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邓小平当年说这些话,都是有特定语境的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冰川思享号 Author 陈季冰
如今人们看到或听到“原教旨主义”这个词,心头都会泛起相当的负面和紧张情绪。这主要是受了大众媒体的潜移默化,报纸、电视新闻和社交网络在提到“原教旨主义”这几个字眼时,肯定不会有什么好事发生!
01
上月末美国最高法院推翻了半个世纪前的“罗伊诉韦德”案前例,将美国女性有没有合法堕胎权利的问题发还给各州议会,引发了全球范围的汹汹物议。一些分析和评论便涉及到了所谓“宪法原教旨主义”和“司法能动主义”的分歧。如果你对“原教旨主义”怀有本能的反感、甚至恐惧,那么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双方表达的究竟是什么意思。
由此,美国的“司法能动主义”认为,美国宪法的基本价值是保障公民权利、限制政府权力,以及人民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来组织政府形式、确立统治方式等等,并为此设定了许多条款。
这个时代的最大特征就是变动不居,这让大多数人不假思索地认为,对经典文本持动态和发展的认识论的能动主义优于持静态认识论的原教旨主义。但这可能并不是一种有益的思潮,即便它如此强大。在我看来,孰是孰非应当取决于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样的经典文本。
02
若按文本与它的指涉对象之间的关系来看,世界上有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文本,我姑且分别称之为“封闭的文本”和“开放的文本”。前者是不可修改的,后者则是可以根据需要而修改和更新的。
最具典型意义的封闭文本是宗教经典,即俗称的“经”。
但这就带来一个棘手的问题:时代一直在变,人们面对的现实环境和问题也一直在变,一个虔诚的信徒如何理解和践行宗教经典里的那些教诲?
面对封闭文本和变动社会之间的矛盾,如果一个宗教传统(和意识形态)想要继续存在并传承下去,正确的方法唯有采取与时俱进的认识论,亦即前文说过的,取其抽象的内在精神和象征意义,重新诠释具体内容。
03
与宗教经书和“主义宝典”相反,最典型的开放文本是国家的法律、政策、规定、命令、倡议……
首先,修改美国宪法的难度的确很大,但并不意味着美国宪法是不可修改的,历史上美国宪法经历过多次修改。
改革,是有特定和具体含义的。对于什么是改革,什么是反改革,只有努力回到40多年前改革开放之初时的原初精神,我们才有可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改革,就是改变过去所有权力都高度集中的僵化体制,调动民间和基层的积极性,释放社会活力,鼓励所有人创造财富。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唯一的路径就是纵向的放权和横行的分权,让权力更下沉、更分散。
04
作为一个改革开放的原教旨主义者,我还特别想要指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当年说过的那些脍炙人口的名言,每一句都是在特定的语境下,有其特定而具体内涵的。
例如,“不争论”,是80年代上半叶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经常说的三个字。但它绝不是说对各级政府的决策不能有任何反对意见,就像今天一些人希望理解的那样。我的记忆告诉我,当时围绕各种社会问题的讨论和争论比现在可是多得多、也激烈得多。可以说,改革开放的每一项成就,都离不开不同意见之间的激烈交锋。
邓小平所说的“不争论”,是指不做意识形态上的争论。说得更简洁明了一点,就是不争论“姓资姓社”的政治路线问题,特别是反对搞大批判、扣大帽子。
我还想要指出的是,这样的“不争论”在当下仍具有极为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但如果不了解当时的具体语境,而将“不争论”抽象化和普遍化地理解为不允许对上级的任何决策有不同意见,那么,这句口号就彻底悖离了邓小平提出它时的初衷,完全走向了解放思想的反面。
……
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教授说,“中国历史翻来翻去,都是泪水,只有邓小平一个人,成功改革中国。”
今天要向大家重点推荐的,就是傅高义的《邓小平时代》。这本书不只是给邓小平一个人,而是给一个时代立传。资料非常出格,内容硬核、真实、“实事求是”。
这本书,不少朋友已经读过,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未曾读过的朋友,想必也是大有人在,所以值得郑重推介。
我本人早在2013年该书中文版发行时就通过预订买了这本书,当时的售价是88元。刚在先知书店查询了,该店现有少量存品,售价仍然是88元。
谁也不能预测《邓小平时代》在将来什么时候有可能下架,至少可以说再版的可能性已经很小很小。毕竟邓小平时代……已是另一个时代。
所以建议还没有这本书的朋友,长按下面图中二维码,立即收藏,仅剩最后250本。
【一课经济学 | 智慧集结号】一年精读四本经典。知识点一点点的过,一点点的学。从哲学基础、方法论到基本公理、定理和规律,从个体行动再到宏观层面的经济周期,奥派经济学的体系是庞大而又不失精致的。从第 1 季到第 4 季,在智识之旅上风雨兼程、跋涉探险,你我继续前行!长按以下二维码识别或点击阅读原文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