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上7000律师好友,有案子我却想不出找谁……
事情是这样的:
我们最近有个项目,法律关系虽不复杂,但主体特殊、手续繁琐,持续时间预计较长,而团队正好都在忙别的事,所以不得不考虑聘请外部律师提供服务。预计律师费不算小数目,根据公司采购政策,这种金额的支出肯定需要三方比价,也就是说,我们至少需要找到三家律所来报价。
同事来问我,要找哪些律所来报价。嗨,这还不容易吗,当下这种情形,缺业务的律师多的是。再说,咱好歹也是“混”法律圈的,认识的律师多着呢。
眼睛提溜一转,马上就想到了两家:A、B,都是我们合作过的律所,专业和服务都还不错,离我们都很近,而且我知道他们正好也有这方面项目经验。好,已经有两家了,现在只要再找一家就行。
补充一句,A算是第一梯队律所,B算是第二梯队里的佼佼者。
“第三家我们找什么样的水平?”同事问我。
好问题。考虑到已经有了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要么第三家差异化,找个中不溜的?刚说出口,自己马上否决,不行不行,这么重大的项目,交给第三梯队律所我不放心。我们从不操纵比价,也无意在比价前有任何的倾向性,所以必须做好准备,任何一家中标律所都是我可以安心、欣然接受的。
“那在第一梯队继续找一家?”我说。
同事说,很贵哎,你看他们给应届生的起薪都那么高了,咱们这项目如果按小时得多少钱啊。第一梯队有一家报价够了。
“第二梯队继续找一家?”
同事说,已经问了几家,但他们都不能提供英文服务。如果与总部的沟通还需要我们在中间翻译、传话,这事可吃不消。
好么,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第三梯队都不合适,那咋搞?忘记律所定位,直接看律师团队吧。
我想了想,有几个办法:
方法一,发朋友圈征集
我之前临时要找劳动法律师,刚发朋友圈十几分钟,就收到了几十个推荐。于是我联系了那些被多位朋友反复推荐的,很快就定了人。
但发朋友圈是下下策,因为这个动作过于开放了。口子一开,洪水进来——大家都很热心,一下子会有很多朋友推荐很多律师。出于礼貌,我得挨个聊,挨个了解情况,挨个解释需求,这么一整大半天时间没了,而且重复解释真的非常疲惫。而at the end of the day, 能用的律师最多也只有一个。这意味着会辜负很多人,又得做很多解释,算了算了,太麻烦。
方法一排除。
方法二,找榜单
各种法律评奖,看看哪个律师在这个领域擅长。
这个方法也许在某些场景下很好使,但对我们这事却也不太适用。
首先,我不知道我们这项目应该如何归类,找并购律师似乎只能解决非常小的部分问题,找general商事律师又担心缺少一致的项目经验;
其次,虽说项目不大不小,但那些榜单上的律师往往都是做大项目的,接了我们的项目是否认真对待不好说。我可不想冲着一个知名律师去,付的也是知名律师的费率,结果做事情的都是小朋友;
最重要的是,这个项目非常琐细,沟通协调工作很多,对律师的沟通能力和责任心要求都很高。如果我对经办律师没有了解和基础信任,我根本不敢委托——到时候什么事都得我花时间参与,那律师费不白花了吗?如果我还要花时间去打听找到的律师的口碑,那也是太麻烦的一件事,不行不行。
方法二也排除。
方法三,同行推荐
普通事项这招很好使,毕竟有人为你踩过坑、点过炮,下面安全多了。但这个项目不是每个法务朋友都做过,而且我也不想动静太大,不太适合。
那只剩最后一招了。
方法四,通讯录“点兵”,定向邀约
这个办法虽然笨了点,但我微信好友中律师有7000人,比较熟悉的怎么也得上百人,挨个翻总会挖出宝藏的——怎么说我直播嘉宾很多都是这样挖出来的。对,就这么干。
然而,然而,十几分钟过去了,通讯录从A翻到了M,我越来越焦躁。
问题出在哪儿呢?
