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10)

史学研究 2022-04-11

前 言

史学研究公众号已有近16万的订阅者,2022年继续设立新书单栏目,推介本年度高质量的史学研究著作,第一季度适当推介部分上年度新书另外公众号也常年推介新出版的高质量学术论文,期待各位学人的推荐与支持。word版论文一般收到后,经过简单的技术性审核、编排在一周内推送。已经授权其他公众号发布且标注了原创的论文无法推介。投稿邮箱:shixueyanjiu2015@163.com。感谢您的关注。本期书单为2022年第10期新书单,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荥阳小胡村商周墓地

作者: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2年03月 

定价: 328.00元


本书涵盖了荥阳小胡村墓地58座晚商墓葬和64座周代墓葬(西周墓葬2座,东周墓葬62座)的发掘资料和基础研究成果。小胡村墓地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广武镇小胡村东北,北距黄河约5公里。墓地北高南低,墓葬主要分布在南北约400米,东西约200米的范围之内。58座晚商墓葬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共出土遗物405件,其中铜器154件。在20多件铜器上发现铭文“舌”字,这里应是一处商代晚期的“舌”族墓地。64座周代墓葬均为土坑竖穴墓,共出土遗物217件,主要为陶器。墓葬年代从春秋晚期晚段延续至战国晚期。年代较早的墓葬一般都分布在墓葬区的北部,而年代较晚的墓葬一般都分布在墓葬的南部。此墓地所获资料,对研究商代晚期和东周时期丧葬习俗、族属及相关历史地理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战国楚简语言研究

作者: 龙国富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2-2
定价: 68


本书所研究的上海博物馆和清华大学收藏的竹简,大约被埋藏于公元前300年前后中国战国时期的楚国,是一批有关经、史类经典的竹简,包括《尚书》、《诗经》、《易经》等儒家经典和许多历史著作。本书从语言文字学的角度对楚简进行文字释义和解释,深入挖掘其政治、文化、语言、文献等方面的价值。

龙国富,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博士后,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人民大学首批杰出人文学者青年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佛经语言研究和甲骨文、金文、战国秦汉简帛出土文献语言研究。出版《姚秦译经助词研究》、《甲骨文与中国上古文明》、《<祖堂集>语法研究》(合著)、《<妙法莲华经>语法研究》、《汉语史纲要》(合著)著作多部。《甲骨文与中国上古文明》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并入选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

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神话与仪式

作者: 段晴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破解古代于阗氍毹上的文明密码
页数: 282
定价: 50.00元


2008 年,挖玉人在新疆和田的山普拉找到了几幅毛毯——氍毹。这些氍毹色彩鲜艳,其上织有古代于阗的文字与图案,仿佛诉说着昔日传诵在于阗故地的传说。  段晴教授自2008年投入到山普拉氍毹研究,至今已逾十年。本书忠实保留了她十年研究的整体历程:从灵光一现的猜想,到大胆细致的成说,其间伴随着她不断的自我否定与自我超越。通过这本书,我们也能见证一位学者孜孜不倦寻找答案的求真精神。

段 晴(1953—2022)  1953年出生于北京,1971年进入北大西语系德语专业学习,1978年考入北大南亚研究所,师从季羡林、蒋忠新等先生学习梵语及印度历史文化,1982年获硕士学位。同年赴德国汉堡大学留学,师从著名印度学家R. E. Emmerick。1987年博士毕业后回到北大任教,研究涉及古代印度、伊朗语言文献,梵文贝叶经,梵汉佛经对比,佛教史与古典佛教文献等多个领域。著有《波你尼语法入门》《于阗·佛教·古卷》《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域文书:于阗语卷》《于阗语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等多部著作。

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商周家族形态研究

作者: 朱凤瀚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 2022-3
页数: 820
定价: 260.00


本书是对商周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家族形态进行系统研究的第一部专著。本书运用现代人类学、民族学、考古学以及古文字学等多种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方法,在充分挖掘利用大量的田野考古资料和甲骨文、商周金文等古文字资料的基础上,对商周家族形态包括家族亲属组织的规模和结构、居住形式,家族成员的等级结构,家族内部的政治形态与经济形态,家族的社会功能等进行了全面的考证探析,对商周不同历史时段家族形态的演变及其变化的背景和原因及这种演变对国家结构、政体、军事组织、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影响做了深入揭示。

朱凤瀚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历史系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南开大学历史系主任、人文学院副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中国先秦史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考古》、《考古学报》编委,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魏晋南北朝十二家《论语》注研究

