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倪鹏飞:聚散之力塑造中国的都市圈群带格局

摘要


城市竞争正转变为都市圈竞争,甚至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城市圈是空间聚散两种力作用的结果,当前中国空间经济正进入聚中有散的发展阶段。各都市圈应该加快多中心的规划和布局,加快基础设施在都市圈范围的延伸和加密,加快公共服务的同权化和优质公共服务的外迁,加快产业链体系的一体化布局,塑造都市圈为单元的住房体系,在都市圈尺度上实施新市民安居工程。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研究员长期关注中国城市发展,对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发展变化有长期观察。近日,他接受了红星新闻独家专访,针对“都市圈未来竞争新趋势”这个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都市圈是聚散规律作用的结果和表现



“聚中有散是中国空间发展的重要阶段性趋势。”倪鹏飞表示,聚集力和扩散力决定着空间的演化,但在不同阶段两者地位和发挥作用不同。因而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空间经济不断演化:总体上是先聚集后扩散。先分散聚集,后集中聚集,再聚中有散。


聚集和扩散这两种力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倪鹏飞指出,聚集能够带来规模报酬递增,但过度聚集又带来消极后果,比如规模不经济;扩散更够支持中心地区升级,消除中心地区的负外部性,让周边分享中心区的外溢效应,从而带动边缘区域的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对当今中国来说,聚散规律最重大的意义,是带动中国更多的区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逐步将全国带向全面现代化。


倪鹏飞介绍说,通过对全世界的实践事实和文献进行梳理,尤其是对中国近40年来城市和区域发展事实进行研判,他发现当前中国的空间经济演化,在经历了分散的聚集,集中的聚集这两个阶段后,现在进入了聚中有散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总体聚集、局部扩散,高端聚集、低端扩散,成长聚集、成熟扩散。


“中国是江山千万里的巨型国家,聚散规律正在广阔的区域,跨越山河阻隔发挥着关键作用。”倪鹏飞表示,这具体表现在四个尺度,城乡融合中的巨型城市化地区崛起,区域中的中部崛起,城市中的二线城市崛起,以及都市圈城市群的崛起。


倪鹏飞表示,首先,都市圈是四个聚散领域的一个。都市圈是一个多层嵌套的城市网络体系,它不仅仅是核心的大城市和中心城区,都市圈是包含了社区、小城镇、城市、副中心、中心的这样一个网络化的城市体系。都市圈的形成一方面是因为腹地大量人口的进一步聚集,比如说一个省会城市,可能是在过去和将来要聚集全省很多的人口。另一方面是中心城区向外扩散从而形成多个次中心和中小城镇。



长江经济带正在都市圈的强劲烘托中崛起



倪鹏飞介绍说,目前全国都市圈已经形成了一种地理位置上呈弓弦箭之状,总体上南强北弱的格局。弓,指的是沿海布局的城市群;弦,指的是南北京广线或者更扩阔的区域,箭,指的是长江经济带。而南强北弱,则指的是南部特别强,尤其表现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因为他们已经不仅仅是都市圈了,实际上他们已经在都市圈的基础上发展出来更成熟的城市群,甚至城市带或巨型城市化地区的区域。


“现在南北分化正在加剧,并且有往南部蔓延的趋势。”倪鹏飞强调,要阻止这种蔓延,重要的是守住长江防线,即北纬31°线特别重要。长江流域占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这个区域能够保持持续的发展繁荣,就能有条件组织带动中国经济整体健康持续的发展,并且长远的解决南北分化加剧的问题。


谈到都市圈最突出的迹象,倪鹏飞表示,就是长江一线上的都市圈崛起。由此通过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长期跟踪观察也发现:除上海、苏州、杭州外,成都、重庆、武汉、长沙、合肥等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竞争力提升快速意味着正在迅速崛起。


“基于聚散规律和竞争力变化,我们可喜地发现和预判,长江一线的都市圈崛起已经和正在带动长江经济带的隆起。”倪鹏飞解释说,即通过中心城市带动城市群、城市群带动巨型城市化地区,巨型城市化地区连成一片。所以,应该顺应规律,构造高质量发展的长江防线。这不仅有必要而且也有了基础。未来应在公共产品(包括软件政策规划和硬件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布局引导,发挥大都市圈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支持安庆和九江、宜昌等都市圈的形成和发展,促进长江经济带连为一体。


住房始终是都市圈内外竞争的关键变量


倪鹏飞告诉红星新闻,首先竞争的范围发生了变化。城市竞争正转变为都市圈竞争,甚至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在这里要提出一个概念——广义比较优势。


过去,受交通技术约束,区域范围相对较小且存在行政壁垒,城市比较有优势限于行政辖区之内。如果自然经济区的范围如果扩大的话,城市的资源要素可能难以分享,比较优势的空间范围也就随之扩大。现在由于信息技术和交通技术的发展,时间距离被大大压缩,这个时候中心城市就可以和周边城市共享资源,所以比较优势的范围就扩大了。因而原来是单个的城市的竞争,现在则转型成为都市圈、城市群之间的竞争。


其次,竞争的逻辑发生了变化。曾经早期的竞争,是廉价劳动力的竞争,因为有了廉价劳动力就能有乡镇企业,城镇就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再往后发展的竞争,是吸引外资的竞争,因为有了外资就能建立产业,就能带来税收,就能改善生活和吸引人口。