这些律师大概可以分为几种:
我完全不熟悉的。加了微信,但从来没说过话,所以既不知道TA在哪个城市,也不知道在哪家所,更不知道执业领域。这种毫无疑问,直接pass;
我比较熟悉但不得不排除的。我知道TA是谁,干啥的,但跟我项目不匹配,要么不在项目所在城市,要么执业领域宽泛,要么资历太浅,还不足以承担重任。没办法,也只能pass;
我比较熟悉且可以考虑的。但这部分人选大约只有3%。这3%有哪些特点呢?
首先,他们专业可靠,有相关经验。
我可能听过他们的演讲,看过他们的文章,或者被同行推荐过,确信他们基本能胜任这个项目;
其次,他们得有责任心,会认真对待我的项目。
我是冲某个律师去的,如果我请了TA,我希望TA会亲力亲为处理我们的项目,并且百分百accountable,而不能管杀不管埋,接了案子转身就转交出去。
我刚入行没多久那会儿,因为认识的律师有限,委托了一起收款案件给自己熟悉的律师。没想到那会儿律师在忙着别的创业项目,根本没将我的案子放心上。不仅过程不好,结果也不好,最后不仅害我被管理层狠狠批评,还被怀疑与律师关系不清白——几乎是职业生涯的最大耻辱。我可再也不想重蹈覆辙了。
有没有责任心,只有相处过、合作过才能知道。
第三,他们的人手、时间足够调配。
这与第二点密切相关,但却互为补充。
律师行业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有的律师吃不上饭,有的律师忙不过来。有时候,虽然主办律师很有责任感,很愿意认真过问我的案子,但如果TA手里抓着几十根线,仅有责任感肯定是不够的,还得有时间、有精力。我希望我的律师可以忙碌,但至少得留必要限度的时间、人手分配给我的项目。
其实这么一看,第一、第二还好说,也比较容易验证,但第三真的很难,不仅难在稀缺,也难在没法求证。那些我看着欢喜的优秀律师,那些口碑很好的知名律师,往往业务也很好,案件也很多,比我重要的客户肯定也很多。那我怎么知道,TA到底会不会为我的项目付出足够时间、精力?
好了,这下真的BBQ了,因为没法确信第三点,这为数不多的合格候选人我也不敢贸然联系。那我还看个啥呀!
当然,以上这个心路历程是我吹毛求疵且适度放大后的呈现。我相信略做妥协,倒也不至于一个候选人都找不到。再不济就做最坏打算,真的找不到第三家合格律所或律师团队,我就申请公司内部特批流程,就在合作过的两家里面选一个,补齐justification,多走审批就好了。
那你可能会问,这么点破事,最后也没个happy ending,为啥还费劲巴拉写下来?我觉得有以下这些细微意义:
1. 首先我想说,律师都在为找客户烦恼,但得知道,客户也在为找律师烦恼呀!我算是法务里认识律师很多的,需要找律师时尚且如此困难。那对于年轻法务同行,或者普通老百姓,他们找律师,得费多大劲?
2. 前几天与秦悦民律师晚饭,席间我被问到,企业客户是如何选择律师的。这个问题很难给答案,但今天这篇文章就是个管上小洞,各位可以从中窥探法务决策时的考量点;
3. 很多律师抱怨不知道去哪儿找客户,但实际上,客户可能就在身边,只不过在他们需要你的时候,你是隐形的小透明。
最简单的,我7000微信好友里至少有5000人,加好友之后从来没认真跟我介绍过自己,更谈不上找机会展现专业水平、责任心了。这5000人里,至少有一半的人,没在微信上清楚写明自己是哪个律所、哪个领域或哪个城市的律师。还有一些甚至都看不出是个律师,更离谱的是那些用花花草草奇怪符号做头像、做微信名称的律师。当客户想找你的时候,TA得用怎样的关键词才能搜出你呀?
当然,怎样让客户看到、信任并选择,有很多值得聊的。我会结合最近一次活动,很快再写一篇文章。
除此之外,我近期还打算开发一门课程,就叫《律师如何找到并打动企业客户》,一天,训练营性质,有讲有练。不知道有没有人感兴趣,请留言告诉我。考虑一两期测试营,5折收费。
我的微信二维码也放上,有兴趣一对一交流或加入公益法律人社群的可以加我微信:
分
割
线
你可能还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