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都在他乡,都是普通人”|《我在他乡挺好的》导演李漠专访

东西文娱 2022-06-1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艺东西 Author 艺东西


 

导 读

 

“简亦繁不是霸道总裁,纪南嘉也不是女强人。”专访《我在他乡挺好的》导演时,李漠对剧中的主角们重新做了拆解。

 

一句话来说,大家都是普通人。

 

这是李漠和编剧、监制、制片方、平台一开始就确定的创作共识。在这样的创作思路下,相对来说戏份较少的胡晶晶被提到了一个暗线的位置。观众十分期待的感情线到了第八集才有眉目,李漠说,“如果不是篇幅有限,我会期待他们再慢一点。

 

这部聚焦于异乡群体的现实主义作品将故事放在了四个不同背景的东北女孩身上。虽然只有12集的体量,但无论是拥挤的地铁、高负荷的职场还是麻烦不断的租房搬家,不少观众在故事中找到了身在异乡的缩影与共鸣。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豆瓣上,7.3万的观众为这部作品打出了8.3分的成绩。在“日常”与否的讨论中,自开播以来《我在他乡挺好的》的关注度不断发酵,在剧集市场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突围。

 

作为芒果季风剧场继《猎狼者》《谎言真探》后的第三部周播短剧,《我在他乡挺好的》的出圈也进一步验证了精品短剧对于内容市场的强势撬动作用。背后的制作方麦特文化也由此进入电视剧市场,此前麦特文化更多的标签是电影宣发制作和娱乐营销,许多电影都有他的身影,如《心花路放》《美人鱼》《我不是药神》《四个春天》《金刚川》等。

 

作为聚焦在都市女性赛道的短剧新品类,短剧创作可以有哪些突破?现实主义应该遵循怎样的规律?女性类型创作中如何把握情感戏的处理?随着剧情过半,《我在他乡挺好的》导演李漠近期接受东西文娱|艺东西专访,回顾了这部作品的幕后故事和创作表达。

 


 

70分钟

新的结构

 

1月筹备,2月开机,5月杀青,月底交片。6月出席上海电视节,7月《我在他乡挺好》上线季风剧场。

 

半年的周期完成作品,回过头看,李漠说这还是蛮有挑战的。

 

虽然结果是好的,但拍摄的过程中项目也遇到过不少波折。受制于整体的项目进度,起初开拍的时候,剧本还一直在修改,一边拍摄一边等定版剧本的情况让整个剧组承受了很大的拍摄压力。杀青后,片子的剪辑同样遇到了时间问题,最终是导演和剪辑指导两个人合力,才在周期内完成了成片,保证了7月19日如期上线。

 

“所以你们看到的片子有6集是导演剪辑版,6集是剪辑指导版。”

 

周期紧张、篇幅有限,李漠仍然在拍摄、剪辑和故事结构上做了新的尝试。“70分钟如果只是平铺直叙,观众会感觉到节奏感在下降,因为它太长了。当然这对我来说是个非常开心的事情,我可以用不一样的方式讲故事。”

 

《我在他乡挺好的》抛弃了单一的顺序讲述,通过倒叙、插叙与多线叙事的方法尽可能的去充实故事内容,保证长篇幅的节奏。

 

此外,导演也运用了很多并不常规的创作手法。“比如手持摄影、蒙太奇的多线剪辑,更夸张更风格化的配乐以及生活流的表演方式。”

 


在剧集的开篇,摇晃的镜头首先给到的是日落、飞鸟、北京的天桥、背影。几秒钟后,穿着白衬衫的女孩一跃而下。

 

这一集叫《过生日》,倒回一天的开始,四个北漂女孩在各自的工作中忙碌着。本指望能签大单的胡晶晶突然被公司辞退,在市场部做策划的乔夕辰先是在公司送走了突然临盆的领导,后又接到电话被房东催着搬家。纪南嘉奔波在去宴会的路上,急着解决突发的生意问题。许言想为胡晶晶买个名牌包做生日礼物,却发现男朋友花了给自己的亲密付额度。

