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丑陋的日本人

年猪之猪 年猪 2021-07-09

▲     点击关注,二〇一八,第294篇。


摄影丨酸梅子

那啥,直接进入正题吧,这个标题大家还喜欢吧。

(一)


许多人对日本二字很敏感。虽然这不是与生俱来的,但很难去责怪我们之中的个体。第一,日本侵略事实不能否定;第二,我们在历史上弱化甚至否定了许多事实,使得日本这件事特别突出;第三,那件事离我们比较近。另外,太多的人在接受“教育”上,喜欢吃嗟来之食,在学校里是填鸭,在社会上还是填鸭,很是遗憾。


我认为,日本是一个正常的,和中国一样有许多优缺点的国家。但在接受学校课堂教育期间,在我眼中,日本人约等于“坏人”,但后来,阅读让我对日本逐渐“脱敏”,意识到在孩子心中“种刀剑”的教育方式是有害的。当我再次审视日本的时候,已经不是作为“受害者”而是“旁观者”去认识这个国家了。


台湾作家柏杨曾经在1985年出版过一本书,叫《丑陋的中国人》,集中批判了中国人的劣根性与各种恶习。其实早在1970年,日本作家高桥敷就出版了一本《丑陋的日本人》 ,高桥敷长期旅居国外,亲身体验到“外国的月亮”确实要圆一些,书中不仅提到日本人意识迟钝,还指出日本人只会“猴子学人”般的模仿,没有思想,也没有创造性。


2007年,从事中日韩比较文化研究的旅日学者金文学又写了一本《丑陋的日本人》,再次为日本人把脉。截止2007年,作者已经旅居日本17年,17年的亲身经历,足够他去了解日本人的各种“临床症状”。不过他书中一些观点,现在看来像是在影射中国。这大概是因为,中国和日本在发展过程中有一些共同之处,所以表现出的陋习都是一样的。大家有兴趣可以了解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发达之后,日本暴发户们到世界上旅游时留下的“话柄”。


看这本书时,总觉得日本马上就要玩完了,经济要崩溃了,道德要沦丧了,教育已经千疮百孔......10年过去,日本其实没有更糟。事实证明学者们可能对社会的发展总是忧虑过度。如今的日本作为亚洲领跑者的身份还是没变。


作者认为,高桥敷对日本人的批判没有逃出战后日本人的自卑意识怪圈。日本人面对外国人尤其白人很自卑,这源于西方早期的日本人论,比如说“日本人善于模仿——猴子学人”,这是西方人对日本人的“设定”,而日本人对此“欣然接受”,甚至走向“自我否定”。因此作者觉得日本人的自我否定与自我丑化的行为才是其丑陋的一面。


不管是西方还是日本文化界对日本缺陷的评判,日本人总是表示理解并接受下来。这一点与中国人刚好相反,中国人因为自身文明源远流长,所以总是流露出一种“蜜汁自信”,对外国人的评价常常不屑一顾,甚至怀疑对方没有安好心。


而日本的情况大概是这样的。


西方人:日本人身体矮小,丑陋不堪。


日本人:是,我们确实丑陋。


西方人:日本人没有文化。


日本人:是,我们没有文化。


中国地大物博,所以中国人常以大为美,称呼日本为“小日本”,在中国人眼里,这是一句十足的蔑称,可是日本网友反馈过来的观点是——“小日本”的称呼很“萌”呢。这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日本人本身容易接受别人的评价,二是日本人喜好“小”。金文学也在书中指出,日本人是精神上的“小日本”,因为他们的注意力总是集中在“芝麻”与“小米”上,缺乏远见。在生活中,日本人喜欢小物件,总是拘泥于细小琐碎的事情上。


金文学在书中讲了一个故事,说一个日本人在向中国的商业合作伙伴送礼物时,只送了一条毛巾,令对方哭笑不得。因此他认为这体现了日本人在精神上的贫弱,是“亚洲的乡下人”。



(二)


日本人爱整洁在全球都很出名,但实际上,日本只是已经“脏”过了。


高桥敷在《丑陋的日本人》一书中曾有这样的文字记载:


日本街道上垃圾遍地,污秽不堪。日本人把行李从窗户塞进去占座,从窗户随便乱扔饭盒......日本人在大街上和车内可以毫不在乎地扔纸屑。


他不仅讲到日本的脏乱差,也指出日本人的狭隘。如果有日本人加入外国籍,其他人就会说,“你身上流着日本人的血,却加入外国籍,你是叛徒,是卖国贼。”


看到这里,是不是大家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熟悉就对了,后面还有。


金文学版《丑陋的日本人》中有一个章节叫“徒有其表的经济大国”。书上是这么说的:“日本这个国家,在制度和习惯上一直在掠夺老百姓的财富,着实令人感到不幸。然而,更让人感到难以置信的是,竟然没有一个人去抗议,或者走上街头去示威游行”。这是书中的原话。他还认为,和日本政府大楼比起来,日本人住的房子太小了,像“兔子屋”。


