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量子云李甫:人生很奇妙,莫名的奇妙。

2016-04-14 张一甲 Xtecher

李甫,量子云CEO。李甫博士本科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博士毕业于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师从美国科学院院士Jim Skinner 教授,专业量子动力学(quantum dynamics),量子统计力学(quantum statistical mechanics) ,分子光谱计算。精通物理建模,量子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和高性能计算(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毕业后曾任职华为、思科等大型国际公司。参加开发华为企业级分布式储存,数据库软件,众核高密度计算机,以及多个思科企业级核心交换机的平台软件研发。李甫博士积累了丰富的高性能计算、中小型计算中心建设和高性能计算机软件开发经验。发表多篇相关领域论文和会议报告,引用达100余次。



脑洞开到这里,我们大笑。笑完之后,忍不住看看外头空旷的天。



 本文作者:张一甲  Xid:甲小姐  

 本文首发于:xtecher.com、Xtecher微信公众号(ID:Xtecher) 




  

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曾说:

 

「如果你自以为已经理解了量子物理学,

实际上你并未真正理解它。」

 

有的时候,世界要慢慢想才动人。今天,这里又有一个很好玩的故事要慢慢讲。




 空旷 



北京三里屯SOHO A区顶层,有一支安静的技术团队。

 

透过大于180度视角的玻璃窗向外看,别一番闹中取静:北侧因没有等高建筑而显得空旷。往下看,太古里变得很小,常年拥堵在楼下的车水马龙也显得安静遥远,仿佛与此地是完全两个世界。

 

李甫的办公室也很空旷。白白的墙壁没有任何装饰。桌上一盆绿植。录制视频时,他特意把一个变形金刚拿过来放在桌上绿植旁边。


面对镜头,他一直紧张,有些地方反复了几遍还讲不好,他就拿来一旁电脑,把想讲的东西一个点一个点地敲出来。


这是一位量子物理化学博士出身的科学家,也是一位曾在Cisco(思科)战功赫赫的工程师,他发表的论文被引用了很多次。面对镜头,他话很少,总要使劲被引导才说得出大段句子来,而摄像机位一撤,他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他的公司叫“量子云”。

 

量子?云?


坦白说,两个概念都玄玄的不好懂。而他的话匣子又偏偏从这两个概念展开。




 第一问:“量子”是什么? 



“量子这东西,是世界观。”

 

在我采访李甫的这个下午,他似乎全然忘记了讲公司业务,也忘了说自己。而让他滔滔不绝地诉说的,是他的博士专业——量子物理

 

19世纪后期,大家都觉得,物理已经死掉了。牛顿那么牛、麦克斯韦那么牛,加起来,什么东西都应该可以被解释了,物理学似乎没有事可以做了。

 

可普朗克发现:为什么用了所有的理论,都不能解释黑体辐射的问题?

 

在经典力学中,能量是连续变化的。可在解释黑体辐射这件事上,普朗克尝试了经典力学的所有理论,都以失败告终。于是,普朗克做出了一个“走投无路”的假定。他假设:能量是不连续的。像原子作为一切物质的构成单位一样,“能量子”(量子)是能量的最小单位,原子吸收或发射能量是一份一份地进行的。这个“一份”,就叫做量子。基于这个假定,他得到了一个表达式,没想到,竟与实验符合得相当完美!

 

荒唐的理论,完美的吻合——“量子”,这个物理学家走投无路而催生的概念,从一开始,就布满神秘性。

 

这个概念在当时显然很轰动。大家都觉得肯定出问题了,薛定谔也觉得,一定是哪里不对。薛定谔这个人比较潮,他当老师,就跟他的学生讲这件事有多么厉害。学生们一片崇拜,可唯独一个学生站起来说:

 

“老师,你讲了这么半天,为什么不写一个方程出来?”

