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源涌丨遇见申同,成功已然不是意外;生而为人,唯有幸福孜孜以求

刘源涌 申同律师
2024-08-26

写在前面

在这个“快餐化”的时代,你会在手机上,阅读一篇6000多字的文章吗?


想必不少人会连连摇头。但有这样一位年轻人,却在申同公众号,写下了6000多字的自传。


他是刘源涌律师,才华横溢,感情细腻。他喜欢阅读故事,更喜欢书写故事。心中有梦,路途有光。希望你能抽出一小段时间,细细品味他的故事。


▲优秀的“刘组长”

从小我就是个故事爱好者,从老人那里听,从画册小说里看,故事对我有天然的吸引力。对于这些故事,我很少关注人物,更迷恋故事情节,并期待圆满结局。

后来,我开始对喜剧有偏执的追求,我希望每一个我知道的故事,里面的人物都能在风浪之前安之若素,风雨过后安享幸福。但生而为人,都处在普天之下的现实生活,每个人都在经历或路过各种人间悲剧,无一例外。
 
少年贫穷,没能限制我的想象

我的童年是在乡村度过的,村子建在山脚下的一个小湖边上。普通人内心深处最清晰的回忆,往往是快乐的事情。但我的童年回忆,最深的感受是贫穷。村子里只有两种人,想要逃离的和逃不出去的,贫穷导致的悲剧,每天都在这里上演。

我第一次见到尸体是在七岁那年。那是个盛夏,夜幕降临前接近暗黑的深蓝色天空,晒粮食的场院上围着一群人。我好奇地用力挤进去,人群中间停着一辆木板车,尸体躺在上面,盖着一大张破被子,两个小孩呆呆地站在最跟前,一个妇女哭着、抽搐着躺在地上。忘了站在那里多久,后来,家里大人赶过来把我带走。

过了一段时间,得知他是死于矿难,矿上没有下来过人处理这起事故,也没有人提出赔偿。矿区给的理由是他私自加班,贸然在非作业期间进入矿井,为的仅仅是多做一天可以赚到的四十块钱。那时,没有人觉得这么处理是对的,但却也没有人站出来说这是错的。后来,在周围人的议论中我慢慢觉察到,这家人的未来已经被摧毁,悲剧已经无法被改写。我会设想,如果我是悲剧的当事人,我永远无法接受。

常常沉浸于小说和老人讲的瞎话儿,我的童年显得健忘又幸运,如此悲剧从我身边总是稍作停留,但总归匆匆略过。我关注的故事里,总有英雄乘风破浪仰世而来,迸发出万丈光芒,他们也似乎总是知道我最喜欢的结局是什么。
▲人生苦难,仿佛家常便饭,但只要看到家乡的太阳,每日照常升起,就又充满了希望。
 
大学混沌,炖出了理想的原味

我在大学学习法律,好像是顺其自然的事。因为我热爱文字、喜欢故事,而据说法律是最高级的语言表达,各门法律学科又会被典型案例填满,所以,在大学,我仿佛就是一只掉进米缸的老鼠。

事实是,学习法律确实像掉进了米缸,只不过米缸是空的,书本知识、法学理论像一潭死水把人淹没,脱离实践的法律概念,永无止境的案例研究,几乎消耗了我对美好故事的全部想象。

大学是意识培养的绝佳时机,如果我可以穿越时空,我会对当时的自己说这句话。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很少有人能脱离家庭。大学是第一次有机会,独立规划自己的生命,一天24小时全部属于自己。我会如何书写自己的故事?

这片校园里发生的最大悲剧,是鲜有人在认真编织未来。在大学这广阔世界里,大家似乎都丢了坐标系,每个人都难以跳脱日复一日光阴的虚度。我们在终于可以自己做主时,在故事的开头就选择了不抵抗,这可以被用来当作一切悲剧的开场白。

悲剧或沉静如水,或爆烈燃烧。
▲这是刘源涌律师的大学校园,回顾四年时光,他经常在晨光中散步,学习、思考。
 
大二时,一位年轻的女生死于教学楼盥洗室。一瞬间,校园的夜空被以光速传播扩散消息的手机屏幕点亮,议论的声音蔓延到深夜,这一晚只有广场上的雕塑是沉默的。

只我听到的版本,关于女生之死就有三个不同原因,甚至有关家属索赔问题,也有诸多个相互冲突的消息。不仅仅在法学院,阴谋论充斥着整个校园,博人眼球的信息越来越多,事实越来越少,甚至到最后我们无法“准确”地同情死者,短短几天的信息爆炸以后,真相粉身碎骨。

