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允许自己无知,宽容别人无知

鲍鹏山 年猪 2021-10-07


允许自己无知,宽容别人无知
文:鲍鹏山  编:先知书店

文化是一个能够激发我们感情的崇高东西,它和知识是不一样的。一个有文化的人,你会发现他的生命力是非常旺盛的。他不是冷冰冰的,而是富有激情、情怀,他会用充满了爱和诗意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

可今天,我们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更多的是教知识、技术、专业,唯独缺少文化。我们培养了很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很多高学历的野蛮人,他们是冷冰冰的。

有句很有名的话:知识就是力量。但是我今天要对大家讲的是,尽管知识确实重要,但知识也有局限性。

什么叫知识?知识是对这个世界事物的认知。既然世界是无限的,那么知识也是无限的,可悲的是,人生是有限的。庄子就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如果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世界所包含的无限知识,我们的人生就会废掉。

当知识不成体系时,它是无用的,只是碎片。举个例子,曾有一家报社搞国学知识竞赛,其中有一道题目问: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时代的宦官是可以娶妻的?这是非常严肃的知识。

如果你专门研究宦官,把他们的生存状况、心理状态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影响、作用都搞明白,你将会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专家。可是假如你的主要精力不在此,这样的知识碎片,对你一点用处也没有。

可有不少人甘愿用琐碎的知识,把自己的人生切割成碎片。尼采写过一篇文章叫《我为什么这么聪明》。他的结论就一句话:“我之所以这么聪明,是因为我从来不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费精力。”


有一次我坐出租车,司机正在收听一档知识竞赛节目。节目中,主持人放了5个音乐片断,每个片断几秒钟,随后提问:“这5个音乐片断中,有两个片断属于同一首歌,你们谁知道?”一个小伙子抢答说他知道,并且回答正确。紧接着第二个问题是:“有两首歌出自同一张音乐专辑,你知道吗?”

这时我紧张了,我怕小伙子知道。他不知道,说明他还是正常人,如果他知道,他这一辈子可能就废了。但没想到他真知道。这时,我让司机把收音机关掉,司机吓一跳,问为什么。我说:“它在误导我们生命的流向。”

这就是无用的知识,生活中有太多这样无用的知识。当一个人把精力花在这些地方时,他可能获得了知识,并且能在饭桌上与人聊天,但他会变得特别琐碎。决定人境界高下的并不是对知识的掌握。

《列子》里面有篇文章叫《两小儿辩日》。两个小孩争论,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近,还是在中午离我们近。两个人都有根据,说早晨近是因为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的大;说中午近是因为感觉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的热。他们要孔子给个标准答案。

孔子没法判断。于是作者就借小孩的嘴讽刺孔子:“谁说你知识多?”作者大概是想,只要否定孔子的知识多,那就否定了孔子的价值。

事实上,决定孔子境界的不是知识的总量,而是另外一种东西——对人和世界有更为清楚的认识。孔子早就说过:“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苏格拉底也曾经说:“我比别人多知道的那一点,就是我知道自己是无知的。”他们说这些不是谦虚,不过是说出了真相。面对世界的无限,我们短暂生命里获得的知识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我们应该允许自己无知,也应该宽容别人的无知。


“知无知”是苏格拉底早在两千年前发出的警告,但是人类却一直忽视它至今。
 
我们总以为有一劳永逸的方法,解决贫穷、混乱和冲突,在一夜之间建立一个自由、和平、正义的美丽新世界。结果,历史上的“乌托邦”一次又一次地将人间推向灾难。
 
我们总以为科学技术的进步,认知边界的不断拓展,就可以让人类走出灾难的困境。结果,战争的阴云、极权的奴役弥漫了整个20世纪,并至今影响不减。
 
我们总以为人类可以做到以史为鉴,专制和暴君不会再出现。然而,这种线性的进步史观,在历史和现实面前一次又一次被“打脸”。

......
 
“越无知越自负”和“越深刻越谦卑”这是两种截然对立的认知状态,无论科技发展到何种水平,人类永远面临对这两种认知的选择。然而,自负的认知是致命的,它往往是“通向奴役之路”的开始。
 
那么,这种“致命的自负”的根源是什么?人类怎样才能避免它导致的祸端?
 
为此,我们推荐本文中多次提及的思想家哈耶克的作品,哈耶克的《致命的自负》《科学的反革命》等作品,是对以上问题最深刻的解读。哈耶克说:“我不反对正确运用理性”,但是所谓的“正确运用”,首先要承认“自我局限”,同时进行“自我教育”。
 
此外,哈耶克的其他四本作品,还从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等不同视角阐述了他关于人类认知的理解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多读一遍哈耶克,距离摆脱“致命的自负”,以及从通往奴役之路上折返就近了一些。哈耶克的思想因深刻而愈久弥深,其作品因稀缺而更加珍贵。识图扫码,可一键收藏(含再次复活的绝版书)。


*防走散,欢迎和猪(微信:nianzhuzhizhu)建立联系,或进读友群摆龙门阵,进群需注明。


推荐阅读:

“高考公平”不公平

“秦川雁塔”的故事:最有思想的教授往往最清贫

中国教育改革为何陷入困局?

培训机构不是万恶之源,教育内卷起因到底是什么?

好文荐读丨小学的虚假道德、中学的空洞理想、大学的无趣审美

一个人不讲道理的7种表现

日本为何能疯狂地自我毁灭,又迅猛地绝地重生?

既读懂历史又读懂现实的人,才堪称思想者

为众人燃灯者,不应让其沉寂于暗夜

告密者——行走在我们身边的幽灵

他用一本书把我们赶出了几千年的精神温室

沈从文的嚎啕大哭

回眸1952年院系大调整:中国大学洗牌

刘瑜教育主题演讲丨年猪强烈推荐,深受启发!

我的《燃灯者》读后感——一曲千回百转的精神长歌

刘瑜:阿富汗的教训

那些在文革中自杀的文化名人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