因为金文学在日本从事教学工作,大量接触年轻学生,他从年轻一代身上发现,日本正在丧失国语力,日本年轻人放弃传统的优美日语,而使用粗鄙的简化日语,正从知性优雅到简单幼稚化发展。比如日本年轻人常用“きもい”表达“気持ち悪い(心情不好)”的意思,金文学认为,如果きもい可以表达気持ち悪い的意思,那気持ちいい(心情好)呢?要简化成什么?因此,他认为这是一种语言能力的退化。


其实日本年轻人对文字的简化,和中国年轻人异曲同工。比如我们有“喜大普奔”,“不明觉厉”,“十动然拒”,甚至还有“蓝瘦香菇”,“你,片,思”......这更是让人不知所云。


关于日本的教育,我们是有许多溢美之词的,金文学根据自己亲历,得出的结论是,日本孩子越来越不愿意上学,即使上也是混日子。他认为日本只有半个教育,只是单纯的教授知识,而忽略了对人性和道德的培养。


金文学笔下,不仅日本学生是废物,家长也是无力取闹。他的学生常常与他顶嘴,金先生批评自己的一名学生语言粗鄙,学生反问:先生,什么是粗鄙的语言?当然,是挑衅的语气。这些孩子上课迟到也是家常便饭。学生家长呢,用我们的话说,也是非常之奇葩。比如,有家长向学校提出:你们得给我们立下字据,保证其他孩子不会与她吵架;义务教育为啥午餐要收钱;我家孩子不肯洗澡,你们得劝他洗澡;你们要赔偿我来学校投诉你们的误工费;等等。


对比之下,中国和韩国的情况就要好的多,中韩家长送孩子去学校都要叮嘱:去学校要乖乖听老师的话哦。金学文认为中韩是维护老师的权威的,学校也还是神圣的场所。而他在日本面对的是认为“反抗老师天经地义”的日本学生和家长。



(三)


我们一向认为日本人工作起来是非常严谨非常努力的。而实际上,“日本表面看起来忙的热火朝天,然而实际上无论是工作的质还是量,都无法令人满意。绝对不在少数的日本人并不是真正为了自己的工作而工作,有很多人的动机就是为了向别人展示‘看我有多忙’。”金文学认为许多日本人不过是一台劳动着的人类机器,将最终报废。


作者的观点总结起来,即,日本的幸福感,不如中国人,也不如朝鲜人。曾经一位从朝鲜出来打工的女大学生告诉作者:我们的国家虽然贫穷,但说到幸福感,不比美国和日本差,因为我们的国家在呵护着人民,因为有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存在,人与人之间不像日本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那么冷漠,大家互相帮助,精神上也过得很充实,心中充满了幸福感。

看到这里,我不禁对作者著文的严肃性有点起疑。他认为,人们因为物质上的贫乏而努力奋斗的过程是一种幸福。如果果然如此,那么我们眼下中国年轻人为了房子、车子、教育资源等疲于奔命而焦虑是属于那种幸福呢?


这是作者的局限性,作为在中国长大的朝鲜族裔,身上不可避免地打上了中国文化的烙印,虽然他已经尽量把视野抬高,平视中日韩。


中国人崇尚灵活多变,见机行事,因此,对日本人的刻板就很厌恶。金文学认为,日本人是正直过了头。在日本,大小便严格区分,日本绅士们小便时,哪怕要排很长的队,也绝不占用“解大手”的小隔间,而中国人就很灵活,“在哪里尿不是尿”。日本人这一特点,反应在工作中,就是“一个聪明人带着99个正直过头的傻瓜”拼命工作。


当然,以上这些只能算是日本人一部分的“丑陋”,金文学在书中还“揭露”了更多,比如日本大众的愚昧,日本的“女性化”,受西方支配,拒绝成熟,年轻人的萎靡不振等等。



(四)


日本不是没有优点,即使作者处处奚落日本,最后还得承认,日本是一个魅力国度,曾经英国BBC和美国马里兰大学举办了一个以世界33个国家的四万多人为对象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当被问到“当今世界,哪个国家一直在发挥好的影响”时,33个国家中有31个国家肯定了日本。


日本也不是没有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互相碰撞的交叉点”,这种东西交叉融合的文明就是日本的文明。


一直致力于研究中日韩三国文化比较的金学文,在接受采访中表示,他有三个故乡,三个祖国,但他爱所有的国家。雨果早就说过,“只爱自己故乡的人,是幼稚的小孩,把全世界当成故乡的人才是完整的人。”但一个人总是对故土有别样的情感,所以,他在文中说了一句作为读者不知该如何评价的话。


这句话就是:(如果日本要避免战争的危险,大意是这样)日本应将自己作为发达国家所持有的技术、经验传授给中国,帮助中国,这才是最稳妥的办法。


相关文章:

日本是什么呢?


其他阅读:

以老罗之名谈谈精日及其他

我敬你无畏

假如你被日本勾引了

社会闲杂人等怎么说?

我怎样做适龄单身女青年的思想工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