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者】过年了,拆迁二题:夜猫 vs 义虎
你猜中了吗?连续四篇漫画均涉及的是:拆迁
本期有两位漫画家的两篇作品,分别是:
★夜猫《在家乡》24页
★义虎《恐怖的房子》13页
PART1:在家乡
阅读顺序:从左向右→
★夜猫(作者自述):
异常漫画的各位!~
又到了差不多回家的时候。
今年画的一个短篇,辞职后让我有更多的时间画画和思考。
但却发现,离家越远。越开始想念:远在家乡的亲人和许久不见的朋友,还有儿时的故乡。
岁月变迁,只剩回忆。
比较长哈,愿意看完我就很开心啦。谢谢大家。
微博@夜毛毛毛毛
站酷号 wshiyemao
公众号:蜜汁叉烧布
PART2:恐怖的房子
★义虎(作者自述):
我很亲近流浪狗,有时候很难说我是从它们身上看到人的影子,还是从人身上看到它们的影子。
前几天我在车上,等红绿灯。看到有交警在路口查摩托车(一环禁摩)。有个男人骑着摩托车来到路口,交警刚走上前,他快速地从车上跳起来,飞奔着逃走了。车子也扔在地上不要了。如果他被盘查,可能会要交比车子更昂贵的罚款吧。看他逃跑那个样子,很多人笑了。我却觉得有点替他难过。
《恐怖的房子》的主要情节来自2016年的一篇新闻。画的时候我想重新找到这篇新闻,搜索了很久,无果。3年过去了,这篇没有价值的新闻应该是已经被掩埋了吧,毕竟每天都有那么多更新鲜的事发生。后来翻找到以前自己记录的关于这条新闻的信息,粘贴如下:
【2016年1月2日,某市长江西路花冲公园对面拆迁屋内发现一具死亡多日男尸。屋内地上有酒瓶,盒饭等生活痕迹,该拆迁屋早已无人居住。】
很简短的新闻,甚至连这名男子的大概年纪也没有描述。
没有人想知道他的冷暖饥饿,他的喜怒哀乐。他活的时候比一条流浪狗好不了多少,死的时候也和一条流浪狗一样。我曾在2014年12月的一天清晨见到一只死去的流浪狗,黑白毛。它躺在早点摊旁一动不动,我开始甚至以为它是睡着了。后来骑着三轮车的清洁工来了,用铲子把它铲起来丢进了垃圾车里。人也是如此,辛苦地活着,轻易地死去。
《寻梦环游记》里说。只要有人还记得死者,他们就会在另一个世界继续活着。那么这个男人一定还在另一个世界活着,因为我还记得他。还有那个被打断腿吊死在水文站下的男子。那个卖淫被母亲杀害的女人。过了这么多年,我也许是最后一个记得他们的人了吧。
人类的生命很短暂,人类的记忆也并不忠诚。很多东西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时间比人类的寿命要长许多许多。
很高兴能把这个对生者没有任何意义,注定会被记忆背叛的故事画下来。祝福它活的比我们都更久。
夜猫 vs 义虎
★陶朗歌(不务正业的广告公司总监,深度漫画爱好者,经常看漫,偶尔写文)
被人遗忘的亡者和欲言又止的乡愁
1,《恐怖的房子》
其实这个故事并不恐怖,甚至有些悲凉,阅读之后并不会让你感到内心的恐惧和害怕,更多的感受是来自脊背的不安和惶恐。或者说,恐怖并非源于表象的感官刺激,更多的是一种深藏于意识之下的荒凉。在城市的废弃区域之中,在旧痕迹已被抹去、新时代尚未开启的空挡期,流浪汉与流浪狗们以此为家,他们孤独地在这里生活然后孤独的死去,没有留下生活的痕迹甚至没有留下名字。故事里的流浪汉甚至没有五官和面容,他以黑影的姿势贯穿了故事的前半段,他甚至一句话都没有,他在这里的存在不为人所知,如果不是因为“我”因偶然闯入而发现他,他或许也会像都市传说中的那个“无名死者”一样,或生或死都不为人知,生于寂寞而死于荒凉。
故事中的流浪汉,无名、无面、无容、无言
在《恐怖的房子》里那具被绑住双脚、挂着“无名氏”牌子的尸体,让我想起之前看到的另一则新闻,来自深圳沙湾殡仪馆,每年会有700多具无人认领的死者,他们静静地躺在2.05米长、0.6米宽的冷冻柜里,有很多死者连名字都没有,最终只能以寥寥数言来记述其死亡,短短几行字只记载了他们的性别、死亡日期、死亡原因与收敛地点,一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就此画下悬而未决的句点。
