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情系二中三十年|贺奇峰

2016-11-21 贺奇峰 土著民

✿ 中国金长城传媒奖  湖南最佳新锐自媒体

✿点击上方土著民关注   每天接收精彩文章



文|贺奇峰


说起来,我这一辈子与二字真有缘 。小时候,在家排行第二;高中时,在双峰二中求学三年;高中毕业后,招工进了双峰县水泥二厂工作;后来又娶了一个在双峰二中教书的妻子;现在居住在双峰县第二大城市青树坪镇已整整二十年了。


然而与我最有缘的地方非双峰二中莫属,在我至今四十几年的人生光阴中,有关双峰二中的记忆整整三十年了,二中与我相伴相依也有二十多年。
      



一九八六年九月一日,我怀揣着高中录取通知书,背着铺盖,踏过故乡锁石镇(那时叫吴湾区十竹乡)石江村的青石板路,带着父母的希冀,离别家乡满心欢喜独自步行近二十里乡村小路来到了既熟悉又陌生的双峰二中报到。说熟悉是因为我从小便跟随父母到青树坪来赶集,无数次经过二中;说陌生是因为从未越过二中的围墙到里面去看过。三十年前的二中,远没有现在的规模,更没有如今的气派。那时的校门是朝东边的田野边开的,似乎有点偏僻,有点闭塞,只有一条狭窄的坑坑洼洼的毛马路连通外界。校门也相当简陋,也没有挂双峰二中的招牌字体,不知情的人根本想不到这里是一所高中学校,校门一端的围墙也是青砖砌的,很古老陈旧的感觉。围墙上除了常开的校门外,还有一扇很少开的黑铁门,严严实实的,看不到里面的风景,那是二中校办工厂的专用门,不对师生开放。      



初入二中,好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开了莫大的眼界,尤其是对我一个农村孩子来说,一切都觉得新鲜有趣,好像学校里面的一草一木都脉脉含情似的。最初我们是在古老肃穆庄重的四合院的二楼(木板楼)最西端上课的,这个四合院属于始建于一九二六年的起陆学校,据说这在当时可算是整个青树坪最豪华最气派的小洋楼了,全部是青砖结构,历经几十年的风雨愈显古色古香。四合院的大门框是四根巨大的青石方砌成的,门板是厚厚的木方拼成的,石门的正上方有一个巨大的凸制的石膏五角星。大门左右各有一颗苍翠的柏树,不算大,也不算高,应该不及一丈。大石门两旁是一排参天的法国梧桐树,夏日浓荫匝地,知了啁啾,蝉声幽幽,院里有两条幽幽的小径,光线暗淡,白天好像也亮着昏暗的路灯。连接四合院中间的两层宽宽的过道应该是后来加修的,过道的二楼被辟为学校图书室,那时的图书室好象是一天开放两次,中午课余休息时间与下午课余休息时间,图书管理员是一女的,姓胡,同学们都称她胡老师,矮矮的个子,留一头短发,架一副近视镜,多年后才午知道她就是二中邓建国老师的妈妈胡伏金老师。图书室的平顶上面建有一个很大的储水池,主要是为居住在四合院里的教职员工提供自来水。      



宽宽的四合院里一年四季鸟语花香,景色优美,有春天开的山楂花,红红的,密密的;有夏天开的白玉兰花,大大的,白白的,好几株巨大的玉兰树,很像家乡的枇杷树;秋天的桂花香满院,甚至香满校园,香得叫人陶醉;冬天更有梅花香,四合院里有一颗好大的杨梅树,每年夏季不知有多少顽皮的学子爬到树上去摘过酸酸甜甜的梅子,反正我是吃过四合院里的杨梅的。院子里还有两颗巨大的樟树,根深叶茂,每天清晨,学子们的朗朗书声伴随着在树枝上欢呼雀跃的小鸟们的叽叽喳喳声,奏响了一曲美妙的校园交响乐,至今想来那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的神仙境况。只可惜我辜负了这美妙的时光,考大学最终未能如愿以偿。      