信息爆炸导致了无真相的事实结局。如果真相是对死者起码的尊重,那这个事实就足够让人难过了。后来,关注了更多的社会热点,看到信息流量的掌控者甚至开始操控真相,误导人们相信被误导的事实,这会让人感觉脊背发冷。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如果面对的真相是一地碎片,法律从业者该如何端好心中“事实”和“法律”的天平呢?我向导师求索这个问题,她回答:“我不回答你的这个来自远方的问题,你眼前该做的下一件正确的事情是什么,才是你该关注的问题。只有做好这些正确的事,你才能到达远方,才有找到答案的机会。

萦绕着我的一团迷雾被吹散了,才发现我的大学是如此空荡,几乎什么都没装进,什么也没留下。无论如何,该做至少一件正确的事。
▲校园虽然绿植不多,但创造知识的森林,要靠自己不断学习,方能滋养树苗,长成参天大树。
 
准备国家司法考试的半年时间,固定作息,节假日无间断,我之前从未如此毅然决然。时而内心惶恐,我就告诉自己,如果不一件接一件地去做正确的事,我就永远到达不了那个远方,也失去了揭晓事实本质的机会。

考试前一个星期,当时我已经在崩溃的边缘,寝食难安,上百册的理论和条文难记到令人发指。妈妈给我打了个电话,她说:“不要太努力了,不用想结果,以后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那一刻,我站在自习室外,挂掉电话后张开双臂舒展了下身体,看着远方的星星点点,突然不觉得惶恐,也没有疲累了。

父母的鼓励,给予我莫大的动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四顺利通过司法考试,我开启了一段和法律的新故事。
 
初涉职场,熬明白了职业良知

我的职业方向是律师。我期待外面的广袤天空,2016年来到上海,我从一家外企的法务助理做起,正式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

在第一家单位,我就遇见了一位好老师。他谦虚谨慎地带我做事,真诚地教给我职业习惯,并送给我人生中第一条领带。然而在企业,领固定薪水的雇员终究躲不过制度的局限性:钻进舒适区,默默做事,黯然失色。我努力锻炼自己的能力,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但如果我想获得成功,这些远远不够。在合适的契机下,我选择了裸辞。

接下来的事实是,我只是远远地瞥了一眼理想,马上就被现实打败了。快到不可能理清思绪考虑未来,生活压力如山一般横在背上。当时心里最大的声音是:我是一名成年人,靠自己活下去。

找了新单位,我开始拼命工作。在这家公司制律所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常常连续值夜班,处理各类客户咨询和案件代理,以期完成足够的工作量达成绩效目标。
▲那段时间,刘源涌律师经常加班到深夜,一路小跑赶末班地铁。都说“星光不负赶路人”,但“久在樊笼里”,他也常常思考未来的方向。
 
律所在服务了越来越多处在法律纠纷中的当事人,服务数据积累到了一定基数后,会把这些积累交由技术团队,做用户研究和数据分析,获得“算法”,以更好地契合人们的消费心理,开发更易获客的法律服务产品。跟一些“一夜暴富”的互联网公司一样,在资本的加持下,这会是一条披着法律科技外衣的法律服务捷径。

实际上,市面上几乎所有的技术公司都无比推崇“算法”,通过技术一边提取内容的特征,一边提取用户的特征,然后让内容与用户的兴趣匹配,传递“准确”信息,达到推送目的。在面对越来越多的信息时,我们看似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能更加自由地选择信息,但事实是,“算法”是一只大手,为我们量身定制了牢不可破的信息茧房

当法律服务产品真正做到和“算法”结合,人们在选择服务时,也会变得没有选择。

这是一条正确的路吗?使用工具会提高生产效率,对于法律服务的消费者来说,法律服务产品会成为他们的工具,而当这些产品成为律师服务的替代方案时,律师服务的优势在哪里?

在法律从业的早期我内心充满这个疑问,我一直在尝试求解。当我从繁忙、机械的工作中稍抽离时,我慢慢意识到,我离那些要做信息掌控的力量,是如此接近,或者已经身在其中。

如果“算法”帮助少部分人掌控信息,事件发生时,他们若想操控信息,真相只会像风筝一样越飘越远。“算法”如果为掌握法律信息流量的资本力量服务时,需要法律服务的人们很容易失去选择,我们就会失去追风筝的人——真正的法律工作者。那将是一个没有故事的世界,所有的事件都成了编辑好的脚本。

律师服务的价值,一定会高于这些所谓的“算法”或工具!