在《恐怖的房子》里,尸体的边上闪烁着几个“光斑”,我不知道作者义虎的真实用意,但我更愿意把他们当做是“蒲公英”,终其一生都在漂泊直至死亡都始终无法扎根,最终被吹散在风中的蒲公英。身若凫英无所寄,散入东风无人知。
故事中的“蒲公英”,每次出现都与死亡相关
城市最终再度启程,必将以一种全新的面貌重临人间,这片土地的过往如同被人遗忘的亡者一样,最终湮于时代洪流之中,城池终将重建,但人生无法重来,这才是真正的“恐怖”。
2,《在家乡》
年根底下,《在家乡》的故事颇为应景——游子、返乡、亲人、家庭、乡愁这些国人的传统心结全都凝结在这短短的二十页故事中,总体来说,《在家乡》画面优于叙事,创意强于故事。
有一句的话叫“回不去的叫故乡,到不了的叫远方”,这恐怕是最多被游子们所引用的话语,“故乡”总是美好而安逸,总是能在异乡凄冷的夜晚让游子思绪万千,成为魂牵梦绕的寄情之处,但等到真正回到故乡,却发现故乡早已不是故乡,美好也只是永存于记忆,现实中早已无法寻觅。其实,所谓“故乡”,并不是一个物理概念,更多的是一个“时间”概念,故乡之所以是故乡,首先是“故”而后才是“乡”,而故者,过往也,故去也,往事之不可追矣。故乡之所以美好,其实并不在于它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乡”,而是因为它是“逝者如斯夫”的“故”,是不可更改之过往,是永远美好的昨日。
漫画中的“我”回到故乡,却发现早已不是自己记忆中的那个地方,诸般美好已逝,万千回忆涌上心头,故地重游却迷失于故乡。城市的变化让“我”感到陌生和无措,文化的交融让“我”感到迷茫和失落。老城物是人非,正把所有美好回忆逐渐剥离,成为一座崭新但陌生的城市。我们无法阻止城市的发展,无法阻止故乡变新城,但新城也终将成为后来者的“新故乡”。在现代人的语境里,故乡所承载的,更多的是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对家人盛年时的回想和对往日美好的回望,而这一切正是源于对今日现状的不安和对未来的忧虑。今日无定明日无望,唯有昨日美好永驻。
暗色调的“老爷保贺”的地方信仰与远处金色的教堂
我们回不去的并不是故乡,而是故去的时光。
3,遗忘
如果说《恐怖的房子》是关于人的遗忘的话,那么《在家乡》是关于“城市”的遗忘。不同的是,《恐怖的房子》里的亡者悄无声息的被人遗忘,但《在家乡》里的往日故乡至少还留存在某些人的记忆中。这两篇作品的可贵之处正在于此,没有讲述一个大开大合的故事,而是从一个细微的情感出发,去讲述一种关怀和情感。
《恐怖的房子》有一点出人意表,那就是“人物”在故事中逐渐淡化,更多的依靠场景去推动故事和带动氛围,整个故事中,没有人物介入的篇幅占到了一半,流浪汉被处理成无面无容无语的“黑影”,讲述者“我”也采用了截然不同的画风并只展现了没有面容五官的侧脸,人物在这里的作用,其实也是“场景”的一部分,而这种处理方法无疑强化了人物“被遗忘、被忽略”的表现,而这正是本篇的主题之一——即真正的恐怖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漠然和忽视。
《在家乡》的分镜无疑是值得称赞的,色彩和布局的不同强化了不同时代里相同场景的割裂感,强化了记忆与现实的画面冲突。但情节叙事性上总是感觉欠缺一些衔接,有些冲突止于“点到为止”,总体上略嫌“前戏足够高潮略短”,但仍然不失为一部值得一读的作品。
★烟囱(2009年和朋友左马创办《叙事癖》杂志,至今已出版11期。2013年创办“乞丐出版”,已出版《乞丐漫画》第一部,第二部)
夜猫《在家乡》:我先说优点吧,画面很好,我放大看造型什么都没问题,单张的画面里有几张我觉得氛围非常好,比如最后在桥上那张。缺点是故事有点乏味,故事出发点,回家看到家乡变迁,拜神那段都OK。但是中间处理外来人口那段,像是一张张宣传海报,是讲述的对外来人口刻板印象。如果你不能在这些刻板印象之外提供给读者更深入具体的体验,读者是不会被这些画面打动的。
