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集性疫情反弹,哈尔滨突发超长病毒传染链原因何在?

编辑部 白熊 常笑健康 2023-03-08



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地复工复学也在有序进行,然而就在4月9日,已经连续29天本土无新增确诊病例的黑龙江省,新增了1例本土确诊病例和3例无症状感染者,哈尔滨市疫情防控再响警钟。
 
新冠病毒先后突破边境、社区和医院等多重防线,形成了不断延长的传染链。从最初的一名无症状感染者,扩散到数十人的确诊患者,多种传播方式并存,而聚集性传播成为本次疫情反弹的主要原因。
 
截至目前,哈尔滨确诊患者陈某导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哈尔滨市第二医院两家医院大规模感染的聚集性病例,累计已感染83人。不断延长的病毒传染链,经历着怎样的传播过程?
 

引燃

境外输入引发本土病例


哈尔滨的疫情反弹,最初可追溯到3月19日,就读于纽约大学的22岁女子韩某从美国抵达哈尔滨,据哈尔滨市疾病控制中心显示,在经过海关和公安的检测登记后,根据当时当地政策,韩某以“手拉手”的方式由社区转入哈尔滨市道里区富丽江湾小区,进行居家隔离。
 
在居家隔离期间,韩某没有任何发病症状,在3月31日核酸检测为阴性,抗体检测IgM、IgG均为阴性,并在4月3日达到隔离满14天的要求,再次核酸检测为阴性,因此解除了居家隔离。
 
突发确诊病例,既往感染者浮出水面
 
一切看起来安然无恙,直至4月9日,哈尔滨市民郭某因发热前往医院就诊,经过专家组检测,确诊为新冠肺炎。
 
经过流调和大数据比对,发现郭某的一名密切接触者曹某为无症状感染者,而曹某与刚从美国纽约返回的韩某同住一个小区,为楼上楼下的邻居。传染源的疑问指向了韩某。
 
因此,韩某在4月10日、4月11日再次接受两次抗体检测,其IgM为阴性,IgG为阳性。根据《新冠肺炎第七版诊疗方案》,IgM抗体阳性表示近期感染,IgG抗体阳性表示感染时间较长或既往感染,因此韩某被确定为“新冠肺炎既往感染者”。
 

韩某不仅是一名新冠肺炎既往感染者,也是一名无症状感染者,在居家隔离期间并未外出。在此之前,曹某没有疫区接触史,尽管她与韩某是邻居,但两人并不相识,生活里也没有交集,病毒又是怎样传播的呢?
 
经过疾控和公安调查,两人居住的整个单元共用一部电梯,有可能出现被污染的共同空间,病毒以气溶胶的形式进行传播,此外上下相邻两层房屋结构等原因,也有可能导致疾病传染。韩某的居家隔离,为病毒传播提供了机会。
 


为何不集中隔离?一分为二的哈尔滨隔离政策
 
如果哈尔滨在韩某3月19日落地时进行集中隔离,或许就可以减弱这起境外输入带来的不良影响。

4月15日晚,哈尔滨市政府召开了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对隔离政策做出了解释,提到哈尔滨的隔离可分为如下两个阶段。
 
在3月20日之前,哈尔滨对来自韩国、日本、意大利、伊朗等疫情严重国家和国内高风险地区人员进行14天的集中隔离,对其他人员进行14天的居家隔离。而在3月20日后,对所有境外和国内高风险地区人员实行集中隔离。
 
至于为何以3月20日为界,除了考虑到国内国际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恐怕与3月19日的境外输入不无关联。
 
对于入境人员应当居家隔离还是集中隔离,各地实际情况有所不同。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对入境人员的隔离观察,主张执行集中隔离观察,不主张、不支持居家隔离。
 

他也指出新冠病毒在潜伏后期已经有传染性,如果入境人员在家庭中进行隔离,就和家庭成员有生活接触。当感染者出现症状时,实际上已经造成传播。如果放在集中隔离点,就可以规避这种现象。
 
