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5月19日 下午 6:15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生活

“反抗不够激烈”不算强奸?我认为“防御性的人生”是最不理性的

将爷 人格志 2023-06-29




文丨将爷



大家好,我是老将,很久没更新了,今天算是重出江湖吧。
很抱歉,这一次,我不是被休息的,而是自己主动停更的。
原因是最近在做些具体的事,包括陪一些骨灰级老铁们填志愿。
总之,生活的事,理想的事,这段时间,让我过得特别忧虑和痛苦。
面对时代的不确定性,现在人们普遍过着没有信仰的人生,生活处于无所适从状态。
高考填志愿,就最能折射这种状态。
前些天,我就写过张雪峰反对报考新闻的争议,最近填志愿,更是感慨万千。
高分选择学医,中等选择师范,其他选择军校警校,这个就是大家的共同现实选择。
当然,我的功课做得很细,打捞出大量“包分配潜规则”的高校。
比如,对求体制安全的老铁,我主张报“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等,因为这些是直通国家部委就业的官校;
只看重就业和收入的,可以报“华北电力大学”等,因为这种由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大唐电力等12家电企组成理事会的资源性高校,就是垄断的亲儿子。
还有就是专业,这个更复杂。原因很简单,国际关系如此,俄乌打到这样,国内经济变幻转型,行业产业也都已经进入大洗牌年代了。
很多话我不好直说,反正,也许会出现,有些你看着很牛逼很有前景的专业,很可能因为某个事件发生,或者某个人一种选择,就成天坑了。
这一切,我都在公号上说,也不能说透。
还有就是,我真忙不过来帮朋友填志愿的技术活。而且,很多人太理性太现实的选择,也不符合我的价值判断。
我这个人,太猛了,太灵动,太喜欢挑战创新了。
填志愿,我个人只看重一件事,那就是理想。

但,很多人会,这年头,理想在活着面前,就算个屁呀。
所以,我真的填得很分裂,很吊诡。只能恶心自己,努力成全别人。
还有就是,这事技术性太复杂了。
现在填高考志愿是个超复杂的技术活,里面坑多到无法想象,不做海量知识储备,就是毁人前途。
比如,平行志愿,一次投档,滑档退档,这种复杂,肯定也不是我这里三五能讲清楚的。
价值观太错位,也让我难容忍。
所有人请我帮填志愿,目标都很简单,诉求就是“做大官、挣大钱、保稳定”
再不济,他们要为“宇宙的尽头是考公”的未来服务。
我个人真的很憎恶这样选择,我也觉得,这样的人生也挺没劲的。
但,又得坚持普适性价值观,不能用自己理想的乌托邦来捆绑别人现实人生。
所以,陪大家填志愿,我也就是个理性的工具人,只能承受利益驱动,内心也很痛苦。
好在,迄今为止,我从没有收到任何人一分钱,宁愿停写公号差不多十来天,也只是在做免费服务,做信息参考。
这是我每年例行的“微公益”。
好在,明天填志愿彻底结束了。今晚,我就来与大家说点掏心窝的话吧。
最后强调一下,我自己才学并配不上帮别人做参考,在信息框架管道上,也离张雪峰很有距离。
所以,我一再建议家里有孩子报志愿的,你在填志愿上得自己投入,不要被降维打击,来避免掉坑。
要知道,如今的社会导向,很多都是在给大家提供错位的判断。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普遍只能选择学者许纪霖说的这种人生:
大家过的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而是防御性的人生。
在一个不确定的时代,“苟全性命于乱世”,大家做这种防御性选择,对个人而言都是理性的
今晚,我就简单讲讲对这种“防御性的人生”理解,然后,结合最近几个热点事件,讲讲背后的权力导向。
“理性”,从利益上讲,对个人确实是有好处的。
比如,我写文章,要是理性点,就不会骂那个“涉嫌性侵女生、婚内出轨女生”的高校教师是禽兽畜生,那样,我就不会被逼道歉和罚款了。
但,有些理性从公共导向上讲,有时真不是好东西。
比如,像祸害女生的教师,明明就是畜生呀,但法律以理性的名义,来保护他们也不能被骂是禽兽畜生。
再比如,在不确定性背景下,人们最理性的选择,就是不要去创业、创新、冒风险。
对社会来说,这难道真的是好事吗?
很显然,最终形成的叠加效应,就是市场和就业的灾难。
而且,会让世道人心处于某种压抑机制的控制之下。
我写过大量文章,呼吁人们不要过“无所适从的人生”,不要选择“新阿Q心态”。
我一直在坚持,人活着,要积极自由,昂道阔步,向阳而生。
但是,在现实中,绝大多数人都开始选择过许纪霖说的“防御性的人生”了。
这是因为,大家都是理性经济人,都是精致利己主义。
现在,大家都懂了,我们是站在历史转型期的风口浪尖上了,我们已经没有小时代的岁月静好了。
曾经的笃定感变成了迷茫感。于是,人们在现实世界变得格外顺从,在虚拟世界充满戾气不满。
这种精神分裂和人格错位,最大的原罪,就是现在对恶的容忍。
不得不说,在某些场域,对恶的隐性保护,已经越来越严重了。
我写过大量批评丑恶的文章,反而遭遇各种封堵伤害,这种对恶的一种隐性保护,正在让我也变成沉默的大多数。
今晚,斗胆写几句最近网传的某女子疑被扬州一个王姓民警强奸的事。
该女子称,她报警后未得到及时处理,警方在引导她承认“自愿发生关系的”,还试图污蔑她为性工作者。
特别是,女子说这起案件之所以没被定性为强奸案,是警方称其“反抗不够激烈,并且没受到外伤”。
由于缺乏官媒报道其中细节,对这事猜测的声音越来越大。
现在能证实的是,是涉案民警被调离岗位并做降职处理了,警方也提出让其经济补偿和当面道歉来平息此事。
当然,该女子说,这是有条件的,她必须删除微博。
在网上,“反抗不够激烈”,也成为人们嘲讽鄙夷相关权力的落点。这,无疑是在形成负面导向。
要知道,明明就是个涉嫌强奸的刑事案件,怎么就变成了一起协助双方当事人进行私了的事?
不论涉案警察到底是不是强奸,相关司法权力在这种事件上表现,太令人遗憾了。。
不由又想起我与涉嫌性侵女生、婚内出轨女生的华南理工大学前教授王雨磊的官司。众所周知,有视频为证,那个女生在哭喊她被王雨磊“强奸”了,大众媒体也都在报道称“王雨磊涉嫌性侵”。
而司法力量在如此重大的公共事件面前,沉默至今,无疑只能让各种力量处于尴尬博弈的错乱状态。
或许,“反抗不够激烈”,也是这种沉默或错乱的深层根源?
我不想解释这里面有多少逻辑荒唐,只想说一个基本的判断框架,就是要看涉事双方是否处于“权力对等”状态。
警察和普通女子的权力对等吗?
高校教授和普通女生的权力对等吗?
当权力不对等,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难道真的只能靠弱女子在临场拼到鱼死网破吗?
很多年来,说起强奸,人们都会举例说,面对暴徒持刀强奸,女子不想被杀或怀孕,恳求对方戴上避孕套。
这样的女子显然是理性的,因为这样既可以保护自己安全,又能收集身体接触证据。
但,这样的个人理性,如果以“反抗不够激烈”的权力不理性来衡量,就很可能被说成为自愿的,是“通奸”,甚至是“卖淫”。
所以,这样恶的导向如果不被控制,普通人想要过上“防御性的人生”,也都不可能。
现在每天看新闻,都会面对种种具有恶的导向事件。
比如,最近高铁上后座老人狂踹前座座椅的事,就闹得动静很大。
那个老人因为前座的年轻男子向后调整座椅,竟然一分钟内连踹了7脚,其凶狠狂躁,令人震惊。