 

因为开头的悬念,第一集的弹幕中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跳下去的人到底是谁。随着故事的推进,悬念逐渐解开。还没有等到晚上姐妹们准备的生日派对,胡晶晶的生命定格在了北京的天桥。

 

黄昏、拥挤的地铁。通过大量手持镜头的运用,第一集的异乡生活,是漂泊无力的。

 

胡晶晶的离世是一条暗线穿插在全剧当中。

 

“她虽然在第一集就离去了,但是朋友亲人对她的怀念还在。如何重新去拆解这个人,如何在生活中慢慢去释怀这件事情,做到真正的告别,是直到最后一集都会讨论到的。”

 

在故事逻辑之外,李漠承认这样的一个改动也是出于技术层面的考虑。“平台提醒我们,作为周播剧,如何让观众持续对这个戏保持一周的兴趣其实挺难。所以从技术角度来说,我们也是在想能不能将胡晶晶这条线放在这里,钩着大家能够保持一个关注。”

 

 

角色

他们都是普通人

 

“纪南嘉和我们过往看到的女强人不太一样。”

 

“我不觉得她是女强人。”李漠首先撕掉了这个角色标签。

 

“她就是个普通人。她也没有那么好,她既不是年薪百万的外企高管,也不是富豪型的人物。”李漠说,在他看来纪南嘉就是普通人在这座城里有了一席之地,是很多人30+的样子。

 

“普通人”这个词几乎贯穿了导演提到的所有角色。而这样的角色定位,或许也是《我在他乡挺好的》能够突围的最好解释。

 

在《我在他乡挺好的》里,女孩们拥有了一种平实的鲜活感,不需要刻意的台词和强冲突的事件,所有曾经租房、挤地铁、赶方案的年轻人,都可以理解那种漂泊的不安和突然袭来的脆弱。

 

除了纪南嘉,普通的还有乔夕辰。

 

工作毕业两三年,身为市场专员的她从来不敢松懈。为了挽回一场新品发布会,她独自拖着推车去各个门店收货,想要为自己争取一个做小组长的机会,乔夕辰跑遍了地面的咖啡门店,即使最后做完方案回到家后依旧整夜失眠。

 


“她代表着每个年轻人努力奋进的样子。多数时候乔夕辰都在使劲儿,一点都不放松。”

 

也正是因为这样,当这么想赢的乔夕辰说出那句,“输了就输了呗,输了又能怎样”时,观众也自然而然的“破防了”。没有大情节,情绪都藏在了细节里。

 

除了尚在蓄力期的基层职员,李漠也不想神话职场中的上级。“我们都不希望简亦繁是一个老板或者霸总的形象,我们很抵触。他其实就是部门的领导,和同事有点上下级关系,他没有混得那么好,也没有那么多的能力。”



剧中的简亦繁是乔夕辰的主管,新任市场部总监,在他身上,你并没有看到都市剧中惯常的西装、皮鞋,他留着寸头,穿着略带休闲的T恤,带着部门的员工跑业务也没有立竿见影的亮眼成绩,相反还因为意外丢了项目。

 

从不同的角色看过去,观众可以找到不同阶段的异乡人的影子。李漠概括地说,习惯依赖别人,偶尔小虚荣心发作的许言是曾经不够好的我们,满腔热血的乔夕辰是初入职场的年轻人,纪南嘉是成熟后在他乡小有作为的熟龄女性。

 

就像是剧中简亦繁说出的那句话,“我也不是一开始就是简总的。”

 

 

细节

这才是生活逻辑

 

“有不少朋友说,你为什么不设计让几个女生住在一块。我说这不合理,北京太大了,从东城到西城通勤时间相差一两个小时。你住在一起彼此是谁为了谁迁就生活?这不是一个在都市生活的朋友的逻辑。”

