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走入至暗时刻,全面沦陷,无一幸免!!
严重的疫情下,欧洲一些国家仍然佛系应对
1
英国应对疫情,抛出“群体免疫”的政策。由于这一政策带有明显的“达尔文式”印记,消息一出便饱受争议,从而也引发了在英留学和生活的华人群体恐慌升级,催生了回国机票天价却仍然一票难求的情况。
“群体免疫”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坦白讲,是有的,尤其是对传播力较强而致死率较低的病毒。但科学界对新冠肺炎还知之甚少,就连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官网都称,新冠肺炎是一种新的疾病,目前尚不清楚病毒到底是怎样人传人的。
小编想说,在面对一系列问号的情况下,英国贸然选择这种“消极”的应对措施,无疑是拿全体国民的生命进行一场豪赌。
关于“群体免疫”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几天后,于当地时间(3月16日)傍晚,英国又公布了较更为严格的抗疫措施,倏然拉高全国防疫政策标准,有如过山车般大起大落。
约翰逊3月16日提出,家里但凡有一人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全家人都应该自我隔离14天。此外他还呼吁避免人际间的不必要接触,停止非必要旅行,尽量不前往酒吧、夜店、剧院和餐厅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居家工作。
约翰逊还提出,70岁以上老人、孕妇以及患有基础疾病的易感人群应该在12周内避免前往公众场所。如非必要不要使用国民医疗体系(NHS)的服务,减少医疗系统压力。
但这些都只是“建议”,不强制要求执行,餐厅和酒吧等也没有被强制关闭,但有一些剧院已经主动宣布暂时关门。
2
瑞典官方12日决定停止对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统计,该国也将不再对轻症患者和疑似患者进行检测。
官方给出的解释是,以前大范围检测太耗费资源,政府没有能力对每个确诊病例进行追踪,现在医疗系统需要投入更多资源保护弱者,完全控制新冠病毒传播的可能性已不复存在,“但对老人和高危人群的检测仍将继续,以免他们在医疗体系中传播病毒”。
3
德国虽然还算不上“消极”,但对于新冠疫情仍然是以“疏”为主。
德国总理默克尔说,由于当前既无疫苗、亦无特效药,假如这种情形一直持续下去,根据此前的大传染病暴发的经验,专家估计德国最高可能达到60%-70%的人口被感染。
现在的重点是要争取时间,让德国医疗体系不至于超负荷而崩溃。这番话无疑透露了德国面对新冠病毒的态度:不绝对扑杀,也不完全放任。
这些做法不仅让本国国民焦虑,也让全球网友揪心。
图片来源:新华网
当前欧洲疫情趋势仍然不乐观
1
ICU病床缺乏
2
医护人员更缺
3
面对严重疫情,无奈选择性救治
造成严重局面,实则事出有因
思想上麻痹大意,过于轻敌,白白浪费了中国付出巨大牺牲为全球抗疫争取的窗口期。中国爆发疫情初期,很多西方国家隔岸观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宝贵的窗口期无所作为。
而且,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和专家一再告诉民众,新冠肺炎不过就是“大号流感”,不必恐慌,这种迷之自信的操作白白浪费了至少一二十天的时间。
更有甚者,很多西方主流媒体和政客被偏见障目,对中国采取的行之有效的管控和隔离措施冷嘲热讽,却没有意识到中国经验行之有效。
等到灾难降临,疫情迅速蔓延,他们束手无策,只好在慌乱中强装镇定。
由于社会体制、文化、经济和医疗条件各不相同,欧洲各国难以全面推广统一的防控措施。即使在一国境内,中央政府的防疫决策也往往在各级地方政府手中大打折扣。
以德国为例,根据德国基本法,公共卫生属于各联邦州管辖范畴。联邦卫生部及其直属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为各州提供科学决策支持,但无法强制各州落实执行。
如德国内政部建议取消全部逾千人的大型集会活动,但当前仅有巴伐利亚州确认将遵照执行,其他各州仍表示需要进一步评估。
封锁管控不彻底,申根境内人员自由流动加大疫情防控难度。意大利是欧洲最早宣布暂停往返中国航班,也是最早采取封城措施的国家,但依然发展为欧洲“重灾区”。
究其原因,航班停飞看似降低了输入性感染的风险,但实际上导致意大利丧失了甄别和管控的主动权。申根区内人员可自由流动的现实,使得疫情高风险地区的人员可转由其他欧洲国家入境,再通过火车等途径赴意。航班停飞并无实际意义,反而加大了意大利政府防疫工作的难度。
此外,法意两国所谓的“封城”措施也并不彻底。管控区域内,公共交通设施未停运,民众出于工作、返家等理由依然可以自由出入。因此,看似升级的防控措施究竟能发挥多大效用依然需要打一个问号。
民众佛系心态难动摇,政府防疫措施尚需打破文化壁垒。意大利和法国均开始实行封锁管控措施,德国政府亦呼吁民众减少出行,但民众在无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外出社交、集会的现象依然屡见不鲜。
新冠肺炎疫情在欧洲加速蔓延、无症状感染者频现的现实显然仍未撼动欧洲民众“生病的人才需要戴口罩”的防护理念。
在危及面前,中国政府为了人民健康,不惜为中国经济按下暂停键,集中精力抗击疫情,最大限度救治患者。希望某些欧洲国家也能够更快行动起来,集中更多资源,采取更多有力高效的措施,早日打赢疫情防控战,保障民众健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