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你挽回客户的机会有且只有一次
每周五是我家family day。按计划,只要我不出差,就一家人找个像样的餐馆,好好吃顿晚饭。但什么才是像样的餐馆,每个人看法可就差别大了。
上上周五,早早下班接上孩子。问她这次去哪儿吃,“西贝!我要吃西贝儿童套餐!”她一开口我就后悔了:只要让她选餐馆,她就要去西贝,都吃了多少回了,也不觉得腻。
但既然征求人家意见,不听好像不太礼貌,何况西贝品质一向还算稳定,于是我这个小麦过敏、不吃牛羊肉的妈妈,还是再次带她去了西贝。
知道全家人口味,加上经常光顾,我飞快地扫码点好了菜。提交下单之后,我感觉到哪里不对。哪里不对呢?仔细瞅瞅,原来是菜价贵了不少。
随手拉住一位服务员:“请问你家菜是不是涨价了?”服务员倒是没隐瞒:“是的,三天前刚涨的。但涨的不多,每个菜几块钱的事儿。”
如果每个菜涨几块钱,总价差距不应该这么明显啊。我又瞅了瞅菜单,发现了新的tricks:除了涨价,现在几乎不再区分会员价和非会员价了。也就是说以往储值客户大约10%左右的优惠没有了。
发现这个,我跟小白感慨说,现在商家真鸡贼,偷摸动手脚,不敏感的客户根本发现不了。
“哎,也没差多少钱,别想了。”糊弄大王啥时候都这么糊弄。
孩子不能吃辣,所以下单的时候我备注了全单免辣椒。但菜上来后,发现新尝试的一款新菜特别辣,别说孩子了,大人吃了都需要抢救下舌头。
“我特意标注了全单免辣,为啥这么辣的菜点的时候没人提醒?”我气呼呼地要叫服务员,我们家的灭火器再次拉住我:“算了算了,这菜涮涮水也可以将就吃。”
好吧好吧,我按下脾气。
然而等到孩子爱吃的莜面蒸饺上来,我憋了许久的管道立刻爆炸:虾仁蒸饺没有虾仁!!多年之前这款蒸饺里面是整颗的大虾,前两年大虾仁换成了几颗小虾仁,现在好了,连小虾仁都几乎消失!
这次谁也别想拦我,立刻逮过一个服务员:“你家这个饺子现在怎么虾仁都没有了?”
服务员满不在乎地说:“手工饺子嘛,肯定有的包的多,有的包的少”。
不对,哪里都不对。西贝家的服务员从不这么说话。
“不对,每个饺子虾仁都少了,你们不能一边涨价,还一边偷工减料。”
服务员依然是满不在乎的样子:“我懂的,待会儿结账我给你打个折”。原本我只是生气,这会儿几乎是暴怒了:敢情我抱怨就是为了让你打点折?
看着服务员年轻的脸,又看看孩子吃得很欢乐,算了,不破坏愉快的气氛了。我跟老公孩子说,这是最后一次吃西贝,以后再也不来了。
可能因为带着情绪,整顿饭吃啥都觉得不香。买单的时候,会员卡里余额正好用完了。负责买单的服务员热情地问我要不要再充点钱。
我冷酷无情地拒绝了:“不了,这是我最后一次在你家吃饭了。”这个服务员很敏感:“怎么了姐?发生什么事了?我让我们经理过来”。
电光火石间,经理过来了。
“听说我们今天的服务让您不满意了,不知道您能不能给我讲讲?”人吧,就是这样,有情绪的时候最缺的就是观众。于是我劈里啪啦把刚刚种种都说了。
“姐,我解释啥都是借口,您看这样行不行:刚刚那款辣的菜确实是我们服务员大意,点菜的时候没提醒您,我直接给您免单了;蒸饺里虾仁少,我现在让师傅重新给你做一份吧,你要是吃饱了我就给你打包带走。”
原本是一只气鼓鼓的气球,这么一说我像被扎了钉子:“不用了不用了,我们吃饱了,抱怨也不是为了占便宜,只是这么多年老客户了,看到服务下降就忍不住要指出来。”
“那这样,姐,你加我微信,下次再来我们家店吃饭,你提前跟我说,我让师傅给你重做一份蒸饺。”
算是过去了。
给孩子穿好衣服,拿好包,准备出门回家。没想到刚到门口,店长拎了个袋子追了出来:“姐,今天服务没能让您满意实在是我们的错,再次跟您说对不起。这是给你们一家人的冰淇淋,饭后吃点消消食。”袋子里装了几个冰淇淋,以及一堆小食。
如果说店长刚刚的动作是释放了我的怒火,从负分扳回到0分,这个额外的动作则一下子让我不安起来,不得不额外再给几分。
见我情绪好起来,某位不知死活地问:“刚刚你说下次不来吃了,现在呢?改变主意了吗?”
