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 | 别再让孩子“多吃点”了!太胖长大容易得2型糖尿病
全球每3-4个糖尿病患者,就有一个来自中国,我国现有1.14亿糖尿病患者,发病率超过10%。其中,成人糖尿病的主要类型是2型糖尿病,人们常叫它“富贵病”。
许多人得了“富贵病”都在深深懊悔自己平时的不良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而你不知道的是,成年后的2型糖尿病,很有可能是多年前早就埋下的祸根——儿童/青少年期的肥胖,与成年后的2型糖尿病直接相关。
你曾经,胖过吗?
中国的父母,似乎一生都致力于一个名为“把孩子养的白白胖胖”的事业中,认为胖是一种福气的象征。
网友们还戏称:有一种瘦,叫父母觉得你瘦。远在外地上学的孩子,过年回家得好好补补;升学、学习压力大的孩子,周末回家要好好补补;中午在学校吃饭的孩子,晚上回来还得补补。据调查显示,有约30%的父母低估了孩子的体重[1],他们认为孩子还不够有福气。
殊不知,福兮,祸之所伏。儿童/青少年期的超重和肥胖所带来的健康隐患,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2型糖尿病就是首当其冲的疾病之一。哈佛大学进行的一项长达 55 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儿童时期超重,成年后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47%~83%[2]。研究还说,不论肥胖是否延续到成年,成年后的疾病发生率及早死率均显著增加。
为什么儿童/青少年期肥胖会增加成年后患2型糖尿病风险?从生物学上解释这种现象并不困难,简单来说,儿童期超重会影响成年后胰岛素水平,并通过提早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导致2型糖尿病。
我国现有约4000万超重和肥胖的儿童,占比接近20%,是20年前的10倍!照哈佛这项研究的说法,如果儿童期肥胖的负面影响不可逆的,这么多的“小胖子”就没救了吗?
未必。最近的一项研究,对儿童减肥的获益和时机,给予我们新的启发:
让孩子们瘦下来,能不能降低未来的疾病风险呢?
减肥,有没有一个明确的获益时机呢?
青春期之前是“小胖子”减肥最佳时机
来自Lise G. Bjerregaard教授团队的研究,被刊登在了著名的《新英格兰》杂志[3]。
先给大家总结几个主要结论:
超重与患病风险:
结论1:几乎所有年龄段的超重都会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
结论2:青春期(13岁至成年早期)超重,与成年后(30~60岁)诊断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联性更强,似乎是成年后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的重要因素。
减重与降低患病风险:
结论3:儿童期超重产生的2型糖尿病风险是部分可逆的。
结论4:青春期前(13岁前)减重可以显著降低患2型糖尿病风险,若能继续保持健康的体重,则与从未超重无异。
要设计一个这样的大型试验是很困难的:不仅追踪的时间要久,涵盖的受试者要多,数据还要准确记录每个人不同阶段的体重情况。
而该实验利用了丹麦儿童入学、成年男性参军入伍时都需要体检和国家健康中心数据库的有利条件,一共观察了62565名丹麦男性,最长随访时间达39年。数据库分别记录了三个时期的体重和身高:7岁、13岁和成年早期(17-26岁)。并从国家健康登记中心获得30岁以后是否患2型糖尿病的情况。
不同超重模式与30-60岁2型糖尿病风险间的相关性
以上这个统计图展示的结果较为直观,点越高的组别,成年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越高。蓝色框内的绝大多数组别,代表着各种超重的模式,对比从未超重,患病风险都有显著的提高。
而具体风险高多少呢?下面这个表格总结了各个年龄段超重与从未超重相比,成年后患病的风险差距:
表1.成年期糖尿病风险(体重超重vs从未超重)
表中,HR(Hazard Ratio)是统计学中的概念,中文是风险比率,在这里我们可以简单的将他理解为:将瘦子组的发病风险设为1,第二组的发病风险是“瘦子”的0.99倍;全年龄段超重的第八组,发病风险达到4倍,其他组别以此类推。
让研究者们眼前一亮的是,图1中由红圈画出的两组:第二组(7~13岁减重成功,并能一直保持以后不超重的小胖子)VS 从未超重的第一组,患病风险没有差别。这个结论在表1中也可以得到统计学的印证(HR=0.99)。
换句话说,“小胖子”减肥是有用的!而减肥的最佳时机是在青春期之前,抓住这个时机,可以悬崖勒马!