 

当时,很多人觉得是个笑话,薛定谔当真了——我这么牛的一个教授,被我的学生质疑,我却回答不了?他就跟学生说,我度假去了。他请了一个月的假,度假回来之后,黑板上就写了一个方程——这便是著名的薛定谔方程。

 

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它是怎么来的,他只说:这个方程可以解释你的所有事情。后来人们证明了这个方程,就是普朗克的深层理论。可直到现在,也没有人能够知道薛定谔是怎么写出这个方程的,他也不说。

 

薛定谔试图用这个方程去解释黑体辐射的事,可后来他才逐渐发现,这个方程还隐含着很深层次的哲学问题——人类从经典力学,变成了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的诞生,对人类认知产生了巨大影响:

 

由于能量和时间是傅立叶变换里的两个量,如果能量不连续,那么时间也不连续,时间是有波澜的,那么空间也是有波澜的——整个宇宙,被分割成了很一小块很一小块的东西,组成了一个积木一样的世界。

 

“量子,是人类解释新型世界观的东西,和传统世界观完全不一样。”李甫说,“比如有个电影《蚁人》:当你缩小的足够小,进入量子空间,就被量子给吸收掉了,就无处不在了。”

 

从薛定谔方程出发,人们推导出了很多诡异的结论,构成了足以带给人们颠覆性冲击的世界观:

 

比如:在经典力学里,任何东西的传递都需要时间,信息的传递不能超过光速。而在量子世界里,相互作用是超距的。一对电子,具备信息相干性,哪怕二者相距超过10光年,仍然是干涉的。如果这端的这个电子是上,那么你同时就会知道那边的电子一定是下。所以呢?信息的传递超过了光速!这与相对论的基本原理不相容(这就是为什么爱因斯坦到死都不承认量子力学的正确性)。当信息的传递超过光速的时候,意味着什么?时空可以倒流。

 

再比如一个经典论断:“你的存在,取决于我的观察。”你只不过是我对这个世界观察的一种表象而已,你本身存不存在,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接受这个观点?

 

“量子力学是世界上最痛苦的学科。为什么?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为什么。它是跟你的常识所违背的科学,但又恰能解释你所处的自然现象。”

 

“直到现在,很多人都不认为量子是存在的。可以说,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天才的想法,薛定谔写出了那个方程,完全是天才的遐想……”李甫说到这里,还是意犹未尽,仿佛话匣子才刚刚打开。


 



言归正传,问题来了:

 

当初所学的量子物理,和现在创业做的事有关吗?

 

并不。

 

量子云,是一家云计算技术服务商。

 

事实上,量子物理出身的人大部分在做应用,而且应用范围很广:由于量子物理的研究,涉及分子动力学模拟,涉及大量运算,所以当年李甫所在的实验室也成了美国超级计算机的最大客户之一。云计算虽看起来与量子物理没有关系,但使用的工具,却是一脉相承的。

 

李甫博士毕业之后,带着研究量子物理积累下的一身IT功夫,一转身,成了Cisco的码农,再一转身,成了海归创业者。

 

故事的逻辑是:


物理研究没有彼岸,但造船划桨,却练就了一套真功夫。

 

量子出发,量子云抵达——前序说到这里,也许这才应该,聊聊他现在做的事。



 第二问:“云”是什么? 



“云”这个概念,很火很模糊。

 

“有人解释,云是集中式管理的一个代名词,而我觉得,‘云’就是便捷。当人们开始把自己的工作,放到一个集中管理的地方,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这个共享、方便的生活方式,就是云。”

 

使用云,不一定比不用云便宜。在很多时候,购买云服务比买服务器贵,但它的好处是,你不需要维护它。

 

不管什么行业,走向“云”是一个必须的过程。为什么?为了避免重复性工作。

 

“如今,各行各业,都开始IT化。那么每个公司都必须招IT人员吗?不现实。你说,一个卖白菜的人,去招一个IT帮自己写个APP,显然不现实。但这个卖白菜的可能仍然需要邮件、需要聊天软件,所以他应该直接租别人的服务。”

 

“云”化,在李甫看来,是传统行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第三问:量子云在做什么? 



为什么公司叫“量子云”?

