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你点歌No.80 | 地产人,为什么我们越来越浮躁?

周公子 苏南房地产观察 2022-10-13


申明:以下文字,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人所处公司和机构无关。

本公众号法律顾问:北京大成(苏州)律师事务所 叶云开律师。


今天有粉丝点名要JAY的歌



注:这篇文写于3月15日深夜,发于3月16日。


今天做了几件事,先是去环球188天悦会参加苏州百度和高铁传媒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然后晚上和几个同行好友小聚。



于是话题由此展开,苏州的地产媒体今年阵容十分可观,自从去年下半年高铁传媒旗下的度房苏州靠内容异军突起,赢得圈内口碑,今年苏州各媒体纷纷表示要回归内容。


继前些日子凤凰房产、今天的百度之后,估计不久苏州搜狐焦点、腾讯房产都会开发布会...

 

下午顺手发了个朋友圈,有个疑问,媒体如何用内容吸引读者,又如何用内容来搞定客户?

因为买房人这个群体似乎永远与开发商是对立的,你讨好了一个,必然会失去另一个。


这一切都是因高房价而引起的,这种对立,永恒存在,不可能因开发商的产品、细节、物业等越来越好而改善。

 

【插播】:这个话题,度房苏州未来是为赚钱还是继续做苏州第二敢写的自媒体,主编张小偏在发布会上表态了,继续写,去年底之前一直没赚钱,但现在开始赚钱了。


至于如何赚钱,我代表苏州广大网友拭目以待。


不管各媒体如何去破解这个悖论,但做好内容是今年苏州地产媒体的普遍共识。

 

那么有个问题出现了,每家媒体,无论是传统媒体、传统网络媒体、传统自媒体、新自媒体都面临着招聘内容编辑/记者的窘境。




这种窘境体现在,招不到合适的人,就连大学生都不容易招,动辄要求月薪到手五六千,而且什么经验都没有。至于有点经验的,早被各媒体给瓜分完毕。


招不到合适的人,招人成本好贵啊!

【私认为,现在苏州地产媒体的主编待遇直逼地产公司营销负责人啊】



这是个浮躁的社会,地产这个行业在这二十年的积累和不断尝试中,已经变得不那么浮躁,但正因为长期以来的浮躁,影响了地产周边行业,甚至是原本应该勤勉的媒体。


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  媒体不怎么写稿了,因为开发商爱给通稿,不用媒体去写;也因为要上的软文太多,媒体的记者和编辑根本就不够用,试想全苏州目前活跃的一百多地产项目,一周平均上两篇稿子,那么一天每个媒体都要上三四十篇稿子!自己写是根本不可能的;


第二,  地产媒体内容从业者太年轻,根本没时间去经历、学习和沉淀,因为这个行业扩张得太快,揠苗助长,这和前两年的地产营销人才“总监遍地走,经理处处有”是一样的道理;


第三,  自媒体这个行业当初靠很多的刷点击和流量起家,但可悲的是,不仅从业者试着让客户去相信,甚至他们自己也就相信了。因此太容易膨胀,也顺带让自媒体的编辑们也跟着膨胀了,觉得自己的文笔很好,很多人喜欢;


第四,  很多人看到了自媒体的成功,也准备做自媒体,到处去挖人,用高薪和股权激励,去挖人。所以现在很多不太知名的自媒体,挖走了苏州好些传统自媒体的编辑。

 

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了现在媒体内容编辑的浮躁。

 

但真的能成功起来么?不一定。

 

我们往往错误地将时代的特定情况,当成了自己的功劳,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或者是把团队的成功,当成了个人的能力和贡献。


也许你离开了这个团队,这个平台,就什么也不是!

(献给许多离开融创、万科的小伙伴们)

 

这只是一个行业的分支,再反观我们自身。


现在我们很难静下心来去认真看一本非小说的书,更多的阅读来自于朋友圈的分享,网易/头条/天天快报的推荐,把网络上一些内容搬运工的产品当成了获取知识的来源。


我年初买了世界名著的合集,中信出版社的,想好好回顾一下小时候读伟大作家的味道,结果只打开一本《基督山伯爵》,就大失所望,很多精髓被删减,剩下来的,只是干巴巴前言不搭后语的删减本。


但这样,名著就薄了,就只剩故事了,阅读时间就可以缩短。


我失望的是,少了那些优美语言的描述,只剩下故事,我为什么不去看电影和电视?没了那些铺垫,只是知道一个故事梗概,又何谈什么美好的阅读体验?


再说我们的业余时间,都献给了手机和电视,很多曾经的艺术,纷纷被流水线的产品替代。


现在的电视剧,抄袭、替演、数字先生/小姐,丑闻百出,小鲜肉们除了颜值,毫无演技,但赚得盆满钵满。



这是最好的明星效应体现。


这个社会,逼得我们越来越浮躁。


而浮躁,往往节省了时间,在短时间内减少了赚钱的难度,所以我们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去达成目标呢?


