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头条或正步入“微博陷阱”

燕志华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2022-04-04

本公众号持续推送媒介和舆情素养文章以及故事,欢迎关注!↑↑↑↑

 

近日,今日头条遭遇整改的新闻引发很大关注。如果我们根据新媒体时代的内容分发的技术逻辑和国家治理的思维模式来看,今日头条在接下来或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今日头条的崛起是近几年巨大的媒体现象和技术现象。急剧拓展业务版图的头条,正在遭遇包括微信、微博、百度等各大平台的围剿,他们也都在竞相推出算法的新闻推荐,但这无碍于头条旋风般吸引更多的用户。直到近日,监管部门划定的红线和底线,或才是算法开疆拓土的极限边界。

 

还记得4年前,一位从南方某传统媒体集团跳槽到今日头条任职总监级的广告负责人到南京推广业务,劝说我和朋友承包下来江苏或者南京地区的广告代理。他反复介绍,今日头条没有文字编辑,只有算法工程师。创始人张一鸣也反复宣称,他们在满世界寻找最好的算法工程师。但在半年前,同样是在南京,头条的一位负责人说他们的文字审核编辑已经超过1000人。但这两天今日头条副总编辑徐一龙给出了新数字:“这个数据预计很快突破6000人。”

 

从无需文字编辑再到如今整个网络平台最为庞大的文字编辑队伍,毫无疑问这是各方博弈的结果,我们由此也能看出监管的逻辑是,技术是可以读懂人性的,却没有树立价值观,后者需要管理者进行注塑式的弥补,实现软硬件融合。

 

新媒体时代和传统媒体时代,在内容领域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迎合”彻底取代了“引导”。在传统媒体时代,媒体的两大功能一是满足读者的正常阅听需求,二是引导提升读者的认知水平。但进入新媒体时代,所有的媒体都在忙着圈粉,迎合成了蜂蜜。可是大型平台在圈了足够多的粉丝后,依然以迎合和满足为主,这肯定会招来麻烦。

 

“人性化”听起来足够温暖,可是“人性”却是一个可疑的字眼。迎合人性有可能是沿循人类进化的黑暗隧道原路返回,重新回到原始本能的时代。人性的末端除了饱暖之需就是生殖系统。迎合人性的结果,常常泥沙俱下,带来色情和低俗的内容。今日头条遭遇监管的鞭子,是毫不奇怪的。

 

但是如果仅仅从这个视角来看待监管层对于今日头条的严厉处罚,认为维护公序良俗和涤荡低俗是监管的最终目的,则我们对于这个监管的思维逻辑依然没有看深看透。我们有必要站在更高的视点,来重新解读这场针对算法的严厉监管。

 

如果我们将今天的今日头条遭受的监管,以及文字编辑(删帖“小秘书”)的暴涨进行记忆搜索,则其和微博的成长路径何其相似!我们有必要将二者进行一番比较,从微博来看头条今后的前景命运。

 

微博在中国的横空出世无疑是划时代的。它的出现,彻底突破了新闻内容管理的“马奇诺防线”,使得门户网站自此从紧跟传统媒体马后,一变而为传统媒体唯微博马首是瞻。微博前所未有地制造了一批意见领袖,从此社会舆论的天平开始偏转,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权力,开始了历史性地向民间社会的转移。可以说,是微博宣告了中国进入了令监管部门头疼至今的新媒体时代。

 

也因此,微博受到了监管部门的特殊对待,必须配备大批的文字“小秘书”,进行删除或者提醒敏感贴文。由于很多方面受到监管,微博受到了较多的掣肘。我们不能说微博的盈利之路漫长是监管的后果,因为从美国Twitter的发展来看,盈利模式面临着同样难题,但是大批的大V开始自重或沉默,并顺势迁往微信,却也是不争的事实。虽然微博如今找到了以网红娱乐为主的安全盈利之道,但是显然已经错过黄金时代。

 