青春期不仅是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四大时期之一,还是最难“瘦”的时期:7岁肥胖的儿童有 40%瘦不下来,持续至成年 ;而这个比例,在青春期肥胖中,达到了惊人的70%~80%。更有研究者称,青春期身材肥胖,成年后罹患癌症的几率显著提高(肠癌2.3倍、胰腺癌4倍[4])。
所以,青春期前瘦下来,就更加刻不容缓!
肥胖正悄悄吞噬你孩子的健康
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机,这个时期的超重和肥胖给人带来的健康危害,远不止2型糖尿病:
超重、肥胖儿童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体重儿童的3.3倍、3.9倍;
患高甘油三酯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2.6倍和4.4倍;
消化系统疾病患病率(15%)明显高于正常儿童(4%);
诱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重度肥胖儿童脂肪肝发病率高达80%;
危害呼吸和骨骼系统发育;
对心理、行为、认知及智力产生负面影响;
影响儿童青春期发育,更容易发生性早熟;
肥胖儿童免疫功能低下,尤以细胞活性明显降低,因而易患感染性疾病;
增加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并带来早龄化。
... ...
算一算,你的孩子胖吗?
家长们不仅不知道儿童肥胖的危害,更不知道如何评估孩子的体重情况。客观评价是很有必要的,数据和标准不会骗人。
6~18岁学龄期儿童可以参考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发布的《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给出的不同年龄及性别下超重与肥胖的BMI判断值。
Tips:BMI: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的英文缩写,是判断超重与肥胖的常用标准。
计算方法: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0~6岁孩子理想体重的科学标准参考:
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6;
7-12个月:标准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5;
1岁以上:标准体重(kg)=8+年龄×2。
根据公式:(实测体重/标准体重-1)×100%,如果超过了标准体重的10%,可以看做超重,一旦超过了20%,则属于肥胖。
常笑健康温馨提示:
做好这几件事,瘦的容易
儿童和青少年减重的拦路虎,似乎非常强大,他们的队伍集结了:遗传、饮食、运动... ...
2017年美国内分泌学会发布了《儿童肥胖评估、治疗和预防指南》。其中,关于预防和治疗肥胖一共给出了22点建议,其中,家庭和孩子可以做的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1. 合理有效的运动:建议每天至少20分钟(目标60分钟)的中高强度运动;
2. 培养健康的睡眠习惯:睡眠时间少于8小时,与瘦素水平关联的基因位点就对儿童肥胖的影响非常强;儿童的睡眠时间应至少保持在9小时以上;
3.健康的饮食习惯:
4. 平衡观看电视、电脑与运动的时间:每天观看显示屏的时间1~2小时,并减少其他久坐行为;
5. 母乳喂养;
6. 在医师的指导下,某些情况可以考虑药物及手术治疗。
小贴士:哪些是中高强度的体力活动?
强度指身体活动的做功速率或进行某项活动或锻炼时所用力量的大小。可以认为是“完成活动的用力程度”。
不同类型身体活动的强度因人而异。身体活动的强度取决于个人以往的锻炼情况及其相对健康程度。因此,以下实例仅作为指导,应用时需要因人而异。
中等强度身体活动——例如:
• 快走
• 跳舞
• 园艺
• 家务
• 传统打猎和聚会
• 与儿童一起积极参与游戏和体育运动
• 带宠物散步
• 一般的建筑工匠工作(例如,铺瓦、修葺茅草屋顶、刷油漆)
• 搬运中等重量的物品
高强度身体活动——例如:
• 跑步
• 快速上坡行走/爬山
• 快速骑自行车
• 快速游泳
• 竞技体育运动和游戏(例如,传统运动、足球、排球、曲棍球、篮球)
• 用力铲挖或挖沟
• 搬运沉重物品(>20公斤)
参考文献:
[1] Child obesity cut-offs as derived from parental perceptions: cross-sectional questionnaire
[2] Geng T, Smith CE, Li C, Huang T. Childhood BMI and Adult Type 2 Diabetes,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nd Cardiometabolic Traits: 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alysis.Diabetes Care 2018,41(5):1089-1096
[3] Bjerregaard LG, Jensen BW, Ängquist L, et al. Change in Overweight from Childhood to Early Adulthood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N Engl J Med 2018,378(14):1302-1312
[4]Levi, Z. , Rottenberg, Y. , Twig, G. , Katz, L. , Leiba, A. , Derazne, E. , Tzur, D. , Eizenstein, S. , Keinan‐Boker, L. , Afek, A. and Kark, J. D. (2018), Adolescent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nd the risk for pancreatic cancer among men and women: a nationwide study of 1.79 million Israeli adolescents. Cancer. doi:10.1002/cncr.31764
更
多
精
彩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公众号ID
常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