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最大的智慧,就是不自欺
一个人最大的智慧,
就是不自欺
编:瑞秋的春天
世界上有两种监狱,一种是外界强加在我们身上的监狱,它通过洗脑宣传,可以让人不觉得自己身在监狱;
还有一座监狱,是人性自身的监狱:通过自我欺骗、自我洗脑,一个人不仅会爱上监狱,甚至会为监狱鼓掌、喝彩。
第一座监狱,囚禁得是那些不读书、不思考,却容易狂热、感动的普通人,而第二座监狱,却专门囚禁这么一种聪明人:
他们懂得很多知识,说话也很有逻辑,但却对自身的认知缺陷一无所知,更缺少对人性的敬畏;
他们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享受无知者的顶礼膜拜,但实际上却是欲望的奴仆,对其毫无抵抗之力。
他们看似学历很高、智商很高,但却无法克制轻信、贪婪、冲动等天性,要么被骗得倾家荡产,要么终其一生,相信一个虚假的事物。
可以说,当一个人陷入自欺却不自知时,他越聪明,反而会被监狱囚禁得越牢固。因此,聪明并不可贵,可贵的是智慧。
一个人最大的智慧,就是清醒地认识自己,对世界、对自我保持诚实,甚至在下意识地自欺时,能够及时醒悟。
▌“万能”的理性,并不能阻止人们自欺
英国作家科尔顿曾说:有些骗局布设得如此巧妙,只有傻子才不上当受骗。
很多笃信逻辑的人听后,往往不以为然。他们认定掌握了逻辑,就掌握了智慧。而拥有智慧的人,能看穿一切“包装精美”的陷阱和诈骗。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看似成熟、聪明的人,都有着“被骗的经验”。面对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人们却有着合理的解释: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不是人们不聪明,只是骗子太狡猾,逻辑更强大。
不过,事实恰恰相反。仅仅掌握逻辑,人也许可以“明辨是非”,却很难让自己不被欺骗。
因为,人会受到情绪、心态、情感、禀性、习惯、境遇等其他影响。
仅仅依仗逻辑,就是把思维看成了一种可以排除人性的程序,忽略了情境的力量。
在人际关系高度媒介化的今天,谎言、欺诈和骗局甚至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容易。
人们可以在他人面前利用整容、化妆、美图秀秀等方法隐藏自己的身体弱点,更能利用政治宣传、商业广告、形象包装、亲民姿态等手段掩饰真实意图和动机。
电子邮件、移动电话、网络群体、社交网站等远程社交工具的普及,更让原本就“濒临破碎的真实性”再度遭遇了严峻挑战。
▌只有不自欺,才能不被人欺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最高境界,就是既不欺人,也不自欺。
这样的人热爱真相,不论真相多么痛苦,他们都不逃避,不用欺骗别人或欺骗自己的方式扭曲真相;
因为他们对自身认识足够清晰,所以也很少会被人欺骗。
不敢直面真相的人,只能活在自欺和欺骗别人的生活中,他们也终将迷失在他人的谎言之中。
◎自知之明:不自欺的第一步
一个人若要不自欺,首先要对自己认知清晰。
孔子初次参加祭祀典礼,很多规矩都不懂,于是请教身边的人。有人就责备孔子,怎么这么不懂礼。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不懂规矩,不能假装懂,所以要请教,这样才能不出岔子。
对自己诚实,是一种极高明的智慧。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容易被蒙蔽。就像是狐假虎威的狐狸,因为背后有老虎撑腰,所以百兽恭敬。
渐渐地,其他动物的恭维让它飘飘然,觉得自己真的天下第一了,然后去挑衅了大象,最终惨死森林。
一个人如果不能对自己认清自己,时刻自省,他就很容易像那只狐假虎威的狐狸一样,迷失在幻象之中。
◎只有不自欺的人,才能保有良知
善良和人的真诚高度相关。一个人只有先对自己真诚,才可能不对别人使用狡诈的手段。
苏轼在乌台诗案中“因言获罪”,被人寻章摘句,扣上了反对皇帝的帽子,九死一生。
后来新党垮台,旧党起复,苏轼得以重返朝堂。当时旧党打压一个新党言官。同样是“寻章摘句,罗织罪名”。
苏轼反对,说,这其中的滋味我尝过,不愿意让别人尝。言事无罪,这是宋朝的铁律,也是苏轼内心的自由。
他不能欺骗自己说:对待政敌,不择手段也是合理的。所以他不能“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因为不欺己,所以也不欺人,这是保有良知的关键。
◎不自欺的人,无人能欺
一个人不自欺,不欺人,那么谁还能欺骗得了他呢?
苏轼一生历经波折:一生被流放两次,贬官两次,大起大落,飘零四海。如果他愿意自欺,或者欺人,仕途就不会这么坎坷。
就像他的朋友章敦,欺骗自己说,官场就这样,我也就跟着一起混吧,开始自欺、欺人,于是官途顺畅。
苏轼的不自欺,不欺人,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真诚——不回避问题,不遮蔽问题,总是和挫折黑暗正面对抗。
这是一种煎熬,远不如章敦随波逐流来得舒服。但,因为煎熬所以思索,所以读书,所以写作。
在不断的反省中,在不断的煎熬里,在不断的思考里,他寻找着自己人生中的困惑,最终世事洞明,淡然豁达,没有监狱再关得住他。
历经风雨,他一眼就能看到人心里,又有谁能欺骗他呢?
人,因为有“自欺”,才会“欺人”,最后当然要“被人欺”。人若不自骗,谁又能骗了你呢?
王阳明说:“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一切问题都是自身的问题,都是自己内心的问题。
因此,相对于外界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认识自己,修炼自己,如此方能将人生活得通透有智慧。
尤其是迷信智力和逻辑的聪明人,如果缺少了自知之明,往往容易一边自欺,一边祸及他人。
认识自己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阅历、需要经验,更需要用对方法,跟对师傅,否则平白无故多走了弯路。
而徐贲老师,便是这个时代少见的,带来强烈的问题意识。同时看穿了“时代之监狱”,又洞穿了 “人性之监狱”的学者。
他对于认知时代,认识自我,有着深刻的认识,并在《批判性思维的认知与伦理》、《人文的互联网》等作品中,对于如何破除时代、人性的“监狱”,给出了一系列彻底的认知解决方案。为此,私产先生诚挚推荐“徐贲人文通识四书”。因为种种原因,他的书很难在大陆出版,有些书更是已经绝版,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一课经济学 | 智慧集结号】一年精读四本经典。知识点一点点的过,一点点的学。从哲学基础、方法论到基本公理、定理和规律,从个体行动再到宏观层面的经济周期,奥派经济学的体系是庞大而又不失精致的。从第 1 季到第 4 季,在智识之旅上风雨兼程、跋涉探险,你我继续前行!长按以下二维码识别或点击阅读原文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