作者:王云飞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1月

定价:98


魏晋南北朝《论语》注疏文本完整存世的只有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和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学界的研究热点也集中在此,但从魏晋去学发展过程来看,《论语集解》处于玄学刚刚开始的阶段,《论语义疏》则处于玄学接近尾声的阶段,真正具有更多玄学思想的怡恰是居于这两者中间的《论语》注残算。本书选取了魏晋玄学影响下的十二家《论语》注残篇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的玄学内容,揭示其发展规律,充分挖掘这些残篇在魏晋玄学乃至中国思想史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王云飞 河北石家庄人,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硕士、博士毕业,河北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美国达特茅斯学院联合培养博士、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博士后、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思想和艺术。已出版专著《书圣之玄:王羲之玄学思想和背景》,发表论文三十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多项。

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明代庄学研究

作者:刘海涛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2月 

定价: 128.00元


《明代庄学研究》关注的对象是庄学史研究中为薄弱的一个环节——明代庄学。本书在充分吸收学术界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学术界研究中空白与不足,首先分别对明正德前、明正嘉时期、明隆庆后的庄学著述以及明人刊刻前人的《庄子》著述一一进行考论、辨伪与补遗。在此基础上,梳理出明代庄学发展嬗变的脉络,并对各个时期庄学发展的特色,如明正德前庄学衰落的原因、杨慎以及朱得之等人解《庄》显示出的庄学新变、隆庆后的庄学的全面繁荣、晚明三教融合背景下的“以佛解庄”以及明代庄学在清代的影响及其终结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考论,将明代庄学的真实面目展现在诸学人面前。

刘海涛,四川大学文学博士毕业,现贵州师范学院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清文学文献、诸子学、易学。先后主持国家社科规划项目1项,省社科规划项目3项,在各种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

7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清代刻工与版刻字体

作者:郑幸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2年04月

定价: 88


刻工研究一直是传统文献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本书是迄今为止部对清代刻工作多角度、多层次研究的著作。全书共分五章,分别对清代刻工的题名方式、数量与分布、组织运作形式、代表性刻工的刻书活动及其与出版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写样者、刻工对清代版刻字体风尚的影响等问题,展开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全书一方面立足于版本学、目录学等传统文献学科,搜集与整理了数千条刻工题名材料,从而奠定了比较深厚的文献基础;另一方面,又尝试将研究视野拓展到出版史、文化史、艺术史、经济史等其他领域,将刻工这一群体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加以考察,同时始终贯彻宏观与微观两种视角,既有对清代刻工整体情况的全局性把握与观照,又有对具体个案的细微分析与考述,从而使整个研究显得更为系统深入。总的来说,相比此前多局限于刻工名录整理等范式的简单研究,本书实际上是尝试从刻工这一群体入手,对整个清代出版史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作出一定的思考与探讨。

郑幸,女,浙江宁波人。上海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本科与硕士阶段均就读于浙江大学中文系,其中硕士阶段师从朱则杰先生;博士阶段就读于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师从陈正宏先生。2009年入职上海大学,2014年晋升副教授。2019年至2020年赴日本庆应义塾大附属研究所斯道文库访学一年。  近年来一直从事文学文献学、清代诗学、清代出版史方面的研究。已出版著作两部,《袁枚年谱新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及《王昙诗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历年来在《文献》、《中国典籍与文化》、《中国诗学》、《国学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先后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哲社等项目。

8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国民政府对海外留学生的救助(1937-1946)

作者:魏善玲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3月

定价: 88.00


本书通过大量的档案史料、时事报刊以及留学生回忆录来再现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救助海外留学生方面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及其效果。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9年9月二战在欧洲爆发,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滞留海外的中国留学生面临着既“居不易”又“行路难”的艰难处境。国民政府从统筹全国抗战的立场,对留学教育实行统制政策,既积极救助海外困境中的留学生,也设法安置蜂拥而至的归国留学生。仅从客观效果而言,确实有大批海外留学生获得救济并归国服务,这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但也不可否认,国民政府在救助和安置海外留学生方面,也确实存在各种矛盾和问题。历史是一面镜子,作为前车之鉴,对这一特殊时期国民政府留学统制政策的研究,对于当今中国的留学教育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魏善玲,江苏沭阳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留学教育史。现为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师、江苏师范大学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9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民间道德、习俗与民间叙事