因为我们以结果论了。

 

我来说一个人,曾经我以为他是个浮躁的人,起码是浮夸的。

举他的例子,来说说我的想法。


他已经跟我约了很长时间的稿,要我写他。

他就是《俺就是ME》的当家代言——卢怀璟。




有很多苏州各行业的大咖写过他,我其实觉得挺难写,但我向来是个喜欢锦上添花,不爱落井下石的人。


犹豫了很久,趁这篇稿子的热度,应时应景带几笔。


认识老卢有两年多,那时候他还在苏州来客茂做商业的策划负责人。


口气很大,貌似认识苏州很多有头有脸的人物,很多事情能搞定。


我向来不爱求人,和老卢做朋友,压根没想到要去求他办什么事,只是觉得交流起来很舒服,聊聊天就很好。


时间长了,发现我们有共同的朋友圈,经常在各种活动上遇到他,总是亲热地跟我打招呼。他有种天生的能力——自来熟。


后来老卢离职创业,和朋友做了“指上姑苏”这个公众号,半年就红火起来,十分不易。


慢慢的,我发现这哥们做事不像表现得那么夸张和浮躁,我总结了几点。


第一,  他要跑步,每天四五点就爬起来,坚持不懈、一天不落的发朋友圈;



第二,  他脸皮厚,跟我说想认识卢俊,我直接公众号推荐给他,没两天,就截图给我看他俩的聊天记录;


第三,  他交游广阔。某次我想找个德高望重的大师给项目开光,他直接帮我联系了西园寺的大和尚;


第四,  他很能表现和营销自己,目的很明确。看他的朋友圈就知道了,各种人物帮俺就是ME站台。借势营销是最聪明的营销。

 

虽然我迄今不知道俺就是ME这个公众号他想怎么玩,但冲他坚持脸皮厚去认识各种人脉来包装自己这一点,我也要写篇文字来推一推这个朋友。


也许老卢不能给你什么,但说不定哪天能给你些灵感。


作为朋友,这就够了。

 

我花了几百字写他的目的,也是为了迎合这个标题,哪怕我们要浮躁,也请浮躁得彻底一点。


把这种看上去的浮躁坚持到底,当成一种事业、一种目的去做下去,慢慢的也就有了沉淀。

 

也许我们都曾经走在浮躁的路上,但我们一路风景看来,最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慢慢地修正自己原本浮躁不安的灵魂。


就像很多地产人跑步跑马拉松一样,有的初衷只是为了减肥,如今却越跑越精神,已经成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乐趣。


也正如我写为你点歌一样,原本只是想抒怀咏志,但有了许多同行和业内的认可和鼓励,萌生了想要写更多,写更好,并坚持下去的愿望。

 

也就是说,我们正处在一个浮躁的年代,所处的行业也许正经历浮躁的考验,我们也难免或多或少地染上了浮躁的毛病。


但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只要坚持到底,很多面具和甲胄会在时间的沉淀中慢慢卸掉,留下来的,是我们最最本真的初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怀。

 

情怀不死,而理想长存。

 

我相信我们能做到,今年初在苏房网年会上偶遇苏州龙湖黄万松总,说有机会好好交流,觉得团队到瓶颈,需要提高。


当时很惊讶,一个年度总销第一的楼盘,居然这么谦虚自省,实在难得。难怪人家能做到年销四五十亿,并不单纯是市场好。


他们开的《龙湖大讲堂》做得很棒


还有,今天在环球188遇到信玉堂徐总,一脸认真的对我说他们Hi-Fi乐队很快就要去央视录节目。去年他们搞乐队的时候我以为是玩票,地产干得烦了换种玩法,没想到人家搞得这么认真!



最后补充一下,写完把草稿发给老卢,原以为他会生气因为我觉得他浮躁,没想到他很支持和认可。


能把一件事情认真做下去的,都不容易。


包括我写自媒体也是如此,假如是所谓的情怀作祟,所谓的自唱自嗨,不会坚持到80期。

 

谨以此文献给这个浮躁的时代。


我也要好好反省我自己。



欢迎吐槽、投稿、合作、点歌,加V信778785535进群


公告:本自媒体号已开通房天下自媒体房产圈(周小白V5为你点歌),欢迎关注。


往期回顾:

为你点歌No.78 | 苏州人,为什么你要去买苏州湾?

为你点歌No.76 | 为什么开发商要请媒体吃饭?

为你点歌No.75 | 为什么卖房子的都转行卖保险了?

为你点歌No.74 | 重金求子(di),苏州的房企都怎么了?

为你点歌No.72 | 过完年后,苏州的房子能买么?


周小白V5 苏州第二能写的地产人完全原创,值得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