“现在,我们认为决定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发生了变化,原来是资金、土地和简单劳动,现在最需要的是人才。”倪鹏飞表示,科技创新是主要方面,人才人口是主要的。高端人才和人口,既是重要劳动力要素投入资源,又构成重要的市场需求。所以几年前,各地都在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抢夺人才,后来变成人口也在增多,这都是地方竞争使然。现在竞争的逻辑已经转变成:首先改善生活环境,然后吸引人才,然后吸引和发展产业,然后创造财富和税收,进而进入下一轮的循环。


上述这些变化加上中国城市化进入新阶段使得住房更加重要。倪鹏飞引用了亚里士多德曾在2000多年前说一句过关于城市名言,他认为这句话现在可以说非常贴近中国当下的现实。“人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在城居住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倪鹏飞解释说,这句话其实提示了城市化的两个节点,在城市化的第一个阶段,农村人口到城市里来是为了谋生,是为了找个工作改变他在农村生活艰苦的状况。到了第二个阶段,人在城市不仅要找工作,还要居住在城市里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这就意味着要进入城市化的下一个阶段,从半城市化到完全成熟的城市化。


“生活有很多条件,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住房。”倪鹏飞指出,虽然我国目前房地产市场进入总体饱和状态,但是仍然存在着结构性短缺。也就是说,房地产在大都市圈地区还有非常大的潜力,这是目前社会基本的共识。事实上,住房由于是人们基本需求且具有多重属性,住房问题无时无处不在影响着经济、社会几乎所有方面,影响到个人家庭,影响到企业,影响到政府。借鉴万有引力定律,“万有房力定律”也是成立的。对于不同的都市圈以及都市圈的不同区位,其土地的价格或者住房的价格不同,就有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选址和居民的选择,就影响到这个区域里的资源配置。而资源配置是否合理,是否有效,其有效的程度和合理的程度又直接决定了这个都市圈与其他都市圈的竞争力状况。


“住房影响无处不在,房价影响都市圈内外的竞争和资源配置,也是塑造都市圈的大拇指。住房影响都市圈竞争力的大小,也决定了都市圈是发展繁荣还是衰落。”



都市圈应加快多中心的规划和一体化布局



倪鹏飞指出,虽然聚集到一定程度,会发生扩散,但是在现实情况有时又与预判有出入。即,有些空间发展不是聚集到一定程度以后扩散,而是只聚不散。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存在的几个比较棘手的问题都与这有关。比如说,其表现为过度聚集,导致中心“吸血”周边,也导致“城市病”;只分化不收敛进而导致过度分化;“一城独大”导致区域失衡。


但是仔细分析,只聚不散有这样一些原因。一方面可能有发展阶段上的原因,比如这个城市可能还没有到扩散的阶段;另一方面也可能有政府政策安排和规划上的问题,比如当市场要扩散的时候,公共服务尤其优质公共服务却在向中心聚集,导致出现“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恶性循环;此外,还有可能是边缘区域缺乏软硬配套条件,导致它接不住扩散。


“所以我们要遵循发展规模,引导聚中有散。”倪鹏飞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最近上海五个新城建设、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等一系列操作非常让人振奋,相信会拉开框架,扩大要素和产业容量,提升功能层级,值得期待。这也是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在2015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所建议的。此外,他也注意到,南京、成都、合肥等都在按照多中心的思路扩容提质。


倪鹏飞指出,所以各都市圈应该加快多中心的规划和一体化布局,加快基础设施在都市圈范围的延伸和加密,加快公共服务的同权化和优质公共服务的外迁,加快产业链体系的一体化布局,加快解决都市圈和城市群尺度的土地指标交易问题,塑造都市圈为单元的住房体系,在都市圈尺度上实施新市民安居工程。


“聚中有散是可喜的现象和良好的机遇。”倪鹏飞指出,要抓住这个机遇,引导好聚中有散,促进先进区域转型升级,带动更广阔区域普遍繁荣,通过先富带后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最终迈向全面现代化。


特别提示:

3月7日、8日,“城”势而上——探寻中国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线上论坛持续两天推出。3月7日下午,倪鹏飞在论坛上做《未来都市圈竞争新趋势》主题演讲,论坛全程在红星新闻、澎湃新闻、北京青年报、南方都市报客户端同步在线播出。同时,还可以登陆央视频、腾讯新闻客户端及微博搜索”探寻中国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收看论坛。敬请关注!


往期回顾:

新型全球城市假说:理论内涵与特征事实

倪鹏飞:货币政策宽松、供需空间错配与房价持续分化

倪鹏飞:南北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在长江一线

中国城市群带:“弓弦箭”的空间轮廓已现

国际观察131 | 在路上的2020——从交通流量指数盘点疫情下的全球大城市

何德旭:建立现代金融体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城市体系的层级结构与城市群发展———基于城市全球竞争力、全球联系度及辐射能力的分析

中国住房金融发展报告

中国住房市场监管报告

全球低利率时代,如何严防热钱“绕道”进入房地产市场?

2021后疫情时期的全球房市:中国高净值人群海外置业缩水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