作者:[法]戴遂良 编著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3月

定价: 98元


本书编译自法国汉学家戴遂良两部中国民间故事集《民间叙事》和《民间道德与习俗》,原属于法国教会系列教材中的第4、5、6卷,1905年曾获法国汉学“儒莲奖”,内容取材于《传家宝全集》《今古奇观》《聊斋志异》等,所有故事均以河北方言改编,记录了河北地区的岁时风俗,是至今保存下来的早的河北方言文献。

戴遂良(Léon Wieger,1856-1933),法国耶稣会士,1887 年被派遣到直隶东南(河北献县)耶稣会任教职,1893 年开始致力于汉学研究,1905年荣获得法国汉学奖“儒莲奖”。

10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中共革命在香港1920-1949

作者: 莫世祥
出版社: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年: 2022-2-16
页数: 388
定价: HK$138.00


1949 年前中國共產黨在香港的歷史,是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以及香港近代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過往由於種種原因,各界對這段歷史一直諱莫如深,學界亦鮮有系統而深入的探究。現在,如實講述和彰顯這段歷史,不僅是回歸歷史真相的學術需要,而且是重振愛國情懷和不忘革命初衷的現實要求。  本書主要依據記錄1920 年代初至1949 年間中國共產黨在香港活動的黨內檔案文件,以及相關歷史資料和當事人回憶,展示國共兩黨合作前後中共在香港紮根發展,國民黨「清黨」反共期間堅持在港艱難苦鬥,抗日戰爭期間重新崛起、迅速壯大,解放戰爭期間迎接華南黎明的鮮為人知的歷史。

莫世祥  歷史學博士,深圳大學退休教授,暨南大學兼職研究員,香港歷史博物館(孫中山紀念館)專家顧問。曾任暨南大學歷史系系主任、深圳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副主任,2007 年9 月至2021年8月任教於香港樹仁大學歷史系。  相關代表作有:《中山革命在香港(1895-1925)》(2011)、《日落香江:香港對日作戰紀實》修訂版(2015)、《近代澳門與香港經貿關係研究:以澳門經濟轉型為中心》(2018)、點校《香港雜記(外一種)》(2018)、《港式資本主義論綱》(2021)等。

1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近代知识考古学

作者: [日] 子安宣邦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译者: 赵京华
出版年: 2022-4
页数: 171
定价: 59.00元


本书以子安宣邦出版于1996年的《近代知识考古学——国家、战争与知识人》(岩波书店)为基础,选入《日本民族主义解读》中四篇相关论文,新编而成中文版,是“子安宣邦作品集”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其中,“知识考古”最能体现作者多年来坚持的批判性视野和话语分析式思想史方法。正如福柯研究历史时注重“知识”“话语”“观念”的产生机制及与权力的关系一样,本书注意在特定的思想史空间中确定某一概念或思想学说出现的“事件”性及其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关联。对于柳田国男“一国民俗学”、战前京都“支那学”、近代与近代化论、“日本民族”概念、人间伦理学和“种的理论”等所做的剖析,均非一般概念学术史的考镜源流,而是解构主义意义上的话语分析和知识考古。作者对“近代”日本的深度反思,贯穿其著作系列的始终,而以此书为发端。  也就是说,《近代知识考古学》的出版在子安宣邦先生的学术生涯中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预示了他此后二十余年的批判视野和思想史方法论路径。对于要全面了解他的研究的中国读者来说,可以视此为一本导论性质的著作。 

子安宣邦,1933年生。毕业于东京大学。大阪大学名誉教授,曾任日本思想史学会会长,日本思想史大家。子安宣邦以一系列著作,对江户时代以来的日本思想界重要人物及其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批判性的研究。子安宣邦知识渊博、思想深刻,在日本学术界有广泛影响。

1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祭牲与成神

作者: [法] 勒内·基拉尔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初民社会的秩序
原作名: La Violence et le sacré
译者: 周莽
出版年: 2022-5
页数: 506
定价: 98.00元


这是一部跨学科研究的典范,涉及人类学、考古学、心理学、法学等诸多领域。基于对列维-斯特劳斯,罗杰•凯卢瓦等人有关人类早期祭祀活动的调查,本书对广泛存在于初民社会中的“活人祭神”行为的逻辑和功能提出了独树一帜的见解。作者认为人类族群中普遍存在一种“替罪羊”机制,杀死“替罪羊”可以将对内的暴力隐患释放到族群之外,从而保全族群内部的和平稳定。因此,暴力的祭祀活动并非宗教自身的产物,而源自族群化解内部矛盾的需求。祭祀行为是人类早期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的思路对于进一步理解与阐释早期中国或可提供别样的启示。

