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绘本笔记|《逃家小兔》,这就是妈妈的爱啊

职烨 苏格拉底很闲 2022-04-11


小远星至今不怎么喜欢《逃家小兔》。我认识的小孩里,好像男孩子喜欢这本书的更多。


这本图画书的作者是美国图画书界的先驱人物玛格丽特,插画是克莱门,出版于1942年。美国《学校图书馆》杂志将它评为“1966~1978年’好中之好’童书”,还附上推荐词:

兔子妈妈和小兔子之间   富于韵味的奇妙对话,   构成了一个诗意盎然的小故事,今后这本小书可能会成为

    不朽的幼儿读物经典。


的确是这样。这本书自从出版,就获得极佳的口碑,一版再版,2017年美国还推出了封面上贴着一个小兔子奖章的「75周年纪念版」,数千万家庭对它的喜爱,将它捧至经典中的经典位置,从未在图书市场上绝版过。


我第一次从书店买回它,是因为童书推广人粲然的推荐。粲然在她的绘本笔记《骑鲸之旅1》中将这本书定义为她和米尼共读生涯“标志性的意义”,念了“不止一千遍”,“这本绘本的魔法,应该是在我读第一千遍的时候骤然焕发的吧。现在闭上眼睛,我能想象到在夜晚安静的床上,不可思议的魔法在我和尼米心中光芒大绽的样子。”粲然这样写道。


那怎么能错过?


绘本笔记


《 逃 家 小 兔 》

The Runaway Bunny


文  玛格丽特·怀兹·布朗(美)

图  克雷门·赫德(美)

翻译  黄迺毓

出版社  明天出版社




这本文字简洁优美的故事,说的是一只调皮的小兔子有一天告诉他的妈妈要逃家,妈妈回答天涯海角也要找到他。于是小兔子和大兔子如同捉迷藏般一个逃一个抓,小兔不断发挥想象,要变成溪水里的小鳟鱼、高山上的大石头、小花、小鸟、小帆船、空中飞人……妈妈呢,则应小兔所变,不断跟着变幻成捕鱼者、爬山的人、给小花浇水的园丁、等小鸟回家的大树、助帆船一臂之力的风、走钢索的人……

我抱着小远星第一次读这个故事,看到最后,小兔子变成小男孩跑回家,而妈妈变成张开双臂在家等待男孩的妈妈将他抱住,小兔终于不再逃跑,心安理得享受妈妈给他的胡萝卜后,我合上了书页,充满期待地看着小远星,希望她像平时听到新故事的时候那样由衷感慨“好听”,然而她什么也没有表示,指着边上的另一本读过的绘本迫不及待地说,“妈妈,你讲这一本吧。”

魔法竟然没有奏效。

但我是一个有钻研精神的妈妈呀,当然想搞清楚,能让孩子听上一千遍的童书,到底有什么魔力。于是,我不厌其烦又不动声色地在小远星心情好的时候,见缝插针给她读这本小书。




于是,
在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中,
这本书逐渐向我
显示出了它的迷人之处。


“Once there was a little bunny who wanted to run away”。“从前有一只小兔子,他很想要离家出走“,玛格丽特的原文里并没有用“很”,她也没有交代为什么这只小兔子这样想。她用非常平和的语气,开始叙述这个故事。“我要跑走啦(I am running away)”小兔子这样说。我的小小的女儿,也常常会对我这样说。“妈妈我要去上幼儿园啦!我要去旅行啦!”她笑眯眯地探出小脑袋来调皮地看着我。我很容易就将这只小兔子代入为自己的孩子。

“‘如果你跑走了’,妈妈说,’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妈妈也是笑眯眯的吧。读故事时,能感受到大兔子和小兔子之间那种安详宁静的氛围——孩子和妈妈之间的对话就是这样。小孩子说的话总是突然开始,妈妈则要马上应变,加入游戏。果然,调皮的小兔子开始了。他每变幻一次身份,妈妈都能马上跟着变成相应的“追逐者”,一个逃,一个追。


我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读中逐渐注意到这些朴实文字背后的温情。兔妈妈每次的“追逐”都能稳稳兜住自己的孩子,变成一种无所不在又细无声的保护。大兔子的眼神总是充满温柔,她胖胖的,蹒跚地看着跑远的孩子,急切地呼唤他,担心他磕碰到什么或者遇上什么危险。她努力和小兔子保持着距离,但又保证能恰到好处地追上他、接住他。她钓鱼用的线松软地耷拉着那么长,担心不小心伤害到自己的小鱼儿;她爬山时走得那么稳且慢,生怕追急了小兔子会跌倒;她浇花时不忘在自己的篮子里放上青草,戴上帽子,也许可以给娇嫩的小花也挡住点太阳。我最喜欢大兔子变成大树让等小兔飞回来的那张图片,大兔子的眼光是那么切切却敦厚,她仿佛在说,“你尽情飞吧,我就在这儿,你看得到的地方。如果飞累了就回家来吧。”