由于无症状感染者自身很难辨别感染状况,让新冠病毒的传播更加防不胜防,而居家隔离为病毒的传播和暴露提供了潜在的路径。
 

升温

家庭聚会导致病毒快速传播


由于无症状感染者曹某的家庭活动较为频繁,病毒在曹某的家庭中快速传播,导致其传染规模迅速扩散。

曹某在14日转为确诊患者,其男友李某、母亲王某和母亲的男友郭某均被传染,而郭某正是那位4月9日的新发确诊患者,他推动了病毒的下一轮传染。
 

随着国内疫情渐渐平息,许多人走出家门,和许久未见的亲朋好友相约聚餐,殊不知这一举动中依然潜藏着传染的风险。哈尔滨出现疫情反弹,第一个关键因素正在于亲友聚餐引发的聚集性传播。
 
社交距离减弱,病毒在聚会中扩散
 
4月7日,曹某母亲王某陪伴其男友郭某到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发热门诊就诊,郭某体温达到37.5℃并伴有咳嗽,其肺部CT也出现明显病变,被诊断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后在4月9日确诊。
 
早在3月29日,未出现症状的郭某、王某与好友陈某一家聚餐,87岁的陈某和两个儿子前来赴宴。参加聚餐的共有7人,目前已有5人感染,陈某和两个儿子都被确诊新冠肺炎。
 

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处于潜伏期,或者本身为无症状感染者,尚未出现发热和干咳等症状,无法单从外表和体温检测进行判断,但依然具有传染性。如果这些感染者与健康人群一起聚餐,就会有传染周围人群的可能。
 
新冠病毒主要通过飞沫经由呼吸道传染,如果保持一定的距离,就能够有效降低飞沫传播的风险,然而在家庭聚会中,熟人之间彼此接触,社交距离随之拉近,聚餐时的交谈、用餐等动作,需要频繁地张口交流,而摘掉口罩后人体受到的保护作用减弱,病毒就可能通过呼吸道造成感染。
 
此外,亲朋聚餐容易让人形成心理上的松懈,出于情感因素而疏于防备,没人会想到身边最亲近的人,或许就是致命病毒的携带者。

随着疫情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无症状感染者出现,这也加剧了防范聚集性传播的难度。
 

暴发

院内感染成为疫情反弹重灾区


病毒的传播还在继续,聚餐后的陈某因脑卒中在哈尔滨市第二医院住院治疗,后又因发热转至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4月10日,陈某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在这两家医院治疗期间,陈某引发了包括数十名病友、陪护和医护人员的院内感染。
 
从入院到转院,数次错过核酸检测
 
4月2日,陈某因脑卒中住进哈尔滨市第二医院,他住院期间曾出现发热症状,但医院并未进行核酸检测。4月6日,陈某再度发热,由家人呼叫了120急救车,转送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哈医大一院是一座始建于1949年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黑龙江省内最大的医疗中心。这里是哈尔滨市民寻医问诊的首选,而黑龙江省内乃至周边省市,也常有患者前来就诊,人流相当密集。
 
据该院调查组透露,接诊医生对陈某进行了身体情况、流行病学史、接触史、聚餐情况等问诊,注意到120运送人员未穿防护服,据此判断陈某应该不是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没有要求其进行核酸检测。
 
入院后,陈某被安排到呼吸内科住院,并进入一个8人间病房,而不是单人间短暂隔离观察。按理来说,在疫情下,呼吸科医生应对入院病人进行核酸检测等复查,但安排病房的医生却认为“前面都经过好几道关了,不用担心”,这正为后来的院内感染埋下了隐患。
 
由此,陈某在两次住院期间经历辗转,但直至发病前都没有接受过核酸检测,而医院也错过了防范院内感染的最佳时机。与陈某同一病区的病友、陪护、医生和护士,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病毒的侵染,哈尔滨更是首次出现了医生感染并确诊的病例。
 

哈尔滨卫健委表明院内感染的原因
 
发生院内感染事件后,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在4月20日宣布停诊,据央视新闻22日发布消息,哈尔滨市卫健委副主任柯云楠在采访中对外公布了院内感染的三项因素。
 
导致院内感染的第一个因素是,确诊患者的陪护经常在走廊休闲区扎堆聊天,此休闲区离护士站很近;第二个因素是确诊患者需要进行大型辅助设备检查,因此会离开病区,对其他地方造成污染;第三个因素是医院公共服务设施,比如开水间、密闭空间的电梯等,这些因素导致发生院内感染。
 
