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博行业惊喜满满。
湖南省博物馆、贵州省博物馆等博物馆的重新开馆不负众人的长时间等待,将更具现代感的建筑风格和传统的文化元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更新后的博物馆为藏品的保护和展出提供更安全的环境,同时为观众带来更好的参观体验。
今天,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2017博物馆场馆建设:
湖南省博物馆
11月29日,湖南省博物馆历时五年的建设后重新开放。新馆建筑由日本知名建筑设计师矶崎新先生领衔设计,该设计以“鼎盛洞庭”为创意源泉,从鼎的意象、气势和文化精神内涵入手,转化出湖南省博物馆的新馆建筑外形。新馆建筑外观造型呈三殿式,总体布局对称、简练、统一、稳重。新馆构建了完整的文化空间。既包括两大基本陈列、三大专题陈列、两个特别展览等展览区域,又有文物库房、实验室等文物保护区域,还设置了文创中心、服务中心、餐厅等区域。
相关链接(点击可查看)
都知道现在新开馆的湘博最火,可逛馆的正确姿势你真的get了吗?
四川科技馆
11月初,四川科技馆开放探馆。改造后的展区以体验功能划分在4个楼层。展区由原来的20个扩展为22个,改造后的设备陈设更加科学合理,突出互动体验。改造后的科技馆引入的“黑科技”场景等项目均为首次推出。
此次改造淘汰了大量陈旧、损坏严重的展品,对展品进行了“大换血”。而颇受市民欢迎的法拉第笼、倾斜小屋等体验项目仍然保留。在色彩方面,改造前的展馆以蓝色为主,改造后色彩将更加丰富。
贵州省博物馆
从选址重建到正式开馆,历时四年多的贵州省博物馆于9月30日开放。它是贵州省内藏品种类最丰富、藏品质量最精湛的综合性博物馆。基本陈列展览《多彩贵州》分为四大主题,“古生物王国”、“历史贵州”、“民族贵州”和“黔山红迹”。
在开馆当日, “镇馆之宝”东汉铜车马现出“真身”,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汉墓中出土的车马里最精美的一个。28米宽的环形巨幕对贵州民族文化、风情进行多媒体展示,大量极具地域特色,包含着丰富历史信息、艺术价值的出土文物和传世文物,以点带面地阐述了贵州历史发展进程。
青岛・海底隧道博物馆
9月21日,国内首家以海底隧道为主题的博物馆——青岛・海底隧道博物馆开馆,该博物馆详细记录了中国最长海底隧道-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的建设发展历程。胶州湾海底隧道是国内第一批建设的海底隧道,全长7800米,跨海部分4095米,建设规模及开挖跨度均居世界之最。
该馆坐落于青岛胶州湾隧道管理中心内,前身是青岛胶州湾隧道展示馆。馆内整体采用隧道内部岩石肌理为设计元素,色彩上选用棕褐色为主色调,再配以立体生动的场景浮雕,真实而又艺术化地烘托出整个展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展览共分五大部分,拥有实物及照片展品近千件,尤其胶州湾隧道设计建设的图纸、海底钻探岩芯、海底石、历史老照片等一大批珍贵资料。馆内还保存展览了大量胶州湾隧道建设运营的基础资料,这为国内后续工程建设提供有益参照,也为业内单位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实地观摩学习的平台。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2012年9月,军事博物馆对展览大楼加固改造,2017年7月竣工。建筑上,“新”“老”建筑无缝对接,经典的山花、柱式、檐口、柱廊等基本构成元素焕发新的生命;采用承插式盘扣多功能速接架脚手架支撑体系,完成了面积8万平方米、最高处达24.3米的高支模施工,创造了中国应用面积最大、用量最多的高支模施工记录。
同时,军事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也全面展开。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根据国家文物局智慧博物馆参考模型和技术标准,建立了“一个中心、五大平台”的信息化体系架构。在数字化基础上增加智能感知、定位和互动功能,实现线上、线下信息融合,通过大数据分析、信息推送等手段,为观众提供更精细化和智能化的服务。
蛇口改革开放博物馆
12月26日,蛇口改革开放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50多台多媒体设备通过视频、音频、动画、互动设置等多元化形式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那段浓墨重彩的岁月。馆方重点营造了12个历史场景以重现蛇口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时刻与早期建设者们的工作生活场景,其中就包括以1∶1的比例还原当年设在集装箱里的指挥部、利用通电玻璃重现“开山炮”。博物馆还公开包括蛇口工业区从创办到建设期间的许多文件、书信、照片资料、实物,其中包括手稿、讲话稿等袁庚生平的珍贵资料。
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12月1日,设计互联丨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在深圳开幕。它是国内首家以文化展馆为主体,以设计、艺术为主题的生活体验中心;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创意设计互联平台的同时,也致力于将这个平台打造成“深圳设计”的主场。通过这个平台让世界看到中国设计,也把“深圳设计”推向世界。
三层楼构成的平台形态极富雕塑感,与地块形状高度契合;屋顶三个体量分别朝向三个方向,构建面向城市、公园和大海的三重视野;在基座上方延伸而出的三个铝面楼阁,勾勒出轻盈的轮廓。建筑由“两条交错轴线”组成,分别代表“商业”和“文化”两大功能分区,建筑容积率相近;场地有大量公共空间,底层花园及屋顶花园整体向公众开放。
中华白海豚科普馆
4月23日,建在钦州市三娘湾旅游管理区的中华白海豚科普馆正式开放。该馆以“生命的未来,人类的未来”为主题,分为七个主题区域。里面有实物标本、精品模型和图文展板,观众还可通过视频、互动多媒体、立体声等方式获得丰富的观展体验。
