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龖龘……成都,你有好多龙啊
新春已至,岁在辰龙。
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的超大城市成都,无论山、河、湖、路,处处有龙的地名、龙的印记。而以龙为名的背后,许多都藏着久远的历史渊源、厚重的文化底蕴。
是以身在蓉城,无需寻龙,因举目即龙。
成都市锦江区东门码头,横跨锦江的烧火龙 (摄影 陶轲)
山
在成都市区,往东或者往西,都可以看到山,都带有“龙”。在西北侧山脉即为龙门山脉。
成都彭州龙门山镇龙源村 (摄影 王勤)
龙门山古称茶坪山、湔山、龙山,为纪念大禹“凿龙门、铸九鼎、治水患”,故称龙门山。
龙门山脉是横断山脉的一段,如一座天然屏风横亘在四川盆地西北边缘,既是四川盆地区和川西高原山地区的分界线,又是中国第一级地貌区域分异中东西两大地貌单元的分界线,还是中国东西两大气候区、土壤生物区的分界线。龙门山中还有多处以“龙”为名的风景名胜,如彭州的蟠龙谷、龙漕沟和崇州的九龙沟等等,景色壮美,气象万千。
而成都东边这条山脉是龙泉山脉。
龙泉山脉中的五凤溪古镇 (摄影 陶轲)
龙泉山脉呈南北走向,是岷江与沱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成都平原与川中丘陵的自然分界线。据《北周文王碑》记载,龙泉山在唐代之前称为“分栋岭”,是川中丘陵和川西平原的天然分界线:东为川中丘陵,西为川西平原。分栋山于明代改称“龙泉山”,山下的王店镇也改为“龙泉镇”,在此设驿站即称“龙泉驿”。
龙门山和龙泉山如两条巨龙将成都平原合抱,犹如二龙绕珠。龙腾之地,自然不同。
水
如今成都市的市中心,有一片湖水,这是始于隋代的摩诃池。
公元585年,隋蜀王杨秀为修建成都子城大量取土,取土留下的大坑被雨水和地下水填满,总面积约500亩。唐卢求《成都记》记载,“有胡僧见之曰‘摩诃宫毗罗’,盖摩诃为大宫,毗罗为龙,谓此池广大有龙,因名摩诃池。”所以摩诃池又名龙跃池。
成都的摩诃池公园 (摄影 王效)
而位于成都以西都江堰市境内的龙池,是位于海拔3000多米高山中的湖泊,四周遍布郁郁苍苍的原始森林。以龙池为中心的龙池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20个重点国家级森林公园之一,野生大熊猫、金丝猴、羚羊时有出没。龙池下的小镇,也因此名为龙池镇。
雪后的龙池国家森林公园 图据 ICphoto
以龙为名的湖泊,成都为数众多。位于成都东郊的青龙湖湿地公园,是成都市最大的生态湖泊,被称为“城市绿肺”,也是著名的观鸟胜地。而位于龙泉山东侧的龙泉湖,湖型奇特,状如游龙。东部新区内的龙马湖公园,湖面面积达到1050亩,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新水域。
青龙湖湿地公园 (摄影 王效)
成都以龙为名的河流,都江堰有龙安河、龙溪河,蒲江有来龙河,均为岷江流域的相关支流。而新津西河上的龙王渡,原有渡船通行,如今早已被龙王渡大桥所替代。
路
早年成都河道纵横,从西北流向东南的金河在通过锦江桥之后向南转了一个小弯,其蜿蜒之状有如游龙卧地,所以这里的一座桥就叫卧龙桥。因为后来又修了一座卧龙桥,为了区分,原来的卧龙桥就称为古卧龙桥,而旁边的街道也就称为古卧龙桥街。和成都许多老街一样,如今街名尚在、桥已不存。
因桥得名的,还有如今骡马市以西的青龙街。青龙街一带很早就是一片水塘,名为龙堤池,也是后来的洗墨池。宋代在这里的小溪上修建了一道桥,按照古代对天空中星宿“四象”的传统称呼(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就称之为青龙桥,在桥边形成的街道后来也就叫作青龙街。青龙街以北有一条青龙巷,而如今位于锦江区水井坊的青龙正街原来也叫青龙巷,因为同名才改为青龙正街。青龙正街旁的青龙横街,则已在城市改建中并入新建的水井街了。
