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创上海】上海市委举行“中国这十年”主题新闻发布会,详解上海参与的这些国家重大战略任务!

张江发布 2023-08-23

      8月8日上午10时,中共上海市委举行“中国这十年”主题新闻发布会,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有关情况,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清,市委新闻发言人、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出席发布会,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1+3+3+3+3”:龚正详解上海重大战略任务


民日报记者问,过去十年,上海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合作和竞争,在更好服务国家战略方面做出了哪些探索?对承担排头兵、先行者的使命有哪些体会?

龚正说,上海是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上海发展高度重视,强调“上海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求我们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首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放在上海先行先试,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总书记又亲自交给上海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我们把服从服务国家战略作为头等大事,大力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开拓性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效。

龚正说,这些任务,概括起来就是“1+3+3+3+3”。“1”,就是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我们着力强化自主创新、改革系统集成和制度型开放,生物医药特殊物品入境便利化、“一业一证”等一批重大政策举措落地,数据交易所、自贸区“离岸通”等一批重大功能平台建成运行。第一个“3”,就是三项新的重大战略任务。一是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78项制度创新任务基本完成,正在争取国家层面出台总体方案2.0版。二是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上海企业首发融资额达到1684亿元、总市值1.2万亿元,均保持全国第一。三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与苏浙皖三省相互赋能,在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持续深化合作,已取得重大成果。

第二个“3”,就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产业三大“上海方案”。目前,102项任务已经全部落地,世界级创新产业集群正在加快打造。

第三个“3”,就是三大国家实验室。这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都已挂牌,要发挥骨干引领作用,集聚更多顶尖科研机构,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新的更大的创新。

第四个“3”,就是对内对外扩大开放的三大平台。一是进口博览会,已经连续成功举办四届。二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累计形成88项制度创新成果。三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总体方案29项政策措施基本落地,要把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这个“动力核”做得更强劲。

龚正说,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是总书记对上海的明确要求。贯彻好这一要求,最根本的,是始终对标对表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把中央赋予上海的重大战略任务,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最重要的,是把服务全国作为上海的重大使命,立足国家最迫切需要、上海最有优势的领域,聚焦发力、多作贡献。最突出的,是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用改革开放的思路和创新的办法,解决发展难题、闯出发展新路。最关键的,是始终保持迎难而上的勇气、爬坡过坎的韧劲、百折不挠的毅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让外资企业在上海敢于投资

安心经营、做大做强


路透社记者问,上海的开放与发展离不开外商投资。当前形势下,在吸引外资方面上海在考虑哪些措施和新政策?会采取什么政策吸引更多国际人才?吴清说,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上海最大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上海始终把吸引外资作为扩大开放重中之重的工作,率先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持续提升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上海已经成为全球最富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热土之一,成为跨国公司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全球布局的首选地之一。今年上半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上海实际使用外资仍然保持正增长,超过120亿美元,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6家、外资研发中心10家。截至目前,超过6万家外资企业在上海投资兴业、蓬勃发展。目前集聚的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分别达到857家和516家。

吴清说,十年来,外资企业与我们这座城市共同成长、共同发展,成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科技创新、提升城市功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着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打造新时代外商投资首选地、高质量外资集聚地。一是不断扩大开放领域。加快落实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同时引导外资更多投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知识含量的产业领域。二是加快打造空间载体。围绕五个新城、南北转型等重点区域,推出更多的特色产业园区,为外资企业集聚发展拓展空间。三是着力提供优质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招商安商稳商工作,进一步完善法治,更高效地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合法权益,让外资企业在上海敢于投资、安心经营、做大做强。

“上海因商而兴,因才而盛。人才始终是这座城市最重要的资源。”吴清说,当前,我们正在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大力引进集聚更多国际人才,是上海的优势所在。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开放引才综合优势,加快打造高品质的国际人才生态系统,做到三个“持续优化”。一是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的工作环境。建设世界一流的科研平台、产业平台、展会平台、合作平台,为在沪国际人才施展才能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二是持续优化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率先探索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动一批人才政策先行先试,让人才来得了、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三是持续优化后顾无忧的生活环境。为国际人才在签证居留、出入境、住房、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不断提升服务保障的精准性、有效性、满意度。


                    沪苏浙皖凝心聚力

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凤凰卫视记者问,上海如何积极探索多种方式的一体化发展路径,共同高水平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吴清说,上海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与苏浙皖三省凝心聚力,努力创新方式方法探索一体化发展路径,不断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总结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做法:

一是聚焦规划对接。规划对接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牛鼻子”。海牵头建立了跨省市、跨部门沟通联系机制,共同参与编制国家规划纲要“1+N”规划和政策体系。牵头编制两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清单式、项目化、责任制推进落实。牵头建立三省一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协同机制,在过程中加强规划对接和协同。

二是聚焦战略协同。三省一市共同承担了一系列国家战略任务。上海着力发挥制度创新先行先试的优势和作用,与苏浙皖三省共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等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加大改革创新探索力度,共享改革成果,持续放大改革创新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