义虎《恐怖的房子》:义虎很出色,成熟。先说画面,粗略的看你会觉得很潦草,但是细致的看一遍你会发现刻画的很到位。包括电线杆上的鸟窝,水管里滴答的水滴,对不同质感物体对应着不同描绘方式,例如墙面,天空,植物,狗的毛,甚至还细心的画了狗的胸部,画的轻松,又很丰富,这是种能力。分镜也很舒服,从外到内再到外,大的场景到特写都很流畅自然,这也是能力,比我强多了。故事是我喜欢的无意义探险故事,不用传达很多,我们观察到的已经包含太多意义。这是一篇能让读者跟随作者去体验他所看所感的漫画,能在画面和分镜上让人沉浸,凝视,是非常不容易的。
★左马(本名邹健,漫画家,插图作者。出版有漫画单行本《散步》《夜间巴士》):
夜猫《在家乡》:整个看起来比较专业,绘画认真扎实。分镜的衔接不错,有段落感。从第8页到第15页,脱离了“事件”,开始一段内心的独白。但图文关系变得有点糟,开始相互解释,内容也比较俗套。接着继续“事件”,但很快就结束了。所以这个篇幅24页的短篇,容量其实更短,这个“赴约迷路”的事件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事件。和之前《幸福村拆迁散记》类似,情绪多,内容少。
义虎《恐怖的房子》:属于直觉型的作者,看起来毫不犹豫挣扎,明白自己在做什么。绘画和叙事才能都很强,所以我觉得没什么问题,期待作者更多作品吧。
★小狈呱呱(游山玩水,游手好闲者。2017年夏在友人的建议下尝试漫画创作)
两篇漫画都很厉害。
夜猫《在家乡》:像看电影一样的漫画阅读体验。色调的差别虽然花花绿绿的奇怪,但轻松地区分了过去式和现在进行时,帮助素人理解漫画十分友好。
不喜欢的地方:家乡情怀的表达真是让我这样的读者犯尴尬症。尤其是一些莫名其妙,简直像在写政府报告般的台词,毫无新意的画面,从“随之而来,大量外来人口”开始,到“选择也会更多”结束。有种“画得有多好,就有多尴尬”的感觉(具体的不想说了)。最后一句“今年回家,我迷路了”总算是挽回了一些该有的感觉。
义虎《恐怖的房子》:一个偶然路过待拆危房而住下,最后不明原因死去的流浪汉;一个捡起石子打散野狗只为救出一朵枯萎小花的颓废烟鬼;一只严重营养不良的靠吃垃圾为生,最后瘦到摇摇欲坠的哺乳期小母狗;一个好奇心旺盛,胆小却寻求探险刺激的小孩。 四个人物和多角度的重复场景勾画出了一个梦境般若有若无、默不作声,却又实实在在、强大到不容回击的现实世界。整段故事看下来没啥恐怖的感觉,反倒觉得浪漫。
不喜欢的地方:室内的素描铅球,以及反复刻画的无头奥特曼感觉没啥意思,比起室外,除了那根还在滴水中的水管,室内的废墟有点无聊。
★胡晓江(异常漫画研究中心主编):
夜猫《在家乡》:一眼首先被视觉呈现吸引,这实际是异常漫画里较少出现的类型,完熟到足以接国际单,比如担当法国漫画的主笔,不过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角色造型不太统一,文本来说作者性不强,感觉是作者的练手之作。因为陶朗歌对作品的况味已经相当完整,而烟囱、左马和小狈都分别指出了我同样感觉不适的缺点,这次偷个懒不多说了。
义虎《恐怖的房子》:这是《义虎寺》作者的新作,最初是发在朋友圈,一眼被我相中,正好邀来丰富这期内容,和夜猫形成了有趣的对应,画面粗粝,但表现力比精细更强,文本也有较强的作者性。讲两点个人的介意,一是讲述者的造型感和作品有些不协调,虽然简化卡通是可以,却没有和实景拉开差距形成冲突的趣味,更好的例子是日本漫画家panpanya。
图:讲述者的侧面初次出现,融入了场景,几乎看不出是人物,和最后两页对照后才确认。
二是文本的最后一句“以前的旧房子,连同死者也一起消失了...就好像它们从未出现过...”,这句我感觉太直白了,窄化了作品的趣味,文字后记实际是把这句话发挥得更强,同样对作品有所损害,图像本身的质地早已超出了这些文字表达的情绪,有能力指向更暧昧。人对废墟的情感,当然来自于“生活过”这一特性,但废墟的迷人之处不是感伤,亦不是批判。
最后,义虎说漫画中的场景取材于实景,给我看了他拍摄的照片,正好前两期,《毕业生》和《幸福村拆迁散记》都使用了直接处理照片的取巧,照片,不是这么用的。看义虎的吧。
照片来自义虎,经同意发布
照片来自义虎,经同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