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副线出圈,古偶套路松动

东西文娱 2022-07-3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艺东西 Author 艺东西



S+古偶中,担纲的是绝对的顶流卡司,但近期屡屡出圈的却是那些副线甚至反派角色。

 

不管是在微博CP超话大旗不倒的皓嫣CP,在B站、抖音反复二创的“兰亭集序”替身文学,还是近期抖音播放量已破12亿的翻拍仙姬汝菱。

 

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在短视频平台,副线、反派的cut、二创层出不求。这些曾经的支线、配角越来越香了。

 

从网文到剧集,疯批美人、破碎感、替身文学的出圈背后也是观众口味的变化。人设带感、角色关系有撕裂感,副线早就不是充时长,随时可被跳过的部分,一边磕流量艺人的颜,一边抠副线CP的糖与玻璃渣,已经成为当下追剧人的一种常态。

 

就项目而言,S+项目中的流量艺人作为长板撑起了项目的体量与招商,而在粉丝入坑后,怎么吸纳更多剧粉,副线的作用正在被编剧们更巧妙地放大。

 

从《长歌行》《斛珠夫人》到如今的《恰似故人归》,杨幂、迪丽热巴、赵露思、吴磊、陈伟霆自带热度之外,跟随播出周期频频出圈的副线已经不能仅称为一种“CP玄学”了。

 

为什么主角存在感下降,副线的命中率却持续走高?这背后既有古偶剧创作的疲软,也有IP改编过程中的探索。

 

 

  


磕不动的主线

 

为什么现在的主线越来越不好磕?理性来看的确有选角与卡司两个层面的原因作用。

 

选角上,平台定制的头部古装剧项目基于市场热度与商业化层面的考量,偏爱流量艺人。一方面艺人自带热度可以保证剧集在开发初期到上线的营销水位,另一方面在品牌商务越来越做的今天,艺人“带牌进组”也为品牌植入提供了更多一层的保障。

 

对于古偶尤其是仙恋剧,绑定大卡司已是“行业基操”,主演与原著是否“贴脸”也并非选角的唯一要义。

 

卡司对于IP改编作品而言,一直是一把双刃剑。从古偶大剧的市场表现来看,书粉、剧粉不可兼得。目前,头部古装的确扛起了每个季度的亿级播放量,但近一年来,多部作品豆瓣评分均未达到及格线也是事实。

 

除了角色贴合度的落差,有意思的是,在粉丝群体的作用下,自家独美的观剧氛围远超磕CP的快乐。

 

其实回顾爆款古装剧,无论是《锦衣之下》《周生如故》还是去年的黑马《御赐小仵作》,男女主的感情线走向,各种互动小细节抠糖才是当下“磕学家”的重要供给。

 


而对于流量艺人的粉丝来说,从修图到二创,自家艺人个人向物料产出都优于与合作演员的对手戏。就《与君初相识》来说,在抖音上,迪丽热巴饰演的纪云禾在“破碎感”等关键词上的短视频层出不穷,对比任嘉伦既往作品的“眼技”也是粉丝最惯常抠的细节。

 

专注自家的到导向下,其实对于双流量艺人的组合,从剧中的CP感到线上的讨论方向,能够留给主线的,能磕的空间都还不够。

 

 

    


大有可为的副线

 

盘点来看,皓都X乐嫣、帝旭X缇兰以及当下大反派顺德仙姬的出圈都有改编加持的成分。

 

对于大IP的影视化,虽然很难做到绝对还原,但尽可能回避“魔改”也是影视改编的原则。如果说弱化女主人设或增添原著外的剧情很容易激发书粉的抵触心理,那么对于副线而言,只要不强行加戏、挤压男女主戏份,读者与观众都显得更为开放。

 

而相比男女主必搞事业的设定,副线的“格局”则不需要铺的过开,他们更多纯粹地承担起“多元化爱情线”的作用,又或者逐步成长为终极反派激发剧情中的核心事件。

 

从网上的热评来看,观众对于感情线的口味变化也更好的解释了“副线”出圈的原因。

 

一方面,现在的年轻观众更加偏好情绪表达极致的人设。

 

从《楚乔传》中黑化的元淳,到《与君初相识》狂悖阴狠的顺德仙姬,观众越来越爱看搞事情的“疯批美人”。这种极致的人物性格有赖于跌宕起伏的人物遭遇,例如前期单纯不问世事的元淳,在经历种种事件之后走向疯魔。

 

角色的骄傲被不断打破,疯批美人好看的原因就在于极致的人物性格以及命运的悲剧色彩。回顾塑造较为成功的角色,共性都在于编剧拉满了人物弧线,越到中后段,角色越发立起来,戏剧张力也更加好看。

 

另一方面,在感情线上,《斛珠夫人》《长歌行》中两对副线CP的出圈其实都可以归结到细腻的、有反差感的人物关系。

 


偏执深情帝旭VS温柔替身缇兰,高冷杀手皓都VS在逃公主乐嫣,注重男性角色的反差感,放大女性角色的“小白兔”属性可以称得上是近期破圈CP的搭配公式。霸道、冷酷的男二与柔弱温婉的小白兔设定虽然谈不上大男主、大女主,但很大程度地契合了“晋江风”的经典言情口味。

 

 


暗含答案

 

对于头部的古偶市场而言,大卡司、大IP、大制作以及强特效的逻辑一直贯穿于多数项目之中。

 

卡司的选择一方面为项目的招商提供了强支撑,另一方面不可否认频繁刷脸的组合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观众的新鲜感,影响着观众的“入戏”。


目前,市场上绝对头部的古装女主主要集中在杨幂、杨紫、迪丽热巴、赵露思....国民度为项目预热带来了积极作用,但设定趋同的角色与妆发,跳戏也是必然。

 

 

同样的选角逻辑也存在于男主选角,在保证流量的思路下,乏力的CP感也是理性评估后的某种必然。

 

客观而言,市场已经许久没有出现过现象级的仙恋剧了。当下的观众到底磕什么,流量艺人是否还是赛道的绝对杠杆,需要更多的案例复盘与题材创新。而在既有的市场反馈下,如上文所探讨的,或许在一些副线与新品类的内容创作中可以看到一些规律。

 

与题材有关,仙侠剧一直与BE美学存在着强关联,轮回爱恋、追妻火葬场、替身文学,这些频频出圈的词条背后,吸引观众情绪价值的故事依旧带着很强的虐恋标签。

 

虐恋感并不仅仅表现在剧情的曲折度设计,还在于更流畅、干净的剧情节奏以及角色细节塑造的把握。其实多数在B站高热度的副线桥段往往不是大场面、大动作戏,抠眼神、抠细节似乎更符合当下观众找糖、找虐的主观能动性。

 

除此之外,从近几个月的网络热词“极限拉扯”也可以看到观众对于故事走向的偏好。最为典型的就是大芒短剧《念念无明》。剧中表面上佳偶天成的新婚夫妻实则是分属对立阵营的指挥使与女刺客,两人即是旗鼓相当的对手,也是默契十足的恋人,夫妻相爱相杀的桥段让这部短剧成为站内的黑马。

 

而在人设层面,在大女主扎堆之后,一定程度上简化人物关系,放大角色性格与CP搭配中的反差感,将人物之间的对白、情感递进节奏做扎实,或许才是对内容本身的一种回归。



EW-Entertainment近期主题·相关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