自唐玄宗时期开始出现祭祀龙神以求雨的习俗,因此全国各地普遍修有龙王庙。早在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就在金河北岸修建了一座龙王庙(又名龙神祠),如今尚存的龙王庙正街也因此而得名。离此不远的督院街,其南侧有两条小巷,因为巷中有几家织造草席的作坊,织造草席的席草又名龙须草,故而得名东龙须巷和西龙须巷,如今尚存的仅有西龙须巷了。另外如飞龙巷,也在城市变迁过程中消失。
龙王庙正街
以东西二龙为名的,成都如今还有东玉龙街和西玉龙街。其得名较为可信的说法是昔年的解玉溪流经此处时,因水流清澈如玉、河道蜿蜒如龙,因此沿河街道就被称为玉龙街。又因为过去的成都是一城两县:东边华阳县、西边成都县,因此东西各有一条玉龙街,且中间相隔着好几条街道。
如今春熙路附近的青年路,原名为“九龙巷”。据说得名是因为此地地势较低,有好几条污水沟(即四川方言“阳沟”“阴沟”)汇集于此。虽然藏污纳垢,但却从文化人那里得了这个雅名。改革开放后此地成为西南著名的服装集散市场,而后来修建的服装交易大厦“九龙广场”,其名也即来自最初的九龙巷。
锦江边的龙江路,建于民国时期,意为“江边龙腾”;下游对岸的龙舟路,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因为新路竣工时正值端午,望江公园河段正在举行龙舟赛,因此就顺势命名为“龙舟路”;龙舟路作为老成渝公路的入口,一路通往龙泉驿,因而老成渝路改造后又称为成龙路;本世纪初又增修了一条经三圣乡通往龙泉驿的新路,于是老成龙路改名驿都大道,新路成了成龙大道。
龙江路上的乐器一条街
而在武侯和双流一带,带“龙”的路名更是层出不穷:龙安街、龙欣路、龙腾东路、龙腾中路、龙腾街、双龙路、龙港路、龙石路、灵龙路、吉龙路、应龙路……眼花缭乱,数不胜数。成都进入地铁时代之后,“龙”更是成为了地铁站名上的常用字:2号线有龙平路;3号线有龙桥路;4号线有来龙;5号线有骑龙、龙马路、回龙;6号线有龙灯山;7号线有龙爪堰;8号线有桂龙路、龙潭寺、龙港;10号线有聚龙路……地铁线就像一条一条的龙,将成都围绕其中。
人
阡陌交通,皆是因人而生。成都市区东部有小龙桥、东郊有青龙场、北边的新都有龙桥镇、南边的双流有龙桥社区……仅大邑县一地,就有双龙镇、三龙场、五龙乡、聚龙场、龙新场、龙华场、龙凤场……多个含龙其中的地名。若到社区一级,会龙社区、伏龙社区、化龙社区……目不暇接。即便近年来的新兴产业,也有蛟龙工业港园区这样的所在。
昭青里特色街区,路边的青龙雕塑展示老青龙场镇的生活和建筑风貌 (摄影 王勤)
若是人文建筑,则新都新繁有龙藏寺、彭州有龙兴寺,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兴寺始建于东晋的公园337年,本名大空寺,到唐玄宗时改名龙兴寺,现以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宝塔而闻名。龙藏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公元503年,明代重建,寺内有144平米的川西最大明代壁画。此外龙泉驿有金龙寺,郫都区有青龙寺,东部新区有回龙寺,双流有古龙寺……“龙”寺之多,不一而足。
彭州龙兴寺 图据视觉中国
成都的名小吃龙抄手,始于上世纪40年代左右。当时春熙路"浓花茶社"的张光武等几位伙计商量合资开一个抄手店,取店名时就谐"浓"字音,也取"龙凤呈祥"、“龙腾虎跃”之意,定名为"龙抄手"。成都麻将里的“龙七对”,则是七对同样的牌中至少还有两对相同,因为四张杠牌与剩下五对牌形成“龙头与龙身”的形象,故此有所称呼。如果只是七对相同的牌,就只能叫“小七对”了。
春熙路的龙抄手总店
龙,向来代表着腾跃、变化、威仪和瑰丽,也因此成为自古以来命名的常用字。在成都寻龙,再怎么想要细数,也还是难以数完。只知举目四望,随处皆龙。
文丨 C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