勒内•基拉尔(René Girard),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人类学家,法兰西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1923年生,在美国印第安那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常年执教于北美,主要作品除本书外,还有《浪漫的谎言与小说的真实》、《欲望几何学》等。其代表学说“模仿-欲望”说在文学批评、哲学、实验心理学领域中留下深刻影响。

1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探寻

作者: [美]米尔恰•伊利亚德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副标题: 宗教的历史和意义
原作名: THE QUEST: HISTORY AND MEANING IN RELIGION
译者: 晏可佳
出版年: 2022-3-1
页数: 244
定价: 65.00元


本书是蜚声国际、执宗教史研究牛耳的米尔恰·伊利亚德的经典名著。在本书中,伊利亚德认为“宗教”并不一定是关于上帝、神鬼的信仰,而是关于神圣的经验,故而他的描述更加具有广泛性,是和人类的存在、意义、真理相联系的。他认为对于神话、象征及其他宗教结构的意义所进行的破译,可以极大地丰富我们的意识世界,这对我们当下这个逐渐世俗化的社会,也具有非凡的意义。除了回顾现代的宗教史研究,讨论和评述各种关于宗教的“起源”、危机和革新等问题,伊利亚德也对宇宙诞生的神话、天堂与乌托邦、入会礼、宗教二元论等问题作了系统的阐释。他希望借此以强调宗教史学家在去神圣化社会中的文化作用,并发展出一种关于神圣及其历史显现的系统解释学。

米尔恰·伊利亚德,世界著名宗教史家,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伊利亚德早年在文学创作上颇有声名,其罗马尼亚语小说《孟加拉之夜》《没有青春的青春》还被改编成了电影。二战结束后至1955年,伊利亚德一直居住在法国巴黎,这期间他的宗教研究达到了一个高峰,以法文的形式出版了一系列宗教著作:《比较宗教的范型》《宇宙和历史》《永恒回归的神话》《瑜伽:不死与自由》《萨满教:古老的昏迷术》等。这系列著作几乎涵盖了20世纪所有宗教的重要研究领域,使他成为一名蜚声国际学术界的宗教史家。1956年伊利亚德到美国任芝加哥大学宗教系主任和教授等职,与同事将芝加哥神学院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宗教史研究中心。 晏可佳,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上海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译著有《袄教史》《中国天主教简史》《宗教思想史》《比较宗教的范型》等。

1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泪之地

作者: [美]罗伯特•哈姆斯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万有引力
副标题: 殖民、贸易与非洲全球化的残酷历史
原作名: Land of Tears:The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Equatorial Africa
译者: 冯筱媛
出版年: 2022-3-31
页数: 544
定价: 98.00元


本书通过三位最早进入非洲腹地的著名冒险家的旅程,展现了欧美殖民者对赤道非洲地区残酷掠夺的历史。外部力量的介入,使赤道非洲原有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雨林分权统治)分崩离析,代之以殖民酋长制度、自治邦等殖民统治方式,殖民者以科学和人道主义的名义,利用贸易、欺骗等手段对原住民进行了极为残酷的剥削。全球化使西方国家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却使赤道非洲变得面目全非。迄今这一区域仍然是全球最贫穷、最混乱的地方之一,还在饱受内战、恐怖主义、极端贫困和海盗的困扰。

罗伯特•哈姆斯(Robert Harms), 耶鲁大学历史系非洲史亨利•J.海因茨讲席教授,享誉全球的非洲研究专家。著作包括:《孜孜不倦:奴隶贸易世界之旅》《对抗自然的游戏:赤道非洲生态文化史》《财富与悲伤之河:奴隶与象牙贸易时代的中央刚果河流域,1500—1891》,曾获得马克•林顿历史奖、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图书奖和J.罗素大奖。

1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必需的遗忘与不容推卸的记忆

作者: [德] 克里斯蒂安·迈耶
出版社: 文化发展出版社
译者: 萧律语
出版年: 2022-3
页数: 192


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核心信念是,为了“应对”过去,人们必须不断保持对它的记忆。德国最重要的历史学家之一克里斯蒂安•迈耶翻阅了世界史,以了解人们在战争或内战后寻求和解时曾经做过什么。他的发现既惊人又简单:自古希腊人以来,世界一直依赖遗忘。然而,纳粹时代的德国罪行不能被遗忘。公众对他们的纪念是过去和现在都不可缺少。  本书回顾了人类历史上数个通过遗忘达成的和解,如果人类无法遗忘,也就无法与过去和敌人和解,从而陷入永久的混乱,如果对非人的暴行选择完全遗忘,则又有可能重蹈覆辙。本书从少有人关注的角度,揭开了历史中长期被忽视的一面。