对于陪护扎堆的现象,回顾陈某住院期间的病房管理时,哈医大一院医务部主任彭相文表示,如“一患一陪一证”等规章制度没有真正落实,陈某的陪护人员多达3人,且陪护证没有照片和芯片,无法起到身份识别作用。

陪护人员的无序流动,本质上依然是聚集性传播,增加了病毒传播的风险。
 

至于患者离开病区造成的污染,在哈尔滨市第二医院确诊的医护人员中,有一位护士刘某曾转运陈某到CT室做检查,就是由于没有进行严密隔离,导致了病毒的传播。医院的公共服务设施导致潜在的传播,与最初入境人员韩某引发的传播类型类似,其他人在没有觉察到传染源的情况下,暴露在可能含有病毒的空气中,相继感染。
 
出现跨省传播,感染范围继续扩大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省内最大的医疗中心,人员流动相当频繁,据辽宁卫健委通报,4月16日辽宁抚顺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患者张某的父亲在哈医大一院住院治疗,期间张某从辽宁来访并陪护,可能接触了感染者。
 
继辽宁之后,内蒙古也出现了哈尔滨输出的确诊病例,内蒙古卫健委在20日发布新增传入本土确诊病例1例,确诊患者韦某曾到访过哈医大一院,系哈尔滨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目前沈阳、长春等地都发布了对近期有过哈尔滨接触史的人员进行居家隔离或集中隔离的要求,并接受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以防出现更大范围的感染扩散。
 
从最初的一名新冠肺炎既往感染者,经历境外输入、家庭传播、聚集性传播、院内感染和跨省传播,新冠病毒在哈尔滨形成了一条不断延长的传染链,并且还有继续向外扩散的可能性,在这次疫情反弹中,疫情防控也出现了新的要求。
 

关于哈尔滨疫情防控的经验教训


严防境外输入,落实隔离检测
 
哈尔滨这次突发疫情反弹,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于输入的无症状感染者,没有进行严格的集中隔离和医学观察。目前哈尔滨已强化管控,对所有境外入(返)哈人员一律实行“集中隔离14天+居家隔离14天+两次核酸检测+一次血清抗体检测”的管控措施。
 
集中隔离依然是目前防范境外输入、及时切断病毒传染源的最有效方法,配合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能够及时筛查并有效控制感染者,了解人群的感染情况,对防疫策略进行调整,也有利于传染源的闭环管理。
 

减少聚集性活动,保持防疫意识
 
现阶段疫情虽然已经得到控制,但聚集性活动依然会带来感染的高风险,从哈尔滨的聚集性感染,到近期北京、山东、广东、上海等地的多起聚集性感染,都反映出聚集的高风险性。
 
因此在出入公共场所时,应当继续佩戴好口罩,并注意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减少参加家庭聚餐等活动,坚持防疫意识不松懈。疫情尚未结束,聚会来日方长。
 


医院强化流程管理和感染防控
 
这一次的院内感染事件,暴露出哈尔滨在医院管理方面的不足,在接收病患入院时,需要对病人进行严格预检和分诊,并认真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在发热门诊筛查中可以结合CT、血常规、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等多种形式,严格把控患者入院的关口。
 
此外,也需要加强病区的管理,对于病区内扎堆聊天和随意走动的现象,进行及时制止和疏导,在患者离开病区前往缴费区域,或者做辅助检查时,进行错时检查和及时清场,并对相关区域严格消毒,对医院的陪护、保洁和保安人员严格管理,防范院内感染现象的发生。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这是现阶段防控疫情的重点,从哈尔滨的聚集性感染事件不难得出,如果疏于防范,病毒就会突破之前辛苦筑就的层层防线,从边境海关、社区再到医院,任何一个关口出现懈怠,都可能引发感染扩散的连锁反应,成为社会生活的新发威胁。防疫未息,警钟长鸣。




▼推荐阅读▼

疫情风暴即将来袭,12亿人口的非洲大陆面临着多大的挑战?

瑞德西韦终止临床研究,美国明抢印度的羟氯喹,这背后说明了什么?

意大利全国“封城”,先救年轻人,老年人就弃之不管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