 

“量子和云,在未来肯定是一体的。一方面,量子计算机有可能是云的未来载体。另一方面,云的概念是无所不在、信息共享,而量子也是无处不在、信息共享。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喜欢‘量子’这个概念,希望以后我们可以在量子计算机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量子云具体是做什么的呢?很简单,就是云服务技术提供商。

 

他们以未来网络架构(NDN)和高性能计算(HPC,GPU)技术为主,结合来自硅谷最前沿的云计算、虚拟化和大数据技术,为垂直行业提供完整的网络架构、云计算,数据中心和大数据系统的解决方案。如今,量子云总部位于北京,分支机构设在无锡、宁波和美国硅谷等地。

 

作为一家技术服务公司,量子云的业务发展思路很清晰——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吃。而行业的选择是“抓两头”:最传统和最先进。

 

一头,帮助传统行业互联网化:目前以影视行业为主,其他行业都在孵化。“最传统的人,其实是最需要帮助又最容易被忽略的人,我们不希望他们被忽略。”

 

另一头,帮助新兴行业走的更快:比如工业4.0、基因测序等最先进的东西。“新行业刚刚起来,所有人都是平等的,由于我们的性能很好,所以推广的也很快。”

 

目前,量子云主要有两类客户:第一类客户需要定制化服务,量子云便提供“私有云”服务,“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服务器、软件、in-house服务等等。”第二类客户需要的是基础互联网服务,量子云便提供“公有云(行业云)”,满足客户互联网化的基础需求。

 

“打个比方,我们相当于是给富士康提供流水线,至于上面是做iPhone还是iPad,我们不关心。客户把流水线交给我们做,业务他们自己做。”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云计算就会像电一样,成为基础设施。



关注本公众号(ID:Xtecher),后台回复  “量子云”  或  “李甫”或“562”  ,可获得量子云项目详情。



第四问:云计算和电影特效有什么关系? 



国内有大量的创业者瞄准“云服务”,可他们多集中在游戏、网页服务等领域。而李甫看准的第一个市场是:电影特效。

 

为什么?

 

在过去,中国电影制作团队都是“小作坊”,自己买些设备,搭起来,做一做交差。质量不好,是因为不敢在这个领域花钱。中国的特效片,往往在特效投入上只花5%至10%的费用,而在美国,至少30%。

 

纵观全球,2010年至2016年间,全球票房前10名中有8部特效大片、1部动画片,它们都是靠计算机辅助完成的。而在中国,“特效电影”近几年也发展迅猛:最开始,是 2012年的《画皮》,这是中国第一部票房超过1亿美金的影片,可以称得上特效片的里程碑。接下来,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2014年的《大闹天宫》,2015年的《捉妖记》,《寻龙诀》,以及今年春节档讨论非常激烈的《美人鱼》。

 

特效电影对云计算的需求非常大。


比如2010年的《阿凡达》:这个片子整个存储花了3 PB ,这是非常惊人的数据量。当时内存数是104个TB ,计算用了6000个 CPU ,相当于两千台服务器,在计算相关上投入接近1亿美金。最终票房达到了187亿人民币。

 

井喷的市场,必然迎来对技术服务的大量需求。量子云的“影视云”业务推广,也遇到了极好的市场契机。“我们遇到的是刚需。特效行业的发展超过了影视行业的发展。他们没有钱去买那么多设备,所以非常乐意和我们合作。”

 

量子云为影视行业提供“影视云”服务,即高性能的云计算服务和技术解决方案。不仅给国内客户服务,也给国外客户服务。

 

2015年,量子云顺利拿到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我们的核心,就是让客户不需要关心IT的东西。制作公司就只关心制作,不用管服务器,不用管渲染。你把一个动物画的更加可爱,这更重要更关键。”

 

在无锡,量子云建立了国内第一个以影视后期制作加上云计算为核心的影视园区。在这个园区里大概有300多家企业入驻,包括很多知名的一流的影视制作公司和顶级的国内外特效公司。量子云打造了以“云平台”为核心,围绕影视剪辑、影视后期制作、未来的影视演出、 AR 和 VR 内容的园区,保证性能和安全,加入 IT 和垂直行业的技术支持,希望打造一个影视生态平台。

 

而另一方面,热爱量子物理的李甫,也决定,为影视行业,加入自己的一些影响:

 

量子云将对科幻电影,尤其是包含“量子”题材的科幻电影,推出更为优惠的服务;也即将为高校大学生,推出特效电影创作的扶持计划,2016年计划扶持10-20部科幻电影或短片。

