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年龄越大,患病的风险越高。据统计,全世界500多万帕金森患者,其中有200多万人在中国,帕金森病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的“第三大杀手”(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越来越多的帕金森病友通过电视、网络媒体等信息,了解到“帕金森病可能是首先起源于肠道,然后随着迷走神经进入颅内的”,然后来问我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比如:“能不能给肠子做个手术把帕金森病治好?”、“听说吃健康人的屎可以治疗帕金森?”、“有没有方法把肠子里面的细菌换一换?”。帕友们由于很多都是有知识、有文化、有层次的人,因此当他们的脑洞大开时,我也是难以招架。在这里,我回答一下大家的上述问题。
越来越多大量的研究显示,肠道菌群跟帕金森病是有关系的。无论帕友的病程、年龄、症状类型、饮食如何,帕友们肠道菌群中细菌的种类和数量,都与同年龄健康老人的肠道菌群不同。其中主要是帕友粪便中增加了Akkermansia(艾克曼菌)和Lactobacillus(乳酸菌)两种类型的细菌,而减少了Prevotella(普雷沃菌)和Faecalibacterium(普拉梭菌)。上述细菌种类其实对于人体都有不同的益处。比如艾克曼菌其实有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降低肿瘤患病风险的能力,乳酸菌帮助我们消化奶制品中的乳糖。这也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什么帕金森病患者的肿瘤发病率要低于正常人,高乳制品饮食可能加重帕金森病。在帕友身上,这两种菌过多可能会通过肠道的免疫调节,发挥对帕金森病负面的作用(虽然对其他疾病可能有正面积极作用)。普雷沃氏菌和普拉梭菌被认为与短链脂肪酸(SCFAs)的合成相关,这个短链脂肪酸非常重要(尤其是丁酸和丁酸盐),他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轻肠道细胞的炎症反应,因此可以减少肠道来源的神经毒性蛋白的数量,发挥积极的抗帕金森病病情进展的作用。有关系不代表是因果关系,那到底菌群失调会不会导致帕金森病呢?越来越多的动物实验,以及针对伴有帕金森病前驱症状(还没出现运动症状)的患者研究显示,肠道菌群的紊乱,确实可能是引起帕金森病神经损伤加重、以及症状加重的原因。因此针对肠道菌群,以及脑肠轴的细菌治疗,已经越来越多。比如我国原研的新药GV-971就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发挥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的。相信未来帕金森病的相关肠道菌群治疗药物也会出现。肠道内的神经细胞数量,与脑、脊髓的神经细胞数量相当,也是天文数字级别的。老祖宗说一个人心眼多想法多,负面的形容词就是“花花肠子多”,也充分体现了老祖宗们的高瞻远瞩(虽然我不知道他们到底做没做过科学研究)。那给肠子做手术可以治疗帕金森病么?目前没有研究会这样做,平白无故把肠子切掉一截,那患者怎么吸收食物中的营养呢?任何手术操作,都有适应症和禁忌症,不会有医生同意做这样的事。请大家不要动脑筋了。不过确实有研究显示阑尾炎导致阑尾切除的患者,帕金森病发生率明显下降,但我不推荐正常人去切掉阑尾,毕竟这是一种免疫器官,有没有其他的副作用还不知道。
提出这个问题的帕友,口味确实有点重,胆子也有点大。又不是吃臭豆腐,且不说吃进去的东西的色香味,就是一般的益生菌进到胃里面,大部分也会被胃酸杀死,到不了肠道。而用屎治病在我国自古有之,东晋时期(公元300~400年)的葛洪,在其所著《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当时用粪清治疗食物中毒和严重腹泻,“绞粪汁,饮数合至一二升,谓之黄龙汤,陈久者佳”,还记载了用动物粪便治疗疾病,如“驴矢,绞取汁五六合,及热顿服,立定”。16世纪,中国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口服粪水治疗严重腹泻、发热、呕吐和便秘等疾病。中国古代用粪便治病的办法,看似离谱,但在今天终于找到了圆满的科学解释。