我们住的寝室是一栋三层楼的裸露的红砖房,在当时校园内还算是比较年轻的高层建筑了,它靠近食堂的锅炉房,大约几十米的距离,更抵近校办工厂即教学仪器厂的铸造车间,其实就与校办工厂相连,只是工厂居于一栋两层楼的建筑下面即地上,上面则是女生宿舍,我们居于男生宿舍的三楼,一楼也归工厂使用。每天天不亮,我们就被食堂锅炉与工厂鼓风机的巨大轰鸣声吵醒了,不久就听到学校的起床铃声,十分钟的洗涮时间后马上赶到操场列队做晨操,做晨操是要点名的,做完操我们还在班主任朱加发老师与体育委员匡和平的率领与监督下做额外的晨跑锻炼,来回两公里的路程,风雨无阻,跑到终点老邮电局门口还要点名,无故缺席是要受批评的,往往跑回校时天才蒙蒙亮。那时的条件较艰苦,寝室里是没有自来水的,多数同学都是先天下午用铁皮桶提一桶或两桶水置于上下铺的床底下,有的还用热水瓶备一两瓶开水晚自习后洗脸洗脚用,有余的就第二天早晨接着洗脸用,那些比较懒的人是热水冷水都不准备的,就着别人的水胡乱抹一下就成。开水票是一分钱一张,有时冬天没有热水,洗脸洗脚都是刺骨的痛,但是大家都坚持下来了,得到了很好的人生磨练,现在想来,那种艰苦的经历何尝不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呢。   


   


高一我被编入99班就读,班主任是朱加发老师,教政治。那时高一的学费是每学期二十九元,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是便宜得不可思议了,但三十年前的二十九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呀,它相当于我三个月的伙食费,那时我在梓门桥医院刚刚上班的姐姐每个月寄给我十元钱的伙食费,那时食堂就餐是用餐票排队购买的,饭票需从家里带米去购,一斤米需七分钱加工费,我们那时都是用扁担担两个蛇皮袋子的米到学校去的,往往一路辛苦一路歌。高二文理分科,我理化不行选择学了文科,被编入96班。那时一个年级才四五个班,班级数是现在的三分之一都不到,我们那一届高一只有四个班,只怪中考招生率太低。高二高三都是教历史的邓昌斌老师当班主任,他十多年前已退休,仍居二中,现在我时不时到邓老师家拜访闲聊。还记得高二时的秋天,我们文科班在地理老师王培定大哥的带领下,同学们浩浩荡荡地骑着单车到位于印堂乡的丛毛大山进行了高中阶段唯一的一次野外实践活动,熟悉地理课本中有关的山脉走向,分水岭,谷地,植被覆盖等等。高三时,我们那一届是第一次不需筛选只需会考及格就能参加高考的幸运儿,那时的高考是三天时间,每年的七月七日至九日。临近毕业前夕,我们又碰上了学潮,很厉害的。这多少影响了每一个学子的高考命运。那一年我高考名落孙山。     



接下来我在双峰六中复读了两年,在那里我认识了我现在的妻子贺灵素老师,这可以说是我一生中最幸运最引以自豪的最得意的成就和战绩。     


在我离开母校二中七年以后,谁也想不到我又回到了双峰二中,而且一回就是二十年了,我是沾妻子的光回来的。一九九六年,我妻子从湖南师大历史系毕业被分配到二中教书,其时我正在水泥二厂上班。刚来二中,就碰上了双峰二中70周年校庆,那是十一月十日,我有幸目睹了二中历史那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盛大节日。在二中校庆前夕,学校新建了现在的校门,靠近大街,进出方便的新颖校门,水泥路直达学校里面各主要建筑。洋气的双峰二中四个金色大字是时任国家教委主任柳斌题写的,校门的正前方约五十米处又立了一块巨大的写有公勇勤朴四字的校训碑,碑的顶端是一只振翅欲翔的雄鹰雕塑。校训碑前是一栋雄伟的教学大楼,高五层。新校门里边的右面围墙刻有二中校庆捐款人的功德碑。 



一九九七年公历二月十八农历正月十二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那一天我同我妻子贺灵素老师在二中的四合院二楼(因为我们89年毕业后二中新建了一栋教学大楼,只是我们离开时还未完全建好,所以那时的四合院已不作教室,大多成了教职工的宿舍)喜结良缘,正式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结婚前,我们申请又多分了一间屋作新房,不过与原来的那间相隔四五间,后来在总务主任阳器成大哥的关照下,在我妻子分娩前我们终于两间房子连在一起了,这对抚育婴儿无疑是莫大的方便。我们同朱卫群、彭向明、孙晓妮、曾珍馀、阳器成等是同楼邻居,他们都是很随和的人。我们的结婚对联是请时任二中副校长欧阳滨生老师写的,由于时间久远,对联的意思还基本记得,具体内容却有点模糊了。我们结婚时的婚车有一辆是水泥二厂无偿提供的吉普车。