很多人也注意到,微信吸取了微博的教训,时刻警惕着重蹈覆辙,防止将社交软件做成新闻媒体。以政治安全和回避意识形态的姿态,营造着社交的氛围,低调地做着生意人的本分。这是腾讯的聪明之处。

 

但今日头条的算法推荐,在微博大V之后,成为管理新难题。监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糅合了传播、人情、暗示、提醒等一系列影响心智的非技术手段,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力量的展示。人可以领略一个眼神背后的深意,可是技术却不懂“风情”。冷冰冰的技术让人感到了棘手。但对于算法背后的平台实施严厉的监管,除了内容的色情和低俗之外,监管部门或许还有更深的忧患意识。

 

新闻算法,已经在大洋彼岸带来了严重的社会不安。我们知道,Facebook的扎克伯格宣称所有的新闻都是来自算法,但是在那场争议最大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假新闻和谣言的泛滥,被认为影响了美国的大选,Facebook也难辞其咎,被认为是假新闻的共犯。而至今还在热论的俄罗斯干预大选的传闻,其证据也是 Facebook大量的假帐户散播了相当的假讯息。在震惊世界的拉斯维加斯大规模枪击案之后假新闻泛滥,很多人批评这是Facebook等公司的失职。

 

如果上述说法还不足以显示算法威胁的话,则“假新闻”(fake news)被评为《柯林斯词典》2017年度词汇,则我们可知,发达国家对于社交软件中的假新闻的危害性,已经上升为全社会共识、全民公敌的层面了。

 

在新媒体这个领域,中国对大洋彼岸是亦步亦趋,问题或许也是如影随形。社交软件在制造和传播假新闻方面带来的深重危害,不能不让此岸的监管部门提高警惕。

 

微信朋友圈的难于辟谣已经让人焦头烂额,如果算法再加入这个制造和传播谣言的行列,则社交软件坚硬的圈层外壳,再加机器算法冷冰冰的信息推送,后果实在不堪设想。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如果今日头条遭遇了大规模的恶意的信息造假,或者参与了某种不实信息的传播,则对于中国这个空前复杂的舆论场来说,可能意味着某种链条式的社会心理雷区引爆。如果我们再深入一点了解到,今日头条相当数量的用户是年轻较低收入群体,则我们知道,这个群体的一大特征就是和主流的意识形态之间有着一层厚厚的隔膜,他们易于接受负面暗示,富于激情却也易于被引爆,很容易就成为流言酝酿和传播的“温床阶层”。

 

除非今日头条采取了有效措施,赢得信任,否则,算法推荐背后挥之不去的“fake news”阴影,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深疑虑,或使今日头条自此步入信息监管的密林。

 

在我们印象中,娱乐新闻常常是“狗仔队偷拍”的代名词,很容易引发色情和低俗的信息狂欢。但在今日头条被整改的各个频道中,娱乐的栏目却是门户大开。在“严肃整改”的日日夜夜里,娱乐的阁楼彻夜亮着灯。正如微博找到娱乐和网红作为盈利的亮点,娱乐信息受到宽容对待,或许不是偶然的。

 

正如我在此前说过的,无论是传统媒体、新媒体平台,还是有关监管部门,都已经有意无意地娱乐信息当做新媒体时代的话题“安全池”这是共识,更是一种共谋。

 

在娱乐的世界里,无关政治,只关风月;你在里面浊浪排空,可是大街上风平浪静。但是如果风月过了火,引发了道德危机,起码会有五六个相关部门稳步跑来收拾残局,该抓的抓,该示众的示众,该上焦点访谈的上焦点访谈。不光整饬世道,还能收拾人心。这样看来,“安全池”确实是一步治理的好棋。


往期精选:

携程托儿所事件:我们发现了引爆舆情爆发的一个重大火星

虐童案、江歌案:舆情分析师这样看热点事件

自媒体时代,记者还有什么价值?——写在“记者节”之际

9月的教育舆情影响深远!南大在这方面做得远比浙大要高明!

宋喆被拘:中国当代一场大型道德危机案以官民联手“锄奸”告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