不过,这种移植健康人益生菌的医疗行为,叫粪便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是一种通过重建肠道菌群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即把经过处理的健康人的粪便液,灌到患者肠道内。操作过程需要通过严格的筛选和实验方案来实施,1958年美国医生用粪水挽救感染垂死的患者,这是英文文献记载最早的案例。这种移植过程,移植的不止是一种细菌,也有细菌生活的整个粪便微环境,也不清楚治疗效果是由一种或几种细菌,或是其他肠道微生物或物质,单独作用还是联合作用引起的。
确实有医生进行粪便移植的,就是通过胃镜下放置空肠管、或者经鼻空肠置管等方式,将健康人的粪便(充满活力益生菌)放置于帕金森病患者的空肠中,据说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同样具有风险,那就是别人的粪便里面细菌成分太复杂,有没有其他副作用不好说。
图片出自:http://www.cleveland.com
确实有不用别人的屎,就能把肠子里面的细菌换一换的方法,那就是添加能产生短链脂肪酸(尤其是丁酸)的益生菌,让它们存活并繁殖。丁酸(butyric acid) 俗称酪酸,是指含四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羧酸,是典型的挥发性低级脂肪酸。帕金森病患者肠道中就缺少生产这种短链脂肪酸的细菌。酪酸梭菌是调节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的有益菌,可对各种肠道有害细菌的发育起抑制作用,同时促进有益菌双歧杆菌的生长。酪酸梭菌可以产生大量丁酸,可以抑制肠道炎症反应、增加肠蠕动、改善粪便的性状和排便次数。另外,在肠道内能产生一些酶和维生素类的有益物质。当然,吃个一两顿益生菌其实并不能显著改善肠道益生菌的数量,因为肠道内居住着天文数字级别的各种各样的细菌,互相会抑制排挤,相当于抢地盘。要想让酪酸梭菌在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种群数量保持住,不仅要经常补充酪酸梭菌,还要给它们适宜生活的环境,所以还需要补充益生元。益生元同膳食纤维一样,是一种膳食补充剂, 它通过选择性的刺激有益菌的生长与活性而对宿主产生有益的影响,从而改善寄主健康的不可被消化的食品成分。益生菌就是一种活的、对肠道健康有益的微生物。益生元的本质是不能被宿主消化吸收的无生物活性的低聚糖类或果胶,它是作为益生菌的“养料”,促进益生菌的生长繁殖,保证机体健康。益生元不能直接对机体起作用,而是通过刺激有益菌群的生长来发挥其功效。因为它们不能被人体消化,而进入胃肠道(下消化道或者结肠),喂养益生菌,间接促进肠道健康。益生元作为益生菌的食物,时刻养护肠道,因此它是可以间断性、长期吃的。同时服用益生菌和益生元,可以比较好的改善肠道菌群(益生元需要常吃才能稳定菌群数量)。粪便移植的时候,一般也会增加补充益生元物质。
吴曦海军军医大学(原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简介:2011年开始主攻功能神经外科方向,开展多种运动障碍类疾病的脑深部电刺激治疗,主刀或参与完成的脑深部电刺激手术量超过1200例,擅长个体化精准植入电极和术后程控。同时也开展中枢性疼痛、微小意识状态促醒、药物难治性癫痫、糖尿病足等疾病的神经调控治疗。发表中英文期刊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军队级科研项目4项。参编专著6部。是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人工智能与神经调控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智慧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及立体定向及功能神经外科学组委员、中国神经调控创新联盟理事。《中华临床医学》等多部专业期刊审稿人。 门诊地点:上海市杨浦区长海路168号长海医院门诊楼2层27区 门诊时间:每周四上午专家门诊;每周四下午,帕金森病程控门诊。无需预约,直接挂号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