 

“我们是技术服务提供商,但也希望把我们的想法态度融入我们的业务中。中国很缺这样的东西。好莱坞大片很多时候会对大众有潜移默化的改变。不是说我今天非告诉你量子是什么,而是我每个片子都放一些量子的概念在里面,你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比如,当年《星际穿越》把‘引力波’概念放进去,那时候谁知道引力波?但是它就敢拍片讲这个事情。《三体》也很厉害,大胆使用了引力波概念。当然后来人类真的发现引力波了。”

 

在李甫看来,影视作品的内容,对大众是一种教育。这种教育也许不求甚解,但能够让大众离这些概念更近。“美国为什么技术这么先进?跟大众科普也有一定的关系。”

 

“每一个国家的历史是不同的。我拍武侠戏、你拍西部牛仔,可能都好看,但不是全人类的认同感。而科幻,是人类共同的未来。不管是《黑客帝国》,还是《星球大战》,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其中一分子。为什么呢?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活越来越一样,大家都iPhone,都用Facebook,都用Google,科技让人类越来越像一个家庭。因此,我们希望中国,能够在这方面做出一些贡献。”

 

“我们很乐意和人们一起来探讨怎么做科幻、怎么把技术融入到科幻中,让别人觉得,中国的电影,不仅是爱情片,还能够有一些‘揭示未来’的片子。我们希望帮助那些能够在中国普及量子和引力波概念的人,我们对于这些人非常尊重,我们希望和他们一起,把这个势头,这个气氛,带起来。”



“人生很奇妙,莫名的奇妙” 



李甫从初中起就喜欢哲学,很喜欢“存在主义”,喜欢研究人类对存在的认知。特别喜欢看《黑客帝国》,看过无数遍。他对《黑客帝国》印象最深的台词是:“Choice. The problem is choice.(选择。问题的关键是选择。)”

 

人不是因你的诞生而决定的,人是因你的选择而决定的。你之所以成为你,是因为你在每一件事上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我非常喜欢这种目标感,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是有自己的目标的。”

 

“那你的目标是什么?”我问李甫,“假如有一天,公司不用你管了,有钱有闲,你会做什么?”

 

“退休以后我会去科普量子力学。”李甫很认真,“我觉得,量子力学,不是宗教,不是哲学,就是一种世界观,是人类描述物质的一种方案。”

 

在李甫看来,为什么人类能成功地发射卫星?是源于19世纪时人们对牛顿力学的普及,让更多人认识到了这个问题。

 

未来,如果全球30%的人能够理解量子力学,那绝对会培养出1%的绝顶天才。天才不是一天可以诞生的事,必须有一个积累的土壤,才可以诞生。我希望做一些公益的事,去推广这个土壤。我的目标不是说,讲给一个人他就必须要理解。我的目标是:如果我讲给10000个人,其中有100个人可以理解,慢慢慢慢,发酵发酵,可能其中一个人就跳起来说:我想出来了!他就牛了。未来科技的进步,未来文明的巨大发展,可能就诞生于人们对量子力学,对量子这种思考方式的普及。”

 

作为一个创业者,这样的“人生目标”让李甫看起来很“另类”,也构成了他身上超脱的气质——从来不纠结,从来不发火。

 

创业者的孤独?迷茫?他身上统统没有。

 

创业两年,怎可能一帆风顺?但李甫说自己很幸运。也许是博士期间学习量子力学带来的“后遗症”,李甫如今,看到“难题”反而会“来瘾”。他很擅长于把问题分解成一个一个小模块,正如他喜欢玩战略性游戏,喜欢“打关”:“问题本身不难,难的是你怎么去发现问题。我不是一个逃避问题的人,问题是我做事的动力。我特别喜欢麻烦的东西。越麻烦的东西,当你把它固定分解的时候,它就变成了很简单的东西。


 




如今,李甫的创业状态也显得“一身轻”,每天在公司和家两点一线,从家里走路不到10分钟就能到公司。

 

说来好玩,他给自己儿子取名艾萨克(牛顿的名字)。“本来我想起名字叫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名字),但是觉得太招摇了,后来就起了这个名字。(笑)”

 

作为一个创业者,我在李甫身上看到的是难得的轻松和快乐。我猜这与量子力学带给他的世界观有关。

 

李甫说,在读量子力学的时候,他曾追问自己的老板:“这个事(量子力学)你搞不懂,为什么还要做呢?”