年轻人的位置并没有特别靠后,反倒是老人的椅子倾斜得厉害。但,这个老人还是十分霸气地说:
我是我,你是你,你能够和我比吗?如果我还没有退休,你早就坐牢了!
为此,很多网友猜测老人以前不是公安局就是检察院的,还有很多传言说此老人是某厅局级退休干部。

于是,舆情更大了,人们呼吁要查明这个老人身份,查查其在位时有没有制造过冤假错案。
一起普通的民间纠纷,又被上升到权力和民意博弈的地步了。
如果一直得不到官方证实或证伪,就很容易被指摘是公共力量在对恶进行包容,从而形成更大的负面导向。
我斗胆说一句,涉及公权力负面形象的事件,往往控负的力度又是最大的。
这种双面导向的长期叠加效应,就产生了两种现象,一边是权力公信力下降,一边是追求体制内生存的安全感。
而且,在这样的背景下,还出现“指鼠为鸭”这种灾难性导向事件,于是,人们一边愤怒,一边屈从。
解决这些问题难吗?
其实,也真的不难。正如巴金所说:“只有讲真话,才能认真地活下去。”;正如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所说:“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
所以,公权力不说真话,不愿及时回应民意,才是最大的不理性。
在一个民意需要得到尊重的年代,权力不能还是活在自己的任性中,那样,人们内心的积怨就会更中浓厚。
这样积郁的怨愤不能得到及时释放,人们也就只能暂时在选择“防御性的人生”。
但,这种个体的理性,恰恰在蕴蓄社会更大的不理性。
一个不敢创新的年代是没有希望的;
一种不敢追求理想的人生是没有前途的。
活在真实中,活在理想中,活在自由中,让人活出应有的劲气和激情,才是最大的理性。

PS:全文完,3439字不知各位在现在,是选择进攻性人生,还是防御性人生?欢迎各位后台留言交流!欢迎扫维码与老将交流。微商勿扰,加过号勿重复。

推荐阅读(已做超链接,点击以下绿体字即可阅读):

川大对张某做出“双留”处分,其中的分寸拿捏意味深长

新闻教授大战网红张雪峰,到底哪种利益代言才最没底线

少年拥抱梅西VS忍看鼠头:父亲应如何像男人一样去战斗

江西终于承认是鼠头了,最后我想说些主题遗憾和引申反思

江西终于宣布彻查“鼠头鸭脖”了,说说我对这事最大的意难平

川大应不应开除网暴女生,我想说些大家都在错过的关键点

群起狂批川大女生,是一次极具时代价值的正义大反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