蓝色与白色是中华白海豚科普馆的主题色。馆内不时播放着海豚的叫声与海浪声,在墙上投影各种海洋物种的图像;精彩的图文展板介绍有关白海豚及鲸豚类生物的科普知识,展示它们的生存现状与面临的危机,并向社会发出呼吁:让我们共同守护珍稀的“海上大熊猫”——中华白海豚。
西藏博物馆
西藏博物馆预计在2020年初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新馆将充分尊重和继承老馆建筑风格,整体与布达拉宫、罗布林卡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和谐一致,秉承“外观传统、内部现代”的要求开展,打造富有特色的“高原城市会客厅”,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关链接(点击可查看)
上海博物馆东馆
上海博物馆东馆拥有地上建筑6层,地下2层,并计划于2020年竣工。整体呈矩形体块,造型简洁挺拔,覆盖立面的大理石表皮蜿蜒包裹宛如大海波涛起伏,既暗合上海这座城市“海陆交汇”的地理位置,也象征着上海“勇立潮头”的排头兵精神。
上博本馆和东馆有不同的展陈方式,本馆保持一种经典的展陈和审美方式,东馆将更强调“主题”,以文物讲故事,并且融汇当代博物馆强调互动体验的展陈元素。东馆建成后,与周边的上海科技馆、东方艺术中心、上海图书馆东馆、世纪公园等文化设施形成集群效应。
预计在上博东馆开放后,上博本馆将闭馆进行机器设备和内部空间的整体改造,但“天圆地方”的外观仍将保持。大修之后,上博本馆计划将更多空间留给观众,在展陈和公众体验方面向上博东馆看齐。
相关链接(点击可查看)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
6月30日上午,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正式成立。同时,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宣布,学校正式启动筹备建立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希望科学博物馆再现清华理工科学科群在中国近代科技史上的成就,促进科学传播、激励科技创新,进一步推动人文与理工的交叉融合,与艺术博物馆并列成为清华园科学与艺术的两个殿堂。
湖北省博物馆三期工程
此次扩建工程拟新建文物展览大楼、文物保护中心、研究中心等项目,新增建筑面积约6.8万平方米;现代化的编钟演奏厅将达到专业水准,让观众获得更好的享受;数字化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都将有单独的区域进行呈现。计划新建工程于2019年2月竣工。
虽然省博暂停接待公众参观,但与该馆相关的收藏、研究、社会教育活动、展览对外交流以及改扩建进程信息,将会通过省博官方网站及时发布。
除了以上博物馆,科技馆的建设也一直保持强劲势头,科技馆的建设与管理运行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关注和重视,现在各地有大批正在建设的大型科技馆,例如河南科技馆新馆、合肥科技馆新馆、西安科技馆等。
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
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天文馆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在临港新城开工兴建,预计2020年建成开放;跟上海已有的佘山天文台以科研为主不同,上海天文馆主要以科普为主;展示主题确定为“连接人和宇宙”,从“欣赏和体验”、“学习和思考”、“理解和感悟”3个层次,充分展现宇宙的“大历史+大结构”。
建筑方案由美国一家建筑事务所和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院组成的联合体设计,体现了“天体”及“轨道运动”的概念。主体建筑3个明显的圆形构成“三体”结构;椭圆形的建筑形态构成天体运行轨道,与3个天体一同诠释了天体运行的基本规律,暗示着“万有引力”这一塑造宇宙今日之面貌的自然力。
主建筑外的景观区域设计了4条非同心圆的步道,从主建筑向外自然延伸出去,象征星系的旋臂。主体建筑暗藏玄机,“圆洞天窗”、“倒置穹顶”、“球幕光环”等特色设计令建筑本身成为一台天文仪器。天文馆工程建设中将采用全生命周期BIM示范应用、雨水回收利用及生态净化处理、太阳能可再生能源利用、导光管系统、地源热泵等技术。
相关链接(点击可查看)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军事科技馆
军事博物馆在2010年7月党中央、中央军委批准军博展览大楼加固改造工程正式立项后,亦提出了筹建军事科技馆的设想。军事博物馆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双方将共同打造军事科技馆,展示我国和世界军事科技发展成果。
军事科技馆是军博建设发展五年规划重要内容,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在改扩建后的展览大楼约10000平方米展厅内,运用现代科技的展示方式和手段,设置涵盖诸军兵种军事科学技术的常设展览。
通过盘点2017博物馆的场馆建设,我们认识到,博物馆的场馆建设看似与博物馆其他的工作毫无联系,实则它是博物馆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是观众对博物馆的第一印象,更是观众参观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博物馆的日益重视,未来,博物馆将以全新的姿态迎接观众们的到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整编/编辑:西北锅巴
相关链接:
王凯、胡歌、鹿晗……《国家宝藏》之外,明星与博物馆不得不说的二三事
唯一投稿邮箱:news@hongbowang.net
QQ: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319424239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以下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