过重新整顿,将在今后的斗争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向导》杂志统计,1926年6月至8月,上海共发生罢工112次,参加罢工工人累计达20万人次,波及厂家达300多家。罢工虽然是从经济问题入手,但也提出了享有参加工会和反对压迫的政治要求。广大工人在罢工风潮中提高了自身觉悟,上海总工会组织也更加严密和牢固,这些都与罗亦农和上海区委的领导息息相关。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后,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第一次执行委员常务会议的合影(前排右四为罗亦农)

上海工运风生水起,北伐战场捷报频传。一直关注着北伐战争发展的中国共产党把上海地区的政治变化和北伐战争联系在一起,从各方面开展活动,准备在上海推翻军阀统治,迎接北伐军的到来。

1927年3月21日,在周恩来和罗亦农等人组成的中共特别委员会的周密组织和指挥下,声势浩大的上海80万工人总同盟罢工开始了!全市实现总同盟罢工后,立即转为武装起义。经过两天一夜的激烈战斗,英勇的上海工人用150杆旧枪和少量手榴弹击溃了敌人的军警武装,占领整个市区,实现了上海工人阶级武装起义的胜利!上海市工商学各界举行代表会议,选举包括罗亦农在内的19人组成上海临时市政府(即上海市民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由民众在大城市建立起来的革命政权


风云突变志笃行

FIFTH CHAPTER

正当中国共产党和上海民众为胜利欢心鼓舞时,一场积蓄已久的危机悄然而至!蒋介石磨刀霍霍,准备对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挥起屠刀。

身为中共上海区委书记的罗亦农,时刻保持着对时局的清醒认识,他根据江浙地区的经济状况和阶级结构,结合北伐以来蒋介石的种种不轨图谋,判断蒋介石极有可能会与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勾结。他多次向党内同志警示说,大革命阵营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危机和矛盾。在他看来,随着北伐的推进,蒋介石的权力已逐渐超越党部、政府权力以上,“会形成与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相勾结的新军阀,成为工农群众更大的敌人”。罗亦农大胆预言,“这样下去是对工农群众运动非常不利的”,他焦虑地说,共产党“在民族革命快要完结的时候,立即开始要坐国民党的牢狱了”“这是何等紧急的时期!”





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

4月12日,一场针对共产党人和工人群众的大屠杀拉开了序幕。当日凌晨,在司令部的军号声和炮艇带着悲鸣的汽笛声中,大批帮会流氓从租界冲出,向上海总工会总部等重要据点发起攻击。这些流氓不敢以真面目和纠察队“硬碰硬”,而是身穿蓝布工装裤、臂缠白底黑字的“工”字袖章,扮成工人模样来进行破坏。正当纠察队员们进行顽强抵抗的时候,国民党反动军队假装闻讯赶到现场,以调节“工人之间内讧”为名,强行缴了双方的枪械,在混乱中许多工人纠察队员被打死打伤,以至于纠察队驻地“墙壁上之枪洞,密如蜂窝”。一时间,杀人如草不闻声,腥风血雨湮申城。

这一夜,党的干部更是面临着空前危险的生死考验。11日夜,总工会委员长汪寿华被杜月笙诱骗过去“赴宴”,却一去无回,不幸遇难。周恩来也面临同样境遇,他被反动军官骗去“谈判”,当到达后却被拖延着不许离开。危急关头,罗亦农得知消息后立即派人想方设法将其救出。当周恩来来到北四川路东四卡子桥附近罗亦农的办公处时,发现那里已被国民党军队占领,非常担心罗亦农的安危,后来得知罗亦农在工友们的帮助下逃过一劫时才长舒一口气。

在国内形势逆转、革命前途异常暗淡的情况下,罗亦农鼓励同志们在困难面前不要灰心,在逆境当中不要气馁。在上海各区委、支部负责人紧急会议上,罗亦农指出,目前的黑暗是暂时的,前途却是光明的,总有一天,人民会要向国民党新军阀讨还血债!


(摘编自《罗亦农画传》,鲍晓琼 潘晨 徐贞著)


敬请关注

来源/《罗亦农画传》

编辑/赵菲

制作/钱晨晨

转载请注明来自“党史镜报”微信公众号


往期推荐:

许白昊:一封家书表初心,两进谏言献赤诚

《觉醒年代》中他的笑容使人泪目,那是怎样披荆斩棘的一生……

自我觉醒于此开始:五四运动中的张闻天

首套龙华英烈画传面世:讲述11位中央委员、中央监委委员的壮丽人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