结婚前后,我经常陪妻子在四合院里的水泥乒乓球台上打球,在老礼堂里打羽毛球,至今都怀念四合院里的好环境。可惜2000年,古老的四合院被无情地拆除了,代之而来的是两栋男女学生宿舍楼,还是公寓式的,从此断了许许多多校友对母校的念想,连同四合院里许多名贵的花草树木通通被埋葬了,只有两颗巨大的古樟得以保存,至今依然苍翠如盖,这是否是不幸中的万幸?许多校友对校方的举动难以接受,一种巨大的怀旧情结使然,为何不对古老的四合院亦即最初的校园加以保护保存呢?要知道,四合院的每一块青砖上都印有起陆二字呀,这是起陆学校(1958年改为双峰二中)的最大价值所在。今年8月,二中的老礼堂及一栋老教学楼亦被拆成了一块空坪,有人说,二中文化人正在一步步毁灭自己积淀了90年的深厚的文化底韵。现在二中仅剩的老建筑只有我所知道的三十年前最靠近老校门的那栋两层教学楼了,但愿她能在二中未来的风雨中永远屹立不倒!这应该是绝大多数校友的心声吧。      



一九九七年十月八日,我的女儿在二人民医院呱呱落地,后取名为贺湘桔,她的幼年在四合院中度了不到两年,九九年八月我们搬进了崭新的两室一厅套间。2000年8月我所在的水泥二厂宣布全员下岗,我同大多数工人一样,从此浪迹天涯,步入了打工的行列,同亲人们过着飘泊不定的两地居生活。最初我在广东惠州的一家服装厂打工,三年后,又到浙江上海一带拼搏,还为我表弟当了两个月的皮鞋学徒工。2001年,我还在二中当了一个学期的门卫,这使我多认识了很多学生与老师以及周围的群众。这期间我还在二中校门前摆过地摊。     



2004年我应原水泥二厂的老朋友钟红兵之邀回家与他干起了送桶装纯净水的行当,想想当初起步之艰难,发名片,找孰人,在青树坪大街小巷到处跑。首先是二中本校老师较熟的成了我的第一批客户,象彭浩、彭铁轴、朱红旗、王鲜明、陈烨、陈理、贺永美、贺林十、邓耀华、张大有、杜建良、蔡仲康、贺小林、宋玲瑜、阳有理、向拥军、邓黎、朱智慧、刘友谊、陈若可诸老师等等,还有我高一时的班主任朱加发校长,而且他们大多数人的生意一直延续至今,尤为可贵的是,阳有理与陈若可老师的地下室曾无偿提供给我放置过桶装水一两年,在这里我要对所有支持与帮助过我的好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是他们使我度过了下岗后最黑暗的日子,从此走上了小康幸福的康庄大道。后来考虑到从校门进进出出送水不方便,2006年底,我便在二中对面的农贸市场内买了两个小小的门面专门送水送气,生意也渐渐好起来了,毕竟外面的市场比二中里面大得多。



2009年国庆节,我们迎来了二中高96班毕业二十周年同学重回母校大聚会活动,时长三天,大约有四十多位同学从全国各地返校参加了聚会,那是一个多么激动的时刻,又是一个多么令人难忘的时刻,我们有的同学分别得太久太久了,整整二十年了,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还在身边。怀念同学们一起走过的日子,再回首逝去的青春岁月,是一串充满苦辣酸甜的昨天,昨天有我们无数次球场上的拼博,也有无数次考场上的奋斗;昨天有我们激烈的竞争,也有过如水的平静。昨天,我们紧握双手暗下决心,我们晨昏相伴挑灯夜读;昨天,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发出一个共同的心声;昨天,我们不论是得到的还是失去的,不论是成功的喜悦还是失败的苦楚,一切将保存在记忆的最深处。昨天的阴雨可否淋得湿今天的行装?昨天的艳阳可否晒得干今天的衣裳?我曾千百次问鸿雁,问明月,问春风,托鸿雁将我的眷恋捎给你,托明月把我的问候带给你,托春风把我的思念送给你。逝去的青春岁月,是同学们难忘的校园故事。美好的记忆依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与同学们度过的美好时光被岁月永远深深地刻在心上。岁月虽然老去了青春靓丽的容颜,却始终老不去青春美好的记忆。在同学聚会的日子里,我们又重回到了青青的校园岁月,又重回到了往昔的教室里再一次聆听恩师邓昌斌老师与邓国鹏老师的谆谆教诲。浮萍飘泊二十年,离开母校倍孤独。往事历历心底涌,金风阵阵脸上扑。这应该是同学们重聚时的共同心声吧。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虽然这是青年毛泽东当年在湖南一师时的真实写照,但是这也有我们当年求学二中时的青春元素在里面。昨日华山论剑,书生意气知多少;今朝商海扬波,兄弟胆识比高低。这是我在二中同学二十周年聚会后所赋的对联。还写了一首《同学聚会忆陈君年龙诸学友》的绝句:


三载同窗意渐长,

几番锻造气昂扬。      
香樟依旧园中翠,

不见当年俊俏郎。      



岁月沧桑,往事悠悠。今年正值母校二中建校90周年,90年花开花落,90年雁去雁来。在二中90年的辉煌历史中,我只是千千万万二中人里最普通最平凡的一员,如今下岗十六年有余,更是人微言轻。二中人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学生是换了一届又一届,老师也是换了一个又一个,当初与我妻子一同分配来二中的刘华容、彭向明、贺卫兵早已另栖高枝了。本来我妻子也可以选择离开二中的,当年二中校庆后不久,双峰一中因一个历史老师调长沙去了急需补充一个,在时任二中校长彭玉泉先生的推荐下,一中准备调我妻子贺灵素前去,但我妻子不慕荣华,不慕权势,考虑到我当初正在三塘铺上班,怕两地分居造成不便,为了我们纯真的爱情她硬是主动放弃了一中,这一举动不知是对是错?但我妻子至今无怨无悔,一心扎根二中的沃土,开花结果。三十年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当年的二中早已旧貌换了新颜。如今漫步二中,就像走进一座花园,处处芳草茵茵,处处绿树成荫,处处鸟语花香,处处干净整洁。一股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处处林立着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现代化的食堂,教学楼,科教楼,教工宿舍,学生公寓,标准的篮球场,排球场,田径场。真是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校二中换新衣,完全找不到往昔的模样。现在的双峰二中正凭借改革开放的浩荡东风,正朝着二十一世纪美好的未来阔步前进,扬帆远航!



流年似水,一去不返。我们都是在风雨中行走的人,每个人都是世间来去匆匆的过客。人生再长,不过百年。三十年前的同学虽然天各一方,也已过中年,早已过了多梦的季节。因为拥有阳光,生活更加充实温暖。因为拥有轻风,人生更加清爽洒脱。因为沐浴细雨,岁月更加诗意斑斓。在漫长而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在四季的变幻与轮回之间,三十年前的校园生活在季节的辗转中早已悄悄地流走了,我不知道人生有几个三十年,也不知道三十年后当年的同学们又是一副什么模样?      


今夜,我在记忆的长河里溯流而上,只为找回那些曾经遗落三十年依旧闪光的珠子,我将把它串成串,缀在时间的颈项上,或者挂在四合院里的古樟上,一任春天的轻风吹拂,一任冬日的斜阳温暖。但愿今夜的梦里,四合院中的山楂花依然別样红!但愿今夜的梦里,依然能吃到四合院里的杨梅!但愿今夜的梦里,依然能见到昔日同窗的欢声笑语!



(谨以此文纪念母校二中华诞90周年,贺奇峰2016年11月10日夜作) 


附打油诗四首:


纪念母校九十华诞

二中风雨起苍黄,九秩春秋纪辉煌。
马乱兵荒昔日衰,民安国泰今朝昌。
闻鸡晨舞精神振,刺股夜读志气长。
喜看园中花灿灿,尊师重教总无妨。

风风雨雨九旬年,一路颠簸赖俊贤。
革命红旗插起陆,和平秘电换湘天。
诗书有味伴晨昏,岁月无情话苦甜。
四万英才兴九域,三千学子正磨拳。

赠恩师龙应华老师


风飞柳絮飘天际,坎坷平生志未休。
桃李栽培三百树,杏坛执教四十秋。
诗联书画怡雅兴,弹唱吹拉竞风流。
无限春光观不尽,桑榆晚景乐悠悠。

赠恩师邓昌斌老师


別梦廿年指顾间,程门立雪忆师贤。
西窗风雨留情韵,东岭李桃艳满园。
剪叶修枝教诲深,施肥浇水爱心虔。
呕心沥血鬓霜白,夕照青山景更妍。


作者简介:贺奇峰,网名天涯一峰,男,原双峰县水泥二厂下岗工人,现以送桶装水、液化气谋生,诗联爱好者,系双峰县诗协会员,作品散见于《诗联艺苑》《九峰诗联》《国藩文艺》《红网微刊》《三塘铺文学》等。


母校栏目长期征稿,点击阅读:陈建明:花门一中  胡永中:重回印田中学  淘沙小学  神冲中学  双峰一中:我们的青春季  青石中学  旧日的时光  桥头河中学 戴德:新泽中学   沙塘中学,谢谢你  金家中学  小碧中学,我们的青春电影  我的母校,我的旧事  梽木学校  我的四中,我的青春


以下广告

一杯子,一辈子

将你的照片印在杯子上,让别人看到你的独特

将TA的照片印在杯子上,把TA捧在你的手心

高端定制  专属产品

辨识性强  保温绝佳

长按二维码了解

阅读原文,也可进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