母亲就像锚稳稳扎在海底,离家的小兔不管走多远,心里是安定的,他知道妈妈总在看他,注视他。他一次又一次戏谑自己要离开,因为他知道,妈妈总有办法把他带回家。故事的最后,小兔子累了,心甘情愿回到家,钻入母亲的怀抱,妈妈给了他一根象征爱的胡萝卜,两只兔子亲热地依偎着。亲子教育中,常常强调幼年时家庭所给予孩子的爱会注入他们的潜意识中,是他们今后漫长人生中安全感的来源。等他们长大,无论走得多远,家庭的充盈的爱总能源源不断给他们注入能量,成为他们人生的基本底色。



真是令人感动的大兔子啊!
我先于自己的女儿,
感受到了这本书的朴实珍贵之处。

优秀的绘本,真的能够提供不同的视角。读绘本是一个经历亲验的过程——孩子的感受永远都那么直接,完全不加掩饰。她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因为她的经验尚无法开启那个通感,而绘本会在她心中种下一枚小小的种子,等到时机成熟,就会一通百通

她为什么对这本绘本不感兴趣呢?我试图琢磨她的心理。她对另一本绘本的喜爱,大概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大概在小远星4个月的时候,我给她读了一套法国出版的宝宝心理成长绘本。这套书没有情节,只是描述一些场景片段,我们却读了又读,直到现在还经常拿出来翻一翻。她最喜欢其中叫《亲昵》的一册小书。封面上是紧紧依偎在一起的一家四口——爸爸妈妈和两个宝宝。亲昵是“抱抱自己的毛绒玩具”,是“亲一下妈妈”,是“突然给爸爸一个吻”,是“清晨时亲热地依偎着”,是“碰一碰小脚丫”,是“和妈妈脸贴脸,睫毛眨呀眨,像蝴蝶在飞舞,蝴蝶之吻!”,是“像爱斯基摩人那样打招呼,心里暖暖的”……我们模拟画面中的样子,一遍遍演绎这些亲昵。我们最喜欢的是“和妈妈脸贴脸”那一幕,我轻轻在她的脸蛋上刷睫毛,她咯咯笑得停不下来,“还要!”她要求我。

我女儿现在两岁八个月了。她对我还有着非常强烈的依恋。她喜欢我注视她做一切,看到什么玩什么都希望我在身边分享。她几乎希望与我寸步不离,我上厕所她要搬着板凳在边上坐着“妈妈我来陪你啦!”,我洗澡她在旁边帮我穿拖鞋递毛巾,晚上睡觉时她要与我手拉手给她哼曲子。她对我的爱密匝不透气,容不得第三人(比如爸爸或者任何其他人)的插入。所以她尚不能体会这只小兔子想要离开妈妈的心理吧?

我想要写下这则笔记,是因为昨天,我的一个好朋友突然给我发消息。“我儿子有本绘本叫《逃家小兔》,讲妈妈和孩子,看哭了。后天是妈妈一周年。”

我突然心中一动,第一次从全新的视角感受这个故事的深情之处。

“孩子变成鱼,变成石头,变成鸟,妈妈都有办法抓回他。但是妈妈走了,就怎么也抓不回来了。”他说。

我几乎是马上流下泪来。这是妈妈的爱啊!而丢失了妈妈的难受,我们尚有妈妈的人是无法经验体会到的。




绘本启示



1.

好的绘本的语言非常朴实简单,因为是给孩童看的,还要经得住反复朗诵。但慢慢的,在一遍遍的诵读中,那些藏在质朴语言背后宝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就会慢慢显露出来。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就是这么回事。

2.

读书说到底是将别人的经验印证到自己身上的一个过程,只有在印证的那一刻,才会醍醐灌顶。就像别人跟我描述一万遍当妈妈是怎样的都是徒劳的,“当妈妈是怎么样的”必须经验才能明白,且是立马马上全然明白。
但读书的经验增多后,的确可以触类旁通。我的朋友发给我的那条短信,瞬间将我之前不曾想到的内涵在我面前展开了,顷刻间增加了这本绘本的深度和厚度。

3.

如果条件允许,尽可能读一下原文。
还有一点忘了补充了。《逃家小兔》是玛格丽特和克雷门的第一次合作,玛格丽特非常喜欢克雷门的画风,所以他们后来又合作了《晚安,月亮》等好几本绘本,都值得一看。


       


撰文 | 职烨


推荐阅读:
绘本笔记|《大卫,不可以》我们的迷人绘本世界由这本书打开
阅读|读书这么好的事,从哪里开始好呢?
你有多少时间陪你的孩子呢?
2岁的孩子为什么那么容易发脾气?一样情况的家长进来握个手!



微博

@职烨

小红书

@苏格拉底很闲

公众号

苏格拉底很闲


欢迎约稿、合作。一起学习,共同成长。联系方式:carriemaomao@126.com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在看和转发到朋友圈哦~感谢您的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