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良币阿布

2016-07-16 不舞无盐 一碗爵士饭


No.400之后的推送将仅面向会员,详情请点击会员计划


这注定会是一篇思路很散漫的文字,我尽量写得短一些。


首先,我必须坦诚:乐视网周四凌晨直播的阿布在蒙特勒的演出并没有惊艳到我。


可能是选曲抑或是独奏的问题,甚至有朋友跟我说“我觉得这根本不是爵士”,我问她那你觉得Keith Jarrett的The Koln Concert算是爵士吗?


基于大家对于“爵士味”这三个字内涵理解的不同,每个人心中“是不是爵士“的标准都不一样,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那些听了让人恨不得要把自己摇晃散架子的音乐才是爵士。


其实,虽然古典乐对阿布的影响很深,但是他第一张专辑的音乐真的“特爵士”,他绝对不是弹不出爵士味,而在蒙特勒选择这样的表演风格终究有自己的考量吧。


但,终归,这场演出并不算太完美,有些中规中矩,返场曲甚至有点无心恋战之感,内向的阿布尽可能在与观众的对话时表现得幽默、得体和自然,让我看着甚至有点心疼。


但,这都不是重点,甚至这篇文章跟阿布本人的关系都不大这一篇不是软文,无任何利益相关,我也无心追任何热点。


就像爵士上海的吉他手张雄关,好几个朋友跟我推荐过他让我去听听,我听了之后在他专辑下面的评论画风是这样的,并且我说那两句话都是真诚的。


对图中第二句话可能引起的任何相关遐想本人概不负责


我不会因为他是爵士上海的人就不问青红皂白地黑,中立和客观的立场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中立和客观就是指,即使你是我的老板,但如果事实上你是傻逼,我依然会好心地选择告诉你残酷真相。


说回阿布,我第一次看他演出应该是2013年在东岸,当时来了一位美国的乐手,在演出后半段jam的环节,阿布上来玩了一曲,当那个美国乐手知道他才13岁的时候,惊呼了一声:“天,想想我13岁都在干嘛啊?!”


“从小跟随张式谷教授学习古典音乐,9岁考上中央音乐学院附小,之后保送附中,后跟随金佛等音乐人学习爵士乐。2年前,考上茱莉亚音乐学院的古典钢琴预科,现在是茱莉亚古典钢琴预科的学生,喜欢jazz同时在茱莉亚上jazz的大学课程,钢琴神童的名号,与Chick Corea同台,登上《一席》演讲,密集的媒体曝光,蒙特勒获奖,第一位在蒙特勒主舞台表演的中国爵士音乐家……”


不是说之前国内的爵士乐手不够优秀,而是你不得不承认:阿布是只有当国内爵士乐市场到达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时候,才会出现的一位现象级爵士乐手


让我们跳脱单独一位乐手的层面,站在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个现象。


如果阿布能在中国泛受众中成名,在普通人中的知名度提升到朗朗与李云迪等人的位置,这对国内爵士乐的发展必定有一个强大的提振作用,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也将是一个稀有的“走正路且成功了”的例子


所以我说这一篇跟阿布本人的关系并不大,人家已然成名了,但是跟你我——爵士乐手、乐迷、策演人、爵士乐教育者及培训机构、学生、俱乐部经营者、相关媒体、乐评人、爵士乐推广传播者的切身利益,都有着莫大的关系。


因为,长期以来困扰国内爵士乐发展的一大困境就在于:爵士音乐自身的庞杂与受众对其认知的片面、错乱以及由此导致的畸形的市场回报体制


说白了,第一个问题是管中窥豹和认知错位,第二个问题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第二个问题的根儿也在第一个问题。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这些年国内的爵士乐产业就是一个“违规者获利,守规者受损”的体制——你越去媚俗搞讨巧的幺蛾子迎合受众被带跑偏了的口味,你就越大红大紫占据更多资源,你越忠于艺术和自我品味拒绝可笑的自我吹捧和包装,你就越被边缘化越失去话语权越穷越看不到出路


更可怕的是,不仅对乐手个人来说是这样,对经营者、教育家甚至媒体等一条船上的蚂蚱来说,都是这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是很遗憾,这些年爵士乐领域名利双收的成功案例,大多都是驱逐良币的烂榜样。跟文学市场一样,一个郭四娘的功成名就,就孕育着几万个郭四娘的生根发芽,一边抄袭一边默默垫内增高。


希望靠某些乐手个人品德使其不为所动,安贫乐道地好好搞艺术,另一部分人却哼哼唧唧整些不知所云的莺歌燕舞轻松圈钱收学生,还指望着未来的爵士乐学生都能自觉走正道,整个大市场越来越好?


我操!


凭什么?


你做梦呢?


你整个大制度大市场大方向都是歪的,还希望能出来好结果和好人?我跟你说照这么整下去真好不了了,泛受众的认知错位已经快积重难返了。一提爵士乐就他妈性感、催情、小资、慵懒,我就恨网易云和虾米评论区咋不能高空坠物呢,看操师傅砸死他们呐!


所以这次阿布被推上风口,真是谢天谢地,他并不完美,但他走的是正道,认真、低调、扎实,真心爱着爵士乐。


更重要的是,我们拥有了一枚不会被劣币驱逐的良币,而且很有可能会是一枚名利双收的良币,这对那些徘徊在十字路口苦逼呵呵在家认真练和弦的清贫乐手,对那些面临着原本毕业没有什么太好工作机会的爵士乐学生,这将是一剂正面的强心剂。


最后聊回阿布,从神童到少年,脸上松弛的笑容越来越多被少年老成的严肃表情取代了,还是更希望你能以更轻松的心态玩爵士乐:Life is a gag, make it fun. 


爵士乐在国内的兴盛,我认为是极其偶然的,如果不是华语流行乐坛这十几年的彻底崩盘,我们去KTV依然唱的大多是10年前的歌,我相信大多数人是不会跳进爵士乐的坑的。


那就让我们尽力不要辜负这个偶然吧。

-The End-

阅遍趣文人未老,秃顶这边独好

丨 秃顶起源 丨 爵士G点 丨 乐手黑段子 

丨 爵士上海恩仇 丨 电梯音乐家Kenny G 

丨 爵士根源 丨 会员计划 丨 爵士简史 丨

丨 爵士冷笑话 丨 爵士冷笑话番外篇

丨 爵士冷笑话终结篇 丨 爵士暴君 丨  

丨 Peter Erskine谈 《爆裂鼓手》 丨

丨 爵士耳地狱 丨 老鸟的设备篇 丨

 爵士春晚 丨 爵士SM动画 丨 黑色电影 



P.S.私人微信:NoDanceNoSalt,请一定注明一碗爵士饭,我就不会对你耍流氓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