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经济学基本规律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 右上角 → 设为星标 ★
规律1 生产先于消费
为了消费一样东西,显然这样东西首先必须存在,然而,刺激消费以扩大生产的观点包围了我们。
消费财货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它们处于被称为“生产结构”的一长串错综生产过程的末端。
即便生产一个看似简单的物品,例如一根铅笔,也需要一个各生产过程编织而成的复杂网络。这个网络可以回溯至很久以前,并跨越世界各国和各个大洲。
规律2 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标
消费是经济活动的目标,而生产是其手段。
充分就业的倡导者,违背了这个明显观念。
就业计划把生产本身变为目标。消费者对消费财货的评价,决定了生产财货的价值。
当前的消费来自这个延伸至过去的生产过程,这种生产结构的价值,取决于消费者的当前评价状态以及预期的未来状态。
因此,消费者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生产设备最终的实际“主人”。
规律3 生产具有成本
没有免费午餐这回事。获得某些看似免费的东西,仅仅意味着别人要为它付出代价。
每张福利支票和每笔科研补助金的背后,是活生生的人缴纳的税收。
纳税人只看到政府没收了个人收入的一部分,可他们并不知道这些钱是用到谁身上;而政府开支的接受者只看到政府把钱给他们,他们也不晓得政府是从谁那里拿走了这笔钱。
规律4 价值是主观的
评价是主观的,并且随个人情况而变化。
同一物质财货,对于不同人具有不同的价值。
效用是主观的、个人的、情境的和边际的。
没有集体消费这样的东西。即使同处一室,不同人感觉到的冷暖也不同。
同一场足球比赛,对每位观众具有不同的主观价值,这在一支球队进球得分时可以很容易地看出。
规律5 生产率决定工资率
每时产出决定了工人的每时工资率。
在自由劳动力市场上,只要他们的边际生产率高于工资率,企业就会雇用更多的工人。
企业之间的竞争,推动工资率达到与生产率相匹配的程度。
工会的力量也许会改变不同劳动群体之间的工资分配,但工会不可能改变总体的工资水平。
总工资水平取决于劳动生产率。
规律6 开支既是收入也是成本
开支不仅是收入,而且代表着成本。
开支同时是买方的成本和卖方的收入。
收入等于成本。财政乘数作用的机理,意味着成本随收入而增加。
一旦收入倍增,成本也跟着倍增。
凯恩斯的财政乘数模型,忽略了成本的效应。
指望公共开支的收入效应而忽略成本效应的政府政策,导致了严重的政策错误。
规律7 货币并非财富
货币价值在于其购买力。货币是交换工具。
一个人的财富是他可获得的日用所需的商品和服务。
国家作为一个整体,不可能通过增加它的货币量来增加财富。
只有购买力才意味着财富的这个规律表明,即使鲁滨逊在他的孤岛上发现一座金矿,或者一个装满了钞票的钱箱,也不会因此更加富有。
规律8 劳动不创造价值
劳动与其他生产要素结合创造产品,但产品的价值取决于它的效用,而效用取决于主观的个人评价。
为了就业的就业没有任何经济意义。真正有意义的是价值创造。
一项产品,要成为有用之物,就必须为消费者带来好处。财货的价值与生产它付出的努力无关。
马拉松专业运动员,可不会因为跑马拉松比一次冲刺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就会赚到多于短跑运动员的奖金。
规律9 利润是对企业家的奖赏
在竞争资本主义中,经济利润是企业修补资源配置错误而赚取到手的额外奖金。
在一个没有变化的稳态循环经济中,既没有利润,也没有损失,所有公司获得同等的利率。
然而,在不断增长的经济当中,会有变化发生,而对各种变化的预测,则是经济利润的来源。
卓越地预测到未来需求的企业,会获得高额利润率而不断成长;那些未能预测到消费者需求的企业家,就必然会面临业务萎缩直至最后的关停倒闭。
规律10 一切真正的经济规律
都是逻辑规律
经济规律是综合先验推理。
我们不能凭经验捏造这些规律,因为它们本身是真实的。因此,基本经济规律不需要经验验证。
提及经验事实,仅仅起到举例说明的作用,它们并非对规律的陈述。
人们可以忽略和违背经济学基本规律,但是无法改变它们。
那些民众和政府承认与尊重这些基本经济规律并善加用之的社会,也是表现得最好的社会。
推荐
欢迎读者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了解详情加入经济学课程——“零基础 无数学 你也可以学好的经济学”,尤其是逻辑彻底,让人折服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助你打通经济学思维的任督二脉,享受三观重建的快感。多一个人了解经济学,繁荣就多一分保障。
一课经济学,智慧集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