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瑜PK张桂梅:不要调笑被阶层固化压在山底的人

将爷 人格志 2021-01-19




文丨将爷



大家好,我是老将!今天要和大家掏心窝子,说说教育和阶层固化的事。

话题由最近很多人持续在怼刘瑜的事说起。

前些天,刘瑜弄了个演讲,叫《不确定的年代,教育的价值》,让很多人觉得反感。

这个演讲,在网上被提炼出一个很接地气的标题——《我的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随即,火透了。

后来,这位清华教授原先严谨生硬的学术腔,就成了人们心中海淀精英的凡尔赛体了。

我对教育话题特别上心,刘瑜的这个视频,也听了很多次。以下是完整版。


从价值观点讲,也并不算新,说是老生常谈,并不为过。

刘瑜说的,无非也还是在怼应试教育,在说这种残酷的教育模式,把学生家长都捆绑上“军备竞赛”的战车,太沉重。

对这个观点本身,我相信绝大多数人也是能够认同的,甚至会很有共情共鸣。

但是,刘瑜这个演讲为什么会遭反怼,引起人们普遍反感呢?

老将认为,也没有别的原因,就是精英漫不经心的调侃,击中底层人们长期挣扎在阶层固化泥潭的痛楚。

刘瑜是这样自我调侃和设身推人及己的:
 
我家孩子以后就开个奶茶店就得了,不行开个煎饼店也行。

为人父母,与其逼着孩子成为一个痛苦的空心人,不如让孩子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过上自己想要过上的那种人生。

 
刘瑜,本科和研究生在人大读,博士和博士后在美国读,现在她在清华教书,而丈夫周濂则是人大教授。

这一切,到底意味着什么?

很简单,这意味着,这对夫妻本身就不是普通人,而是学术大咖,城市精英,要不然,人家也不会说自己女儿反而要成“普通人”了。

不过,我认为,人们怼刘瑜,绝不是在简单嫉妒精英人生,而是因为刘瑜女儿现在正在读清华附小,未来应该可以读人大附中,由此,比照自己下一代的教育环境,泛起内心强烈自责内愧的痛感了。

不必讳言,这个内疚、自责、无奈,也击中到我了。

只要真懂中国教育,只要真正懂得北京教育,内心都一定会明白,在中国,能够坐拥这两个顶级基础教育阵地,价值无限。

这就是整个中国都在仰望的教育资源金字塔最顶端的明珠。


之前在文章中,我曾经不止一次讲过,这些年,我曾花费过大量心思,研究过北京教育,为疯狂的黄庄,几乎自己也快疯狂了;我曾在如潮的黄庄补习模型中,使劲提取相关的价值和资料,试图作为自己家庭教育的药引。

此外,我还悉心对比过中美教育,甚至把北京各式学校与美国湾区学校进行过对比,试图打捞出一些适合自己孩子发展的珍珠。

如果你真懂清华附小,你就真能明白,什么才叫真的“不输在起跑线上”。

如果你真懂人大附中,你就真能明白,什么才叫真正隐藏的校训——“今天不努力,明天读隔壁”。

你不会以为,人大附中的隔壁,真是蓝翔技术学校吧?

不怕被朋友们笑话,这个世界很多事情,我确实也都能看得透、看得开。权力和金钱不是不重要,但是,比起教育,比起下一代的成长,我认为不名一钱。

越是人到中年,我越在将评价自己是否成功的标准,转向孩子的优秀成长度。

所以,我绝对做不到像刘瑜那样调侃说,让我的孩子卖煎饼、烤红薯什么的。

恰恰相反,我时刻都梦想让自己孩子也能读清华附小、人大附中这样的学校。

这是因为,我出身在极为贫穷的农村家庭,卖煎饼、烤红薯日子,我父母早就带着我,过够了。从乡村中学考上大学,我知道自己经历过怎样的艰难青春。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都是投奔父母的。为人父母,我可以和一切和解。但是,如果不能让自己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我会觉得终生罪孽深重。

毫不夸张地说,这些年,我从无数次地寻迹机会,想到北京去,只是为孩子教育。

有几次,自己的一切都搞定了,但是,都是因为在子女教育这一块,我不满意。于是,放弃了。

假如我的子女能读清华附小和人大附中,我情愿在北京没房没车,每天粗茶淡饭,靠拼多多维系余生。

有两篇令我动容的公号文章,我曾反复在读,标题都背得一字不漏。

一是《海淀家长不配有梦想》,二是《逃离北上广的人,正在亲手放弃自己的下一代》。

也许很多人笑话我,没想到你竟是这样俗气的老将。

没有经历过底层固化之苦的人,不足以谈人生梦想。

今天,我还读到一篇文章,标题就叫《张桂梅PK清华教授:不要站在高楼上,傲慢地指着大山》。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就对比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和华坪女中校长张桂梅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式:

她说,我们要松弛下来,要发现孩子的喜爱,要尊重孩子的个性,要引领孩子发现自我,而不是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
 
而她说,我们必须拼了,要不停地刷题,要死记硬背,要用填鸭式教育逼孩子走出贫困和大山,要考上浙大、武大、厦大和川大。
 
刘瑜PK张桂梅,再次让我明白,公共良知就在细节中。

张桂梅,这个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这是当代中国的良心,有太多的价值意义值得叙述。

但在老将心中,她最伟大的人格,就是带着一群真正低到尘埃里,陷进泥潭里的社会底层,就抗击“阶层固化”这个普遍性的不公命运。

前阵子,当有些人渣畜生在网上谩骂张桂梅的时候,老将激愤地写下这样一篇题为《骂张桂梅,你也配?!》的文章。

在我心中,没有什么比一个父亲肩住沉重闸门把孩子带到光明地方去更堪称是尽责之举。

在我心中,没有什么比一个老师顶住饥寒困苦把学生带出苦难大山外更配得上师道尊严。

这些年,中国社会断裂和阶层固化,早就在亿万人心中植入了不能触碰的锐痛。

孙立平教授曾说:

上层越来越寡头化,下层越来越民粹化,两边越来越互相不买账。


而这一次,刘瑜调侃自己女儿成为“普通人”,挑动的并不是什么简单的民粹主义,而是社会底层被压抑的焦虑之火。

对老百姓来说,“寒门难出贵子”就是惨烈现实;“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是不屈呼唤!

阶层固化久而不活,阶层对立自然就成公共情绪,而孩子是家庭的最大公约数,谁拿孩子为代价刺激公共情绪,谁就必将遭遇公众反噬。

相比于刘瑜的傲娇,张桂梅的死磕,张桂梅的硬扛,张桂梅的执念,张桂梅的血性,其实就是递给底层挣扎的最后一根树枝,成为他们撬动阶层固化这座大山的惟一希望。

没有在深夜里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没有为孩子上名校折腰的人,不适合谈为人父母之难!

社会精英,坐拥优质教育资源,站在云端里,对着压在阶层固化大山里的人,大谈诗和远方,其实也是一种无耻无意识。


张文宏的最新唤醒:“不想做官”“不愿带货”“说出真相”
愿每个遭遇构陷的正派人士,都能得到千军万马保护
张文宏又得大奖,王广发仍在撕逼
成都女孩道歉:一个“底层互害”升级的屈辱样本

附注:感谢老铁们对老将长期关注支持。人格志在尝试打造视频号,更多及时评论呈现在人格志视频号。恳请各位移步关注。

若积累10万朋友,老将通过直播与大家见面交流。期待点击下面人格志视频号和二维码关注。铭记厚爱,祝福大家!

欢迎关注下面人格志视频号



人格志小号谷小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