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在《生命的哲学》中讲:有个年轻死囚押赴刑场时,围观有个老太太突然冒出一句:“看,他那金色的头发多么漂亮迷人!”即将告别人世的年轻人听后,朝老太太深深鞠了一躬,含着泪大声说:“周围若多一些像您这样的人,我也许不会有今天。”慈善不一定只是钱,试着对身边的人,说句贴心的爱语吧!
人与人之间的争执,只不过是处延续过去烦恼的未来的恶果罢了!
有一天,佛陀和弟子们在外托钵。途中遇到一位老人,这位老者看到佛陀时,态度非常亲切、恭敬地走佛的面前,一开口就说:「儿子啊!这么久的时间,你到底去哪里了?走,回家去吧!你的母亲好想念你。」佛陀似乎也默认了,就带着弟子们随同老者回家。
老人一进门,就连声大喊:“老太太,快来啊!快来啊!已经找到儿子了。”
老太太看到佛陀时,也很恭敬地走到佛陀面前行佛门之礼。但她口中也是同样说:“儿子啊!你跑到哪里去了?好长一段时间没看到你了,你知道我多么想念你吗?”
老太太接着又喊道:“女儿啊!快来啊!快来啊!你的兄弟回来了。”
年轻的女儿出来时也说:“兄弟呀!你跑到哪里去了?好久都没有你的消息了。”
佛陀的态度,就像是真的回到自己的家见到亲人般,接受这一家人的供养,然后回到僧团住的地方。弟子们心中都很疑惑:“奇怪!那位老者是知佛陀的父母是净饭王和摩耶夫人,为什么一看到佛陀就叫“儿子”呢?更奇怪的是,佛陀似乎也默认了,这到底有什么因缘?”
佛陀看到弟子们正议论纷纷,就对大家说:“我们坐下来,让我告诉你们这段过去的因缘。这对老夫妻将我当成他们的儿子,这是确实的。因为在很久以前的一千五百世期间,前面的五百世,他们是我的父母;再五百世,他们是我的叔叔和婶婶;后面五百世,他们是我的祖父和祖母。由于那一千五百内,我曾是他们的子侄、孙子,所以他们叫我『儿子』并不过分。人生本来就是互为因、互为缘,过去生中他们养育我,他们的确有恩于我啊!”
由这段故事,我们可以了解,人生确实是互为因、互为缘。大家来自不同的家庭,一这是有因、有缘才能聚在一起,有缘才能相聚。人要惜缘,因为生生世世互为缘啊!不论是善缘还是恶缘,在今生和过去生中都是互相牵连不断。
总之,人与人相处不要有争执,争执只是延续过去烦恼或成就将来的恶果罢了!了解“因、缘、果、报”之理,人与人之间就应多结好缘;懂得珍惜过去的因和现在的缘,在未来生中,才会有欢喜的好缘再相聚。
结好缘,不只是对关系远的人,对身边的人更要重视这分好因缘。要感恩、善解、包容,说不定对方就是过去对我们有恩的人。过去对我有恩,今生应该要好好回报;所以,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对人、对事时时怀有感恩、报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