 

在李漠看来,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首先就是要去尊重北京这个城市背景下角色的生活逻辑。虽然在剧中没有将暗线全部抖出来,但所有人物的住所、工作地,每天的两点一线的通勤导演和主创团队都是认真考虑过的。

 

剧中的乔夕辰午休和下班后喜欢在公司的顶楼发发呆。从写字楼望出去,镜头会带到望京的SOHO。在我们的构想中,“乔夕辰最初是和别人合租在酒仙桥或者是将台,离公司很近,但是房子很老。再后来她搬去了15号线更远的地方。许言住的地方是更靠近西南的。”

 

在片中,乔夕辰家里遭贼时许言曾经连夜赶去她家陪伴。这个快速带过的故事背后,其实是为朋友横穿整个北京的友谊。

 

“这是伏笔。但是你没法直说,因为不值得拿出来说,这才是真的好朋友。”

 

这种对于“异乡生活”的敏感度或许也来自于李漠自身的成长背景,自小长在北京的李漠本身也是这个城市包容性的一个缩影。

 

“我是青岛人,但你要是说哪里是我的家,我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它占据了我人生的2/3,北京才是我家。”

 

在剧中,李漠和演员增加了很多台词上的细节,许言的男朋友沈子畅虽然是个北京人,但沈子畅的妈妈在说话的时候会带着些上海口音。“北京是个很融合的城市,北京家庭也未必上下三代都是北京人。”导演笑到。

 

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比如剧本里设定,简亦繁虽然生活在北京京郊,但他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北京人。在简亦繁和乔夕辰倾吐心事时,曾说“我爸妈以前是在华强北卖电脑配件的。”

 


李漠说,只要了解深圳下海热潮的人,听到“华强北”就会明白,这句台词概括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也概括了他的家庭背景,是巧妙的。

 

除了细节,周播的《我在他乡挺好的》也在以单元话题的手法将很多北漂的议题融进了故事里。

 

在剧中,每一集都会有个标题。李漠举例,《对不起》 这一集是围绕着胡晶晶去世展开的。“每个人都经历了一些自己的事情,到头来大家坐在一起,发现每个人对晶晶都有一句对不起,她们指责对方的话其实也是在往自己心里捅刀子。”到了《亲情结》这一集,“它说的是和家人的纠葛,但其实家人是负担、软肋,有时候也是铠甲。”

 

“每一集我们都有探讨的剧情方向,它很立体,就像是我们的生活也是立体的,并不是片面的标签可以解释的。这些主题都是辩证的。”

 

 

对 谈 实 录




都市女性中的女性角色、男性角色

 

EW:为什么选择了这四位主演女演员?


李漠:很幸运能够遇见这四位演员。最早确定的就是金靖,喜剧演员内外往往有一些反差感,看起来乐天派,实际内心非常敏感。这种反差感也是我觉得胡晶晶这个角色应该有的。


周雨彤身上有一股倔强的气质,看起来非常要强。我觉得这是乔夕辰应该有这样一个积极的状态。许言的扮演者孙千也是我们都非常喜欢的一个演员,就许言这个角色而言,原本的设定是个子小小的,有点娇气的形象。但是我们最终找了孙千这样一个比较高挑的,有北方女孩特质的形象,她演的很好。



纪南嘉这个角色很难找,任素汐是我们最后找到定下来的。这是素汐的第一部电视剧,刚开始她会有一点担心没拍过电视剧,但是后来我们聊过两次,我们发现彼此的创作理念是吻合的。虽然拍摄周期很紧张,但是她也扛住了压力,我们也成了很好的朋友。


任素汐的角色对她而言是游刃有余的。她进入这个项目后,也给剩下的女演员带来了一种新的化学反应,大家都会向她看齐,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向上的态度。


EW:在塑造都市题材的男性角色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李漠:其实我觉得男性、女性角色没有那么大的差别。每个人的选择都应该是自由的,都不应该有社会压力。


无论是女人想要工作,还是男人想要居家,他们都应该拥有他们自己的选择,所以如果你问我如何表达男性,我可能想要去表达的都市男性应该也像女性一样是多姿多彩,有事业型的,也有家庭型的,有温柔的,也有强势的。


人都是一样的,我不觉得应该以男女划分。

 


情感戏的处理

 

EW:有人说,剧中的女孩儿们好像都在和北京人谈恋爱,是有做偶像剧方向的处理吗?