克里斯蒂安·迈耶,慕尼黑大学古代史荣誉退休教授,前德国历史学家协会主席,前德国语言与文学院院长,曾获得德国格林兄弟文学奖、奥地利科学与艺术狮子勋章等。著有《自由的文化》《恺撒》《从雅典到奥斯维辛》

1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另一个马克思

作者:[意]马塞罗·默斯托(Marcello Musto)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从早期手稿到国际工人协会

出版时间:2022年03月

定价: 78


《另一个马克思:从早期手稿到国际工人协会》是世界知名“马克思学”专家马塞罗·默斯托的代表性著作。它旨在用生动的文字与严谨的历史考察,重新建构马克思思想传记中那些鲜为人知的,或经常被误解的历程。本书分为三个部分:部分“思想影响与早期写作”,研究了青年马克思思想的形成以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的创作;第二部分聚焦于马克思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介绍了马克思从19世纪50年代初开始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到为创作《资本论》而完成所有预备手稿的艰辛历程;第三部分“政治斗争”,介绍了国际工人协会诞生、发展及解散的历史过程,以及马克思在该组织中发挥的作用。此外,本书还对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唯物史观、研究方法、剩余价值理论、工人阶级自我解放、政治组织和革命理论等思想进行了深入的考察。

马塞罗·默斯托(Marcello Musto),世界知名“马克思学”专家,加拿大约克大学社会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社会主义思想史、异化理论及经济危机。他在许多国际性杂志上发表了百余篇关于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论文,著(编)有《今日马克思》《马克思的<大纲>:<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50年》《另一个马克思:从早期手稿到国际工人协会》等,其著作以20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出版。

17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什么是书籍史

作者:詹姆斯·雷文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3月

定价: 48.00元


本书不仅探讨了全球范围内书籍史研究的范畴、起源和方法,而且通过讨论有待深究和全新阐释的分期与主题来展望书籍史的走向,从而为研究世界各地区和各时期的书写、印刷、传播和阅读提供了指南。《什么是书籍史》分门别类地提供了丰富的研究个案和参考文献,旨在阐明书籍史领域的进展、优势和不足,力图展现书籍史研究的跨学科性和全球性,以及书籍史如何开拓社会史和知识史领域的新视野。

詹姆斯·雷文,英国著名书籍文化史家,剑桥大学莫德林学院研究员,埃塞克斯大学现代史教授,研究领域涵盖书籍阅读史、比较文献目录学、1750年以来的英文小说等,著有 British Fiction 1750-1770: A Chronological Check-List of Prose Fiction Printed in Britain and Ireland(1987)、Lost Libraries: The Destruction of Great Book Collections since Antiquity(2004)、The Business of Books: Booksellers and the English Book Trade 1450-1850(2007)等。

18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Qarakhanid Roads to China

作者: Dilnoza Duturaeva
副标题: A History of Sino-Turkic Relations
出版年: 2022-2-24
页数: 278
定价: USD 119.00


Qarakhanid Roads to China reconsiders the diplomacy, trade and geography of transcontinental networks between Central Asia and China from the 10th to the 12th centuries and challenges the concept of “the Silk Road crisis” in the period between the fall of the Tang Dynasty and the rise of the Mongols. Utilizing a broad range of Islamic and Chinese primary sources together with archaeological data, Dilnoza Duturaeva demonstrates the complexity of interaction along the Silk Roads and beyond that, revolutionize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Qarakhanid world and Song-era China’s relations with neighboring regions.Over the ensuing decades, the Musha Incident became seen as a central moment in Taiwan’s colonial history, and different political regimes and movements have seized on it for various purposes. Under the Japanese, it was used to attest to the “barbarity” of Taiwan’s indigenous tribes; the Nationalist regime cited the uprising as proof of the Taiwanese peoples’ heroism and solidarity with the Chinese in resisting the Japanese; and pro-independence groups in Taiwan have portrayed the Seediq people and their history as exemplars of Taiwan’s “authentic” cultural traditions, which stand apart from that of mainland China.

Dilnoza Duturaeva, Ph.D. (2011), Academy of Sciences of Uzbekistan, is Deutsche Forschungsgemeinschaft Research Fellow at École des Hautes É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

往期内容


2021年历史学十大好书

2021年往期书单合集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1)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2)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3)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4)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5)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6)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7)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8)

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