扪心自问,刚刚那么斩钉截铁地说不再来了,现在还真的不确定了。如果孩子今天这个周五还说要吃西贝,或许我还会同意。
第二个故事发生第二天。
最近在看装修材料,看多了累的慌,就偷懒去了一家一站式洁具体验店。销售特别招人喜欢,憨憨的,问啥说啥,不会不耐烦,而且只推荐高性价比的产品。看了小半天,劈里啪啦定了大多数产品,只差浴缸了。
选浴缸太纠结了,要么太贵,要么太丑,要么材料不行不好打理。都快放弃的时候,突然看到一款怦然心动的复古浴缸,颜色浓郁、造型典雅,马上觉得它就是我的梦中情缸。冷静,冷静,先问问价格:
“这款多少钱?”
“5万出头”
心里默默地算了下折扣,再把自己的砍价技能也考虑进去,觉得还是勉强可以afford,于是让销售给这款浴缸也加到待购清单。
宣判的时候到了,该算账买单了。
“咦,不对呀,这款浴缸刚刚不是5万多吗,怎么变成6万多了?”
“哦,5万多是浴缸本体,它的四只脚要单买的,再加1万多。”
“什么?浴缸的脚分开卖?还那么贵!!我老板是不是应该为我的身体和大脑同时在公司,付两份工资?”
销售不紧不慢地跟我解释他们的定价策略,但我根本听不进去,只觉得自己上当了:如果我不仔细看,是不是浴缸总价就会从5万多变成6万多?我选的别的产品是不是也存在同样情况?这个销售是不是并不像她看上去那么诚实?这家店是不是有些宰客惯用伎俩?
越想越生气,打算趁着还没付钱马上取消所有订单,换一家看。
销售可能看出了我的情绪,马上去找了自己的经理。经理也是位特别明朗利落的女士,她手里抓着两个价格标签,小跑到我这:“姐,小姑娘跟我说了刚才的事,她跟你说价格的时候确实是只说了浴缸主体,没提到浴缸的脚。但这个确实不是她有意隐瞒,你看这个价格标签,两项确实是分开的,而且刚刚就放在浴缸边上,你可能没看到腿脚这一项。我们家好多东西都是分开报价的,但你今天买的东西除了浴缸没有分开的了”。
她这么一说,至少摘清了有意欺瞒的嫌疑。但我还是为浴缸恼火,犹豫着不愿意结账。
“姐,要么这样,这个浴缸你再考虑考虑,也可以去别家店再看看其他款式。其他的产品我刚刚看了,小姑娘给你的都是最低价,也都是高性价比的款式。你可以先买这些。”
她这么一说也确实有道理,于是我划掉了浴缸,买下了其他的产品,什么智能马桶、花洒台盆啥的。
不厌其烦、事无巨细地讲这两个故事,只想说一件事:客户的疑虑或不满情绪,如当场被重视、解释、解决,依然有机会挽回,有机会成交。而这个窗口期,转瞬即逝。
拿我在西贝的经历来说,如果不是买单的服务员察觉到了我的不满,叫来了店长,如果店长没有积极询问问题,并主动提供解决方案,我大概再也不会来这家店了。那他损失的不仅是一个多年的老客户,更损失了一个很好的传播者(我在书里两次拿西贝作为正面教材举过例子)。
而一站式体验店,如果不是销售经理马上解释了标价的事,并且主动建议我先别买浴缸,那我可能转头就走,原本就要成交的单子飞了。
而这两件事,都必须当时、当场被重视,被解决。我一旦离开,就再不可能回头。
做律师也一样。
很多律师发现自己的客户莫名其妙疏远了,或原本要谈好的委托突然客户找别人了,百思不得其解。但最直接的原因往往是,客户在某个节点流露了不满,你没察觉,或察觉了没及时解决。
我一位律师好友跟我讲过一件事。
我之后问她客户因为什么不高兴了。很简单,客户是因为她才委托的,但签了合同之后,发现有些地方进度慢了,而且很多对接工作都是她底下的人在做。
“你那么忙,确实也没办法只‘伺候’这一位客户啊!”
“话是如此,但客户确实有理由不高兴。他愿意跟我不高兴,说明还给我机会。他要是什么都不说,客户丢了我都不知道因为什么丢的。”
“那你后来怎么安抚客户的呢?”
“其实也没有很难。我首先对他表示理解,他的需求完全合理,他有理由不高兴。我还老实承认了最近确实没有将全部时间放在这个案子上。为了让他放心,我答应每周一固定跟他报告案件进展。他听了也表示理解,也能接受琐事交给我底下的小朋友处理。”
“那之后跟客户关系怎么样?”
“挺好的,似乎比之前还要好一些”。
完全可以想象——吵过架再和好的情侣,往往感情会更深一层。敏锐的、在乎客户感受的律师,往往就这样及时address客户的负面情绪,让坏事变成好事。而这种事对律师,客户往往只给一次机会。
我曾经为一个案子与外部律师开会,那位律师不停地叫我“小姐姐”,我半真半假地告诉他,我很讨厌被这样称呼,觉得这称呼很轻浮(至少在商务场合)。但他完全没当回事,之后一直这么叫我。开完会之后我就再也不想见他了:如果我这么小的一个要求你都不能尊重,我怎么能期待你重视我在案件上提的要求?
察觉、捕捉客户的负面情绪,及时、当场处理掉,律师完全可以挽回即将失去的客户。
分
割
线
你可能还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