从冰冷的数据到体制化的管理,再到不分昼夜汹涌而来的工作压力,促使我逐渐萌生了离职的想法。在这段时间,我自己亲身经历了一件把全家人卷进漩涡的法律事件。

刚拿到律师证,我职业生涯第一次刑事会见,是去看守所会见自己的亲人。他是家乡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因为得罪公安领导而被立案侦查,刑事拘留。罪名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公安称接群众举报,认定他在转让农场和水库时,索要贿赂30万元。

事实上,我比任何一个人都清楚这是一笔什么钱。从高中开始,每逢假期我都跟他一起上山栽种果树、除草、收割,下水撒鱼苗、治鱼病、捕龙虾,晚上睡在渔船上看场。农场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他的汗水,而我既是见证者又是亲历者。出让农场的时候,出让的是全部的农具、器械、砖房还有果树和鱼塘,出让的是他辛苦一辈子得来的全部心血。
▲这片湖水里,流淌着多少辛勤的汗水?一切都将付之东流吗?

在会见的那一刻,我的身份是分裂的,是律师,也是当事人。我心里只有一个愿望:成为一名真正的律师。只有作为律师,我才有能力去接触案件、保护自己的亲人、改写一家人的未来。而律师,一定首先是个有人情味的人,而不应该是算法、是工具。

遇见申同,成功已然不再是意外

辞掉第二份工作,我来到了申同所面试。

面试官是90后执行主任吴胜男律师、创始人杨林兵律师。我和吴律师见面后,只是在聊天,互相了解情况。杨律师后面加入,面试成了一场三个小时的漫谈,没有笔试,没有答辩,只有推心置腹的交流。

吴律师说:“我们年纪其实差不多,我想跟你说的是,做我们这个职业一定要有榜样,并且得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榜样通常会站太高,但在申同不是,在这里榜样触手可及。”

杨律师问我的理想是什么,我一时语塞。我讲了以前的工作经历,我说我就想成为一名实实在在的律师,做实实在在的律师工作。杨律师接着问,你对真正的律师是如何定义的?我说,首先能养活自己,照顾好家人,其他的我还没有想过。杨律师盯着我说,我现在给你的评价是你没有理想,希望在申同你可以找得到。

当时面试的地点在申同图书馆,墙上写着一句话:一个有思想的人,才能力量无边我需要这份力量,我也已经感受到了,它就在周围。
▲从申同所窗口望出去,这里是浦东新区的行政中心,霓虹熠熠。

脱离了授薪律师的职业模式后,我逐渐适应了律师的半自由职业氛围,从心理上慢慢接受了它。就像在大学时期一样,大量时间可以由自己安排,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有足够的时间做事。不同的是,现在更有足够的空间成长

在以前的环境里,我曾幻想过,但从未感受到过这样的空间。年幼时,我站在村口,看到的是绵延不绝的大山,每天早早落山的太阳;少年时,我坐在教室,看到的是学校的白色高墙,长满铁锈的灰色栅栏;毕业时,我环顾四周,是目光消沉的青年,惶惶不堪一击。现在我站在这广阔空间里,接下来只须做正确的事。
▲如今,刘源涌律师经常在律所分享自己的办案经历和经验。

申同传达的理念,是以人为核心。大多数律所教授的职业规范是,胜者为王和丛林法则,一切以业绩说话;而申同分享的职业理念是:善良以待,职业操作,温情陪伴,品格影响,适度关切。一切职业行为的出发点必须是一颗良善之心,有一个朴素的正义的判断,之后才是职业操作。通过职业操作和品格影响来修复撕裂的社会关系,修复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规范人和人之间的行为。

申同一直在宣导,人和人之间的行为最重要的是温度。法律或有良法善法,但人对良法善法的解读不一样,律师的职业行为带给当事人的感知就不一样,感知比现实更重要。注入善良让当事人感受到温度,注入力量让当事人感受到希望,善良和力量才是法律的生命。
▲心中温暖,身上有光。刘源涌律师细心地布置培训场地。

如果让我讲述一个故事,这会是我故事的内核。律师职业抛开荣誉使命,抛开其天然承载的社会责任,抛开一切舆论附加给它的特别含义或定义,它就是人的行为,它一定有时间、地点、人物,一定有故事情节。如果让我设想,善良和力量会是我故事的内核,我也将追求圆满收尾。

2019年的七夕,在申同成立五周年之际,我和所里的青年律师们准备了一次对杨林兵律师的专访。采访从下午持续到晚上,录音整理成稿的过程中,我反复听我们的每一次对话,字里行间满载灼灼日辉,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职业的热忱。我觉得,我已经很接近心里一直在求索的答案了。

在申同和一群优秀的人同行,我比任何时候都更多地感觉到,我们在真实故事里实现着自我价值——无论以律师身份或以平凡人的身份,一同追求幸福,也捍卫着人们追求幸福的权利。