三是聚焦专题合作。专题合作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上海会同三省共设立了能源、科技、信用等15个专题合作组,充分发挥各牵头单位的积极性,聚焦各方关注的焦点和一体化发展的难点攻坚突破,不断提升专题合作质量。其中,城市合作专题组由上海牵头,我们充分发挥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优势和城市经济协调会的平台作用,加快推进跨区域重点合作事项,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四是聚焦市场统一。一体化发展要充分运用好市场力量,着力消除市场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提升区域市场一体化水平。我们共同推进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比如,联合制定《船舶水污染物内河接收设施配置规范》等14项长三角区域统一地方标准,牵头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不断迭代升级等。

五是聚焦机制完善。机制完善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上海会同三省不断优化完善“上下联动、三级运作、统分结合、各负其责”的区域合作机制,牵头组建了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充分发挥对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服务平台功能和协调三省一市抓落实的枢纽作用。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支持长三角企业家联盟、研究型大学联盟、一体化示范区开发者联盟等组织载体积极发挥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一体化发展的强大合力。


龚正:面对百年变局,浦东是我们的“王牌”


央视记者提问,浦东开发开放一直以来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去年党中央批准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面对百年变局,引领区如何坚持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继续打好改革牌、走出创新路? 龚正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出席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周年庆祝大会,亲自赋予上海推进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重大历史使命。去年7月15日,中央的支持意见公开发布,现在已经一周年了。一年来,我们举全市之力,狠抓推进落实,浦东的“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彰显。2021年,浦东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万亿元,同比增长10%,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近2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超过40%。今年上半年,浦东全力确保城市核心功能稳定运转,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压舱石、稳定器作用。

龚正说,面对百年变局,浦东是我们抢抓战略机遇、应对风险挑战的一张“王牌”。我们要坚定地走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之路,面向世界、扩大开放之路,打破常规、创新突破之路,努力把这张王牌打得更加有力、更加出彩。重点是深入推进“两特四区一中心一样板一保障”。 

“两特”,就是在浦东全域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区、建设高质量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关键是更好发挥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的作用,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在投资、贸易、金融等领域率先形成成熟、定型、有效的制度标准。 

“四区”,就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区。我们已经在张江科学城建设上取得明显进展,在保税研发、离岸金融、离岸贸易、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等重点领域也率先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增强资源配置能力,不断提高对资金、信息、技术、人才、货物等要素配置的全球影响力。

 “一中心”,就是建设国际消费中心。我们要着力提升陆家嘴等世界级商街商圈功能,持续增加高品质商品和服务供给,加快打造全球高端品牌集聚地、本土制造品牌创新地、国潮消费品牌策源地。

“一样板”,就是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治理样板。我们要推动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持续创新,全面提升城市数字化治理水平,在探索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新路子上走在前面。

“一保障”,就是建立完善与支持浦东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相适应的法治保障体系。我们围绕知识产权保护、绿色金融等领域,已经出台了10部浦东新区法规或浦东专章。下一步,要聚焦智能网联汽车、文物艺术品、新型研发机构等重点领域,推动出台更多浦东新区法规和管理措施,更好发挥法治的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


         第五届进博会今年如期举行

签约展览面积已占规划面积85%以上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问:再过不到100天,第五届进博会就将在上海举行。举办进博会为城市的发展带来哪些改变和提升?如何继续借助这一平台为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汇聚全球动能?龚正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提出、亲自部署推进,迄今为止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2018年以来,进博会已经连续成功举办四届,充分彰显了我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决心和信心,在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进博会企业展面积从首届的27万平方米扩展到36.6万平方米,参展企业数量保持在3000家左右,成为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的四大平台,成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龚正说,上海借助进博会这个大平台,展示城市形象、提升核心功能,溢出带动效应持续放大。突出表现为“四大升级”。一是贸易升级,累计意向成交2700多亿美元,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全球数字贸易港加快建设,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持续强化。二是开放升级,助力上海实到外资屡创新高,去年全市实到外资达到225.5亿美元,上海始终是外资最青睐的投资目的地之一;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持续增加,外商投资研发中心持续增加,有10万多的外资研发人员集聚在上海,这是十分可喜的。三是消费升级,引进进博会各类展品21.4万种,超过3000个国际国内品牌在上海首发、首秀、首展,全球新品首发地和高端品牌首选地加快形成。四是产业升级,1500多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加速应用,有力地促进了上海相关产业转型升级,亚太产业链供应链管理中心地位不断强化。

龚正介绍,今年,第五届进博会将如期举行,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到目前为止,签约展览面积已占规划面积的85%以上,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签约270多家,国家展已有50多个国家确认线上参展。我们将继续提供一流的城市服务、一流的城市环境,更好发挥进博会联通内外、畅通循环的纽带作用。一要促进消费提质,推动更多国际优质展品变商品,更好发挥消费潮流风向标作用。二要强化要素集聚,继续办好城市推介大会,吸引更多高能级市场主体、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端品牌集聚。三要优化服务网络,持续做强“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构建“连接全球、买卖全球、服务全球”的网络枢纽。


本文来源:伴公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