李漠:我倒没有从这个角度考虑过这个问题,我给你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么设计。首先北京人和其他地方的人在我心里都是一视同仁的,这是一个大前提,其次他们也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北京人。


举例来说简亦繁是北京周边人,他一直在说“我可不是什么北京人”,因为他父母虽然是北京人,但他在深圳长大,也没有北京的房子,他也没有在这里任何的优势可言。


欧阳也没有北京户口,他甚至可能是外国籍。他只是对北京这个地方有深刻的爱,他认为这才是他的根。沈子畅虽然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但他妈妈是南方人。


北京是个很融合的城市。我也没有从这个角度考虑过感情线上的问题。


EW:剧中的感情线做了哪些设计?


李漠:关于乔夕辰和简亦繁,我们希望是更慢热、更积累、更长情的情感关系。简亦繁一开始的设定就不希望他是老板或者霸总的形象,我和编剧都很抵触这个事。我希望他是部门领导,和同事有点上下级的关系。简亦繁也并没有那么多的能力,也不是混的有多好,他就是个普通人。


我们戏中想要表达的是普通人也可以在工作上温柔体贴,可以互相关怀互相支撑。这种东西并不是老板才可能做的。


乔夕辰和简亦繁的感情线我和编剧也是希望他们能再慢一点。但是这部剧只有12集,他需要有戏剧结构上的要求。



纪南嘉与欧阳的情感其实和我的爱情观比较像,喜欢就去说,勇敢的去表达,不拘泥于各种障碍,无论是年纪还是地域差异、经济差异,这些都不该是爱情的阻碍。我是个相信爱情的人,我觉得你确定这是你爱的人就不要放他走,你要更勇敢。


其实我们所有的男性角色,不论是沈子畅、欧阳、简亦繁还是林睿,都有一条成长线在里面。经历一些事情、经历爱情后,这些人物和刚出场时去对比,都有很明显的成长。



 

关于导演李漠


EW:从小生活在北京,你对北京是怎样的理解?


李漠:我是山东青岛人,但是青岛在我的概念中很淡漠了,我仅有的回忆就是小学生活,再回青岛也只是为了家人。


对我而言,北京最有情感的地方就是北二环和八达岭高速,因为我20年的生活轴心基本上是围绕这两条路展开的,无论是小时候念书还是长大了去电影学院念书,都是在北二环和八达岭。


我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这是占据了我人生2/3的地方,虽然我也不是传统意义的北京人,但北京才是我家。


北京城市的包容性不仅在于是面积大,还在于它的自由。它不仅给了我们生活方式的自由,还给了我们认知的自由。


导演客串剧照


EW:分享几个对您影响很深的导演?


李漠:库布里克、小津安二郎、中岛哲也、约翰·卡索维茨、冈萨雷斯、科恩兄弟、让·热内.....都是我很喜欢的导演,每种层面都对我有所影响。

 

EW: 未来还想尝试哪些题材?


李漠:最近一段时间还是想要做现实现实主义的都市题材。


还是要从自己擅长的东西着手,在都市生活题材里,无论是亲情、友情、爱情,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在他乡挺好的》可能更偏友情,下一个项目我想偏重爱情去看。

 

访谈/撰文:EW | 胡岚  

审核:EW | 岳 鸿(上海)

支持:东西文娱影视组

 


近期艺东西更新


点击了解更多
近期同区位更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