(向上滑动启阅)

刘律师的感谢信


向欣律师来律所的第一件事,送了每位同事一本自己导师陈少文的著作。这本著作是一本书信收录,记载了导师给年轻法律从业者的由衷建议,言之切切,字字珠玑。


刘宁律师发表了一篇文章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自己的爱人在文章下面留言,回顾他的成长经历,感恩两人携手并行。


杨林兵律师靠自己上海打拼获得成功,把双方父母接过来居住。照顾重病的父亲多年后,父亲终于恢复了身体健康,可以自由活动,和家人一起出游。


吴胜男律师在执业的第三年,给爸爸买了一辆他钟爱的豪车。她和律所前主任、现主任一道,驱车千里给爸爸送去惊喜。


王浩律师谦和地形容自己前三十八年,平淡无奇,乏善可陈,却从未停下脚步。竞选主任成功时,他和前主任开心地抱在了一起。


陈洁律师视力不好,无法开车。父亲为了让她多休息,68岁时考取驾照。如今她去法院开庭,基本上都是父亲开车接送,开完庭走到法院门口,远远就能看到父亲在车里等着。


林宇翔律师因为要完成一份优质的文书,会加班到深夜。他把法院采纳全部律师意见的结果发到律所群,分享他的喜悦。


李凯扬律师跟我们说他要做技术派律师,于是在和客户讨论案情时,他拿出了条理清晰的案例关系图和款项明细报表,还有最新出炉的司法解释和完备的检索报告。


郭达丽律师是申同图书馆馆长,一年至少要读几十本书。她举办读书会,参加读书比赛,还常常叮嘱我们,不读书变成猪。


陈金结律师是业务小能手,任何律师咨询问题,他总是第一个回答。今年他买了奥迪车。


吴云峰律师是交大博士,公司诉讼能手,私下经常和大家打趣,也会和同事争论,“厮混”这个词可不可以适用于一个人。


董劼律师今年装修了自己的新房,在律所成立了专项诉讼团队,每隔一段都会在律所公众号发表一篇专业性极强的文章。


江飞律师跟我们讲起,他父亲在老家做法官的经历,法官在做案件裁判时,是如何在法律原则内,考虑应包含在内的情理和正义观。


行政李沁芝跟我们说,她的笑点太低了,她走在哪里都有笑声。每天挑选水果零食投喂律师们,把大家喂出了幸福肥,被选为杰出的人民饲养员。


宋明律师在和其他律师讨论离婚案件时,说起婚姻期间极高的出轨率,评价说不知道这些人怎么想的,我自己绝对不会出轨。


白妮律师工作很用心,夜里12点多发给她一份检索报告,第二天早上看到她凌晨2点发来答复。


刘怡律师和陈燊昊律师都是资深律师,履历丰富,两人更是神仙眷侣,在聚餐后走向停车场的路上会拉起手。


行政吴婷婷心里藏了上百句土味情话,律所的单身男律师去找她开票盖章的时候,会被她问到脸红。


杨征东律师是所里的党支部书记,他入选国家司法部人民的榜样,纪录片里对他的评语是:从贫困中来,到群众中去。


樊亮生律师是退伍军人,他身板总是挺得直直的,他说他的经历导致他更偏向于助人,而不怎么精于收费。


陆瑶是申同的品牌官,为了更好地“融入”律师职业氛围,周末和律师们一起参加高强度的律师培训课程,只为写出一篇有质量的报道。


雷军律师吉大哲学系毕业,他在申同讲堂上给我们分享哲学定义下的“幸福”和“快乐”,下课后,他带同事去一家老店吃热气羊肉。


张宇翔律师在来申同的第一次分享时说:“我来申同,来晚了。”作为五周年年会的节目组导演,排练节目时,她比演员都紧张。


杨帆博士曾担任多年法官,技能点满的业务之王,他一边和晚辈在群里用金庸体对段子,一边在我们的朋友圈里赋打油诗调侃。


在优秀的人中间,做着正确的事情,生而为人,我们追求幸福。









编辑&排版:瑶瑶


申同五周年所庆之“我与申同”系列陈洁丨人生可如夏花,我愿灿烂在申同李沁芝丨在申同,我做着行政的工作,却编织着大律师般的梦想刘宁丨不会讲相声的工程师,不是一名优秀的刑辩律师
江飞丨这四年,我在申同实现了一位前工程师的律途传奇杨征东丨这五年,我由房产经纪人成为申同管理合伙人吴胜男 | 这三年,我在申同肆意成长王浩丨人生转角处,遇见至美申同白妮|在申同的成长三部曲

END
申同人
彼此自由 互相成就 一起变老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申同律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