 

他的老板是一位资深的美国院士,回答道:“李甫,解决问题的理论才是真正的理论。”


言下之意,似乎道出了物理的玄妙与人类认知的无奈:在物理里面,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可以用的”,一个是“对的”。对,是逻辑上的对。可以用,是实验证明可以。量子力学是一个非常“有用”的东西,与实验符合,但你不知对错。李甫说,自己当时也没什么感觉,觉得老板是自暴自弃,后来慢慢研究渐深,觉得他的话越说越是这个道理。


思考得多了,脑洞也自然开得大。回顾起前阵子AlphaGo与李世石的“人机大战”,李甫说了一段很好玩的话:

 

“不管谁赢,人类已经失败了。为什么呢?因为人类再造一个李世石需要花20年,还不一定能培养出来,但再造一个AlphaGo只需要几个小时。就算AlphaGo输给了李世石,它已经打败了全世界99.99%的人,它又能比你更快地繁殖,多么可怕?其实,机器的复制就是繁殖,和人类的繁殖是一样的。未来会怎么样?很难想象。”

 

“人工智能,可能是人的下一个进化阶段。未来的人工智能们可能会觉得,我们是原始人,他们是真正的‘智人’。他们会觉得:这帮原始人真原始,还用手去打电话,竟然不用脑电波?!竟然还用嘴说话!你想啊,人类的历史太短了,两万年都不到。对于历史来讲,算什么?甚至未来的人工智能都可能觉得这段时间短的可以忽略不提,人工智能回过头来看,搞不好更多的会回顾恐龙,因为恐龙时间长。人的话,就提一笔:他们用iPhone(笑)……人类的进化,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快,人类如果被淘汰,人工智能要接班,那也没办法。”

 

脑洞开到这里,我们大笑。笑完之后,忍不住看看外头空旷的天。

 

想起李甫曾经说,自己看电影《三打白骨精》,很喜欢一句台词:人生很奇妙,莫名的奇妙。

 

我问:为什么喜欢?

 

他答:因为人生很奇妙啊!

 

我问:奇妙在哪里?

 

他又笑了:就是,莫名的奇妙啊!


END.





本文作者:张一甲  Xid:甲小姐

愿注定成为斗战胜佛的人们,圣服之下仍是一只自在的野猴子。




想了解量子云更多干货内容,可点击图片跳转至文章


👇

《当「影视」遇上「云计算」,

中国电影的绝地反击 | 量子云CEO李甫演讲》






| 文末福利 |

欢迎大家进群和李甫深度交流!


如果你对此感兴趣

  1. 请你转发本篇文章到朋友圈
  2. 长按二维码进入“Xtecher 量子云李甫分享群”,发送转发截图,方可视为成功入群
  3. 成功入群后,并可与李甫直接对话!




| 推荐阅读 | 点击文字直接跳转


精品文章

冯一村:此时此刻,给大数据一个注视

姜文一: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赵勇:把未来一个齿轮一个齿轮地变成现实

王淮:冒险者的幸运牌

宋嘉伟:一个从容的创业者是如何思考

高欣欣:送创业项目一个里程碑事件

张诚:十年的北大研发路,只为这一款千兆芯片

袁行远:无论晴雨,步履不停

宋斯纯:历历万乡,不负每一场

戴若犁:越来越好奇,越来越好奇


如果你拥有高精尖科技创业项目,Xtecher将为你提供:

1.专业的科技人物特稿和视频拍摄

2.在Xtecher官网、APP、微信的全方位展示

3.最专业的科技圈投资人、政府资源、产业资源

4.创业企业品牌管家与PR服务

请关注本微信公众号:Xtecher,即可联系我们。


微信号:Xtecher


关注未来的人

都关注了Xtecher



动动小手指,进入Xtecher,查看量子云项目详情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