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屈原和端午节,有半毛钱的关系

年猪 2021-07-09

点击关注,二〇一七,第263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楚辞》很幸运未被孔子修改过,歪曲过,没有弄成道德教训。三国,汉朝,魏朝,皆受《楚辞》影响,直到清末文学家、鲁迅都受其影响。

——木心


今天甩点干货。


先看标题,端午和屈原有半毛钱关系,不是没有半毛钱关系哈。


以前本人是乐山房地产媒体界首席标题党,现在返璞归真,说的都是实话。


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中国人过节,误差越来越大,喜欢发挥,过个圣诞节,喜欢送苹果。今早起来,发现有人称端午节为粽子节,诗人节。牵强附会,越走越远,就是因为大家不求甚解。


说实话,照此下去,不仅屈原的棺材板按不住,伍子胥的棺材板按不住,子绥的棺材板也按不住啊。


端午节是个古老的节日,有多老,就是比屈原还老。


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木心说,《离骚》是中国最早的伤痕文学.....


说端午是纪念屈原的,谁敢有意见?


据史记记载,楚怀王不采纳屈原联合齐国抗秦的建议,以致楚国灭亡。


屈原国破家亡,悲愤交加,投汨罗江身亡。屈原死后,百姓悲痛,为了不让鱼龙虾蟹水兽蛟龙咬坏屈原尸体,当地渔民一边打捞一边把鸡蛋、饭团扔进江里,把雄黄倒进江里,可是这样,饭团和鸡蛋会被蛟龙吃了,于是人们便想出了,用绿叶包饭,外缠彩丝的方法,将食物裹起来,这就是粽子。


但,端午节除了粽子之外,还有挂钟馗像,挂艾草,佩长命缕,佩香囊,给小孩涂雄黄,吃咸蛋的风俗传统,这些可就与屈原关系不大了。


其实端午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晋,周处所著《风土记》,里面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初五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即“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又有,“以艾为虎形,或剪裁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载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削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在晋代,粽子就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端午食粽已成为全国性风俗。


划龙舟呢?早在古代百越地区(春秋之前),即长江中下游以南一带,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已经有这种祭祀部落图腾的习俗,因此,端午吃粽子,赛龙舟并非直接因屈原而起。


农历五月初五也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屈原,据东汉蔡邑的《琴操》记载,子绥与晋文公重耳出生入死,然而文公复国后,封犒功臣却忘了他,于是子绥遁隐山林,文公求之不出,竟然纵火烧山,子绥宁死不屈,抱木而死。文公痛失爱臣,下令五月初五这一天,百姓不得生火,所以这一天也是为了纪念子绥而存在的。比屈原早300多年。


还有一则。春秋时期的伍子胥,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投奔吴国,助吴伐楚,楚平王死后,仍遭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夫差继位,攻打越国,越大败,勾践请和。子胥建议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采纳反而听信谗言,要赐死子胥。子胥视死如归,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于5月初5这天把伍子胥尸体投入大江。


伍子胥死后三年,吴国被越所灭,夫差掩面自杀。(活几把该)


江浙一带相传伍子胥死后忠魂不灭化为涛神。因此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伍子胥,可比屈原早生了220年呐。


但伍子胥,主要是民间百姓怀念,并不受主流史籍待见,是因为,中国历来强调忠君爱国,而伍子胥心中“有国无君”——管你是君非君,你胆敢杀我爹,我就要杀你,鞭尸也要报仇。是条汉子!


以上。


所以我们推断,端午在屈原之前自古有之,但屈原死于农历五月初五,因此加入了“端午祭”,成为端午习俗的一部分。


当然,我们其实不应该端午才想起屈原,仅仅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也值得被记住。


屈原是楚国谏官,与楚怀王商量国家大事的,应该属于智囊团核心。才华遭人嫉,楚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屈原伤心写离骚。


痛苦之人总出好作品。一个天才,在政治人生爱情都很糟糕的时候,伟大的艺术就离我们不远了。


屈原伟大,端午应纪念屈原,但端午是端午,屈原是屈原,端午节不能成为屈原节,诗人节。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他阅读:

我是山猪啊,要吃糠

傻人没有傻福

我还是很喜欢你,像个贪污的市委书记

一边更好一边更痛

据我所知,声音玩具乐队与佛光花海音乐节

【荣幸】禅意手绘:一新走过四季



年的个人微信:avinachou  猪的个人微信:junjun1295



微信ID:nianzhu2015

长按二维码
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